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志(下册)

马鞍山市志(下册)

格式:PDF
费用:3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马鞍山市交通局是全市交通运输的主管部门,成立于1958年10月,同年撤销市工业交通局。1987年2月,将原市交通局改建为马鞍山市交通管理局,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实行全行业管理。同年局机关内设科室由原8科1室(办公室、组织科、纪委、宣教科、群工科、保卫科、劳资科、生产计划科、调度科)调整3个科(政秘科、综合计划科、运输协调科);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

目录

封面
马鞍山市志下册
图片
--
-- 延园
-- 锁溪河新貌
-- 徐难易书法
-- 刘墨村书法
-- 陈艾中书法
-- 张悠炳书法
-- 王月明书法
-- 吴前琪书法
-- 汪敏文书法
-- 赵璧完书法
-- 蔡修权书法
-- 绿梅图(朱月湖)
-- 陈冰作品
-- 醉春图(罗屏)
-- 刘康书法
-- 长江图(周自赴)
-- 川东山居图(封学文)
-- 朱恒祺作品
-- 漆画——八骏图(孙传林)
-- 手指玻璃反画——牡丹(刘传勇)
-- 国画——瓷盘竹(石宾)
-- 瓷画——人物(石笋)
-- 洪滨丝画——三猫图(袁洪滨)
-- 布贴画——新城(陈民)
-- 鱼知余乐(迟明)
-- 剪纸——猴(张耀华)
-- 剪纸——鸡(马颍)
-- 黄晓峰作品
-- 魏丰年作品
-- 杨阳作品
-- 江南之花
-- 群众文化
-- ①赵本山(1998年12月19日来马演出)
-- ②宋祖英(2002年4月20日来马演出)
-- ③朱时茂、陈佩斯(1999年5月29日来马演出)
-- ④于文华、尹相杰(1998年元旦来马演出)
-- 文体活动
-- 表彰十佳道德模范
-- 无偿献血表彰大会
-- 马鞍山市“十大优秀青年”表彰大会
-- 马鞍山市爱心车队
-- 马鞍山舰
-- 当涂舰
-- 太白楼
-- 三元洞
-- 李白雕像
-- 毛泽东手书《夜泊牛渚怀古》(采石矶古称牛渚)
-- 矶头夕照
-- 采石矶远眺
-- 吴旭东作品
-- 篆刻——山水胸怀(徐明发)
-- 根雕——牦牛(杜正龙)
-- 根雕——出击(张仁繁)
-- 根雕——春意盈篮(蒋栋梁)
-- 矗立在姑溪河入江口的金柱塔
-- 谢公祠
-- 怀谢亭
-- 黄山塔
-- 朱然墓园
-- 甑山寺
-- 望夫石
-- 小九华寺
-- 李白墓园
-- 济美坊
-- 叶家桥
-- 新石器时期·玉人
-- 新石器时期·玉璜
-- 新石器时期·陶鬲
-- 汉·虎钮玉印
-- 照片附图
-- 商·青铜铙
-- 春秋·青铜剑
-- 西周·青铜鼎
-- 东汉·龙首三足承盘铜香熏
-- 唐·海狮葡萄镜
-- 青瓷卣形壶
-- 青瓷虎子
-- 青瓷羊
-- 青瓷香薰
-- 狮形青瓷烛台
-- 宋·褐彩梅瓶
-- 明·珐华釉绣墩
-- 青瓷魂瓶
-- 明·紫砂茶壶
-- 季札挂剑图漆盘(朱然墓出土)
-- 木刺(朱然墓出土)
-- 清代·二进踏步雕花床
-- 童子对棍图漆盘(朱然墓出土)
-- 马鞍山市1978-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图示
-- 马鞍山市1978-2008年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图示
-- 马鞍山市1978-2008年总人口图示
-- 马鞍山市1978-2008年财政收入图示
-- 马鞍山市1978-2008年钢产量图示
-- 马鞍山市1990-2008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图示
-- 马鞍山市1978-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图示
-- 马鞍山市1978年三产比重图示
-- 马鞍山市1980年三产比重图示
-- 马鞍山市1985年三产比重图示
-- 马鞍山市1990年三产比重图示
-- 马鞍山市1995年三产比重图示
-- 马鞍山市2000年三产比重图示
-- 马鞍山市2005年三产比重图示
-- 马鞍山市2008年三产比重图示
目录
第二十三编 交通运输
-- 第一章 公路建设
---- 第一节 道路建设
---- 第二节 桥梁建设
---- 第三节 公路养护
---- 第四节 路政管理
-- 第二章 公路运输
---- 第一节 客车运输
---- 第二节 货车运输
---- 第三节 联合运输
---- 第四节 出租车运输
---- 第五节 运政管理
-- 第三章 铁路运输
---- 第一节 宁芜铁路(马鞍山段)
---- 第二节 专用铁路
---- 第三节 火车装卸
-- 第四章 水路运输
---- 第一节 港口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航政管理
第二十四编 邮政·电信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政局所
---- 第二节 邮件传递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 第四节 邮政储蓄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安徽省电信有限公司马鞍山市分公司
---- 第二节 安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马鞍山分公司
---- 第三节 中国联通公司马鞍山市分公司
---- 第四节 中国铁通集团公司马鞍山分公司
-- 第三章 无线电管理
---- 第一节 频率与台(站)管理
---- 第二节 技术保障
-- 第四章 信息化建设
---- 第一节 企业信息化
---- 第二节 信息产业
第二十五编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预算内财政收支
----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与管理
---- 第四节 公共财政支出管理
---- 第五节 政府采购制度
---- 第六节 改革粮食补贴方式
---- 第七节 财务会计管理
---- 第八节 财政监督
---- 第九节 国有资产公司
-- 第二章 国税
---- 第一节 税务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税种及税率
