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镇志

同里镇志

格式:PDF
费用:28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贯通古今,详今略古,上限不定,下限断至2003年底,为保持资料的延续性 和完整性,有些记述适当延伸。大事记及图片至2006年底,有些事情跨几个年份,大事记 按开始、结果一并记述。 二、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以2003年同里镇辖区为限。 三、本志遵循横排纵述、纵横结合的传统格式,全书由正文和图片二部分组成。图片分 19个类目,正文分卷、章、节、目四个层次。全书分两个页码,图片为一个页码,序、凡 例、概述、大事记、目录、正文、事物索引、人物索引、编后记等为一个页码。 四、本志力求全面客观地记载境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并体 现镇域特色和时代特点。 五、本志资料主要来源于历代地方志、历史档案、图书资料、文献汇编、学术专著以及 口碑、文物,经考证后入志。 六、本志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沿用历史纪年,标明朝代年号或民国年份,并 加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农历年、月、日用中文数字表 示,公历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七、地名、政权机构和官职等,均沿用当时称谓。为行文简洁,较长的词语进行简缩, 如清朝末年和中华民国初年,写作“清末民初”;“抗日战争时期”,写作“抗战耐期”。名 称需多次沿用的,在各卷章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其后则用简称。 八、本志用的计量单位,新中国成立前沿用旧制,成立后一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定计量单位》为准。 九、本志特设事物和人物索引,均以笔划为序。事物索引在目录中能直接找到的事物名 称,一般不列入索引条目。

内容时限: -2003

出版时间: 2007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同里镇志》编委会
图片目录
图片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卷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区域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市镇
---- 第三节 社区
---- 第四节 乡村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貌地质
---- 第二节 水系水文
---- 第三节 气候气象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第五节 动物植物
第二卷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总量及密度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第三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年龄和姓别
---- 第二节 文化程度
---- 第三节 民族和姓氏
---- 第四节 华人华侨及港台同胞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措施及成效
-- 第四章 人民生话
---- 第一节 市镇居民生活
---- 第二节 农民生活
---- 第三节 渔民生活
第三卷 文物古迹
-- 第一章 文化遗址
---- 第一节 移定毕圩遗址
---- 第二节 九里湖遗址
---- 第三节 叶泽湖遗址
-- 第二章 胜迹
---- 第一节 古迹
---- 第二节 胜景
---- 第三节 墓域
-- 第三章 寺观庵院
---- 第一节 报恩禅寺
---- 第二节 法喜教寺
---- 第三节 道院
---- 第四节 庙宇
---- 第五节 庵堂
---- 第六节 会馆祠堂
-- 第四章 古井
---- 第一节 现存古井
---- 第二节 奇井
-- 第五章 古式桥梁
---- 第一节 宋代桥梁
---- 第二节 元代桥梁
---- 第三节 明代桥梁
---- 第四节 清代桥梁
-- 第六章 名木古树
---- 第一节 名木古树选介
---- 第二节 古树现状及分布
---- 第三节 人为砍伐的古树
-- 第七章 文物保护
---- 第一节 文保机构
---- 第二节 文保单位
第四卷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景点
---- 第一节 崇本堂
---- 第二节 嘉荫堂
---- 第三节 耕乐堂
---- 第四节 陈御史府(珍珠塔景园)
---- 第五节 丽则女学
---- 第六节 陈去病故居
-- 第二章 寺庙
---- 第一节 罗星洲
---- 第二节 大庙
-- 第三章 展馆
---- 第一节 同里历史文物陈列馆
---- 第二节 松石悟园、根雕馆
---- 第三节 性文化博物馆、古风园
-- 第四章 其他景观
---- 第一节 肖甸湖森林公园
---- 第二节 南园茶社
---- 第三节 明清街
---- 第四节 古桥里弄
-- 第五章 旅游活动
---- 第一节 “同里之春”旅游文化节
---- 第二节 媒体宣传
---- 第三节 “水乡丽人”评选活动
---- 第四节 围棋天元赛
---- 第五节 “同里号”列车冠名
---- 第六节 影视摄制基地
---- 第七节 传统佳节 及民间娱乐
-- 第六章 旅游服务
---- 第一节 旅社和饭店
---- 第二节 旅游购物
---- 第三节 景点交通工具
-- 第七章 旅游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宣传促销
---- 第三节 景点门票
---- 第四节 监察投诉
---- 第五节 人才培养
第五卷 退思园
-- 第一章 概貌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三节 修复
-- 第二章 园主和设计者
---- 第一节 园主
---- 第二节 设计者
-- 第三章 园林与景点
---- 第一节 住宅
---- 第二节 庭院
---- 第三节 内园
-- 第四章 名人与退思园
