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县志

临沧县志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临沧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430-1990

出版时间: 1993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临沧县志
《临沧县志》总纂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卷首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地理编
-- 第一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建置区划
------ 一 疆域建置
------ 二 区 划
---- 第二节 地质地貌
------ 一 地 质
------ 二 地 貌
---- 第三节 山脉水系
------ 一 山 脉
------ 二 河 流
---- 第四节 土壤植被
------ 一 土 壤
------ 二 植 被
---- 第五节 气 候
------ 一 气 温
------ 二 日 照
------ 三 霜 期
------ 四 雨 量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一 旱 灾
------ 二 洪 灾
------ 三 虫 灾
------ 四 冰 雹
------ 五 低 温
------ 六 风 灾
------ 七 地 震
---- 第七节 地 名
------ 一 县名演变
------ 二 乡名演变
------ 三 普 查
------ 四 管 理
-- 第二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生 物
------ 一 植 物
------ 二 动 物
---- 第二节 矿 藏
------ 一 贵金属
------ 二 稀有金属
------ 三 非金属
------ 四 煤
------ 五 有色金属
---- 第三节 水
------ 一 地表水
------ 二 地下水
------ 三 热 泉
------ 四 水 文
------ 五 水 质
-- 第三章 村 镇
---- 第一节 乡 村
------ 一 分 布
------ 二 聚 落
------ 三 住 房
------ 四 公共设施
---- 第二节 凤翔镇
------ 一 沿 革
------ 二 县 城
------ 三 建 筑
------ 四 设 施
---- 第三节 博尚镇
------ 一 沿 革
------ 二 建 筑
------ 三 设 施
-- 第四章 人 口
---- 第一节 源 流
------ 一 流 入
------ 二 外 流
---- 第二节 构 成
------ 一 民 族
------ 二 性 别
------ 三 行 业
------ 四 文 化
---- 第三节 分布 管理
------ 一 人口分布
------ 二 户口管理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一 机构沿革
------ 二 政策法规
------ 三 控制状况
卷二 农业编
-- 第一章 农 耕
---- 第一节 土 地
------ 一 开 发
------ 二 建 设
------ 三 利 用
------ 四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土地制度
------ 一 私有制
------ 二 公有制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一 生产计划
------ 二 劳动组织
------ 三 集体财务
------ 四 收益分配
---- 第四节 农作物管理
------ 一 耕作制度
------ 二 作物品种分布
------ 三 肥 料
------ 四 作物保护
---- 第五节 油 菜
------ 一 品 种
------ 二 面积产量
------ 三 管 理
---- 第六节 农机具
------ 一 农 具
------ 二 农 机
------ 三 农机作业
------ 四 管 理
---- 第七节 农 谚
-- 第二章 水 利
---- 第一节 设 施
------ 一 引 水
------ 二 蓄 水
------ 三 提 水
------ 四 自来水
------ 五 电 站
------ 六 排 灌
---- 第二节 重要治水工程
------ 一 六大粮沟
------ 二 解放大沟
------ 三 转山大沟
------ 四 马台大沟
------ 五 博尚水库
------ 六 小道河水库
------ 七 柳树河水库
------ 八 锅底塘水库
------ 九 大烂坝水库
------ 十 滑石板水库
------ 十一 豹子洞水库
------ 十二 南汀河治理工程
------ 十三 西河防洪工程
---- 第三节 管 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工程管理
------ 三 渔 业
-- 第三章 林 业
---- 第一节 资 源
------ 一 林 地
------ 二 森 林
------ 三 人工林
------ 四 古树名木
---- 第二节 营 林
------ 一 育 苗
------ 二 植树造林
------ 三 林 场
------ 四 经济林木
---- 第三节 管 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护林防火
------ 三 查处毁林开荒
------ 四 防治病虫害
------ 五 采 伐
------ 六 木材经营
------ 七 山林权属
-- 第四章 茶 叶
---- 第一节 种 植
------ 一 源流
------ 二 品 种
---- 第二节 采 制
------ 一 采 摘
------ 二 初 制
------ 三 精 制
------ 四 产 量
------ 五 初制所
------ 六 临沧茶厂
---- 第三节 管 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茶树栽培
------ 三 茶树修剪
------ 四 茶树病虫害防治
------ 五 低产茶园改造
------ 六 加工管理
