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寿宁县志

福建省寿宁县志

格式:PDF
费用:28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载了寿宁建县以来的地理、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455-1989

出版时间: 1992年07月

目录

封面
寿宁县志
图片
-- 县城全景
-- 县人民政府大院
-- 县影剧院
-- 县一中教学楼
-- 邮电大楼
-- 斜滩大桥
-- 大安乡官台山遗址
-- 麻竹坪水库
-- 烈士陵园
--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纪念碑
-- 张高谦烈士墓
-- 西浦村永安桥
-- 星球岩石刻
-- 清道光皇帝赐匾
-- 青铜器时代遗物
-- 车岭瀑布
-- 鳌阳镇三峰寺
-- 鳌阳镇三尖杉
-- 地洋村原始森林
-- 圈石村银杏
-- 阜莽村樟树王
-- 南阳乡龙岩寺
-- 花茶
-- 线毯
-- 石雕
-- 梦龙米烧及三两半酒
-- 白炭黑
-- 雨伞
-- 镜片
-- 久宁牌铁包锁
地形图
-- 寿宁县地形图
-- 寿宁县明朝时期政区示意图
-- 寿宁县清朝时期政区示意图
-- 寿宁县民国时期政区示意图
-- 寿宁县政区图
-- 寿宁县城区图
-- 寿宁县森林分布图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建置
-- 第一章 隶属沿革
-- 第二章 境域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明代的行政区划
---- 第二节 清代的行政区划
----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 第四节 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 附一:1989年全县各行政村所辖自然村名一览表
------ 附二:寿宁县古今地名对照表
-- 第四章 乡镇
卷二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侵入岩
---- 第三节 构造
---- 第四节 矿藏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类型
---- 第二节 山脉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象要素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主要河流
---- 第二节 泉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地带性土壤
---- 第二节 非地带性土壤
-- 第六章 植被
---- 第一节 类型
---- 第二节 分布规律
-- 第七章 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 野生动物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第二节 兽患虫灾
卷三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源流
---- 第二节 自然变动
---- 第三节 机械变动
-- 第二章 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密度
---- 第二节 城乡人口分布
-- 第三章 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姓氏构成
------ 附: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寿宁县姓氏录
---- 第三节 性别构成
---- 第四节 年龄构成
---- 第五节 文化构成
---- 第六节 职业构成
---- 第七节 农业、非农业人口构成
-- 第四章 婚姻与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晚婚晚育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第四节 节育
卷四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一节 七个“五年计划”建设进程
---- 第二节 启动中的农业
---- 第三节 转变中的工业
---- 第四节 开拓中的商业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产业内部结构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水平
---- 第二节 消费水平
卷五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力
---- 第三节 畜力
---- 第四节 农业机具
----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二章 生产关系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互助组
---- 第四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五节 人民公社
---- 第六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七节 国营农场、茶场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养殖
---- 第二节 家禽养殖
---- 第三节 淡水养鱼
-- 第五章 农业技术
---- 第一节 品种改良
---- 第二节 科学施肥
---- 第三节 栽培技术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
-- 第六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 第七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卷六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面积、蓄积量
---- 第二节 林木特征与消长
---- 第三节 树种
------ 附:特大古树录
---- 第四节 林副产品
-- 第二章 山林权属
---- 第一节 私有林
---- 第二节 林权改革
---- 第三节 林木入社
---- 第四节 林权调整
---- 第五节 林业“三定”
-- 第三章 营林生产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木抚育
-- 第四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防火
----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 林政管理
---- 第四节 以法治林
-- 第五章 木材生产
---- 第一节 采伐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购销
-- 第六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三节 企业机构
卷七 茶业
-- 第一章 茶树栽培
---- 第一节 品种改良
---- 第二节 栽培技术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茶园改造
-- 第二章 茶叶加工
---- 第一节 茶叶初制
---- 第二节 茶叶精制
-- 第三章 茶叶购销
---- 第一节 毛茶收购
---- 第二节 茶叶销售
---- 第三节 茶政管理
-- 第四章 机构
卷八 水电
-- 第一章 水力资源
-- 第二章 电站
---- 第一节 县办电站
---- 第二节 乡办电站
---- 第三节 村办电站
---- 第四节 报废电站
-- 第三章 电网
---- 第一节 县电网
---- 第二节 乡电网
-- 第四章 供电
---- 第一节 生产用电
---- 第二节 生活用电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生产管理
---- 第二节 技术管理
---- 第三节 安全管理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卷九 工业
-- 第一章 所有制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公私合营工业
----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四节 国营工业
---- 第五节 联营工业
-- 第二章 行业
---- 第一节 食品
---- 第二节 纺织 缝纫
---- 第三节 日用品
---- 第四节 机械 建材
---- 第五节 电子 光仪
---- 第六节 工艺美术
---- 第七节 矿冶 陶瓷
---- 第八节 化工
---- 第九节 木材加工
---- 第十节 造纸 印刷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五节 供销管理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卷十 交通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乡村大道
---- 第四节 桥梁
---- 第五节 渡口
-- 第二章 养护
---- 第一节 古道养护
---- 第二节 公路养护
---- 第三节 路旁绿化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水运
---- 第二节 陆运
---- 第三节 搬运装卸
-- 第四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路政管理
---- 第三节 运政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监理
---- 第五节 交通规费征收
卷十一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铺递
---- 第二节 邮政代办所
---- 第三节 邮电局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 第四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生产劳动管理
---- 第二节 技术质量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卷十二 商业
