淮阳县志

淮阳县志

格式:PDF
费用:3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1年12月

目录

封面
淮阳县志
版权页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卷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区域沿革
---- 第一节 远古至清末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章 区划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四章 乡镇简介
第二卷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史发展
---- 第二节 地层岩性
---- 第三节 构造特征
---- 第四节 地震
---- 第五节 矿藏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与太阳辐射
---- 第二节 热量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风
---- 第五节 湿度
----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故河道
---- 第二节 现河流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湖泊
---- 第一节 形成与变迁
---- 第二节 水源与利用
-- 第六章 土壤
---- 第一节 成土母质
---- 第二节 土壤种类及分布
-- 第七章 动植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第三卷 自然灾害
-- 第一章 河患
---- 第一节 黄河
---- 第二节 内河
-- 第二章 涝灾
---- 第一节 周至元
---- 第二节 明
---- 第三节 清
---- 第四节 民国
----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三章 旱灾
---- 第一节 周至清
---- 第二节 民国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四章 蝗灾
---- 第一节 汉至明
---- 第二节 清至民国
-- 第五章 雹雨淞霜寒灾
---- 第一节 雹灾
---- 第二节 雨淞
---- 第三节 霜灾
---- 第四节 大寒
-- 第六章 风灾
---- 第一节 大风
---- 第二节 干热风
第四卷 人口 民族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第三节 迁出迁入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构成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民族团结
---- 第四节 姓氏
第五卷 现代政事纪略
-- “五四”运动时期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抗日战争时期
--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中共地方政权受挫事件
-- 巩固人民政权和经济恢复时期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第六卷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建国前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中共淮阳县委组织机构
---- 第三节 党员代表会及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建国后党务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其他组织
第七卷 政权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及其活动
-- 第二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务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第四节 干部队伍建设
-- 第三章 旧政权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汉至民国县职人物
------ 附:民国时期县参议会
------ 抗日战争时期的伪行政机构
-- 第四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复查甄别
---- 第五节 司法
---- 第六节 机构
------ 附:清至民国公安检察法院机构
第八卷 政协 群团
-- 第一章 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活动纪略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民协会与贫下中农代表会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 童子军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第九卷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斗争
---- 第一节 周至清末
---- 第二节 民国
-- 第二章 兵防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现代驻军与过军
-- 第三章 现代兵役
---- 第一节 民国兵役制
---- 第二节 建国后兵役制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重大活动
第十卷 现代经济建设纪略
-- 民国时期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三、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五、六、七个五年计划时期
第十一卷 农业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种植与区划
---- 第二节 农作物栽培
---- 第三节 良种引进繁育与推广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肥料
---- 第六节 土壤改良
---- 第七节 养蚕
---- 第八节 全民农业生产实体简介
---- 第九节 机构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资源调查与病虫害普查
---- 第二节 林木种类与结构
---- 第三节 育苗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 第六节 林木管护
---- 第七节 机构
-- 第三章 畜牧
---- 第一节 畜禽种类
---- 第二节 地方优良品种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饲养管理
---- 第五节 机构
-- 第四章 水利
---- 第一节 主要河道治理