-- 第五章 畜 牧
---- 第一节 饲 养
------ 一 生 猪
------ 二 大牲畜
------ 三 羊
------ 四 家 禽
---- 第二节 草场饲料
------ 一 草山草场
------ 二 饲 料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一 疫 病
------ 二 防疫治疗
-- 第六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结构形式
------ 一 户 办
------ 二 村 办
------ 三 联户办
------ 四 乡 办
------ 五 街道办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一 产品销售及原材料供应
------ 二 收益分配
------ 三 技术与资金
---- 第三节 企业专述
------ 一 永泉绿茶厂
------ 二 南崃竹编
-- 第七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综合农业区划
------ 一 低热河谷粮林经济作物区
------ 二 开阔谷地粮油茶区
------ 三 中山夹谷粮牧茶区
------ 四 南温带中山牧林区
---- 第二节 专项普查
------ 一 土 壤
------ 二 水资源
------ 三 农业气候
------ 四 畜牧资源
------ 五 农作物病虫草害
------ 六 农机区划
------ 七 林业资源
------ 八 中草药资源
卷三 工交邮电编
-- 第一章 工 业
---- 第一节 基础工业
------ 一 采 煤
------ 二 矿 冶
------ 三 电 力
---- 第二节 化 工
------ 一 塑 料
------ 二 橡胶翻胎
------ 三 烧 碱
---- 第三节 机器修造
------ 一 农业机械
------ 二 汽车修配
------ 三 水电设备机械
------ 四 变电设备修造
------ 五 农 具
---- 第四节 建筑建材
------ 一 建 筑
------ 二 建 材
------ 三 建材管理
---- 第五节 轻手工业
------ 一 造 纸
------ 二 陶 瓷
------ 三 印 刷
------ 四 制 鞋
------ 五 织 染
------ 六 五 金
------ 七 木 器
------ 八 小百货
------ 九 服 装
---- 第六节 食品加工业
------ 一 米 线
------ 二 糖果糕点
------ 三 酿 酒
------ 四 酱 油
------ 五 豆 腐
------ 六 制 糖
------ 七 罐 头
------ 八 粮食加工
------ 九 食油加工
-- 第二章 交 通
---- 第一节 道 路
------ 一 驿 道
------ 二 公 路
---- 第二节 桥 梁
------ 一 驿道桥
------ 二 公路桥
------ 三 乡镇村道桥
---- 第三节 渡 口
------ 一 昔归渡
------ 二 马台渡
------ 三 那招渡
------ 四 打海渡
------ 五 湖泊渡口
---- 第四节 运 输
------ 一 人 力
------ 二 畜 力
------ 三 机 车
---- 第五节 管 理
------ 一 机 构
------ 二 公路养护
------ 三 交通监理
------ 四 安全管理
-- 第三章 邮 电
---- 第一节 邮 政
------ 一 业 务
------ 二 邮政网
------ 三 设 备
------ 四 邮政编码
---- 第二节 电 信
------ 一 长途线路
------ 二 电 报
------ 三 电 话
卷四 财贸编
-- 第一章 商 业
---- 第一节 体 制
------ 一 私营商业
------ 二 集体商业
------ 三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商品购进
------ 一 农副产品采购
------ 二 工业品购进
------ 三 进货种类
---- 第三节 商品销售
------ 一 计划供应
------ 二 批 发
------ 三 零 售
------ 四 物资交流展销会
---- 第四节 城乡集市贸易
------ 一 集 市
------ 二 集市交易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 一 机 构
------ 二 制 度
------ 三 物 价
------ 四 储 运
-- 第二章 粮 油
---- 第一节 征 购
------ 一 田赋征收
------ 二 统 购
------ 三 合同订购
---- 第二节 销 售
------ 一 市镇供应
------ 二 农村返销
---- 第三节 加工业
------ 一 粮食加工
------ 二 油料加工
------ 三 饲料加工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票 证
------ 三 财 务
------ 四 粮食价格
------ 五 植物油价格
------ 六 审 计
---- 第五节 仓 储
------ 一 仓 库
------ 二 设 施
------ 三 保 管
------ 四 调 运
-- 第三章 财 税
---- 第一节 体 制
------ 一 机构
------ 二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一 财政收入
------ 二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税 收
------ 一 税 制
------ 二 税 种
---- 第四节 税收管理
------ 一 税务登记
------ 二 税务检查
------ 三 税收解库
---- 第五节 审 计
-- 第四章 金 融
---- 第一节 货 币
------ 一 货币演变
------ 二 货币投放回笼
---- 第二节 信 贷
------ 一 民间借贷
------ 二 农业贷款
------ 三 信用社贷款
------ 四 工商业贷款
------ 五 基本建设贷款
---- 第三节 储蓄存款
------ 一 财政性与企业存款
------ 二 社队和国营农业存款
------ 三 个人储蓄
---- 第四节 保险 公债
------ 一 保 险
------ 二 公 债
---- 第五节 金融管理
------ 一 现金管理
