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徐州党务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徐州地方组织发展的历史以及党内先进人物等。
内容时限:
1919-1949
出版时间:
1993年10月
目录
封面
中国共产党徐州党务志
《中国地方志丛书》编辑委员会
序
编纂凡例
目录
第一篇综述
第二篇大事记
--
第一章从“五四”运动至徐州地委成立(1919年5月-1927年6月)
--
第二章从“八七”会议至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划归中共河南省委领导(1927年8月-1937年7月)
--
第三章从“七·七”事变至邳睢铜地区全部解放(1937年7月-1945年8月)
--
第四章从苏北工委成立至徐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949年9月)
第三篇党组织沿革和领导人更迭
--
第一章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1922年春~1927年7月)
----
第一节中共陇海铁路徐州站支部(1922年春~1923.5)
----
第二节中共徐州小组——中共徐州支部(1924秋~1925.7)
----
第三节中共徐州特别支部——中共徐州独立支部——中共徐州地方委员会(1925年9~1927年7)
--
第二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
第一节中共徐州(铜山)县委员会(1927.9-1928.9)
----
第二节中共徐海特别委员会—中共徐海蚌特别委员会(1928.9-1929.6)
------
(一)中共徐海特委
------
(二)中共徐海蚌特委
----
第三节中共徐州(铜山)县临时委员会——中共徐州(铜山)县委委员会(1929.6-1930.3)
------
(一)中共徐州(铜山)临时县委
------
(二)中共徐州(铜山)县委
----
第四节中共徐海蚌特别委员会—徐海蚌土地革命总行动委员会—中共徐海蚌特别委员会(1930年3月-1930年12月)
------
(一)中共徐海蚌特委
------
(二)徐海蚌总行委
------
(三)中共徐海蚌特委
----
第五节中共徐州特别委员会—中共铜山中心县委员会—中共徐州特别委员会(1930.12-1933.8)
------
(一)中共徐州特委
------
(二)中共铜山中心县委
------
(三)中共徐州特委
----
第六节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别委员会—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别委员会—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别委员会(1935.2-1937.7)
------
(一)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1935.2-1936底)
------
(二)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1936底-1937.7)
--
第三章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
第一节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别委员会(1937.7-1938.8)
----
第二节邳睢铜地区
------
(一)中共苏皖边区特别委员会(1938.8-1939.6)
------
(二)中共邳睢中心县委——中共苏皖边区第一地委员会(1939.10-1940.9)
------
(三)中共邳睢铜地方委员会(1940.9-1942.12)
------
(四)中共淮北苏皖边区第三地方委员会(1943.1-1945.10)
----
第三节湖西地区
------
(一)中共苏鲁豫特别委员会(1938.7-1939.5)
------
(二)中共丰沛鱼中心县委(1938.8-1939.5)
------
(三)中共沛县中心县委(1939.5-1940.3)
------
(四)中共苏鲁豫三地委:(1940.3-1940.8)
------
(五)中共湖上五县工作委员会:(1940.8-1940.11)
------
(六)中共徐北中心县委(1941.1-1944.10)
----
第四节鲁南地区
------
(一)中共临郯中心县委领导的峄县县委(1938.9-1939.1)
------
(二)中共鲁南特委领导的峄县县委、邳县县委
------
(三)中共鲁南三地委、四地委领导的峄县县委、邳县县委(1939.9-1940.6)
------
(四)中共鲁南三地委领导的峄县县委、邳县县委、临邳工委(1940.7-1942.3)
------
(五)中共鲁南区委员会领导的峄南县委、临郯邳中心县委、临邳县委、邳铜工委(1942.3-1943.7)
------
(六)中共沂河地委、中共运河地委领导的邳县县委、峄南县委(1942.11-1944.8)
------
(七)中共鲁南三地委领导的邳县县委、运河县委(1944.8-1945.8)
----
第五节宿北、潼阳地区
------
(一)中共沭宿海中心县委领导的宿北工委。(1940.9-1942.10)
------
(二)中共淮海地委第三中心县委领导的宿北县委。(1942.11-1943.8)
------
(三)中共淮海地委领导的宿北县委、潼阳县委、(1943.8-1945.10)
----
第六节徐州地下党组织
------
(一)中共鲁南区委员会领导的徐州工作委员会(1944.10-1945.8)
------
(二)中共淮北区委员会领导的徐州工作委员会(1944.12-1945.9)
------
(三)中共冀鲁豫区湖西地方委员会领导的徐州工作组(1942.10-1944夏)
------
(四)山东军区徐州情报站(1942.秋-1945.8)
------
(五)中共陇海联络工作委员会(1944.1-1945.8)
--
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
第一节邳睢铜地区
------
