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乡志

安国乡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安国乡位于沛县西北部,沛王公路穿越全境,素有“帝王之乡,五里三诸侯”之称。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安国人民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在反压迫、反独裁、反侵略、求解放的斗争中,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目录

封面
图片
-- 安国乡人民政府
-- 安国乡党委、政府部分负责同志合影
-- 安国乡志编写组成员
-- 安国文化中心
-- 安国会堂
-- 安国供销社百货大楼
-- 沛县建安公司第十五工程处办公楼
-- 安国造纸厂造纸车间
-- 安国大理石厂切割车间
-- 张双楼煤矿
-- 张双楼煤矿矸石山
-- 安国引水河东大桥
-- 刘邦树苏庄桑园
-- 安国乡总体现状图
-- 安国集现状图
-- 丁辉漫画
序言
目录
第一编 概况
-- 第一章 总体概况
---- 第一节 安国乡简况
---- 第二节 安国乡驻地——安国集
---- 第三节 各行政村简介
-- 第二章 地形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第四章 河流
笫二编 政治
-- 第一章 行政建置
---- 第一节 建制沿革
---- 第二节 区域变迁
---- 第三节 行政领导及更迭
------ 安国乡政府现行组成人员
------ 历届政府主要领导人更迭
------ 乡直机关现行领导成员
------ 村民委员会现行领导成员
---- 第四节 乡政府基层组织
------ ①民政
------ ②妇联
------ ③民兵
------ ④贫协
------ ⑤共青团
------ ⑥财政所
------ ⑦司法
------ ⑧村镇规划、土地管理
------ ⑨经管站
------ ⑩统战
-- 第二章 党的建设
---- 第一节 党的组织发展
----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简介
---- 第三节 党内领导成员更迭
------ 1、现行党委组成人员
------ 2、历届党委领导人变更
------ 3、现行乡直机关支部负责人
------ 4、现行村支部负责人
-- 第三章 政治运动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抗美援朝
----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五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
---- 第七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落实政策
---- 第八节 农村基层整党
-- 第四章 政法机构
---- 第一节 法庭
---- 第二节 派出所
第三编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面积、土壤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肥料
---- 第四节 农田水利
---- 第五节 农业机械
---- 第六节 主要农作物及产量
---- 第七节 农业机构设置
------ 一、农机管理站
------ 二、农电站
------ 三、农技站
-- 第二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乡办工业
------ 一、综合厂
------ 二、造纸厂
------ 三、水泥制品厂
------ 四、机修厂
------ 五、大理石厂
------ 六、石粉厂
------ 七、饮料厂
---- 第三节 村办、联办、个体工业
------ (一)生津食品厂
------ (二)纸质制罐厂
------ (三)水暖器材厂
------ (四)庙道口联户罐头厂
------ (五)李继典铸造厂
------ (六)欧兰芝车床厂
------ (七)张双楼煤矿
------ (八)沛县煤矸石砖厂
-- 第三章 商业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安国商业概况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安国商业
---- 第三节 工商所
---- 第四节 供销社
---- 第五节 合作商业总店
---- 第六节 税务所
---- 第七节 个体劳动协会
---- 第八节 粮食管理所
-- 第四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多种经营公司
---- 第二节 养殖业
------ 一、生猪饲养
------ 二、家禽家畜饲养
---- 第三节 种植业
---- 第四节 编织业
---- 第五节 沛县建筑安装公司第十五工程处
-- 第五章 货币、金融
---- 第一节 货币变更
