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序言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在快速发展,巴布亚新几内亚也在进
步,其结果是在中国人眼中过去那个遥远而模糊的神秘国家——
巴布亚新几内亚,近些年来越来越“靠近”我们,并变得越来
越清晰。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时常出现有关巴布亚新几内
亚的报道。然而,当我们真的想要仔细了解当今的巴布亚新几内
亚时,却发现国内介绍和解读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的材料奇缺,
而且非常简单、零散和陈旧。正好此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其重大
课题——“列国志”系列丛书项目中将巴布亚新几内亚增补为
“成员国”,使得我们有幸能够进一步了解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属于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的“管辖”范围,
任务自然被布置到了单位,单位又让我们承接了下来。项目启动
之后我们深感要将平时所积累的材料汇聚为一本系统描述巴布亚
新几内亚的书是远远不够的。相比于大洋洲地区的其他发展中国
家(根本不用与发达国家比)的现有研究和基础资料,国内有
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学术专著几乎是空白,公开发表的综合研究
成果也基本是空白,在完成文献检索工作之后我们的脑子也跟着
变成了一片空白。幸好我们研究所有过亚太地区研究的长期积
累,再加上领导和同事的热情支持和细心帮助,我们分工协作、
齐心协力,经过努力,终于在各类中外的相关研究、报道、介
绍、政府文件和出版物、国际组织出版物等零碎纷繁材料的基础
上,一点点地筛选出符合“列国志”写作要求和内容体系的
“建筑材料”,最终搭建起了这个略显粗糙的“小屋”(相对于
“列国志”项目中的其他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卷的篇幅要小)。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这本书能够有助于去除中国系统观察世
界视角中的一个盲点,并为今后更加严谨和系统地从事巴布亚新
几内亚的国别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在整个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多方的支持和帮助。这里首
先要感谢的是我们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对本
项目的支持,特别要真诚感谢我们的同事:图书馆馆长赵源女士
为全书收集了大量资料,并编写了附录部分(包括“巴布亚新
几内亚大事年表”、“中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关系大事年表”以
及“重要文件”);杨丹志博士和邢伟先生分别为本书的“布干
维尔危机及布干维尔和平进程”和“旅游”部分写作提供了大
力帮助;还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把“列国志”项目的
巴布亚新几内亚卷交给了我们,使我们有机会在艰苦劳动之后,
看到了有益的工作成果;同时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本书
出版提供的帮助,特别是范迎女士耐心细致的工作,以及为书稿
最终成书付出的辛勤劳动,还要对本书的编辑王琛场专业细致的
修改工作表示感谢。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大洋洲地区除澳大利亚之外的最大国家,
如果考虑到澳大利亚具有的殖民和移民的国家背景,巴布亚新几
内亚应该是大洋洲最大的“土著”国家,这决定了其在大洋洲
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巴布亚新几内亚还通
过较长的陆地边界,与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接壤,成为
东南亚地区与大洋洲之间地理和心理上的合作桥梁;中国与巴布
亚新几内亚关系近年来飞速发展,是我国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的
结果,也是大洋洲加紧与东亚合作的结果。如今巴布亚新几内亚
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
的国际交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复杂的社会结构成为东亚和大洋
洲,乃至世界所瞩目的对象。巴布亚新几内亚正处在工业化的初
始阶段,古老与开放、传统与现代、发展与平衡、部落与城市、
习惯与法制、裸体与西装等巨大反差现象比比皆是。自然经济与
工业发展、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土著迷信与主流宗教正在寻求
社会中的平衡点。这样全面的社会变革时代要求相关研究要更加
前沿、前卫和前瞻。然而,对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现状的研究在我
国就如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工业化一样,也是处在起步阶段。今
后我们将会继续从事有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别研究,也真切希
望能够同各领域的同行进行交流,加强合作;与此同时,也真切
期待对《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书进行坦诚的学术批评和评论。
我们深知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以及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书中一定
会存在诸多疏漏甚至错误,恳请阅读者不吝赐教和指正。
