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邓川州志校点本

咸丰邓川州志校点本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序 洱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洱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 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 家园的重要支撑。地方志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 葩。旧志,作为地方文化遗产,集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地情资料,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提供社会参考利用,既是地方志工 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的一项重要工作。 地方志工作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民族文化续脉” 的事业。洱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工作,也 十分重视旧志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咸丰《邓川州志》是县地方 志办公室继崇祯《重修邓川州志》和光绪《浪穹县志略》之后搜 集整理的第三部旧志。县地方志办公室从2001年开始,在人少 事多、编纂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艰辛搜集,仔细抄录,认真校点, 形成咸丰《邓川州志》(校点本)。 读志用志,可以明得失,知兴替,为政资治。咸丰《邓川州志》 体例严谨,内容翔实,文字精炼,点注后易读易懂。校点本的出版, 会使沉寂多年的地情被人们认知,使一方风土展卷可得,也将对 我们深入认识县情,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 的生态文明试点县提供县情资料支撑和推动文明进步服务。当然, 由于受成书时代所限,咸丰《邓川州志》中的观点良莠并存,相 信读者自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运用。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 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背景下,咸丰《邓 川州志》(校点本)刊行面世,是洱源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喜事, 也是洱源县以实际行动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件实事。 该书的付梓,得力于州地方志办公室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有关 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洱源县委、县人民政府 向关心、支持咸丰《邓川州志》(校点本)出版工作的单位和个 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洱源县地方志办公室再接再厉,多搜集 整理出版有价值的县情资料,为桑梓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是为序。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咸丰《邓川州志》校点本

咸丰《邓川州志》校点说明
目录
邓川州志卷首
-- 序 文
-- 诸 图
-- 凡 例
邓川州志卷之一 天文志
-- 分 野
-- 气 候
邓川州志卷之二 地舆志
-- 沿 革
-- 沿革表
-- 疆 域
-- 山 川
-- 泉 水
-- 胜 览
-- 古 迹
-- 庵 寺
-- 坟 墓
邓川州志卷之三 村户志
-- 村 屯
-- 户 口
邓川州志卷之四 风土志
-- 民 类
-- 风 俗
-- 物 产
-- 街 市
邓川州志卷之五 灾祥志
--
-- 国 朝
邓川州志卷之六 建置志
-- 城 池
-- 公 署
-- 仓 储
-- 学 校
-- 兵 防
-- 桥梁 附
邓川州志卷之七 祀典志
-- 秩 祀
-- 群 祀
-- 民 祀
邓川州志卷之八 赋役志
-- 民 赋
-- 屯 赋
-- 其 他
-- 附 征
-- 丁 银
-- 总 额
-- 经 费
-- 课 程
-- 值 日
-- 差 傜
邓川州志卷之九 河工志
-- 段 列
-- 章 程
-- 公 规
-- 经 费
-- 工 课
-- 通 论
-- 各处堤防
-- 碑 记
-- 其 他
邓川州志卷之十 官师志
-- 师 命
-- 使 命