---- 第二节 重点除涝建设
---- 第三节 灌溉
---- 第四节 桥梁建设
---- 第五节 水产
---- 第六节 机构
------ 附:古今治水利弊浅析
-- 第五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农机具改革
---- 第二节 农机管理
---- 第三节 技术培训
---- 第四节 农机经营
第十二卷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加工行业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 机械加工
---- 第三节 砖瓦与水泥预制件
---- 第四节 纺织 针织
---- 第五节 皮革加工
---- 第六节 造纸
---- 第七节 化工生产与塑料加工
---- 第八节 玻璃制品
---- 第九节 花炮 编织
---- 第十节 印刷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客运
---- 第二节 货运
-- 第三章 建筑
-- 第四章 商业服务
---- 第一节 日用百货
---- 第二节 食品日杂
---- 第三节 饮食客店
---- 第四节 理发照相
---- 第五节 洗染修理
-- 第五章 重点乡村企业选介
---- 第一节 重点乡办企业
---- 第二节 重点村办企业
-- 第六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生产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四节 科技管理
第十三卷 工业
-- 第一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自发电
---- 第二节 网路电发展与输变电工程建设
---- 第三节 群众办电
---- 第四节 农电发展与普及
---- 第五节 电业管理
-- 第二章 加工工业
---- 第一节 纺织
---- 第二节 机械
---- 第三节 化工
---- 第四节 建材
---- 第五节 印刷
---- 第六节 酿造
---- 第七节 粮油加工
---- 第八节 木制与金属制品
---- 第九节 服装 制鞋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技术管理
---- 第五节 机构
第十四卷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三节 水运
---- 第四节 机构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节 电报
---- 第四节 管理
---- 第五节 机构
第十五卷 商业
-- 第一章 民用消费品经销
---- 第一节 商品购销
---- 第二节 商品经营种类
---- 第三节 经营形式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机构
-- 第二章 粮食商业
---- 第一节 粮油征收
---- 第二节 粮油销售
----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
---- 第四节 粮油食品经营
---- 第五节 饲料生产
---- 第六节 经营管理
---- 第七节 机构
-- 第三章 物资经营
---- 第一节 经营种类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机构
--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经营门类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机构
-- 第五章 农村供销商业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
----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四节 经营企业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 第六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生产基地建设
---- 第三节 机构
第十六卷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预算外收支
---- 第五节 企业财务管理
---- 第六节 监察审计
---- 第七节 机构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工商各税
---- 第三节 农业税
---- 第四节 扶持生产 开辟财源
---- 第五节 税收管理
---- 第六节 机构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与流通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信用合作
---- 第五节 公债与国库券
---- 第六节 机构
第十七卷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市场
---- 第二节 集市贸易
---- 第三节 登记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
---- 第五节 打击投机倒把
---- 第六节 商标注册
---- 第七节 机构
-- 第二章 物价
---- 第一节 市场物价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物价检查
---- 第四节 机构
-- 第三章 计量
---- 第一节 计量器具演变
---- 第二节 制度与管理
---- 第三节 计量器具生产
---- 第四节 机构
第十八卷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古代城建
---- 第一节 平粮台古城
---- 第二节 陈楚故城
---- 第三节 古建筑群
-- 第二章 现代城建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县城
---- 第二节 旧城改造
---- 第三节 公共设施
---- 第四节 太昊陵人民公园
---- 第五节 县城总体规划
-- 第三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古代乡村建筑
---- 第二节 现代乡村居民房舍与公共设施
---- 第三节 村镇建设规划实施
-- 第四章 建筑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建筑技术
---- 第三节 新型建筑选介
--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建国前房地产状况
---- 第二节 建国后房地产管理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环境污染治理
-- 第七章 机构
第十九卷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学校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三节 教师队伍
---- 第四节 教学科研
---- 第五节 经费
---- 第六节 重点学校简介