一、中共华中七地委领导的邳睢铜各县党组织(1945.10-1947.1)
--------
(一)中共邳睢县委(1946年11月东撤后县委停止活动)
--------
(二)中共铜睢县委(1946年11月东撤后县委停止活动)
--------
(三)中共睢宁县委(1945年10月由睢宿县委改为,1946年东撤后县委停止活动)
--------
(四)中共萧宿铜县委(1946年9月东撤后县委停止活动)
--------
(五)中共邳睢工委
------
二、中共淮北工委——华中七地委(淮北地委)领导的邳睢铜各县党组织(1947.1-1948.5)
--------
(一)中共邳睢铜县委
--------
(二)中共邳睢铜(地下)工委
------
三、中共江淮三地委领导的邳睢铜各县党组织(1948.6-1949.3)
--------
(一)中共邳睢铜工委(1948年6月建立,1949年1月撤销)
--------
(二)中共邳睢县委(1948年8月恢复,属邳铜工委领导,1949年1月后,直属江淮三地委领导)
--------
(三)中共铜睢县委(1948年8月恢复,1949年1月撤销)
--------
(四)中共萧宿铜县委(1948年8月恢复,直属江淮三地委领导)
--------
(五)中共睢宁县委(1949年1月,中共江淮三地委决定撤销铜淮县委,恢复中共睢宁县委)
------
四、中共宿县地委、淮阴地委领导的邳睢铜地区各县党组织(1949.3-1949.9)
--------
(一)中共邳睢县委
--------
(二)中共睢宁县委
--------
(三)中共萧宿铜县委
----
第二节湖西地区
------
一、中共苏北工委及其所辖各县党组织(1945.8-1946.3)
--------
(一)中共丰县县委
--------
(二)中共沛县县委
--------
(三)中共沛铜县委
--------
(四)中共华山县委
------
二、直属中共冀鲁豫三地委领导丰、沛、铜各县党组织(1946.3-1949.8)
--------
(一)中共丰县县委
--------
(二)中共沛县县委
--------
(三)中共沛铜县委
--------
(四)中共华山县委
--------
(五)中共华砀县委
--------
(六)中共铜北县委
------
三、中共台枣地委领导的各县党组织(1949.8-1949.9)
--------
(一)中共丰县县委
--------
(二)中共沛县县委
--------
(三)中共铜北县委
--------
(四)中共华山县委
----
第三节鲁南地区
------
一、中共鲁南三地委领导的各县党组织(1945.8-1948.7)
--------
(一)中共邳县县委
--------
(二)中共运河县委
--------
(三)中共铜山县委
------
二、中共鲁中南五地委领导的各县党组织(1948.7-1949.7)
--------
(一)中共邳县县委
--------
(二)中共铜山县委
------
三、中共台枣地委领导的邳县党组织(1949.7-1949.9)
----
第四节宿北、潼阳地区
------
一、中共华中六地委领导的宿北县、潼阳县党组织(1945.10-1946.8)
--------
(一)中共宿北县委
--------
(二)中共潼阳县委
------
二、中共华中六地委第三中心县委领导的各县党组织(1946.8-1949.5)
--------
(一)中共宿北县委
--------
(二)中共潼阳县委
--------
(三)中共潼北工委
--------
(四)中共潼南工委
--------
(五)中共潼阳县委
------
三、中共淮阴地委领导的新安县党组织(1949.5-1949.9)
----
第五节徐州地下党组织
------
一、中共鲁南(鲁中南)区委领导的徐州市委(1945.9-1948.12)
--------
(一)中共鲁南(鲁中南)徐州市委
--------
(二)市委下辖组织
------
二、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东野战军联络部领导的徐州工委、徐州外线工作组(1945.10-1948.12)
--------
(一)华中七地委代管时期的中共徐州工委
--------
(二)华野联络部领导的中共徐州工委
--------
(三)华野联络部徐州外线工作组
------
三、中共华中八地委领导的中共徐州工委(1945.夏-1946.6)
------
四、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和冀鲁豫三地委领导的徐州工委(1945.9-1948-12)
--------
(一)中共冀鲁豫三地委领导的徐州工委
--------
(二)中共冀鲁豫区党委领导的徐州工委
------
五、情报系统地下党组织
--------
(一)中共新四军徐州地下工会
--------
(二)华东军区情报站
--------
(三)中共徐州市委情报科(1946年9月由华东军区情报站改称,同时对华东区负责)
----
第六节徐州解放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徐州党组织
------
中共徐州市委员会
第四篇专题材料
--
第一章“五四”运动在徐州
--
第二章赤潮社与《赤潮旬刊》
--
第三章陇海工潮
--
第四章苏鲁豫皖特委的创建与发展
--
第五章决定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又一因素——中共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六章郝鹏举覆灭记
--
第七章徐州人民支援淮海战役
第五篇徐州党史人物
--
姚佐唐
--
吴亚鲁
--
卢印泉
--
马汝良
--
苏同仁
--
王子玉
--
朱务平
--
耿建华
--
曹壮父
--
张淦清
--
白兴民
--
李光琛
--
郭潜飞
--
董畏民
--
蒋 云
--
阮啸仙
--
陈履真
--
孔子寿
--
孙叔平
--
万金培
--
陈凤阳
--
李超时
--
周 斌
--
冷启英
--
郭子化
--
张光中
--
刘文敏
--
李贞乾
--
何一萍
--
宋绮云
--
徐林侠
--
邵幼和
--
张芳久
--
李云鹤
--
吴 倩
--
纵翰民
--
杲益斋
--
康志强
--
王文彬
--
郭影秋
--
郝中士
--
鹿渠清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