---- 第二节 信贷储蓄
---- 第三节 信用社和银行
-- 第六章 交通
---- 第一节 交通工具
---- 第二节 交通管理所
---- 第三节 公路
---- 第四节 铁路
---- 第五节 桥梁
-- 第七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电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 安国邮电支局
---- 第三节 广播站
-- 第八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解放前各阶级生活调查
---- 第二节 农村中的剥削形式
---- 第三节 近几年来农民生活调查
---- 第四节 家庭高档商品
第四编 文教卫生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全日制教育的发展
---- 第三节 学制、宗旨
---- 第三节 考试制度
---- 第四节 教育体制
---- 第五节 教师
---- 第六节 安国中心小学
---- 第七节 安国中心中学
---- 第八节 沛县湖西中学
---- 第九节 成人教育
---- 第十节 幼儿教育
---- 第十一节 中心幼儿园
-- 第二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站
---- 第二节 电影管理站
---- 第三节 戏剧
---- 第四节 剧场
---- 第五节 安国会堂
---- 第六节 文艺创作
------ 一、张元清的诗歌
------ 二、李守堂的诗歌
------ 三、张守一的书法
------ 四、丁辉的文艺作品
------ 五、麻凡小记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 安国卫生院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笫五编 人物
-- 第一章 古人传
---- 第一节 王陵
---- 第二节 周勃
---- 第三节 周亚夫
---- 第四节 张贞观
---- 第五节 张其筠
---- 第六节 张允洽
---- 第七节 马奇珍
-- 第二章 烈士传
---- 第一节 王福田
---- 第二节 杜宪君
---- 第三节 张为周
---- 第四节 烈士录
-- 第三章 名人传
---- 第一节 马兆鹏
---- 第二节 张宝森
---- 第三节 张秀芝
---- 第四节 马耀先
---- 第五节 马建元
---- 第六节 李培烈
---- 第七节 饶良忠
---- 第八节 马宗满
---- 第九节 郝中孝
---- 第十节 任谦恭
---- 第十一节 王国章
---- 第十二节 马建屏
---- 第十三节 郝体坤
---- 第十四节 丁振邦
---- 第十五节 马正武
-- 第四章 各界人物
---- 一、县团级、以上干部统计
---- 二、大学生、大专生、留学生统计
---- 三、港、澳、台、侨人员统计
---- 四、出席省代会先进人物
---- 五、出席县、市先进人物
---- 六、对越反击战、参战人员
---- 七、残废军人
第六编 附录
--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丹桂飘香
---- 第二节 拥军模范
---- 第三节 全国五好家庭
---- 第四节 飞来的闺女
---- 第五节 千里姻缘一线牵
-- 第二章 历史事件
---- 第一节 郭子化在二郎庙的秘密活动
---- 第二节 红五区
---- 第三节 “六、一三”事变
---- 第四节 日军两次在二郎庙安据点
---- 第五节 籍兴科部队的瓦解
---- 第六节 魏楼围歼战
---- 第七节 沛北第一次斗争大会
---- 第八节 平息鱼台杆子会暴乱
---- 第九节 庙道口公安分局的建立
---- 第十节 苏北大堤修筑记实
-- 第三章 民间传说
---- 第一节 马歇蹄
---- 第二节 火龙擎席
---- 第三节 刘邦坐岔子
---- 第四节 上马台
---- 第五节 歇马亭
---- 第六节 李凤姐
---- 第七节 刘老寒
---- 第八节 李公道
---- 第九节 裴姑奶奶
-- 第四章 风俗民情
---- 第一节 结婚
---- 第二节 丧事
---- 第三节 节日
-- 第五章 历史文物
---- 第一节 三岗、九井、十八庙
---- 第二节 火神庙
---- 第三节 秦慈航先生懿行碑
---- 第四节 建威将军子平公墓表
-- 第六章 姓氏、堂号
---- 第一节 姓氏
---- 第二节 堂号
---- 第三节 马氏堂号之由来
-- 第七章 村名的由来
-- 第八章 百岁老人
-- 第九章 宗教信仰
-- 第十章 其它
---- 第一节 节气七言
---- 第二节 历书史话
---- 第三节 天干地支和生肖
---- 第四节 文明礼貌谚语选
---- 第五节 文明村赞
第七编 大事记
-- 第一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寒流、霜冻灾
---- 第五节 冰雹
---- 第六节 地震
---- 第七节 虫、鼠害
-- 第二章 重大事件
-- 第三章 重大案件
后记
安国乡志编写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