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志

江安县志

格式:PDF
费用:3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江安县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1985

目录

封面
江安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江安县地图
-- 1996年国务院总经理李鹏为蜀南竹海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参观蜀难竹海三十六计石刻
-- 县委书记李利民同志(右四)陪同省政协主席聂荣贵同志(右二)参观江安羽绒厂
-- 建设中的开发区
-- 县政府办公楼
-- 江安县城远眺
-- 开发区18米大街
-- 滨江路
--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左二)、原北海舰队政委燕翼(右三)参加江安县青峰寺革命烈士纪念馆开馆典礼
-- 青峰寺革命烈士纪念碑(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
-- 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曹禺为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题词
--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旧址
-- 世界银行专家率团来江安考察水果开发项目工作
-- 柑桔专家张文湘教授
-- 花果同枝的夏橙树
-- 县境内发现的蜘蛛新种——江安七纺蛛
-- 蜀南竹海“旅游胜地四十佳”证书
-- 蜀南竹海七彩飞瀑
-- 图为青龙湖景点
-- 蜀南竹海“三十六计”石刻长廊
-- 蜀南竹海仙寓洞
-- 蜀南竹海天宝寨栈道
-- 夕佳山民居
-- 夕佳山天然鹭鸟公园
-- 蜀南竹海特产——竹荪
-- 竹空雕《龙女》(工艺美术大师何华--创作)
-- 琳琅满目的竹工艺品
-- 二星级涉外宾馆——竹都大酒店
-- 竹都大酒店大堂
-- 一星级涉外宾馆——橙乡宾馆
-- 翠竹掩映的竹海山庄
-- 历史悠久的江安大学(原省立第三中学)
-- 国家二级乙等中医院——江安县中医院
-- 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爱婴医院——江安县人民医院
-- 年产磷铵3万吨、硫酸4万吨、合成氨1.5万吨的江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江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车间
-- 中国人民银行江安县支行
-- 江安县底蓬纸厂
-- 全县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近十万人
-- 新春佳节跑花船
-- 舞台文艺多姿彩
-- 汉代石棺“荆柯刺秦”石刻——国家一级文物
-- 汉代石棺“宴饮百戏图”石刻——国家一级文物
-- 明崇祯年间石刻——“俯观星汉”
-- 明万历十一年铜钟
-- 明犀牛望月铜镜
-- 五代陶质龙纹谷仓(陪葬品)
-- 黄稚荃工笔白描《洛神图》
-- 黄稚荃《墨梅》及自题词
-- 江安籍留日本学生在东京创办的进步报纸——《留东新闻》
-- 1925年“五州”运动中,中华学生联合总会执委合影
-- 傅增湘(右二)与张善子(右一)在苏州留影
-- 徐悲鸿为傅增湘画像(油画)
《江安县志》编纂委员会
《江安县志》办公室及其编纂人员
《江安县志》历任编纂委员会名单
《江安县志》办公室及其编纂人员沿革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建县
---- 第一节 隶属
---- 第二节 考述
-- 第二章 境域
---- 第一节 东晋至隋
---- 第二节 唐
---- 第三节 宋
---- 第四节 元明
---- 第五节 清代
---- 第六节 民国
----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三章 政区
---- 第一节 宋元明
---- 第二节 清
---- 第三节 民国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四章 县城 乡镇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区系特征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第三节 农业气候分区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上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区划
-- 第五章 生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风 雹灾
---- 第四节 虫灾
---- 第五节 地震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源流
---- 第一节 土著居民
---- 第二节 迁移
---- 第三节 姓氏
-- 第二章 人口数量
---- 第一节 史料人口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第三章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一节 分布
---- 第二节 密度
-- 第四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性别
---- 第二节 年龄
---- 第三节 文化
---- 第四节 职业
---- 第五节 民族
-- 第五章 人口再生产
---- 第一节 出生死亡特点
---- 第二节 自然增长趋势
-- 第六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生育政策
---- 第三节 奖惩政策
---- 第四节 技术政策
---- 第五节 人口计划
---- 第六节 优生优育
第四篇 综合经济
-- 第一章 经济概貌
---- 第一节 生产状况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城市
---- 第二节 农村
-- 第三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统计
---- 第三节 国土
---- 第四节 工商行政
---- 第五节 物资管理
---- 第六节 物价
---- 第七节 标准计量
---- 第八节 审计监督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
---- 第三节 社队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 第二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收益分配
-- 第三章 耕地 劳动力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三节 劳动力
-- 第四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作物分布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第五节 肥料
---- 第六节 种子
---- 第七节 植物保护
---- 第八节 农业机具
---- 第九节 农业科技
-- 第五章 国营农场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试验示范
---- 第三节 管理
第六篇 牧副渔业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牧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阉割
---- 第四节 防疫
---- 第五节 技术服务
-- 第三章 副业
---- 第一节 养殖
---- 第二节 种植
---- 第三节 采集
---- 第四节 编织
---- 第五节 加工
---- 第六节 工匠 商贩
-- 第四章 渔业
---- 第一节 水体
---- 第二节 鱼类
---- 第三节 养捕
---- 第四节 渔政
第七篇 林业·园艺
-- 第一章 林业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营林
---- 第三节 林政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育林经费
-- 第二章 园艺
---- 第一节 果树
---- 第二节 茶叶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节 花卉
第八篇 水利电力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灌
---- 第四节 喷灌
---- 第五节 地下水利用
---- 第六节 水土保持
---- 第七节 防洪 抗旱
---- 第八节 水利管理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用电
---- 第四节 电力管理
第九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乡办企业
---- 第三节 村办企业
