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电信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和略古详今的原则。二、本志系以福州电信局为主体的部门志,地域范围以现行福州市区为限,对历史上与福州电信有关的长门、川石岛等适当记述;时间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5年。为贴近现实大事记延伸至1998年。
目录
封面
福州电信志
《福州电信志》第一届编纂委员会
《福州电信志》第二届编纂委员会
《福州电信志》第三届编纂委员会
题词
--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题词。
--
原福建省邮电管理局局长郝峰云题词。
图片
--
1983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李先念莅临视察。
--
1986年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莅临视察.
--
1985年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理莅临视察。
--
1987年1月20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莅临视察。
--
198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莅临视察。
--
1985年10月11日邮电部部长杨泰芳莅临视察。
--
1994年福建省第二届工业品博览会上,省委书记贾庆林在省管局上官启文局长、福州电信局刘平局长陪同下参观电信新技术展品。
--
1997年省委书记陈明义到专网机房看望屏山分局职工。
--
1964年建成的东街口邮电综合大楼,楼高34.8米,总面积16728平方米,成为六七十年代福州市标志性建筑。当时“福州电信局”设于三楼。
--
1995年竣工的福州长途电信枢纽大楼,连塔台在内总高148米,总面积4.5万平方米,成为福州当时最高建筑。
--
1885年(光绪十一年)英国大东电报公司敷设的沪港海缆在川石岛登陆后建造的报房遗址,图中建筑物系当年原貌(1994年摄)。
--
1928年全国建设委员会于福州台江十四桥设立的福州无线电台(短波)外景(该图刊于民国18年出版的《国营无线电事业之经过》)。
--
1947年建于仓山太平巷(现为信平路)的福州电信局旧址,50年代末为福建省载波机厂驻地(原屋已拆重建)。
--
中右图:1993年7月建成的琴亭电信大楼。
--
下左图:1989年建成的凤凰电信大楼(位于工业路北端),楼上为通信机房,底楼为电信营业厅。
--
下右图:1990年5月建成的马尾分局亭江支局电信偻。
--
福州解放后,市军管会接管交通部福州电信局的文件。
--
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于1954年1月1日实行公私合营,结束了42年的私营历史,合营启事登于1954年1月1日的《福建日报》。
--
1915年交通部在福州汤门设立“福州无线电局”,图为1916年1月1日开局经营无线电报业务的通告。
--
福州直达台湾快机报路工作写真(原载民国二十二年《收回电权二周年纪念特刊》)。
--
清末电报创办初期报务员在莫尔斯机上收发报。
--
1916年开始装用的韦斯登自动发报机等设备。
--
1955年12月福州电信局自制的同文电报集中发报装置(也称电报交换机),开辟以福州为中心联通八个专区的同文电报网络,以疏导军事同文电报。
--
60-80年代无线报房设备。
--
60-70年代使用的4路、6路、12路载波电报设备。
--
1964-1984年投入大量劳动力的人工有线报房。
--
1978年装用的国产60路报纸传真机。
--
1987年1月开通的程控自动转报控制室。
--
1985-1989年使用的布控140线(后扩容为280线)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交换机。
--
1989年4月开通投产的瑞士哈斯拉T203型程控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交换机。
--
80年代东街邮电大楼的国际公众用户电报间。
--
1929年福州南街(现八一七北路)市话明线杆路(该图原载民国十八年出版的《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
--
早期人工交换机—磁石市话交换机。
--
1930年1月1日开通了美国史端乔步进制市话自动交换机1500门。1980年500门史端乔拆下送往大连邮电局使用。该图为大连邮电局拍摄的史端乔自动交换机。
--
早期共电市话交换机。
--
1963年6月9日在东街口邮电大楼二楼开通了国产ATC-47式步进制市话自动交换机,电话号码从4位升为5位。
--
60年代的ATC-47式步进制交换机测量室(位于东街口邮电大楼)。
--
1982年11月27日福州在全国率先开通万门程控。图为设在东街口邮电大楼二楼的东街母局(8000门)机房。
--
1995年开通的F-150市话程控电信枢纽母局。
--
90年代的F-150程控交换机测量室(位于电信枢纽大楼)。
--
1995年6月建成的市话“112”集中自动受理中心。
--
