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风俗史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前言
社会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
尚、礼仪、习惯的总和,也是人类在衣食住
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岁时节庆、文化娱
乐、宗教信仰等方面广泛的行为规范。
出版时间:
2000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服饰风俗
--
第一节 人类服饰探源
--
第二节 中国的传统服饰
----
一、头衣:冠、弁、冕、巾
----
二、上衣
----
三、下衣
----
四、足衣
--
第三节 中国历史上的服饰变革
----
一、秦汉冠服制的确立
----
二、唐代的服饰新潮
----
三、明朝恢复汉族衣冠
----
四、清初的服饰变革
----
五、中山装的诞生
--
第四节 佩饰和化妆
----
一、男子的佩饰和化妆
----
二、女性美容和化妆
--
第五节 妇女缠足
--
第六节 中国服饰风俗与服饰观念透视
----
一、“非其人不得服其服”与服饰的角色心态
----
二、“澡身而浴德”与个人的内在品格
----
三、“女为悦己者容”与女性服饰美容的刻意追求
----
四、“易服色”与服饰的隆礼特征
第二章 饮食风俗
--
第一节 从茹毛饮血谈起
--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食物
----
一、主食
----
二、副食
----
三、中国传统的美食烹饪
--
第三节 雅俗共饮的茶
----
一、饮茶习俗的形成
----
二、中国的茶道
----
三、古今名茶
--
第四节 中国的酒文化
----
一、酒的流程
----
二、古代饮酒的习俗
--
第五节 饮食器具
----
一、古代的炊具
----
二、古代的饮食器
----
三、饮食器具的文化意蕴和食俗
--
第六节 中国饮食文化品评
----
一、饮食结构与中国人的个性
----
二、饮食与中国人的人格尊严
----
三、饮食等级与消费观念
----
四、中国饮食文化与思维方式
第三章 住居风俗
--
第一节 构木为巢的启示
--
第二节 传统住居的基本结构
----
一、四合院
----
二、堂和室
----
三、门户、门楼、门匾、石狮
----
四、墙和影壁
----
五、卜宅
--
第三节 由矮趋高的室内家具
----
一、由席地跪坐到垂足而坐——席、榻、胡床、椅凳、蒲墩
----
二、几、案、桌、八仙桌、抽屉桌
----
三、楎椸、箧笥、簏、橱、柜
----
四、床、火炕、帐、屏风、户帘
--
第四节 古代的庭院经济
----
一、庭院树果
----
二、六畜
----
三、树果六畜的文化意蕴
--
第五节 中国人的家园意识巡视
----
一、封闭的文化圈与中国人的内向心态
----
二、居住礼仪与安守本分的个性
----
三、睦邻择邻与中国人的邻里观念
----
四、墨子、庄子的思想与中国人的家园保护意识
第四章 节 日风俗
--
第一节 节 日的由来和演变
--
第二节 除夕和春节
----
一、古代的历法与年的定型
----
二、春节 的节 日活动
--
第三节 元宵节
----
一、元宵节 的起源
----
二、放灯和观灯
----
三、吃元宵
--
第四节 清明节
----
一、清明节 探源
----
二、清明节 的风俗活动
--
第五节 端午节
----
一、恶月恶日的恐怖
----
二、五色丝、艾草、菖蒲酒、石榴花、雄黄
----
三、龙舟竞渡和伍子胥、曹娥、屈原
----
四、角黍
--
第六节 七夕节
----
一、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传说
----
二、乞巧与看牛女相会
----
三、曝衣晒书
--
第七节 中秋节
----
一、月宫的传说
----
二、中秋赏月
----
三、中秋月饼
--
第八节 重阳节
----
一、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
----
二、射箭
----
三、食糕
--
第九节 传统节 日文化点评
----
一、农业文化的印记
----
二、阖家团圆的旋律
----
三、教化万民的工具
第五章 婚姻风俗
--
第一节 婚姻形态的演变和定型
--
第二节 婚姻媒介
----
一、媒妁婚和冰人、月老
----
二、指腹婚
----
三、收继婚
----
四、入赘婚和典卖婚
----
五、冥婚
----
六、自由婚
--
第三节 婚礼
----
一、六礼
----
二、合卺、拜舅姑、庙见
----
三、闹新房、听夜、盖头巾、拜堂
--
第四节 婚姻禁忌
----
一、同姓不婚
----
二、士庶不婚
----
三、居丧不婚
----
四、不露闺房之私
--
第五节 夫妇双方的地位
----
一、夫妻比天地、君臣、父子
----
二、夫为主人,妻为财产
----
三、丈夫可以纳媵妾
----
四、夫可出妻,妇不得离婚
--
第六节 妇道和贞节
----
一、三从四德
----
二、贞节 和改嫁
--
第七节 古今婚姻观念剖析
----
一、中国婚姻的神圣、庄严与家庭子女的责任感
----
二、重婚礼,轻法律;重道德约束,轻感情基础
----
三、相敬如宾——以礼制欲的理想模式
----
四、主动求婚者低贱,被追求者高尚
----
五、“白头偕老”的功过
----
六、妻子对丈夫的惰性依赖
第六章 生老风俗
--
第一节 对新生命的呼唤
----
一、祈子
----
二、胎教
--
第二节 幼有所长
----
一、悬弧挂帨和弄璋弄瓦
----
二、三日洗儿和满月
----
三、百岁和周岁试儿
----
四、十二生肖
----
五、举子禁忌
--
第三节 踏上人生之路
----
一、孩提、幼学、成童
----
二、冠礼
----
三、姓、氏、名、字、号
--
第四节 敬老养老
----
一、暮年巡礼
----
二、敬老养老
----
三、生日和祝寿
--
第五节 养生和养性
----
一、养生
----
二、养性和座右铭、“忍”
--
第六节 人生观念评析
----
一、天地性,人为贵
----
二、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沟通
----
三、人生的乐和福
----
四、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七章 丧葬风俗
--
第一节 灵魂不灭的迷惑
----
一、丧葬礼仪的定型
----
二、各民族葬法搜奇
--
第二节 丧葬礼仪
----
一、初终、小殓、大殓、送葬
----
二、讣告、奔丧、吊丧、赙赠、谥号
----
三、棺椁、随葬品、坟墓、相墓
----
四、祠堂、碑碣、石雕群
--
第三节 守制
----
一、虞祭、斋七、百日、周年、忌日
----
二、孝服
--
第四节 扫墓和祭祖
----
一、扫墓
----
二、祭祖
--
第五节 丧葬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
一、贵生恶死与中国人对死的忌讳
----
二、厚葬久祀与祖先崇拜意识
----
三、送终祭祀与对子女的投入
第八章 信仰风俗
--
第一节 儒学信仰
----
一、儒学的流程
----
二、君子与小人
----
三、儒家的孝道
--
第二节 佛教信仰
----
一、佛教的中国化
----
二、佛教的因果报应说
----
三、佛教的神谱和寺院布局
--
第三节 道教信仰
----
一、道教的流程
----
二、道教的基本特征
----
三、道教的神谱和宫观布局
--
第四节 神灵信仰
----
一、自然神
----
二、人神、社会神、职业神
--
第五节 中国信仰风俗的特点
----
一、中国信仰风俗的不虔诚性
----
二、中国信仰风俗的“人世”特征
----
三、中国信仰风俗的宗法伦理特征
----
四、中国信仰风俗的政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