---- 第四节 组(队)办企业
---- 第五节 联户办企业
---- 第六节 户办企业
-- 第二章 行业
---- 第一节 工业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建筑业
---- 第四节 运输业
---- 第五节 商业服务业
-- 第三章 管理与效益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效益
第十篇 工业
-- 第一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公私合营工业
---- 第四节 国营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机械工业
---- 第二节 化学工业
---- 第三节 冶金工业
---- 第四节 采掘工业
---- 第五节 陶瓷工业
---- 第六节 造船工业
---- 第七节 建筑材料
---- 第八节 造纸工业
---- 第九节 印刷工业
---- 第十节 竹木加工业
---- 第十一节 缝纫工业
---- 第十二节 纺织业
---- 第十三节 食品工业
---- 第十四节 天然气
---- 第十五节 其他工业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第十一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陆上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公路养护
---- 第五节 陆运工具
---- 第六节 陆运
-- 第二章 水上交通
---- 第一节 航道
---- 第二节 航道整治
---- 第三节 码头
---- 第四节 渡口
---- 第五节 水运工具
---- 第六节 水运
-- 第三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运输管理
---- 第三节 交通监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 第四章 邮电机构
---- 第一节 邮政局
---- 第二节 电管所
---- 第三节 电信局
---- 第四节 邮电局
---- 第五节 乡村邮电支局 所
-- 第五章 邮政
---- 第一节 函件
---- 第二节 包裹
---- 第三节 报刊发行
---- 第四节 机要通信
---- 第五节 储汇
---- 第六节 邮路
-- 第六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长话
---- 第三节 市话
---- 第四节 农话
---- 第五节 会议电话
---- 第六节 机线维护
-- 第七章 邮电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业务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第十二篇 商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商业网点与市场
---- 第一节 批发零售网点
---- 第二节 集市 场期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粮油
---- 第二节 农副产品
----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
---- 第四节 副食品
---- 第五节 工业产品
---- 第六节 中、西药
---- 第七节 日杂 土产
---- 第八节 出口商品
---- 第九节 建筑材料
---- 第十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四章 饮食 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行政
---- 第二节 财务
---- 第三节 安全
---- 第四节 运输
第十三篇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收支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监察
---- 第五节 债券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 第四节 税务监督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储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结算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险种
---- 第二节 理赔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环保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垣
---- 第二节 县署
---- 第三节 街道
---- 第四节 房屋
---- 第五节 照明
---- 第六节 供水 排水
---- 第七节 公共建筑
---- 第八节 园林、绿化
---- 第九节 公共卫生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场镇建设
---- 第二节 农房建设
---- 第三节 沼气
-- 第三章 建筑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勘测设计
---- 第三节 建筑设备
---- 第四节 建筑技术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房产管理
----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调查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第十五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中共江安地下组织
---- 第二节 中共江安县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心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 第一节 国民党江安县党务指导委员会
---- 第二节 国民党江安县党部
---- 第三节 其他组织
---- 第四节 三青团江安县团部
---- 第五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江安县党部执行委员会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共青团江安县委
----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第十六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代议机构
---- 第一节 县议事会
---- 第二节 民意咨询委员会
---- 第三节 临时参议会
---- 第四节 参议会
---- 第五节 乡镇民代表会
------ 附:北京政府国会议员
------ 省议会议员
------ 省参议会参议员
------ 国大代表
------ 立法委员
-- 第二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乡(社)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 代表选举
-- 第三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衙署、知事公署
---- 第二节 县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 第四节 派出机构
---- 第五节 乡镇政府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政协江安县委员会
---- 第二节 工作纪要
第十七篇 公检法司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侦察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狱政管理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七节 消防管理
---- 第八节 特业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 申诉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案件复查
---- 第六节 案件执行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律师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调解
---- 第五节 法制宣传
第十八篇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保安武装
---- 第二节 人民武装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国募兵
---- 第三节 当代兵役
-- 第三章 驻军
---- 第一节 民国驻军
---- 第二节 当代驻军
-- 第四章 空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措施