------ 二 农业贷款清理豁免
------ 三 拨款监督
------ 四 利率管理
---- 第六节 机 构
------ 一 合作金库
------ 二 缅宁县银行
------ 三 中国人民银行临沧县支行
------ 四 中国农业银行临沧县支行
------ 五 中国工商银行临沧县支行
------ 六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临沧县支行
------ 七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临沧县支公司
-- 第五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商 会
------ 二 工商行政管理局
------ 三 市场管理委员会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一 企业登记
------ 二 商标广告管理
------ 三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一 沿 革
------ 二 货物管理
------ 三 查处违法行为
---- 第四节 物价管理
------ 一 机 构
------ 二 物价演变
------ 三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 四 轻手工业品价格
------ 五 物价检查
---- 第五节 计量管理
------ 一 机 构
------ 二 度量衡
卷五 教育编
-- 第一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沿 革
------ 一 书 院
------ 二 私 塾
------ 三 义 学
------ 四 学 堂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一 教 学
------ 二 幼儿园专述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一 学校分布
------ 二 规 模
------ 三 课程设置
------ 四 教 材
------ 五 设 备
------ 六 学 制
------ 七 小学专述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一 规 模
------ 二 学 制
------ 三 课程 教材
------ 四 设 备
------ 五 中学专述
-- 第二章 其他教育
---- 第一节 专业教育
------ 一 师范教育
------ 二 职业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一 工农业余教育
------ 二 留学生
------ 三 电 大
------ 四 函 大
------ 五 自学考试
------ 六 民族地区教育
-- 第三章 管 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一 县级机构
------ 二 基层机构
------ 三 管理权限
---- 第二节 师 资
------ 一 来 源
------ 二 规 模
------ 三 待 遇
---- 第三节 教学研究
---- 第四节 经 费
------ 一 固定学款
------ 二 社会筹资
------ 三 学杂费
------ 四 助学金
---- 第五节 勤工俭学
卷六 文化编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一 文化馆
------ 二 文化站
---- 第二节 图书馆 书店
------ 一 建 置
------ 二 藏 书
------ 三 采 编
------ 四 图书流动
------ 五 宣传辅导
------ 六 书 店
-- 第二章 文 艺
---- 第一节 创 作
------ 一 文 学
------ 二 音 乐
------ 三 摄 影
------ 四 书 法
------ 五 美 术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一 洞 经
------ 二 讲故事
------ 三 狮子龙灯
------ 四 舞 蹈
------ 五 戏 剧
-- 第三章 文物 档案
---- 第一节 文物胜迹
------ 一 文 物
------ 二 名 胜
------ 三 古 迹
---- 第二节 建筑碑刻
---- 第三节 档 案
------ 一 机 构
------ 二 管 理
------ 三 整理利用
-- 第四章 其他文化工作
---- 第一节 宣 传
------ 一 广 播
------ 二 电 影
------ 三 报 刊
------ 四 文艺团体
---- 第二节 体 育
------ 一 设 施
------ 二 体育竞赛
------ 三 学校体育
------ 四 老年体育
---- 第三节 科 技
------ 一 机 构
------ 二 成 果
卷七 卫生编
-- 第一章 医疗保健
---- 第一节 城镇设施
------ 一 县医院
------ 二 中医院
------ 三 卫生防疫站
------ 四 妇幼保健所
------ 五 皮肤防治院
---- 第二节 乡村设施
------ 一 卫生院
------ 二 联合诊所
------ 三 乡村医疗
---- 第三节 中 医
------ 一 源 流
------ 二 诊 断
------ 三 中 药
------ 四 草 药
---- 第四节 西 医
------ 一 源 流
------ 二 诊 断
------ 三 西 药
---- 第五节 护理治疗
------ 一 护 理
------ 二 治 疗
---- 第六节 保 健
------ 一 妇女保健
------ 二 幼儿保健
------ 三 老年保健
-- 第二章 防 疫
---- 第一节 疫 病
------ 一 甲类传染病
------ 二 乙类传染病
---- 第二节 卫 生
------ 一 机 构
------ 二 群众卫生
------ 三 环境卫生
------ 四 食品卫生
------ 五 饮水卫生
------ 六 学校卫生
-- 第三章 治 疗
---- 第一节 中 医
------ 一 方 法
------ 二 处 方
------ 三 病例专述
---- 第二节 西 医
卷八 党群编
-- 第一章 沿 革
---- 第一节 党 派
------ 一 国民党
