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一中校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资料翔实,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统一,符合金华一中的历史和现状,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
目录
封面
题词
--
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乔石题词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邹家华题词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彭佩云题词
图片
--
金华一中现址
--
毛泽东主席接见校友陈望道
--
周恩来总理接见校友吴晗(左二)
--
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接见校友艾青
--
江泽民总书记与院士李正武校友交谈
--
江泽民总书记接见校友邵钧林
--
江泽民总书记接见校友童云芳
--
全国人大教育委员会主任杨海波来校视察
--
原浙江省副省长王家扬来校视察
--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来校视察
--
省教育厅厅长侯靖方来校视察
--
市委书记汤黎路来校视察
--
市长楼阳生来校视察
--
校友艾青回访母校
--
校友、原北大党委书记王学珍回访母校
--
校友千家驹为母校题词
--
校友季文美访问母校
--
校友陈士橹院士回访母校
--
哈佛大学叶监官博士及胞弟叶赛官、叶筑生等三校友访问母校
--
学校大门(1935)
--
艺术馆(1935)
--
教室(1935)
--
办公室(1935)
--
柏树厅
--
书库一角(1935)
--
原金中校门(1947)
--
蒲塘文昌阁(抗战时期金中校址)
--
缙云棠慈村(抗战时期金中初中部校址)
--
原金中体育馆(酒坊巷)
--
缙云金竹村(抗战时期金中高中部校址)
--
原金中礼堂(试士院)
--
蒋堂校园大门
--
蒋堂校园实验楼
--
蒋堂校园教室(西幢)
--
蒋堂校园的黑板报
--
蒋堂校园办公楼
--
蒋堂校园的游泳池
--
图书楼
--
体育馆
--
阅览室
--
餐厅
--
运动场
--
方豪校长
--
胡步蟾校长
--
王宗元校长
--
施伯侯先生
--
詹调元先生
--
曹谦先生
--
赵镜元先生
--
特级教师陈维章
--
特级教师毛颖可
--
特级教师俞焕阳
--
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方立德
--
特级教师寿才明
--
特级教师毛应铎
--
特级教师斯克良
--
邵飘萍和夫人汤修慧
--
1949年省立金中学生自治会成员合影
--
钱兆鹏烈士
--
1951年金华中学欢送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同学纪念
--
金子贞烈士
--
1951年金华中学参加卫生干部学校全体同学
--
升旗仪式
--
业余党校开学典礼
--
学生参加军训
--
缅怀先烈
--
祭扫烈士墓
--
1990年本校学生李剑以625分的成绩获浙江省高考理工类第一名
--
语音课
--
计算机课
--
外籍教师给学生上课
--
化学实验
--
生物实验
--
中国教育报全文刊登有关学案导学法的报导
--
“国家级名师工程培训基地”授牌仪式
--
校长高亚军阐述学案导学法基础理论
--
中央教科所外语实验基地授牌
--
教科研成果
--
开幕式
--
学校田径队(1936年)
--
广播操
--
足球赛
--
省航模比赛载誉归来
--
文娱晚会
--
伞舞
--
写生
--
铜管乐队
--
放风筝
--
藤工(1936年)
--
农业劳动(蒋堂)
--
校办企业——焊材厂门景
--
油菜丰收(蒋堂)
--
焊材厂产品
--
校办企业——汽车驾驶学校(蒋堂)
--
沈炳麟捐资建造庆同楼、勤兴楼
--
向本校捐献图书的王德棠之女来校访问
--
方祥烈捐资设立数学奖学金
--
海南亚洲药业公司、浙江迪耳药业公司捐资设立亚峰奖学金并建造艾青、吴晗塑像
--
杭州华东制药集团捐资建造“金中百龄”学校标志性雕塑
--
浙江尖峰集团捐资设立陈望道雕像
--
日本枥木县友好考察团来校访问
--
英、美专家Tomy先生和Sarah来校访问(1987)
--
浙师大外籍教师来校讲学(1993)
--
吴晗研究专家mazor女士来校访问(1986)
--
浙师大外籍教师来校讲学(1993)
--
美国康州汪静女士来校访问(2001)
--
陈望道塑像
--
吴晗塑像
--
艾青塑像
--
花廊
--
《校志》编纂成员合影
--
附图
--
全校教职工合影(2002)
--
金华市区图
--
图面平址院院书正丽原(舍校学小属附年五十二国民)
--
金华中学校合舍平画图(民国十五年)
--
1965年学校校舍平面图
--
金华一中建设现状平面图(2002年8月)
--
校训
--
校歌
--
金中校歌
《浙江金华一中校志》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学校改革及校址迁徙表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和管理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党群组织