-- 第五章 兵事
---- 第一节 近现代兵事纪略
---- 第二节 当代兵事纪略
第十九篇 民政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安置
---- 第三节 救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殡葬改革
-- 第二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就业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第四节 劳动安全保护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编制
---- 第二节 干部构成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人事监察
---- 第五节 精简下放
第二十篇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行政
-- 第二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旧式教育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六节 政治思想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民众教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四节 函授广播教育
---- 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 第四章 教师
---- 第一节 队伍素质
---- 第二节 教师进修
---- 第三节 待遇
---- 第四节 管理
---- 第五节 考核
-- 第五章 经费 设备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第六章 勤工俭学 校办企业
---- 第一节 勤工俭学
---- 第二节 校办企业
-- 第七章 人才输送
---- 第一节 招生
---- 第二节 输送
第二十一篇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技网络
---- 第三节 学术团体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专业科技人员
---- 第二节 农村专门技人才
---- 第三节 职称评聘
-- 第三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学普及
---- 第二节 科技服务
---- 第三节 科技情报
---- 第四节 科技考察
---- 第五节 科技引进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科研课题
---- 第二节 获奖项目
第二十二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馆站
---- 第一节 文化馆
---- 第二节 文化站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灯会
---- 第二节 曲艺
---- 第三节 民间传说
---- 第四节 民歌 民谣
-- 第三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书法 绘画
---- 第三节 雕刻 摄影
-- 第四章 戏剧 电影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电影
-- 第五章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六章 报刊 通讯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通讯
-- 第七章 图书 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 第八章 文物 胜迹
---- 第一节 馆藏文物
---- 第二节 地面文物
---- 第三节 胜景
第二十三篇 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医卫团体
---- 第三节 卫生学校
-- 第二章 卫生队伍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草医
-- 第三章 医院
---- 第一节 县医院
---- 第二节 区医院
----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
---- 第四节 合作医疗站
---- 第五节 厂校医院医务室
-- 第四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防疫机构
---- 第二节 疫种 疫情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六节 卫生监测
--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保健机构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六章 卫生经费
---- 第一节 事业费
---- 第二节 公费医疗
第二十四篇 体育
-- 第一章 体育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馆校
---- 第三节 协会
-- 第二章 设施与经费
---- 第一节 场地
---- 第二节 器械
---- 第三节 经费
-- 第三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民间体育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军事体育
---- 第五节 伤残人体育
-- 第四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课
---- 第二节 课外活动
---- 第三节 达标活动
-- 第五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县级比赛
---- 第二节 参赛
第二十五篇 社会风土
-- 第一章 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结构
---- 第三节 宗族
---- 第四节 亲属称谓
-- 第二章 习俗
---- 第一节 生产
---- 第二节 生活
---- 第三节 岁时
---- 第四节 礼仪
---- 第五节 祭祀
---- 第六节 禁忌
---- 第七节 美德
---- 第八节 陋习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耶稣教
-- 第四章 帮会
---- 第一节 哥老会
---- 第二节 青帮
-- 第五章 方言
---- 第一节 方音
---- 第二节 方言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六章 歌谣
---- 第一节 儿歌
---- 第二节 童谣
第二十六篇 蜀南竹海
-- 第一章 自然概貌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生态环境
-- 第二章 主要景区
---- 第一节 翠门关景区
---- 第二节 青龙湖景区
---- 第三节 七彩飞瀑景区
---- 第四节 花溪十三桥景区
---- 第五节 天宝寨 仙寓洞景区
---- 第六节 天皇寺景区
-- 第三章 旅游设施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游程
---- 第三节 服务
-- 第四章 特产
---- 第一节 竹资源
---- 第二节 竹工艺品
---- 第三节 竹笋、竹荪
---- 第四节 竹海黄酒、竹海纯净水
---- 第五节 禽兽花卉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建设
---- 第三节 效益
人物(以生年月为序)
-- 许昆山
-- 程友光
-- 黄中美
-- 朱青长
-- 陈天锡
-- 傅增湘
-- 杨坤山
-- 李永华
-- 黄沐衡
-- 常华芬
-- 黄绍清
-- 肖九垓
-- 朱山
-- 黄述
-- 张乃赓
-- 陈岳安
-- 程鸿经
-- 李遐璋
-- 傅哲民
-- 张博和
-- 唐海云
-- 魏弼周
-- 闵珵
-- 周传儒
-- 张文湘
-- 刘希武
-- 任元珍
-- 常隆庆
-- 梁伯隆
-- 金世杰
-- 文百川
-- 张铁僧
-- 黄稚荃
-- 李司克
-- 傅襄谟
-- 倪泽
-- 方建
-- 雷雨田
-- 许敬先
-- 黄少荃
-- 尹效忠
-- 马道钦
-- 郑建恒
-- 张绍琴
-- 陈德华
-- 陈向春
-- 李茂林
-- 解放战争时期烈士名录
-- 剿匪牺牲烈士名录
-- 剿匪牺牲烈士名录(外籍)
-- 平叛牺牲烈士名录
-- 抗美援朝牺牲烈士名录
-- 解放后因公牺牲烈士名录
--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牺牲烈士名录
--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附录
-- 文存
-- 碑记
-- 诗词辑存
-- 对联辑存
-- 杂记
-- 《江安县志》各篇编写人员名单
--
--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