韩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2011年5月1日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页
《列国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国家“十五”重点出版项目
图片
前言
序言
目录
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
--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一 地理位置
----
二 地形与地势特点
----
三 河流
----
四 气候
----
五 行政区划
----
六 首都简介
--
第二节 自然资源
----
一 矿产及能源资源
----
二 农林渔业资源
----
三 动物资源
----
四 土地资源
--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
----
一 人口
----
二 种族
----
三 语言
----
四 宗教
--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
一 民俗
----
二 节日
第二章 国历
--
第一节 早期历史
--
第二节 近代殖民史
--
第三节 现代独立史
--
第四节 迈向现代经济的当代史
--
第五节 著名历史人物
----
一 总督保莱阿斯·马塔内
----
二 西拉斯·阿托帕尔爵士
----
三 总理迈克尔·索马雷
----
四 华裔总理陈仲民
----
五 其他人物
第三章 政治
--
第一节 政治体制
----
一 政治体制
----
二 议会
----
三 政府
--
第二节 政府机构
----
一 中央政府
----
二 省级政府
----
三 主要政府部门职责简介
--
第三节 司法制度
----
一 最高法院
----
二 国家法院
----
三 地方法院
--
第四节 政党、团体
----
一 政党
----
二 群众团体
--
第五节 布于维尔危机及布干维尔和平进程
第四章 国内经济
--
第一节 概述
----
一 经济发展阶段
----
二 经济发展特征
----
三 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 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增长前景:逐步迈入经济增长行列的太平洋岛国
--
第二节 以初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
一 产业结构概况
----
二 农林渔业
----
三 工业
----
四 服务业
----
五 主要大企业
----
六 矿业管理
--
第三节 基础设施
----
一 交通运输
----
二 邮电通信
----
三 电力供应
--
第四节 财政与金融
----
一 财政体制
----
二 金融体制、货币
--
第五节 国民生活
----
一 物价
----
二 就业状况
----
三 工资
----
四 居住条件
----
五 税收、福利
--
第六节 巴布亚新几内亚中长期发展战略
----
一 巴布亚新几内亚2005—2010年中期发展战略:以出口带动经济恢复与发展
----
二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长期规划:《2011~2015年中期发展计划》、《2010~2030年发展战略计划》和《巴布亚新几内亚2050年规划》
第五章 对外经济
--
第一节 对外经济政策
----
一 对外经济的基本方针政策
----
二 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入的主要经济协定
--
第二节 对外贸易
--
第三节 外资
--
第四节 外债
--
第五节 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
--
第六节 贸易管理制度
----
一 贸易管理制度
----
二 贸易政策评估
--
第七节 外资政策
----
一 外资政策
----
二 主要涉外法律
----
三 涉外税负
----
四 外国企业的设立程序
--
第八节 巴布亚新几内亚商业投资环境评估
----
一 外资准入障碍
----
二 投资经营障碍
----
三 外资待遇和保护标准障碍
----
四 外资退出障碍
第六章 教育、卫生、文化、新闻媒体、社会治安
--
第一节 教育
----
一 基础教育
----
二 中等教育
----
三 灵活、开放的远程教育(F0DE)
----
四 技术和假期教育培训(TVET)
----
五 高等教育
--
第二节 卫生
--
第三节 文化
--
第四节 新闻媒体
--
第五节 社会治安
第七章 外交与军事
--
第一节 外交政策
--
第二节 与南太平洋各国的关系
----
一 与澳大利亚的关系
----
二 与新西兰的关系
--
第三节 与欧美的关系
----
一 与美国的关系
----
二 与欧洲的关系
--
第四节 与亚洲的关系
----
一 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
二 与日本的关系
----
三 与韩国的关系
--
第五节 与中国的关系
----
一 双边政治关系
----
二 双边经济关系
----
三 对外援助
----
四 科技、文化、卫生关系
----
五 抗战华工
----
六 重要双边协议
--
第六节 军事
----
一 总体特点
----
二 国防体制
第八章 旅游
--
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旅游资源
--
第三节 旅游管理
--
第四节 旅游设施
----
一 旅行社
----
二 住宿
----
三 运输和基础设施
----
四 饮食
--
第五节 鼓励旅游投资和开发
--
第六节 未来发展
--
第七节 注意事项
----
一 入镜
----
二 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对中国公民在巴活动的建议
----
三 联系方式
附录一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事年表
附录二中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关系大事年表
附录三重要文件
参考文献
《列国志》已出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