--
第三节 管理制度
第二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二节 教学与实践
--
第三节 教学管理
--
第四节 教育科研
--
第五节 教学成果
--
附录 特色班教学
第三章 德育工作
--
第一节 德育课
--
第二节 日常思想教育
--
第三节 学生团体活动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课
--
第二节 课外活动
--
第三节 军事体育
--
第四节 教工体育
--
第五节 体育竞赛
第五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教育
--
第二节 疾病防治
--
第三节 环境卫生
--
第四节 食堂卫生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第六章 音乐 美术 校园文化
--
第一节 音乐
--
第二节 美术教育
--
第三节 校园文化
第七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校办企业简史
第八章 教职工
--
第一节 任用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第九章 学生
--
第一节 招生与生源
--
第二节 奖学金与助学金
--
第三节 毕业与去向
--
第四节 学生爱国运动
--
第五节 知名学子简介(部分)
----
黄玢然
----
千家驹
----
樊畿
----
朱岗崑
----
李正武
----
严朴
----
黄士松
----
陈士橹
----
韦思琪
----
圣野
----
叶监官
----
王家宠
----
楼宗汉
----
倪公燮
----
鲁兵
----
冯平观
----
周金台
----
王学珍
----
黄念秋
----
蒋风
----
黄文虎
----
吕秉玲
----
金国章
----
胡德海
----
韩济生
----
周文骏
----
胡维行
----
胡今叶
----
李爽秋
----
郦能敬
----
胡晋
----
金志明
----
胡小孩
----
楼金
----
赵人杰
----
胡萃
----
何平
----
方增先
----
丁品贵
----
徐更光
----
黄顺吉
----
张有望
----
刘冠雄
----
赵人伟
----
钟群鹏
----
徐得名
----
丁予展
----
陈立周
----
蒋金锵
----
韩继业
----
吴正
----
胡豫
----
金顺尧
----
王松汉
----
姜俊平
----
徐国华
----
石秉仁
----
蓝光谅
----
胡振郎
----
姚彦
----
王益鑫
----
诸葛健
----
童汀苗
----
范品忠
----
卢春成
----
傅仙罗
----
王圣潮
----
龚晓南
----
沈才土
----
曾浩荣
----
骆武刚
----
陈银华
----
李邦良
----
童云芳
----
应永来
----
龚昌成
----
林汉良
----
叶有福
----
周官钦
----
王贤根
----
邵钧林
----
孙文友
----
闫卫东
----
胡卸文
----
王献红
----
附表:金华一中毕业的博士、博士生名录(不完全统计)
第十章 经费与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设施
第十一章 人物
--
爱新觉罗·继良
--
黄志璠
--
刘煜
--
蔡汝霖
--
叶熙
--
余敏时
--
王德棠
--
金兆梓 金城 金兆棪
--
胡侯锡
--
陈无咎
--
邵飘萍
--
黄榕
--
徐东藩
--
朱章宝
--
王振声
--
刘文革
--
李伟平
--
何炳松
--
曹谦
--
陈望道
--
何遇隆
--
顾华昌
--
江成标
--
王之英
--
宋文翰
--
方豪
--
黄善楷
--
冯品兰
--
刘质平
--
徐炳槱
--
詹调元
--
杜佐周
--
徐汉源
--
杨效春
--
程铿
--
胡步蟾
--
施伯侯
--
何德奎
--
曹松叶
--
周拾禄
--
傅东华
--
汪厥明
--
严致华
--
曹云剑
--
赵鑑光 赵镜元
--
冯泽芳
--
张书旗
--
王炳奎
--
曹聚仁
--
汤恩伯
--
邵李清
--
严行
--
徐云从
--
查猛济
--
吴山民
--
张世禄
--
金维坚
--
冯雪峰
--
傅鸿权
--
方载震
--
阮毅成
--
章驹
--
季陶达
--
廖念怡
--
吴斐丹
--
钱兆鹏
--
朱壬葆
--
赵嫡娥
--
陈松平
--
吴晗
--
方祥烈
--
艾青
--
何家槐
--
方文均
--
卢福康
--
方德生
--
季文美
--
叶垂余
--
何祖诒
--
吴复夏
--
陈冬辉
--
章巽
--
金祖孟
--
项俊文
--
朱恒
--
徐士芳
--
邹秉彝
--
毛汉礼
--
叶柏村
--
王宗元
--
金子贞
--
肖慎德
--
戴不凡
--
张扩夫
--
赵人俊
--
谭伟
--
毛应铎
--
毛颖可
--
金银山
--
王炳俊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选载
--
附录二 浙江省教育委员会(通知)
--
附录三 金华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