------ 二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社 团
------ 一 帮 会
------ 二 旅省学生会
------ 三 会 馆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临沧县组织(上)
---- 第一节 创建沿革
------ 一 创建活动
------ 二 第二武工团平村党支部
---- 第二节 中共临沧县委
------ 一 组织沿革
------ 二 党代会
---- 第三节 基层组织
------ 一 党 组
------ 二 党 委
------ 三 党总支
------ 四 党支部
---- 第四节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一 机 构
------ 二 案件查处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临沧县组织(下)
---- 第一节 党 办
------ 一 机 构
------ 二 常 务
------ 三 机 要
------ 四 信 访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一 机 构
------ 二 发展党员
------ 三 组织整顿
------ 四 干部管理
------ 五 党史资料征集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一 机 构
------ 二 宣传活动
------ 三 文明建设
------ 四 整风反右
------ 五 农村社教
------ 六 党校教育
---- 第四节 农业改造
---- 第五节 统一战线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 会
------ 一 县总工会
------ 二 活 动
---- 第二节 共青团
------ 一 沿 革
------ 二 基层组织
------ 三 活 动
------ 四 少年先锋队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一 沿 革
------ 二 活 动
---- 第四节 农 会
卷九 政务编
-- 第一章 政 府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一 勐缅长官司
------ 二 缅宁厅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一 缅宁县政府
------ 二 县参议会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 一 临时人民政府
------ 二 县人民政府
-- 第二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一 干部管理
------ 二 工人管理
---- 第二节 工资福利
------ 一 劳动工资
------ 二 职工福利
--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乡人代会
------ 一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二 历届县人代会
------ 三 乡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重要活动
------ 一 干部任免
------ 二 提案处理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会议
---- 第二节 重要活动
-- 第五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民间要案
------ 一 民众控官
------ 二 五二年假案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 一 土地改革
------ 二 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
卷十 政法编
-- 第一章 公 安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公安局
------ 二 武 警
---- 第二节 政治保卫
------ 一 镇 反
------ 二 国民党三青团及特务分子登记
------ 三 取缔反动会道门
------ 四 禁烟肃毒
------ 五 内部保卫
------ 六 社会监改
---- 第三节 侦 破
------ 一 科 技
------ 二 通讯 信息 信访
------ 三 装 备
---- 第四节 管 理
------ 一 户 政
------ 二 居民身分证
------ 三 特种行业
------ 四 公共场所
------ 五 枪支弹药
------ 六 危险物品
------ 七 交 通
------ 八 治安处罚
------ 九 监 狱
-- 第二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 事
------ 一 审查批捕
------ 二 审查起诉
------ 三 监 督
---- 第三节 其他工作
------ 一 法 纪
------ 二 经济检察
------ 三 监所检察
------ 四 控告申诉检察和举报
-- 第三章 司 法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法 院
------ 二 司法局
---- 第二节 审 案
------ 一 刑事案
------ 二 民事案
------ 三 经济案
------ 四 行政诉讼与民事执行
------ 五 复查案件
---- 第三节 宣 判
------ 一 宣判执行
------ 二 死刑执行
---- 第四节 调解 法制宣传
------ 一 调 解
------ 二 法制宣传
---- 第五节 律 师
---- 第六节 公 证
卷十一 军事编
-- 第一章 军 队
---- 第一节 驻 军
------ 一 清绿营兵
------ 二 民国防营
------ 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四 边防军分区
------ 五 消防大队
------ 六 县中队
------ 七 武警支队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二章 战 事