---- 第三节 税收征管
---- 第四节 税务稽查
-- 第三章 地税
---- 第一节 税种和基金(费)种类
---- 第二节 税收征管
---- 第三节 税务稽查
第二十六编 金融
-- 第一章 银行
----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马鞍山市中心支行
---- 第三节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马鞍山监管分局
---- 第四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马鞍山市分行
---- 第五节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分行
---- 第六节 中国农业银行马鞍山分行
---- 第七节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分行
---- 第八节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市分行
---- 第九节 徽商银行马鞍山分行
---- 第十节 安徽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
-- 第二章 证券
---- 第一节 上市公司
---- 第二节 证券营业部
-- 第三章 保险和典当
---- 第一节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马鞍山市分公司
---- 第二节 中国人寿保险马鞍山分公司
---- 第三节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中心支公司
---- 第四节 中国太平洋财险马鞍山中心支公司
---- 第五节 新华人寿马鞍山营销服务部
---- 第六节 紫金典当
第二十七编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综述
---- 第二节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外贸流通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商业网点
---- 第五节 重点商企
--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 供销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土产日杂果品副食
----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 第三章 专营商品
---- 第一节 盐业
---- 第二节 烟草
---- 第三节 石油
-- 第四章 粮食购销
---- 第一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粮食供应、销售、加工
---- 第三节 仓储管理
---- 第四节 粮食收购
第二十八编 旅游
-- 第一章 行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旅游行政管理
-- 第二章 旅游资源
---- 第一节 景区景点
---- 第二节 其他旅游资源
---- 第三节 旅游环境建设
-- 第三章 旅游行业
---- 第一节 旅行社
---- 第二节 旅游饭店
---- 第三节 旅游休闲娱乐
---- 第四节 旅游商品
-- 第四章 旅游市场开发
---- 第一节 旅游接待
---- 第二节 宣传促销
第二十九编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三节 科技经费与项目管理
-- 第二章 科技服务
---- 第一节 科技情报
---- 第二节 决策咨询
---- 第三节 公共创新平台
-- 第三章 科技开发
---- 第一节 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及其产业化
---- 第二节 制造业信息化
---- 第三节 科技兴农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四章 地震测报
---- 第一节 地震监测预报
---- 第二节 防震知识教育
第三十编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管理与改革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教育改革
-- 第二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 第三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特殊教育
-- 第四章 中等职业教育
----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二节 职业中学教育
---- 第三节 技工教育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学历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扫盲工作
-- 第六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安徽工业大学
---- 第二节 马鞍山网络大学
---- 第三节 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 第四节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第五节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 第六节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 第七节 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
-- 第七章 民办教育
---- 第一节 学历教育机构
---- 第二节 非学历教育机构
第三十一编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管理