-- 第一章 所有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网点
---- 第一节 集市贸易
---- 第二节 批发网点
---- 第三节 零售网点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商品采购
---- 第二节 商品销售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服务
-- 第五章 物资供应
---- 第一节 计划内供应
---- 第二节 计划外供应
-- 第六章 外贸
---- 第一节 出口产品
---- 第二节 基地建设
-- 第七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储运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卷十三 供销合作
-- 第一章 网点
---- 第一节 供销网点
---- 第二节 合作商店
-- 第二章 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一节 肥料
---- 第二节 农药
---- 第三节 农具
-- 第三章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一节 农产品收购
---- 第二节 副产品收购
-- 第四章 生活资料销售
---- 第一节 副食品销售
---- 第二节 日用品销售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主管理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卷十四 粮油经营
-- 第一章 市场交易
---- 第一节 自由市场
---- 第二节 议购议销
-- 第二章 粮油征购
---- 第一节 粮食征收
---- 第二节 粮食统购
---- 第三节 油料统购
-- 第三章 粮油销售
---- 第一节 城镇粮油供应
---- 第二节 农村粮油供应
-- 第四章 储运
---- 第一节 粮油保管
---- 第二节 粮油调运
---- 第三节 储备粮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价格管理
---- 第四节 票证管理
---- 第五节 财务管理
卷十五 工商管理
-- 第一章 市场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监督管理
---- 第二节 墟集管理
---- 第三节 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 第四节 管理费征收
-- 第二章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一节 登记
---- 第二节 监督管理
-- 第三章 合同管理
---- 第一节 鉴证与监督
---- 第二节 调解与仲裁
-- 第四章 商标 广告管理
---- 第一节 商标
---- 第二节 广告
-- 第五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管理
---- 第二节 商品比价
---- 第三节 差价
---- 第四节 物价变动
---- 第五节 计划价格
-- 第六章 计量
----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器具生产与管理
---- 第四节 标准化
-- 第七章 机构
----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物价管理机构
---- 第三节 计量管理机构
卷十六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税收管理体制
--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预算内收入
---- 第二节 预算外收入
---- 第三节 乡(镇)财政收入
---- 第四节 上级补助收入
--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预算内支出
---- 第二节 预算外支出
---- 第三节 乡(镇)财政支出
---- 第四节 上解支出
-- 第四章 赋税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税种 税额
---- 第三节 税源
-- 第五章 财税管理
----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费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税利管理
---- 第三节 乡(镇)财务管理
---- 第四节 赋税征收管理
---- 第五节 审计监督
---- 第六节 机构
卷十七 金融 保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钱庄 当铺
---- 第二节 银行
----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 保险公司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种类
---- 第二节 流通
-- 第三章 存储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储蓄
-- 第四章 信贷
---- 第一节 工商信贷
---- 第二节 农业信贷
---- 第三节 投资信贷
---- 第四节 贷款豁免
-- 第五章 代理业务
---- 第一节 公债
---- 第二节 国库券
-- 第六章 资金管理
---- 第一节 现金
---- 第二节 工资基金
---- 第三节 基本建设基金
---- 第四节 经济核算
---- 第五节 转账结算
---- 第六节 金银收兑
---- 第七节 外汇解付
-- 第七章 保险
---- 第一节 投保
---- 第二节 理赔
卷十八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墙
---- 第二节 街巷
------ 附:县城小巷一览表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建筑物
---- 第五节 供电 供水
---- 第六节 园林
--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
----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
---- 第二节 村庄建设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建筑施工
---- 第三节 工程管理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治理
---- 第三节 环境卫生治理
---- 第四节 环境美化
--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房产管理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六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三节 企业机构
卷十九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寿宁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地方组织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节 组织建设
---- 第五节 宣传教育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统战工作
---- 第八节 信访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寿宁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寿宁地方组织
卷二十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 附:民国时期的“国大”选举简况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明、清县署
---- 第二节 民国县公署、县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 第二节 机构与职能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附:民国时期的参议会
卷二十一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职工组织
---- 第一节 行业工会
---- 第二节 县总工会
--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少年团 童子军
----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 妇女组织
---- 第一节 妇女运动委员会
----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章 农民组织
---- 第一节 农民协会
---- 第二节 贫农团
-- 第五章 其他社团
---- 第一节 工商联合会
---- 第二节 商会
----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四节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 第五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六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七节 老人联合会
卷二十二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社会治安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 监管改造
---- 第五节 消防
---- 第六节 刑事侦察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调解
---- 第四节 公证
---- 第五节 律师事务
卷二十三 民政
-- 第一章 优抚
---- 第一节 优待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烈士褒扬
