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永修县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71-1984

出版时间: 1987年06月

目录

封面
永修县志 1986
版权页
永修县行政区划图
永修县山川河流示意图
目 次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修志始末
凡 例
概述
大事记
图片
-- 1961年3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朱德委员长来我县视察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云山分校
-- 1960年农垦部王震部长来我县视察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云山分校
-- 云山记游 肖克
-- 回江西 肖克
-- 浪淘沙 邵式平
-- 中国共产党永修县委员会 中共永修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永修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永修县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修县委员会
-- 永修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 新城大道
-- 县城鸟瞰
-- 山下渡货运码头
-- 山下渡浮桥
-- 永修县对外贸易局
-- 涂家埠铁桥
-- 世界珍惜白鹤越冬的最大栖息地——鄱阳湖鸟自然保护区(吴城镇)
-- 云居山五龙潭
-- 云居山莲花城
-- 柘林水库风光
-- 云居山
-- 颛愚塔
-- 旭光渡槽
-- 柘林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 柘林水电厂
-- 永修县第一中学
-- 永修县第二中学
-- 白莲公园
-- 新城电影院
-- 永修县文化馆
-- 真如禅寺
-- 真如禅寺大雄宝殿
-- 真如禅寺山门
-- 大雄宝殿佛像
第一编地理
-- 第一章建置
---- 第一节历史沿革
---- 第二节县域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清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建国后
-- 第三章集镇
---- 第一节县城——涂埠镇
---- 第二节其它集镇
------ 吴城镇
------ 柘林镇
------ 艾城街
------ 虬津街
------ 白槎街
------ 马口街
-- 第四章人口
---- 第一节历代人口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三节人口密度和分布
---- 第四节人口构成
---- 第五节计划生育
-- 第五章地势地质土壤
---- 第一节地势
---- 第二节地质
---- 第三节土壤
-- 第六章山脉水系
---- 第一节山脉
---- 第二节水系
------ 河流
------ 湖泊
------ 陂塘
-- 第七章气候物候
---- 第一节气候
------ 气象机构
------ 季风气候
------ 气温积温
------ 降雨量
------ 蒸发量
------ 霜雪期
------ 风向
------ 日照
------ 农业气象灾害
---- 第二节物候
-- 第八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虫灾
---- 第四节风灾
---- 第五节其它灾害
-- 第九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植物资源
---- 第三节动物资源
---- 第四节矿藏资源
---- 第五节风景旅游资源
------ 云居山风景区
------ 吴城候鸟观赏旅游区
---- 第六节其它资源
第二编经济
-- 第一章农业
---- 第一节生产关系变革
------ 个体农业
------ 土地改革
------ 互助合作
------ 农业合作化
------ 人民公社
------ 生产责任制
---- 第二节作物分布和产量
---- 第三节农技农艺
------ 耕作制度
------ 品种改良
------ 防治病虫害
------ 播种育秧
------ 密植施肥
------ 田间管理
------ 土壤改良
------ 农技管理
---- 第四节农业机具
---- 第五节国营垦殖场
-- 第二章水利
---- 第一节防洪工程
---- 第二节蓄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四节引水工程
---- 第五节柘林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 第六节水土保持
-- 第三章林业
---- 第一节森林概况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经营管理
---- 第四节采伐供应
-- 第四章水产畜牧
---- 第一节水产
------ 水域
------ 养殖
------ 捕捞
------ 渔政管理
---- 第二节畜牧
------ 饲养
------ 良种繁殖
------ 防疫
------ 机构
-- 第五章工业
---- 第一节企业体制
------ 私营手工业
------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国营工业
------ 集体工业
------ 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主要工业
------ 机械电器工业
------ 轻化工业
------ 电力工业
------ 建材工业
------ 纺织服装工业
------ 食品工业
------ 其它工业
---- 第三节驻县工厂
-- 第六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驿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铁路
---- 第四节航道
---- 第五节津梁
---- 第六节运输
------ 航运
------ 铁路运输
------ 公路运输
------ 装卸搬运
------ 民间运输
---- 第七节交通管理
------ 港航监督
------ 公路交通监理
---- 第八节机构
-- 第七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 第八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第二节建筑业
---- 第三节房地产管理
---- 第四节环境保护
---- 第五节乡村建设
-- 第九章商业
---- 第一节经济成分
------ 私营商业
------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个体商业
------ 集体商业
------ 国营商业
---- 第二节经营方式
---- 第三节商业网点
------ 商店
------ 墟市
---- 第四节商品经营
------ 农副产品收购
------ 商品供应
---- 第五节服务行业
---- 第六节对外贸易
-- 第十章粮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经营
---- 第三节加工
---- 第四节储运
-- 第十一章财政金融
---- 第一节财政
------ 财政管理
------ 财政收入
------ 财政支出
---- 第二节税收
------ 机构
------ 农业税
------ 工商税
------ 其它税捐
---- 第三节金融
------ 当铺
------ 钱庄
------ 银行
------ 币制
------ 贷款
------ 储蓄
------ 保险
------ 公债
-- 第十二章综合管理
---- 第一节工业计划管理
---- 第二节农业计划管理
---- 第三节物价管理
---- 第四节工商管理
---- 第五节物资管理
---- 第六节计量管理
-- 第十三章名特产
---- 第一节名产
---- 第二节特产