福州本地网传输SDH网管中心。
--
与1982年万门市话程控同时引进的长、市话计费计算机(F-230-38型)。该设备于1997年报废后被省邮电管理局文史中心征集为文物。
--
1985年自行开发研制投产的“114”电脑查号系统。
--
1963年安装的“114”查号台。
--
1983年开通的F-150长途程控交换机房。
--
80年代DD-14长途半自动对端机。
--
长途程控交换系统开通后投产的立接式半自动无绳台(173台)。
--
1995年新建的电信枢纽大楼S-1240型长途交换(TSH1)机房。
--
60-80年代使用的ZM202型三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
1983年2月在东街口邮电大楼开通的福州—厦门“ 801”对称电缆480路设备,长途传输方式从架空明线改为直埋电缆,使长途传输手段上了一个台阶。1997年福州的设备已拆除,该设备为厦门邮电局于1997年10月拍摄。
--
60-80年代使用的ZM312-IV型明线十二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
1986年12月福州—杭州小同轴电缆载波建成后,装通的300/960路载波电话端机,缓解了我省出省电路紧张的局面。
--
1989年3月开通的福州—漳州模拟微波960路,保证了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的长途传输双向路由的畅通。
--
1992年11月投产的我国第一条南沿海长途光缆干线设备,使我省出省电路传输数字化。
--
1994年2月投产的省环网数字微波,使我省的长途数字传输的双路由有了保证。
--
1989年9月投产的福州—南平140Mb/s光缆传输设备,开通了第一条福州至省内各地市的长途光缆电路,揭开了福州长途电路由模拟传输方式转向数字传输方式的新纪元。
--
从东街口邮电大楼搬迁到新建的电信枢纽大楼的长途传输监控室,担负着长途传输网络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
60年代国产的电阻式桥分器会议电话汇接设备。
--
1986年10月投产的JHJ-03-NSI型会议电话控制台。
--
1991年开通的福州至东京、北京、上海、杭州黑白可视电话。
--
福建省邮电管理局、南京邮电学院、福州电信局共同研制并于1988年开通的全国首套省内网8Mb/s彩色电视会议电话系统。
--
1991年5月17日开通的900MHZ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设备。
--
80年代的“126”无线寻呼人工服务台。
--
90年代的“128”无线寻呼人工服务台。
--
1995年11月18日开通的数字移动电话设备。
--
1991年自行研制成功的FDAPS-I无线自动寻呼设备。
--
1990年福州开始建设移动电话,图为三叉街移动电话基站。
--
1994年成立的省分组交换的网管中心。
--
1994年引进投产的DDN节点机和网管控制终端.
--
1994年开通投产的多功能传真存储转发。
--
1994年投产的MHS公用信息处理机主机。
--
1998年建成的福州公众多媒体通信网。
--
1963年在东街口邮电大楼安装的蓄电池。
--
1964年在东街口邮电大楼安装的交直流配电设备。
--
1964年在东街口邮电大楼安装的发电机组(50kw/台)。
--
70-80年代东街口邮电大楼使用的蓄电池组。
--
1995年在电信枢纽大楼安装的发电机组(1400kw/台)。
--
1995年在东街口邮电大楼安装的发电机组(800kw/台)。
--
1996年投产的电力监控中心(位于电信枢纽大楼)对全市各主要机房电力设备及各通信机房空调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
1964年东街口邮电综合大楼建成后在一楼开设电信、邮政综合营业厅。
--
1996年5月17日开办集咨询、展示、引导、查询、缴费、演示、营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信枢纽大楼营业厅。
--
电信枢纽大楼营业厅内供用户休息的舒雅座席。
--
1994年起福州电信局推行低柜台服务后进而推出站立微笑服务、贵宾服务。
--
1989年起设在公共场所的磁卡电话机。
--
1985年起安装投币式电话机。图为安装于东街口邮电大楼营业厅的投币电话机。
--
1997年马尾开发区的君竹路是福州地区第一条IC卡电话街。
--
IC卡话机
--
1994年华林电信营业厅首创低柜台服务。
--
马尾电信分局营业厅为马尾经济开发区充当先行官。
--
舞蹈“128台回旋曲”获福建省第八届音乐舞蹈比赛金奖。
--
1956年演出《人民邮递员》获演出奖。
--
局党委书记李克义(左二)参观退休老同志举办的1993年邮展。
--
1987年局乒乓球队获全省邮电“绿衣使者杯”男女团体冠军、男单冠军、女单亚军。
--
1995年5月17日在省电视台举办“世界电信日知识竞赛”。
--
90年代福州电信局图书馆藏书近万册,报刊杂志60多种,实行开架借阅。
--
电信职工以优异成绩参加国庆10周年游行。
--
1964年、1966年、1967年以迅速准确的通信保障,配合人民解放军击落台湾飞机,受到福州军区和省邮电管理局的表彰。
--
荣誉附图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电信局
--
第二节 电话公司