---- 第一节 视察游览
---- 第二节 题词及诗词楹联
---- 第三节 今人谈退思园
-- 第五章 轶闻
第六卷 老宅
-- 第一章 历史古宅
---- 第一节 宋元时期古宅
---- 第二节 明清时期古宅
-- 第二章 存世老宅
---- 第一节 富观街老宅
---- 第二节 鱼行街老宅
---- 第三节 上元街老宅
---- 第四节 竹行街老宅
---- 第五节 新填街老宅
---- 第六节 东溪街老宅
---- 第七节 三元街老宅
-- 第三章 古建筑维修
---- 第一节 政府投资
---- 第二节 单位投资
第七卷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生产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收益分配
-- 第三章 粮油作物
---- 第一节 水稻三麦
---- 第二节 油菜
---- 第三节 植物保护
-- 第四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水产
---- 第二节 畜禽
---- 第三节 种植
---- 第四节 蚕桑
-- 第五章 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田水利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第八卷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概况
-- 第二章 粮油食品工业
---- 第一节 粮食加工业
---- 第二节 油脂加工业
---- 第三节 食品加工业
---- 第四节 企业选介
-- 第三章 机械工业
---- 第一节 机械工业简况
---- 第二节 企业选介
-- 第四章 电机、电子工业
---- 第一节 同里兴业电灯厂
---- 第二节 电机、电子工业简况
---- 第三节 企业选介
-- 第五章 建材工业
---- 第一节 爱富希建材有限公司
---- 第二节 一般建材工业
---- 第三节 企业选介
-- 第六章 医药、化学工业
---- 第一节 医药工业
---- 第二节 化学工业
---- 第三节 企业选介
-- 第七章 轻工业
---- 第一节 轻工业简况
---- 第二节 企业选介
-- 第八章 纺织、缫丝工业
---- 第一节 纺织、缫丝工业简况
---- 第二节 企业选介
-- 第九章 外资、台资、港资企业
---- 第一节 外资、台资、港资企业简况
---- 第二节 企业选介
第九卷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合作商业
---- 第四节 集体商业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二章 商品流通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 生活资料销售
---- 第四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五节 对外贸易
-- 第三章 名特产老店
---- 第一节 名点名菜
---- 第二节 老店选介
-- 第四章 商业管理
---- 第一节 商业行会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三节 商业事件
第十卷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水上交通
---- 第二节 陆上交通
---- 第三节 交通管理机构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邮政线路及业务
---- 第三节 邮票、邮戳、明信片、邮册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话
---- 第二节 电报
---- 第三节 电讯资费
第十一卷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务机构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工商税
-- 第三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保险
第十二卷 镇村建设
-- 第一章 同里镇区演变
---- 第一节 地形变化
---- 第二节 镇区范围的形成和演变
-- 第二章 基础设施
---- 第一节 道路街巷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驳岸、河埠
---- 第四节 水电
---- 第五节 房屋建筑
-- 第三章 屯村集镇建设
---- 第一节 规模和演变
---- 第二节 基础设施
-- 第四章 村庄建设
---- 第一节 道路桥梁
---- 第二节 农民住宅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治理
---- 第三节 市镇绿化
-- 第六章 市政管理
---- 第一节 城镇建设管理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三节 房产管理
---- 第四节 城建监察
第十三卷 政权司法
-- 第一章 参政、议政机构
---- 第一节 市议会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政协小组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同里市、区、镇(乡)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同里区、乡(公社)、镇行政机构
---- 第三节 屯村镇(乡、公社)行政机构
-- 第三章 农工商总公司
-- 第四章 治安司法
---- 第一节 治安
---- 第二节 消防
---- 第三节 司法
---- 第四节 人民法庭
-- 第五章 民政
---- 第一节 社会福利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优抚安置
---- 第四节 劳动就业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九松公墓
第十四卷 党派社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同里组织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党组织
---- 第二节 解放后党的组织机构
