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县农业志

昌邑县农业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昌邑县农业志》经过编志人员两介春秋的辛勤劳动,正式出版发行了,它不仅编纂了昌邑县的农业生产发展历史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和依据,而且为后代留下一部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的历史遗产昌邑县的农业生产,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相应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坎坷不平的道路。解放前,昌邑县劳动人民长期处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农村经济破产,农业生产水平低,辛勤耕耘不得温饱。新中国成立后,昌邑县农业生产进行了重大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目录

封面
昌邑县农业志
图片
-- 昌邑县简图
-- 昌邑县农业局党组成员合影
-- 昌邑县农业局局长、副局长、调研员合影
-- 昌邑县农业局旧址
-- 昌邑县农业局局址
-- 昌邑县农业局文明机关照
-- 昌邑县种子公司址
-- 昌邑县围子良种场场址
-- 昌邑县饮马艮良场场址
-- 昌邑县山阴园艺场场址
-- 昌邑县柳杭园艺场场址
-- 昌邑县五里园艺场场址
-- 昌邑县棉花原种场场址
-- 昌邑县柳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址
-- 昌邑县龙池农业技术推广站站址

目录
概况
第一章 大事记
第二章 地理概况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河流、水库
第三章 气象
-- 第一节 日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无霜期
-- 第五节 地温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雹灾
-- 第四节 风灾
-- 第五节 霜冻
-- 第六节 海潮
第五章 农业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陆生植物资源
第六章 封建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土地占有情况
-- 第二节 封建剥削形式
-- 第三节 农民反抗
第七章 土改革命
-- 第一节 减租减息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结束土改斗争
-- 第四节 彻底结束土改
第八章 农业合作化
-- 第一节 农业生产互助组
-- 第二节 初级农业合作社
-- 第三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第九章 农业生产责任制
第十章 农业机构的设置
-- 第一节 昌邑县农业局的沿革
-- 第二节 农业科技队伍
-- 第三节 农业局下属机构的28设置
-- 第四节 国营良种场、园艺场
-- 第五节 农业科研机构
第十一章 农作物
-- 第一节 农作物种类
-- 第二节 农作物分布
-- 第三节 农作物结构
-- 第四节 粮食作物的演变
-- 第五节 经济作物的演变
-- 第六节 农作物产量
第十二章 耕作制度
-- 第一节 耕地变化
-- 第二节 耕作熟制
-- 第三节 间作套种
第十三章 农业生产技术
-- 第一节 农业技术推广
-- 第二节 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
-- 第三节 玉米实行间作套种
-- 第四节 改洼治碱大种水稻
-- 第五节 地瓜实行六改技术
-- 第六节 夏谷栽培技术演变
-- 第七节 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
第十四章 种子
-- 第一节 农家品种及野生资源
-- 第二节 主要推广品种
-- 第三节 良种的引进更新
-- 第四节 良种繁育
-- 第五节 良种布局
第十五章 植物保护
-- 第一节 农作物虫害
-- 第二节 农作物病害
-- 第三节 农作物病虫防治
-- 第四节 植物检疫
-- 第五节 天敌资源及利用
-- 第六节 蝗虫的防治
-- 第七节 农药与药械及农药中毒
-- 第八节 消灭鼠害
-- 第九节 化学除草
第十六章 土壤与肥料
-- 第一节 第一次土壤普查及成果
-- 第二节 全县土壤营养诊断
-- 第三节 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成果
-- 第四节 土壤改良利用
-- 第五节 肥料种类
-- 第六节 科学施肥
第十七章 果树生产
-- 第一节 果树种类
-- 第二节 果树结构的演变
-- 第三节 果树分布
-- 第四节 果树栽培新技术
-- 第五节 果树管理
-- 第六节 果园生产责任制
第十八章 瓜、菜
-- 第一节 瓜菜种类
-- 第二节 主要瓜菜栽培历史
-- 第三节 蔬菜的种植结构及演变
-- 第四节 瓜菜新技术的推广成果
-- 第五节 蔬菜种子繁育经销
农谚
编后记
编纂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