第三编政治
-- 第一章政党
---- 第一节中共永修县委员会
------ 民主革命时期的党组织
------ 建国后党的建设
------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永修县组织负责人名单
------ 建国后中共永修县委历任县委书记副书记名单
---- 第二节民主党派
------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三节中国国民党和青年党
------ 中国国民党
------ 中国青年党
-- 第二章政权
---- 第一节权力机构
------ 县人民代表会议
------ 县人民代表大会
------ 建国后永修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
------ 普选
---- 第二节行政机构
------ 人民政府
------ 建国后永修县历任县长(县革委会主任)、副县长(县革委会副主任)名单
------ 清末县署
------ 清末知县名单
------ 民国县政府
------ 中华民国时期永修历任县知事、县长名单
------ 附:日伪县政府
---- 第三节参政机构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修县委员会
------ 第七、八届永修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名单
------ 县参议会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协会
---- 第三节青少年组织
------ 共产主义青年团
------ 中国少年先锋队
------ 儿童团
------ 三民主义青年团
------ 童子军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其它群众团体
-- 第四章民政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复退安置
---- 第三节福利救济
---- 第四节信访侨务
-- 第五章劳动人事
---- 第一节劳动
------ 就业
------ 职工培训
------ 工资
------ 劳动保护
---- 第二节人事
------ 人员任用
------ 人员培训
------ 人员编制
------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 下放精简
------ 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六章政法
---- 第一节公安
------ 机构
------ 治安管理
------ 户籍管理
------ 监所管理
------ 消防
---- 第二节检察
---- 第三节审判
---- 第四节司法行政
------ 民事调解
------ 公证
------ 法律顾问
------ 法制教育
-- 第七章军事
---- 第一节兵役
---- 第二节地方武装
---- 第三节驻军军事设施
---- 第四节军事纪略
------ 岳飞、李成滩溪之战
------ 红巾军占据云居山
------ 胡绍远、朱元璋、陈友谅建昌之战
------ 农民起义军陈福一攻克建昌
------ 徐九龄占据建昌醴源
------ 刘往七、戴朝晓义军攻占建昌
------ 太平军赖汉英等建昌之战
------ 李秀成滩溪八蛇泮之战
------ 李烈钧湖口起义——吴城之战
------ 北伐战争——涂埠、吴城之役
------ 红军游击斗争
------ 抗击日军侵略
------ 解放永修
第四编文化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私塾书院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第五节专业教育
------ 中等专业学校
------ 技术学校
------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 农业中学
---- 第六节业余教育
------ 夜校
------ 扫盲
------ 函授
------ 电视广播大学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七节教师
---- 第八节教学改革
-- 第二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民间艺术
---- 第二节群众文化
---- 第三节戏曲
------ 民间戏曲
------ 专业戏剧
---- 第四节电影
------ 放映
------ 管理发行
---- 第五节图书
------ 图书发行
------ 图书借阅
---- 第六节档案报刊
------ 档案
------ 报刊
---- 第七节广播电视
------ 广播
------ 电视
-- 第三章卫生
---- 第一节机构设施
---- 第二节医疗
------ 中医
------ 西医
------ 中西医结合
---- 第三节药物
------ 药材生产
------ 药品经营
---- 第四节预防
------ 爱国卫生运动
------ 疫病防治
------ 妇幼保健
---- 第五节血吸虫病防治
------ 机构
------ 疫情
------ 防治
-- 第四章体育科技
---- 第一节体育
------ 农民体育
------ 职工体育
------ 学校体育
------ 竞技活动
------ 机构设施
---- 第二节科技
------ 科技组织
------ 科普活动
------ 科技成果
-- 第五章艺文
---- 第一节著述目录
------ 古代书(篇)目选
------ 近现代著述目录选
---- 第二节艺文选
------ 韵文
------ 散文
-- 第六章文物古迹
---- 第一节文物
---- 第二节古迹
------ 古遗址
------ 古城址
------ 古墓塔
------ 庙坛
------ 祠坊
------ 亭台桥阁
------ 山房会馆
------ 摩岩石刻
------ 革命遗址
-------- 附:修江八景
第五编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第一节古代人物
------ 刘陵
------ 周续之
------ 司马暠
------ 杨於陵
------ 杨嗣复
------ 李常
------ 洪师民 “建昌四英”
------ 李燔
------ 李功懋
------ 李成大
------ 燕公楠
------ 魏源
------ 熊德阳
------ 淦君鼎
------ 邹魁明
------ 雷发达
------ 李凤翥
------ 李凤彩
------ 叶一栋
---- 第二节近代人物
------ 郝赤
------ 张朝燮
------ 王环心
------ 王经燕
------ 淦克群
------ 淦克鹤
------ 曾去非
------ 李德耀
------ 曾修甫 曾文甫
------ 蔡家明
------ 骆云门
------ 龙起凤
------ 虚云
------ 王枕心
------ 吕晋生
------ 王弼
------ 陈翊科
------ 袁克勇
------ 蔡枢衡
------ 王秋心
-- 第二章人物表
---- 第一节历代名人
---- 第二节先进人物
-- 第三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第六编社会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教派
------ 僧侣居士
------ 寺庙庵堂
---- 第二节道教
------ 道教活动
------ 道观法坛
---- 第三节其它宗教
------ 天主教
------ 耶稣教
-- 第三章风俗
---- 第一节时节
---- 第二节婚娶
---- 第三节丧葬
---- 第四节其它习俗
---- 第五节社会新风
-- 第四章轶闻传说
---- 第一节轶闻
---- 第二节传说
-- 第五章方言
---- 第一节语系
---- 第二节语音
---- 第三节语汇
---- 第四节语法
---- 第五节谚语
---- 第六节歇后语
附录
-- 旧志序文
-- 文告
-- 修志机构、人员名单
-- 审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