--
第三节 无线电台
--
第四节 电话局
--
附:客电
第二章 电信建设
--
第一节 长途通信建设
----
一、长途人工交换台和西郊通信机房
----
二、无线二台和有线二站
----
三、用户电报交换系统
----
四、长途程控交换系统
----
五、微机转报系统
----
六、数字彩色电视会议电话系统
----
七、长途传输工程
------
榕——沪三路载波电话工程
------
福州——南昌微波工程
------
福州——厦门、漳州电缆载波工程
------
福州——厦门微波工程
------
福州——杭州小同轴电缆载波工程
------
福州——长乐——福清全铝对称电缆载波工程
------
福州——漳平数字微波工程
------
福州——南平光纤通信系统工程
------
福州——马尾——连江数字微波工程
------
沪——闽、榕——穗光缆工程
------
卫星地球站工程
------
杭(州)——福(州)——贵(阳)——成(都)光缆工程
------
福州地区本地网传输工程
--
第二节 市内电话建设
----
一、人工交换
----
二、自动交换
------
1.机电式自动交换
------
2.程控自动交换
--
第三节 移动通信网建设
----
一、无线寻呼网建设
----
二、移动电话网建设
------
1.模拟移动电话
------
2.数字移动电话
--
第四节 数据通信建设
----
一、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
----
二、数字数据网(DDN)建设
--
第五节 局屋建设
----
一、东街口邮电综合大楼
----
二、“802”机房大楼
----
三、紫阳电信大楼
----
四、凤凰电信大楼
----
五、三叉街电信楼
----
六、光明桥电信楼
----
七、琴亭电信楼
----
八、福州长途电信枢纽大楼
第三章 电话通信
--
第一节 长途电话
----
一、网路
----
二、设备
----
三、业务
------
(一)国内长话
------
(二)国际电话
------
(三)港、澳、台电话
------
(四)资费
--
第二节 市内电话
----
一、网路
----
二、设备
----
三、业务
----
四、资费
--
第三节 郊区、开发区、侨乡电话
----
一、福州郊区电话
----
二、开发区、侨乡电话
--
第四节 本地自动电话交换网
--
第五节 移动通信
----
一、无线寻呼
----
二、移动电话
----
三、集群无线电话
--
第六节 声像通信
----
一、彩色电视会议电语
----
二、可视电话
第四章 非话通信
--
第一节 电报
----
一、网路
----
二、设备
----
三、业务
----
(一)国内公众电报
----
(二)用户电报
----
(三)国际电报
----
(四)港、澳、台电报
------
四、资费
--
第二节 传真
----
一、设备
----
二、业务
--
第三节 数据通信
----
一、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
----
二、公用数字数据网(DNA)
----
三、信息处理系统
第五章 经营服务
--
第一节 营业处所
--
第二节 电报投递
--
第三节 市话服务范围
--
第四节 公用电话
第六章 通信电源
--
第一节 电报电源
--
第二节 长话电源
--
第三节 市话电源
--
第四节 邮电大楼综合电力室
第七章 通信科技进步
--
一、技革科研
--
二、通信新领域
--
三、办公设备现代化
第八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通信管理
----
一、业务管理
----
二、质量管理
----
三、技术设备管理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一、年度计划
----
二、中长期计划
----
三、方针目标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劳动人事管理
----
一、职工队伍
----
二、干部管理
----
三、员工管理
----
四、奖惩
----
五、劳动保护、保险
----
六、职工教育
--
第六节 工资管理
----
一、工资
----
二、奖金
----
三、津贴
--
第七节 固定资产管理
----
一、清产核资
----
二、固资管理办法
--
第八节 物资供应管理
第九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附: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
第十章 人物
--
第一节 福州电信局领导人名表
--
第二节 先进人物
--
第三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第四节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录
附录一:1982—1992年莅临福州电信局视察、考察的中央及部省级领导名表
附录二:福州电信局1996、1997、1998年工作总结(摘要)
附录三:维护电信主权勇于斗争,关心工友疾苦为众谋利——记福州电信早期工会领导人陈贻衍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