-- 第二章 救济
---- 第一节 拯灾
---- 第二节 困难救济
-- 第三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 移民安置
---- 第三节 收容安置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农村“五保”
---- 第二节 “五老”照顾
---- 第三节 福利企业
-- 第五章 老区建设
---- 第一节 分布
---- 第二节 建设
-- 第六章 其他民政事务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地名管理
---- 第三节 殡葬改革
---- 第四节 少数民族事务
-- 第七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卷二十四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工人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 第二章 干部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工资
------ 附:清朝县署官员薪俸
---- 第二节 福利
-- 第四章 离、退休人员管理
---- 第一节 离休人员管理
---- 第二节 退休、退职人员管理
-- 第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卷二十五 军事
-- 第一章 武装建制
---- 第一节 明、清兵备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制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 第四节 军事训练
---- 第五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防御设施
---- 第一节 城池
---- 第二节 关隘
---- 第三节 堡寨
---- 第四节 塘汛
---- 第五节 练兵场所
---- 第六节 碉堡
---- 第七节 防空哨所 防空洞
-- 第六章 兵事
---- 第一节 明、清兵事
---- 第二节 民国战事
---- 第三节 解放后剿匪战事
卷二十六 科技
-- 第一章 科研组织
---- 第一节 科研单位
---- 第二节 四级农科网
---- 第三节 学术团体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构成
---- 第二节 待遇
-- 第三章 科研成果与应用
---- 第一节 科研项目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科技应用
-- 第四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科技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培训
---- 第三节 科技情报
---- 第四节 科技咨询
-- 第五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研管理
卷二十七 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化场所
---- 第二节 文娱活动
---- 第三节 民间文学
---- 第四节 民间艺术
-- 第二章 文学
---- 第一节 诗歌 散文
---- 第二节 小说 剧作
---- 第三节 文学评论
-- 第三章 艺术
---- 第一节 音乐 舞蹈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书法 绘画
---- 第四节 摄影
-- 第四章 图书 档案 资料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 第三节 资料
-- 第五章 报刊 报道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报道
-- 第六章 广播 电影 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
-- 第七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建筑
---- 第三节 石刻碑记
---- 第四节 革命遗址与革命文物
---- 第五节 历史文物
-- 第八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卷二十八 教育
-- 第一章 私塾 学宫 书院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学宫
---- 第三节 书院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教研活动
---- 第四节 师资配备
-- 第三章 初等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四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学
---- 第二节 职业中学
---- 第三节 中等专业学校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六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构成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 第七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经费来源
---- 第二节 经费使用
-- 第八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教育行政管理
---- 第三节 教学管理
----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
卷二十九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医疗卫生事业机构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卫生防疫机构
-- 第二章 卫生 防疫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卫生监测监督
---- 第三节 疾病防治
---- 第四节 计划免疫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人民健康水平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青草医
---- 第二节 中医
---- 第三节 西医
----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章 药材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流通
-- 第五章 医疗卫生管理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医政管理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卷三十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项目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幼儿园体育
---- 第二节 小学体育
---- 第三节 中学体育
-- 第三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县运动会
---- 第二节 参加地区以上竞赛成绩
-- 第四章 机构设施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施
卷三十一 风俗 宗教
-- 第一章 生产习俗
---- 第一节 农事
---- 第二节 建筑
---- 第三节 其他
-- 第二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服饰
-- 第三章 礼仪习俗
---- 第一节 交际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生育
---- 第四节 寿庆
---- 第五节 丧葬
-- 第四章 传统节日习俗
-- 第五章 传统美德
---- 第一节 敬老爱幼
---- 第二节 尊师重教
---- 第三节 互敬互爱
---- 第四节 热心公益
---- 第五节 乡邻互助
---- 第六节 义举
-- 第六章 迷信陋习
---- 第一节 迷信
---- 第二节 陋习
-- 第七章 畲族习俗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生育寿庆
---- 第四节 丧葬
---- 第五节 岁时
---- 第六节 狩猎
-- 第八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 第三节 道教
卷三十二 方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韵调
---- 第二节 连读音变
---- 第三节 文白异读
---- 第四节 同音字表
-- 第二章 词汇
-- 第三章 语法选例
---- 第一节 词语配搭
---- 第二节 语法例句
-- 第四章 标音举例
---- 第一节 谚语
---- 第二节 歇后语
---- 第三节 谜语
---- 第四节 歌谣
---- 第五节 故事
卷三十三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陈洪轸
---- 缪蟾
---- 姜英
---- 柳元
---- 张鹤年
---- 冯梦龙
---- 吴珏
---- 吴峨
---- 林栋
---- 范浚
---- 叶允宝
---- 叶秀蕃
---- 范铁民
---- 叶渊俄
---- 范义生
---- 范振辉
---- 杨树森
---- 何隽
---- 叶森
---- 张高谦
---- 周孝培
---- 许威
---- 郭公木
---- 黄象和
---- 缪德利
---- 范式人
---- 朱发树
---- 范乃扬
--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 人物表
附录
-- 一、旧《寿宁县志》序选
-- 二、重要文献
-- 三、古代诗文选
-- 四、历代修志纪略
本志编纂始末
本志资料主要来源

赞助编修《寿宁县志》的单位、个人名录
编写机构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