---- 第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节 新闻出版、版权管理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文化活动
---- 第三节 展览展示
---- 第四节 对外文化交流
-- 第三章 文化遗产保护
----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 馆藏文物
---- 第三节 文物考古与发掘
----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五节 民间收藏
-- 第四章 公共图书馆
---- 第一节 藏书建设
---- 第二节 读者工作
---- 第三节 网络建设
---- 第四节 业务辅导与网片建设
-- 第五章 文化市场
---- 第一节 文化娱乐市场
---- 第二节 电影放映市场
---- 第三节 演艺市场
---- 第四节 艺术培训市场
-- 第六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书法
---- 第三节 美术
---- 第四节 摄影
---- 第五节 影视
---- 第六节 戏剧
---- 第七节 音乐
---- 第八节 舞蹈
---- 第九节 民间艺术
-- 第七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档案管理与征集
---- 第三节 档案利用与服务
-- 第八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马鞍山人民广播电台
---- 第二节 马鞍山电视台
---- 第三节 马鞍山市有线电视网络中心
---- 第四节 企事业单位广播电视
-- 第九章 报纸
---- 第一节 马鞍山日报
---- 第二节 皖江晚报
---- 第三节 益寿文摘
-- 第十章 党史研究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史征研与宣传
-- 第十一章 地方志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读志用志
第三十二编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卫生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医政管理
---- 第四节 药品管理
---- 第五节 医疗制度改革
-- 第二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第三节 疾病预防与控制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中医医疗
---- 第三节 西医医疗
---- 第四节 医疗救援
---- 第五节 医学重点专科建设
-- 第四章 妇幼卫生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三节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第三十三编 体育
-- 第一章 体育机构、设施与产业
---- 第一节 体育机构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三节 体育产业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农民体育
---- 第四节 全民健身
---- 第五节 残疾人体育
-- 第三章 主要体育项目
---- 第一节 举重运动
---- 第二节 田径运动
---- 第三节 水上运动
---- 第四节 击剑运动
-- 第四章 体育比赛
---- 第一节 市级运动会
---- 第二节 省级、全国和国际比赛
第三十四编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养老保险
---- 第二节 失业保险
---- 第三节 医疗保险
---- 第四节 工伤生育保险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水平
---- 第二节 生活消费
---- 第三节 居住条件
-- 第三章 民族与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四章 精神文明创建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思想道德建设
---- 第三节 群众性创建活动
第三十五编 县区概况
-- 第一章 当涂县
---- 第一节 建置人口
---- 第二节 经济社会
-- 第二章 花山区
---- 第一节 建置
---- 第二节 经济社会
-- 第三章 金家庄区
---- 第一节 建置
---- 第二节 经济社会
-- 第四章 雨山区
---- 第一节 建置
---- 第二节 经济社会
第三十六编 民俗·方言
-- 第一章 生产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手工业
---- 第三节 商业
---- 第四节 服务业
---- 第五节 渔业
---- 第六节 运输业
-- 第二章 生活
---- 第一节 居住
---- 第二节 服饰
-- 第三章 节日
---- 第一节 传统节日
---- 第二节 时令节日
-- 第四章 婚嫁喜庆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旧时几种特殊婚俗
---- 第三节 生育(抚养、入学)
---- 第四节 寿庆生日
-- 第五章 死亡丧葬
---- 第一节 死亡
---- 第二节 丧葬
---- 第三节 善后习俗
-- 第六章 庙会习俗
---- 第一节 庙会
---- 第二节 赛会
---- 第三节 其他
-- 第七章 宗教习俗
---- 第一节 佛教生活习俗
---- 第二节 伊斯兰教群众生活习俗
---- 第三节 道教生活习俗
---- 第四节 天主教习俗
---- 第五节 基督教习俗
---- 第六节 行业神祇
---- 第七节 民间之神
-- 第八章 宗教节日
---- 第一节 佛教节日
---- 第二节 道教节日
---- 第三节 伊斯兰教节日
---- 第四节 天主教节日
---- 第五节 诸佛菩萨简释
-- 第九章 占卜及禁忌
---- 第一节 占卜
---- 第二节 禁忌
-- 第十章 伦理道德
---- 第一节 伦理道德
---- 第二节 民间游艺