---- 第一节 明清战事
------ 一 土司战事
------ 二 拉祜族起义
------ 三 红白旗战事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战事
------ 一 西防军二营兵变
------ 二 蔡春暄反戈
------ 三 杨木箐战斗
------ 四 陈家塘战斗
------ 五 大雪山战斗
------ 六 围剿土匪杨再兴黄发清
------ 七 火烧四川会馆
------ 八 博尚围歼战
------ 九 进军耿马
------ 十 缅宁保卫战
------ 十一 撤离缅宁
------ 十二 马台战斗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战事
------ 一 那招渡口战斗
------ 二 山神庙事件
------ 三 博尚战斗
-- 第三章 兵 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一 征兵制
------ 二 义务兵役制
---- 第二节 民团民兵
------ 一 抗日民团
------ 二 民 兵
------ 三 装 备
------ 四 民兵军训
------ 五 人民防空
卷十二 社会编
-- 第一章 民 族
---- 第一节 汉 族
------ 一 源 流
------ 二 风 俗
------ 三 住 房
------ 四 婚 姻
------ 五 丧 葬
------ 六 乡规民约
---- 第二节 傣 族
------ 一 源 流
------ 二 人口分布
------ 三 经 济
------ 四 文 化
------ 五 风 俗
---- 第三节 拉祜族
------ 一 源 流
------ 二 人口分布
------ 三 经 济
------ 四 文化
------ 五 风 俗
---- 第四节 其他民族
------ 一 彝 族
------ 二 回 族
------ 三 布朗族
------ 四 白 族
-- 第二章 宗 教
---- 第一节 道 教
------ 一 传入 发展
------ 二 宫 观
------ 三 教派 教徒
------ 四 经书 法器
------ 五 道教活动
---- 第二节 佛 教
------ 一 上座部佛教
------ 二 大乘佛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伊斯兰教
------ 一 基督教
------ 二 伊斯兰教
-- 第三章 汉语方言
---- 第一节 语 音
------ 一 声 母
------ 二 韵 母
------ 三 声 调
------ 四 音 变
---- 第二节 词 汇
------ 一 形容词
------ 二 名词和名词性词组
------ 三 动词和动词性词组
------ 四 数量词
------ 五 叹 词
------ 六 助 词
------ 七 词 缀
------ 八 其他方言词汇
---- 第三节 语 法
------ 一 词法
------ 二 句法
------ 三 词法例句
---- 第四节 谚语 歇后语
------ 一 谚 语
------ 二 歇后语
-- 第四章 社会生活
---- 第一节 人民生活
------ 一 饮 食
------ 二 衣 着
------ 三 住 宅
------ 四 家用器皿
---- 第二节 赈 济
------ 一 贫困救济
------ 二 五保户供养
------ 三 扶 贫
------ 四 救 灾
------ 五 救济设施
---- 第三节 优抚安置
------ 一 优 属
------ 二 抚 恤
------ 三 安置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侨 务
------ 一 华侨侨眷
------ 二 探亲访友
---- 第六节 殡 葬
卷十三 人物编
-- 一 人物传
---- 彭 锟
---- 彭肇纪
---- 廖鼎高
---- 李 岧
---- 彭应聪
---- 罗为珍
---- 王致仁
---- 邱廷宽
---- 黄子云
---- 李秉厚
---- 李廷焕
---- 李鸿泉
---- 杨润枝
---- 丁尚德
---- 何士林
---- 丘廷和
---- 杨炬锟
---- 杜龄昌
---- 赵惠九
---- 周继福
---- 阮来庆
---- 陶 良
---- 李克三
---- 刘景堂
---- 彭桂萼
---- 杨君六
---- 蔡国铭
---- 王树荣
---- 罗大旺
---- 字万和
---- 俸义富
---- 丁有灿
---- 何大仲
---- 陈开才
---- 夏良才
---- 邓炳荣
---- 罗维惠
---- 李国文
---- 刘 御
---- 杨春璠
-- 二 人名表
---- 抗日阵亡缅宁籍将士姓名表
---- 1949~1984年烈士英名表
---- 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姓名表
卷末 附 载
-- 文 告
---- 一 临沧县人大考察团关于临沧大雪山自然生态综合考察报告
---- 二 中共临沧县委、临沧县人民政府关于民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 三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景谷县民乐公社与临沧县平村公社边界争议裁决的通知
-- 文 献
---- 《缅宁地理概况》
---- 临沧县志修志大事年表
---- 《临沧县志》编纂名录
------ 一 年临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名单
------ 二 年临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名单
------ 三 年临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名单
------ 四 临沧县地方志办公室人员名单
------ 五 《临沧县志》总纂分纂撰稿人员名单
------ 六 各部门专志专题资料主笔名单
-- 修志参考书目
-- 《临沧县志》编纂始末
--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对《临沧县志》的终审验收意见
-- 临沧县人民政府关于出版发行《临沧县志》的决定
-- 复审终审《临沧县志》稿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