-- 知 州
-- 学 正
-- 训 导
-- 吏 目
-- 汛 防
-- 州同知
-- 邓赕诏
-- 土知州
-- 土千户
-- 土巡检
-- 宦 迹
邓川州志卷之十一 选举志
-- 进士
-- 举人
-- 副榜
-- 荐辟
-- 拔贡
-- 优贡
-- 庠贡
-- 武举
-- 乡饮附
邓川州志卷之十二 人物志
-- 乡贤
-- 卓行
-- 士迹
-- 孝义
-- 友爱 附
-- 忠义
-- 文学
-- 汇纪
-- 烈女
-- 封典 附
邓川州志卷之十三 艺文志上
-- 邓川新建儒学记 何俊
-- 重修河堤记 杨南金
-- 崇正祠记 杨南金
-- 姜公泓患记 杨南金
-- 慈善妃庙记 冯甦
-- 重修德源桥碑记 朱凤英
-- 重建学宫碑记 郭焕
-- 重修登龙西馆碑记 萧克峙
-- 新开东川子河筑青石涧堤工记 高上桂
-- 罗时江记 尹任
-- 用章杨君致仕序 李廷梧
-- 艾云苍先生希圣录序 陈用宾
-- 旧志序 杨南金
-- 旧志序 艾自修
-- 旧志序 高上桂
-- 芭蕉龙潭序 王序端
-- 泓苴河工补苴前稿自叙 侯允钦
-- 泓苴河工补苴后稿自叙 侯允钦
邓川州志卷之十四 艺文志中
-- 泓苴河论 艾濂
-- 中元祀先论 侯锡珵
-- 条陈泓苴河工积弊书 侯允钦
-- 覆恒州牧拟定河工条例书 侯允钦
-- 艾云苍先生传 曾朝节
-- 星回节考 高上桂
-- 书《南诏野史》“开元十八年灭五诏,二十六年袭大厘城”篇后 高上桂
-- 希圣录 艾自新
-- 教家录
-- 补拙轩壁箴三则 王师周
邓川州志卷之十五 艺文志下
-- 土著变 杨南金
-- 秋夜陪杨升庵太史泛舟 樊相
-- 畸庵咏怀 高桂枝
-- 泛舟西湖 万崇义
-- 从郡伯州牧浴永春池 高上桂
-- 乌雏吟赠侯辑五处士 刘大绅
-- 先大兄忌日感怀 侯锡珵
-- 孝感泉 艾濂
-- 淋苴河 张相侯
-- 象山水发 张相侯
-- 苴河工感怀四首 侯允钦
-- 玉 泉 杨南金
-- 游云龙山石窦香泉 高桂枝
-- 卫军行 高桂枝
-- 星回节 失名
-- 泓苴行 高上桂
-- 登钟山歌 高上桂
-- 谒慈善夫人祠 艾濂
-- 西湖秋望 牛焘
-- 凤场涧水发 张相侯
-- 山 移 张相侯
-- 烈女行 张相侯
-- 偕赵子谷明府泛舟西湖 杨柄锃
-- 劳泓苴河工诸首事用郭生子铭所呈元韵 恒文
-- 河工纪旧步恒州牧元韵 侯锡瑛
-- 读姜公龙传 侯允钦
-- 赠孙丹坪 侯允钦
-- 宿白双溪民楼 姜 龙
-- 过蒲陀崆 姜忻
-- 雨后闻防河 高桂枝
-- 春日游大市坪温泉 高桂枝
-- 罗时江感怀二首 高上桂
-- 朱巡宪开马鞍山河形二首 高上桂
-- 重修天衢桥 高上桂
-- 东湖子河功成漫兴 高上桂
-- 修泓苴河石堤 张复元
-- 泓苴河分段 张复元
-- 修象山涧堤 张复元
-- 修山神涧堤 张复元
-- 西湖渔村 张相侯
-- 南楼烟景
-- 阁涵水月
-- 池贮春泉
-- 灵源星鲤
-- 蒲峡龙门
-- 沙堤柳色
-- 石洞仙宫
-- 登观音寺南楼观楹联有怀月峰先生 杨柄锃
-- 南楼晚眺
-- 还寺
-- 闲步
-- 星回节 文璋甫
-- 过邓川州 王纶
-- 邓川驿 程隐庵
-- 过邓川驿
-- 题樊沙坪园居 杨士云
-- 白云寺 李元阳
-- 慈济寺 杨杰
-- 访两依山庄 朱应登
-- 登德源城有感 杨南金
-- 送两依杨少参南还 聂贤
-- 游龙王庙 杨宾
-- 梅花村 杨九龄
-- 陪杨宏山杨琢庵秋日泛舟 樊相
-- 观风阁 艾自修
-- 蒲陀崆 李可栋
-- 诸葛寨怀古 高桂枝
-- 荷沼香风 何俊
-- 龙潭星鲤 李甲魁
-- 烟渚渔歌 张云鹏
-- 北村梅花 杨九思
-- 东郊神骥 杨九龄
-- 岩宫佛像 汪标
-- 送别张刺史 王殉
-- 西湖泛舟 杜莪
-- 和鸡鸣寺壁间韵 杨师忆
-- 谒两依杨御史遗像 高上桂
-- 吊艾云苍先生墓 高上桂
-- 纪张太守督开东川子河筑青石涧长堤二首 高上桂
-- 纪王刺史开东川子河筑青石涧长堤二首 高上桂
-- 德源城怀古 艾濂
-- 新晴渡湖登钟灵寺 侯于
-- 德源城怀古 胡绍瑗
-- 真静庵怀古 孙焕章
-- 怀杨两依先生 张相侯
-- 怀张天翼先生
-- 怀艾雪苍先生 张相侯
-- 林制军发兵剿捕倮贼并饬州牧将山居倮众移至平地村寨安插严加约束敬纪二首 侯允钦
-- 西湖即景四首 杨柄锃
-- 子谷过访观音寺以诗索和 杨柄锃
-- 登青琐天洞楼怀古 杨柄锃
-- 偕子谷游江尾锁水阁友人置酒其上 杨柄锃
-- 偕子谷观音寺南楼远眺即步其韵 杨柄锃
-- 子谷苍洱游归再到观音寺相访 杨柄锃
-- 重至锁水阁偕子谷留宿阁上二首 杨柄锃
-- 宿邓川驿 彭纲
-- 挑河吟 高桂枝
-- 春过旧州有感二首 杜莪
-- 过青索鼻 姜龙
-- 烟渚渔歌 阿子贤
-- 收春台 杨南金
-- 象鼻岭 李元阳
-- 梅花村 周机
-- 星回节吊慈善夫人二首 杨履宽
-- 咏钟山玉水 侯锡瑞
邓川州志卷之十六 盗防志
-- 剿捕事略
-- 移置案由
-- 公议各条附
邓川州志卷末 杂 异
-- 蚆索
-- 军屯
-- 籽粒
-- 盐祸
-- 豹 罚
-- 漏一村
-- 礼 斗
-- 谢雷表
-- 彩云
-- 豺狗
-- 和山花
-- 天平塔
-- 白马登
-- 青牛石
-- 山巅迅行
-- 念偈坐化
-- 青童来迎
-- 拾书觉悟
校点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