---- 第三节 民间美学
-- 第十一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概况
---- 第二节 俚语
第三十七编 艺文
-- 第一章 华章 集萃
-- 第二章 当涂寺庙楹联诗词集锦
---- 第一节 当涂寺庙楹联
---- 第二节 当涂寺庙诗词
-- 第三章 采石楹联碑刻和太白楼楹联汇编
-- 第四章 文史撷英
第三十八编 李白与马鞍山
-- 第一章 李白在马鞍山的游踪、诗文和遗迹
---- 第一节 李白在马鞍山的游踪
---- 第二节 李白在马鞍山的诗文
---- 第三节 李白在马鞍山的遗迹
-- 第二章 李白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机构·学会组织
---- 第二节 重大研究活动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成果
第三十九编 著作
-- 第一章 古代著作
---- 第一节 经部
---- 第二节 史部
---- 第三节 子部
---- 第四节 集部
-- 第二章 近现代(含当代)著作
---- 第一节 哲学社会科学
---- 第二节 自然科学
---- 第三节 文学艺术
---- 第四节 译著
-- 第三章 地方志书
---- 第一节 古旧方志
---- 第二节 当代方志
---- 第三节 地情丛书
---- 第四节 方志论著
第四十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第一节 历史人物传略
------ 陶谦
------ 朱然
------ 周兴嗣
------ 薄绍之
------ 李白
------ 郭祥正
------ 李之仪
------ 虞允文
------ 花云
------ 章嘉祯
------ 萧云从
------ 黄钺
------ 夏燮
---- 第二节 当代人物传略
------ 沈彪
------ 贾济民
------ 费明龙
------ 刘一鸿
------ 陶家才
------ 徐德建
------ 杨纫章
------ 孙玉泉
------ 谢循初
------ 刘列夫
------ 端木恺
------ 邵时安
------ 朱昌鲁
------ 魏安民
------ 徐仁
------ 李六珍
------ 刘墨村
------ 石岳
------ 张弦
------ 吕宕
------ 陈礼宽
------ 李树钧
------ 苏平凡
------ 苏里
------ 杜维佑
---- 第三节 烈士英名存录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党政界
------ 徐乐义
------ 王万宾
------ 赵正永
------ 郑牧民
------ 丁海中
---- 第二节 文艺界
------ 刘汉
------ 吴泰昌
------ 戎林
------ 陈峻青
---- 第三节 科技界
------ 夏凯龄
------ 徐大懋
------ 黄金堂
------ 朱良文
------ 宋礼华
---- 第四节 创业人物
------ 钱森力
------ 李伟雄
------ 刘冀鲁
------ 邰正彪
------ 夏朝霞
------ 孙宗华
---- 第五节 励志人物
------ 牛卿
------ 戴小川
------ 夏学今
------ 李昌志
------ 曾再新
------ 侯晶晶
------ 高玲玲
------ 张桂英
------ 王维霞
------ 汪敏
------ 沈方泉
---- 第六节 全国劳动模范
------ 查全良
------ 孙雪良
------ 吴殿忠
------ 田广菊
------ 刘祝庆
------ 程建国
------ 李旺苗
------ 虞江
------ 陈兆丰
------ 刘景宣
------ 翟秋生
------ 易余哲
------ 温业云
------ 刘国平
------ 李翔
------ 吴子武
------ 顾建国
------ 王世祥
------ 殷坤才
------ 徐祥武
------ 郭惠宇
------ 林钟高
---- 第七节 其他界别
------ 孙峰
------ 唐功楷
附录
-- 统计资料
-- 文献辑存
---- 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在加快皖江开发开放中实现“率先突破”的决定
---- 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
-- 前志补正
---- 马鞍山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述(1966-1976年)
---- “上山下乡”简述(1968-1978年)
-- 前志勘误
-- 地名趣谈
---- 卸甲巷村名的由来
---- “藏汉桥”的由来
---- 当涂的由来
---- 凄美的“叶家桥”
---- 金柱宝塔
---- 太仓村的由来
---- 采石为什么少三撇
---- 当涂为何称姑孰
---- 慈湖
---- 葛阳山
---- 钟村
-- 奇闻轶事
---- 濮塘怪坡
---- 钟鼓地
---- 千年银杏树
---- 千年古红杨
---- 七十二庙压火球
---- 望夫石·望夫亭
---- 慈湖八景
---- 姑孰八景
---- 话说龙化寺
---- 官沄传说
---- 三步两眼桥的故事
---- 新王高跷灯的由来
---- 朱元璋题壁无相寺
---- 山中宰相陶弘景
---- 观音合掌石
---- 丁令威与灵墟山的传说
---- 打草惊蛇
---- 米芾大书第一山
-- 塔桥·碑刻·寺庙·教堂
---- 金柱塔
---- 黄山塔
---- 三台阁
---- 横山抗日英雄纪念碑
---- 叶家桥
---- 太白碑林
---- 十咏亭
---- 济美坊
---- 刘一鸿纪念亭
---- 昭明太子碑(昭明阁)
---- 石门石刻
---- 联璧台
---- 大脚印
---- 江东第一城石刻
---- 谢公祠
---- 甑山禅林
---- 广济寺
---- 澄心寺
---- 小九华寺
---- 花雨路教堂
---- 采石教堂
---- 马鞍山市清真寺
---- 江边教堂
---- 镌刻在太白书画院里的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
---- 郭沫若题字:采石矶
---- 钢人铁马雕塑
索引
《马鞍山市志》撰稿、责任编辑、审稿人员名单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