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志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记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目录
封面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志
图片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形图
--
200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视察时亲切接见自治县县委书记侯兴会。
--
2005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左一)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考察工作时与县委书记李永兴亲切握手。
--
2005年3月8日,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胡锦涛亲切接见全国人大代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副县长关桂珍。
--
1995年10月4日,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考察工作。
--
①2000年9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陪同下考察自治县。
--
②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到自治县锡伯民俗风情园视察。
--
③199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在自治县考察民兵工作时与县委书记焦宝华亲切握手。
--
④199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听取县委书记焦宝华水土开发工作汇报。
--
2003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县委书记侯兴会陪同下考察中州公司。
--
2005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在县委书记李永兴陪同下检查自治县扶贫工作。
--
2003年6月,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来县考察工作时亲切接见自治县县长佟瑞清。
--
2002年6月16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胡家燕在州县领导陪同下来县调研。
--
自治县县长王春光(右二)在爱新舍里镇做水土开发调研。
--
县城一角
--
察布查尔县宾馆
--
孙扎齐乡阿帕尔村委会
--
扎库齐牛录乡政府办公楼
--
热闹的农村集市
--
县电信大楼
--
察布查尔市政广场
--
①2007年投入使用的伊力特大桥
--
②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
--
③喀拉塔木大桥
--
④察布查尔大渠龙口分水闸
--
①察布查尔县天佳粮油有限公司
--
②察布查尔县新特药业公司
--
③察布查尔县金龙水泥厂
--
④察布查尔县金威铅锌矿业公司
--
⑤煤矿采掘
--
各类矿石标本
--
伊犁第二火电厂
--
输变电设施
--
速生杨基地
--
万亩奥地利人工喷灌草原项目
--
万亩辣椒基地
--
万亩棉花基地
--
万亩水稻基地
--
丰收在望的油葵
--
黑瓜子之母-打瓜
--
玖牧草业
--
麦科特乳业
--
西门塔尔良种牛
--
美利奴细毛羊
--
天山马鹿鹿茸
--
大规模特色养殖业
--
2000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与射箭运动员在一起
--
载歌载舞迎宾客(锡伯族民俗风情园)
--
风景宜人的清水湖度假村
--
琼博拉旅游景区一瞥
--
中外媒体现场采访射箭训练
--
吉快旅游景区乌瞰图
--
靖远寺
--
①霍诺海麻扎
--
②图公祠
--
③岩画
--
④古鼎
--
⑤古钟
--
⑥锡伯族浮雕
--
⑦民族英雄图伯特雕像
--
会诊
--
县领导深入学校调研
--
计生服务到村头
--
卫生监督
--
①电脑语音教学
--
②电脑操作
--
③中学生告别不文明宣誓
--
④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
⑤颂歌献给伟大的党
--
⑥中外学者来县进行学术交流
--
口岸过货
--
货场剪影
--
过货车辆
--
锡伯族西迁新疆茛边进军路线示意图
--
锡伯族官兵曾驻扎过的边防卡伦遗址
--
察布查尔大渠被锡伯族人民赞誉为母亲河
--
锡伯老人献诏书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主会场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志评审会代表集体合影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急审校工作剪影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区域与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边境线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朝、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章 乡、镇、场
----
第一节 察布查尔镇
----
第二节 爱新舍里镇
----
第三节 堆齐牛录乡
----
第四节 孙扎齐牛录乡
----
第五节 纳达齐牛录乡
----
第六节 扎库齐牛录乡
----
第七节 阔洪奇乡
----
第八节 海努克乡
----
第九节 坎乡
----
第十节 加尕斯台乡
----
第十一节 琼博拉乡
----
第十二节 绰霍尔乡
----
第十三节 米粮泉回族民族乡
----
第十四节 良种繁育场
----
第十五节 种羊场
--
第四章 驻县单位
----
第一节 六十七团
----
第二节 六十八团
----
第三节 六十九团
----
第四节 核工业731矿、735矿、734厂
----
第五节 伊犁地区第二火力发电厂
----
第六节 伊犁地区第二肉联厂
----
第七节 伊犁地区奶牛场
----
第八节 伊犁地区山区林场
----
第九节 林木良种繁育中心
--
第五章 地名
----
第一节 地名普查
----
第二节 主要地名释义
----
第三节 地名考
第二编 自然概貌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与气候分区
----
第二节 气象要素
----
第三节 逆温带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质
--
第四章 资源
----
第一节 土壤分类
----
第二节 土壤肥力
----
第三节 矿藏
----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大风、雪冻灾
----
第二节 洪涝
----
第三节 旱灾
----
第四节 虫灾、雷击
----
第五节 地震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发展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发展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性别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行业构成
--
第三章 人口普查