----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党组织及党员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同里组织机构
-- 第三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南社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农民团体
----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 第五节 妇女团体
---- 第六节 工商团体
---- 第七节 其他协会
---- 第八节 文学团体
第十五卷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旧式教育
---- 第一节 书院社学
---- 第二节 义学私塾
-- 第二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职业教育
---- 第五节 九年制义务教育
---- 第六节 教育现代化乡镇的创建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成人初等教育
----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
----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 第四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学普及
---- 第二节 科技研究
第十六卷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机构及设施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民间文艺
---- 第二节 戏曲
---- 第三节 文学
---- 第四节 书法美术
-- 第三章 文化社团
---- 第一节 学术团体
---- 第二节 书画团体
---- 第三节 戏曲团体
---- 第四节 其他文化团体
-- 第四章 新闻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杂志
---- 第三节 广播电视
第十七卷 艺文
-- 第一章 诗文选录
---- 第一节 集诗
---- 第二节 集文
-- 第二章 楹联集萃
---- 第一节 桥联
---- 第二节 宅第楹联
-- 第三章 著述书目
第十八卷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 私人诊所私立医院
---- 第二节 卫生院
---- 第三节 村卫生室
-- 第二章 药业
---- 第一节 中药店
---- 第二节 西药店
---- 第三节 医药商店
-- 第三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卫生管理组织
---- 第二节 卫生运动
---- 第三节 食品卫生
---- 第四节 公共场所卫生
---- 第五节 预防接种
---- 第六节 传染病防治及寄生虫防治
---- 第七节 健康教育
-- 第四章 医疗保健
---- 第一节 医疗保健制度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五章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一节 疫区疫情
---- 第二节 灭螺治病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团体与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第十九卷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代及清代以前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
-- 第二章 兵事
---- 第一节 明清兵事
---- 第二节 民国兵事
---- 第三节 同里解放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兵役制度
---- 第二节 解放后的兵役制度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建制
---- 第二节 组织
---- 第三节 训练和活动
第二十卷 人物
-- 第一章 历史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第三节 人物名录
-- 第二章 现代人物
---- 第一节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第二节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
---- 第三节 其他知名人士
---- 第四节 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
第二十一卷 风俗•方言•宗教
-- 第一章 岁时习俗
---- 第一节 四时节 日
---- 第二节 庙会
---- 第三节 其他活动
-- 第二章 生产和生活习俗
---- 第一节 农业生产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章 礼仪习俗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丧葬
---- 第三节 建房
---- 第四节 其他礼仪
-- 第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词汇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五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佛教和道教
---- 第二节 基督教和天主教
第二十二卷 丛录
-- 第一章 传说故事
---- 第一节 民间传说
---- 第二节 遗闻轶事
-- 第二章 群英谱
-- 第三章 同里旧志
---- 第一节 《同里先哲志》及《续同里先哲志》
---- 第二节 《屯村志》
---- 第三节 《同里志》及《同里乡土志》
-- 第四章 同里望族
-- 第五章 民国时期同里区乡镇都图圩
事物索引
人物索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