---- 第七节 机构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推广与应用
---- 第三节 科技咨询与跟踪服务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五节 科技队伍
---- 第六节 机构
第二十卷 文化艺术
-- 第一章 民间艺术
---- 第一节 泥泥狗
---- 第二节 民间音乐
---- 第三节 舞蹈 曲艺
---- 第四节 工艺 杂技
---- 第五节 文化馆(站)建设
-- 第二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书画 摄影
---- 第三节 剧本 音乐
-- 第三章 戏剧 电影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演出场地
-- 第四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五章 图书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 第六章 新闻
---- 第一节 通讯报道
---- 第二节 报刊
-- 第七章 机构
第二十一卷 文物
-- 第一章 古建筑
---- 第一节 太昊陵
---- 第二节 弦歌台
---- 第三节 画卦台
---- 第四节 其它古建筑
-- 第二章 古遗址
----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
---- 第二节 周代遗址
---- 第三节 汉唐宋遗址
-- 第三章 古墓葬
-- 第四章 石刻
---- 第一节 馆藏石刻
---- 第二节 太昊陵内碑刻
-- 第五章 馆藏文物
---- 第一节 青铜器
---- 第二节 陶瓷器
---- 第三节 其它
-- 第六章 现代史迹
---- 第一节 纪念地
---- 第二节 革命烈士墓地
-- 第七章 文物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保护与修复
---- 第三节 文物案件查处
第二十二卷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体制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地方病与传染病防治
---- 第四节 爱国卫生活动
---- 第五节 卫生保健
---- 第六节 药品
---- 第七节 重点医院简介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体育活动
---- 第三节 竞赛
---- 第四节 机构
第二十三卷 社会保障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三节 市民生活
-- 第二章 优抚与安置
---- 第一节 优待 抚恤
----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三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扶贫
---- 第三节 五保供养
---- 第四节 其它福利设施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保险种类
---- 第三节 理赔
-- 第五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下乡与安置
-- 第六章 机构与团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社会团体
第二十四卷 风俗 方言 宗教
-- 第一章 太吴陵古庙会
---- 第一节 起源与发展
---- 第二节 现代盛况
-- 第二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章 礼仪
---- 第一节 婚丧
---- 第二节 祝贺
-- 第四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服饰与发型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房舍与陈设
---- 第四节 节日
---- 第五节 新风尚树立
---- 第六节 旧弊端革除
-- 第五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六章 谣谚
---- 第一节 民谣
---- 第二节 民谚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七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天主教
第二十五卷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妫满
---- 武臣
---- 周文
---- 郑当时
---- 徐彦卿
---- 陈享祖
---- 张文彬
---- 韩继文
---- 赵鸿合
---- 任虎子
---- 薜丕渡
---- 刘继彬
---- 孟宪斌
---- 齐有荣
---- 李松斋
---- 叶桐杆
---- 齐惠普
---- 杜有忠
---- 方楚瑞
---- 叶长兴
---- 朱良玉
---- 王月惠
---- 孟繁馨
-- 第二章 人物介绍
---- 巫马施
---- 陈亢
---- 颛孙师
---- 公良孺
---- 世硕
---- 孙鲋
---- 朱鲔
---- 李宗易
---- 张耒
---- 胡闰儿
---- 丁朝栋
---- 崔联奎
---- 庞丕化
---- 严汝诚
---- 傅弼
---- 严惟恺
---- 朱撰卿
---- 刘文蔚
---- 段广义
---- 薛广坴
---- 唐允成
---- 樊启元
---- 黎广诗
---- 贺文明
---- 张衡石
---- 薛朴若
---- 方云鹏
---- 樊汉新
---- 范好古
---- 徐培志
---- 叶启猷
---- 周磊
---- 丁碧岩
---- 张玉鉴
---- 江浩
---- 范行克
---- 方绍周
---- 王守德
---- 李克弱
---- 马鹏程
---- 理黎影
---- 叶本瑞
---- 高峰
---- 韩绍诗
---- 王治国
---- 马益三
---- 雷淑性
---- 袁占琴
---- 刘兴太
---- 何培禄
---- 肖予
---- 叶志强
---- 李繁庶
---- 张继超
---- 何仰羲
---- 王泽民
---- 杜恒荣
---- 沙丁
---- 张鸿钧
---- 丁秀松
---- 于萍
---- 方德彭
---- 李治善
---- 张进贤
---- 潘玉琦
---- 宋中贵
---- 孙桂梅
---- 于伯龙
---- 张庆禄
---- 方守卿
附录
-- 一、旧志序
----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淮宁县志》序
---- 清道光六年(1826年)《准宁县志》序
---- 民国五年(1916年)《淮阳县志》序
---- 民国22年(1933年)《淮阳县志》序
-- 二、《诗经·陈风》及历代名人在陈诗文选
-- 三、近年文物发掘资料选
---- 楚都陈城考
---- 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试掘简报
-- 四、新编《淮阳县志》重要文件资料选
编后记
淮阳县志编纂委员会
淮阳县志总编辑室人员
本志顾问及审订人员
其他人员
专业志乡镇志主要撰稿人员名单
提供资料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