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昌宁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1933-1985
出版时间:
1990年10月
目录
封面
昌宁县志
献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昌宁建县56周年
序 一
序 二
凡 例
目录
卷首 概述·大事记
--
概 述
--
大事记
卷一 地理志
--
第一章 沿革、区划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县城、区镇
----
第一节 县城概况
----
第二节 区镇概况
--
第三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状况
----
第二节 地貌状态
--
第四章 山脉、河流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河流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状况
----
第二节 植被分布
--
第六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物候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矿藏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植物资源
----
第四节 动物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低温灾害
----
第二节 病虫灾害
----
第三节 洪涝灾害
----
第四节 干旱灾害
----
第五节 风、雹灾害
----
第六节 地震灾害
卷二 经济志
--
第九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经济形态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经济管理
----
第四节 经济成果
--
第十章 农 业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作物品种
----
第四节 农业技术
----
第五节 农作机具
----
第六节 农事活动
----
第七节 农业场站
--
第十一章 茶业
----
第一节 宜茶条件
----
第二节 茶叶栽培
----
第三节 生产管理
----
第四节 面积产量
----
第五节 茶叶加工
----
第六节 茶叶销售
--
第十二章 糖 业
----
第一节 宜蔗条件
----
第二节 甘蔗种植
----
第三节 高产措施
----
第四节 蔗糖生产
----
第五节 蔗糖销售
--
第十三章 林 业
----
第一节 林木资源
----
第二节 山林权属
----
第三节 造林护林
----
第四节 林木采伐
----
第五节 经济林木
----
第六节 林木场站
--
第十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牧资源
----
第二节 饲养管理
----
第三节 畜牧区划
----
第四节 畜牧场
--
第十五章 名特土产
----
第一节 名 产
----
第二节 特 产
----
第三节 土 产
--
第十六章 水 利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灌工程
----
第三节 防排工程
----
第四节 饮水工程
----
第五节 工程管理
----
第六节 水面养鱼
--
第十七章 工 业
----
第一节 工业体制
----
第二节 重工业
----
第三节 轻工业
----
第四节 手工业
--
第十八章 交 通
----
第一节 交通设施
----
第二节 交通工具
----
第三节 交通运输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十九章 邮 电
----
第一节 邮电网点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电信业务
----
第四节 质量管理
--
第二十章 粮 油
----
第一节 粮油管理
----
第二节 粮油收购
----
第三节 粮油加工
----
第四节 粮油储运
----
第五节 粮油销售
--
第二十一章 商 业
----
第一节 商业体制
----
第二节 商品收购
----
第三节 商品供应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二十二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第四节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二十三章 财政、税务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业务
----
第三节 税收业务
----
第四节 财税监查
--
第二十四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金融、保险网点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储蓄、存款
----
第四节 信用、借贷
----
第五节 基建投资
----
第六节 保险业务
--
第二十五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乡建设队伍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村镇建设
----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卷三 政治志
--
第二十六章 政 党
----
第一节 国民党县党部
----
第二节 中共昌宁县委
--
第二十七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二十八章 执权机关
----
第一节 民国县政府
----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区、乡(镇)人民政权
----
第四节 地方行政机构补记
--
第二十九章 议政机构
----
第一节 县参议会
----
第二节 县人民政协
--
第三十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人事管理
--
第三十一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职工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其他组织
--
第三十二章 公 安
----
第一节 公安机构
----
第二节 治安保卫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监所管理
--
第三十三章 司 法
----
第一节 司法机构
----
第二节 检察业务
----
第三节 审判业务
----
第四节 司法行政业务
--
第三十四章 军 事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驻军
----
第四节 兵事
卷四 文化志
--
第三十五章 教 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专业教育
----
第五节 业余教育
----
第六节 教师队伍
----
第七节 经费、设备
--
第三十六章 科 技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普活动
----
第三节 科技工作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三十七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文艺团体
----
第三节 文艺活动
----
第四节 报刊、图书、档案
----
第五节 广播、电影、电视
----
第六节 文物古迹
----
第七节 风景陵园
--
第三十八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医疗
----
第四节 医药
----
第五节 医疗经费
--
第三十九章 体 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体育活动
----
第三节 重点项目
----
第四节 竞赛成绩
卷五 社会志
--
第四十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第四十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三节 城镇居民生活
--
第四十二章 民 族
----
第一节 民族概况
----
第二节 民族事务
--
第四十三章 民政、侨务
----
第一节 民政事务
----
第二节 华侨事务
--
第四十四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原始宗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伊斯兰教
--
第四十五章 社会组织
----
第一节 帮会坛社
----
第二节 外籍会馆
--
第四十六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敬老奉残
----
第二节 扶困济贫
----
第三节 “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
第四节 文明村(单位)建设
----
第五节 “五好家庭”评比
--
第四十七章 姓氏、族源
----
第一节 各族姓氏
----
第二节 氏族渊源
--
第四十八章 方言、谣谚
----
第一节 汉语方言
----
第二节 民间谣谚
--
第四十九章 传说、异事
----
第一节 民间传说
----
第二节 奇闻异事
卷六 人物志
--
第五十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军政人物
------
黄仙谷
------
王浩民
------
袁恩锡
------
李新华
------
胡银华
------
高双才
------
鲁道源
----
第二节 文教卫人物
------
张晃
------
王樵
------
徐光莲
------
熊竹亭
------
刘逸侯
------
施从恩
----
第三节 工农人物
------
熊臣忠
------
于仁兴
------
周建堂
------
李老发
------
段文亮
--
第五十一章 烈士谱
----
第一节 抗日阵亡将士
------
纳维宗
------
罗开印
------
刘文贵
------
刘永福
------
张文光
------
李明金
------
粱遂昌
------
龙殿邦
------
张树成
------
李子元
------
吴仕聪
------
王冲
------
李松如
------
任大中
------
秦(鹗)
------
李二合
------
戴金锁
------
李茂银
------
张文庸
------
刘锦春
------
木若天
------
朱洪秦
------
许忠义
------
熊林成
------
赵国佐
------
申忠言
------
李国昌
------
周老默
------
许正东
------
杨世祥
------
毕金林
------
李路生
------
张凤鸣
------
罗运东
------
字尚明
------
李选贵
------
李炳唐
------
谷嘉秀
------
黄仙谷
------
白俊奎
------
禹世禄
------
杨买德
------
罗应成
------
戴光明
------
杨思义
----
第二节 抗美援朝烈士
------
毕李杨
------
王春先
------
林正甲
------
字建忠
------
茶四
------
赵廷喜
------
普德全
------
郭良端
------
刘旺才
------
祁席
----
第三节 因公殉职烈士
------
张太昌
------
刘子云
------
杨正光
------
胡其圣
------
邵瑾
------
张春林
------
肖嘉达
------
辉小海
------
段有贤
------
陈义元
------
杨华山
------
王义璋
------
李瑞龙
------
李源浩
------
杨春富
------
段正龙
------
余河江
------
卢珍
------
赵自芳
------
李金龙
------
牛绍基
------
李云厚
------
杨文焕
------
李文翠
------
李自云
------
许绍光
------
李登元
------
鲁绍先
------
于占才
------
毕尚强
------
李小三
------
罗卫才
------
罗伦
------
钟少严
------
李绍清
------
施金邦
------
马尚武
------
李明枝
------
罗光明
------
刘启祥
------
张国忠
------
饶加文
------
于仕久
------
支跃周
------
李联光
------
李新华
------
张明光
------
杨明奎
------
王丕轮
------
罗福科
------
李金华
------
杨有柏
------
施永顺
------
段恒邦
------
马国祥
------
杨廷兴
------
杨茂才
------
蒋国良
----
第四节 对越自卫还击烈士
------
段述光
------
熊忠富
------
赵加毕
------
字光品
------
赵仕忠
------
罗光卫
------
于文昌
--
第五十三章 人物录
----
第一节 英雄模范
------
罗兆有
------
于仁兴
------
侯莲珍
------
杨维菊
------
李翠英
------
施正清
------
左仕升
------
段登翠
------
罗会成
------
禹存孝
------
李昌
------
石春翰
------
杨淳
------
吴惠操
------
李德忠
------
杨朝菊
------
杨绍碧
------
唐翠珍
------
艾洪忠
------
张乃积
----
第二节 省级以上代表大会代表
----
第三节 专业技术干部
卷末 附 录
--
一、碑记
--
二、设治文献
--
三、政府文告
--
四、省报文辑
--
五、文书辑存
编后记
本志编纂成员名单
为本志提供资料单位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