----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
----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
----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
----
第四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
----
第五节 第五次人口普查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宣传工作和主要措施
----
第三节 节育
第四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县城规划
----
第三节 县城建设与管理
----
第四节 工程质量监督
----
第五节 乡镇建设
----
第六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县城环境保护
----
第二节 污染防治
第五编 种植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剥削制度与土地改革
----
第二节 互助合作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农村生产责任制
--
第三章 耕作制度、品种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作物品种
--
第四章 植物保护
----
第一节 病虫害种类
----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五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农业区
----
第二节 牧业区
----
第三节 林区
第六编 养殖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
第二章 草场资源
----
第一节 草场类型
----
第二节 季节 草场
--
第三章 草场改良与保护
----
第一节 草场改良
----
第二节 草场保护
--
第四章 饲养品种
----
第一节 绵羊
----
第二节 山羊
----
第三节 牛
----
第四节 马
----
第五节 伊犁白猪
----
第六节 驴、驼、骡
----
第七节 天山马鹿
----
第八节 家禽
----
第九节 水体养殖
--
第五章 品种改良
----
第一节 绵羊品种改良
----
第二节 牛品种改良
----
第三节 猪品种改良
----
第四节 家禽改良
--
第六章 畜病防治
----
第一节 牲畜共患疫病防治
----
第二节 马疫病防治
----
第三节 牛、羊疫病防治
----
第四节 猪疫病防治
--
第七章 农牧民生活
----
第一节 人均收入
----
第二节 农户储蓄
----
第三节 住房及耐用消费品
第七编 林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
第二章 林业资源
----
第一节 山区天然云杉林
----
第二节 伊犁河谷次生林
----
第三节 平原人工林
--
第三章 人工造林
----
第一节 防护林
----
第二节 开发性造林
----
第三节 经济林
--
第四章 林木管理
----
第一节 林木政策
----
第二节 森林防火
----
第三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第八编 农牧机械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业机构
----
第三节 人员
--
第二章 农牧机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新式农具
----
第三节 农业动力机械
----
第四节 畜牧机具
----
第五节 机械化程度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经济体制
----
第二节 管理
第九编 水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察布查尔大渠
----
第二节 大河灌区配套渠系
----
第三节 山水灌区渠系
----
第四节 提水工程
----
第五节 扬水工程
--
第三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渠道管理
----
第二节 水费
--
第四章 防洪、抗旱
----
第一节 防洪
----
第二节 抗旱
第十编 工商业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煤炭工业
----
第三节 电力工业
----
第四节 建筑工业
----
第五节 加工业
----
第六节 服装、制鞋
----
第七节 金属、木器制品
----
第八节 印刷
----
第九节 其他
--
第二章 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
第三节 资本(资产)经营责任制
--
第三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体制
----
第三节 经营效益
--
第四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私营商业
----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四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五节 国营商业
----
第六节 市场
----
第七节 商品销售
----
第八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九节 饮食服务
----
第十节 边境贸易
第十一编 邮电 交通
--
第一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渡口
----
第四节 运输工具
----
第五节 管理
第十二编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农牧税
----
第三节 工商各税
----
第四节 税政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货币流通
----
第四节 储蓄
----
第五节 信贷
----
第六节 国债与国库券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险种
----
第二节 保险费收入与理赔
第十三编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三节 物资分配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制度
----
第三节 统计管理与监督
----
第四节 统计网络建设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物价
----
第三节 物价监督
--
第四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量检定
----
第三节 质量监督
----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及监管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章 审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乡镇财政审计
----
第三节 本级财政“同级审”
----
第四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
第五节 企业审计
----
第六节 专项审计
----
第七节 审计调查
----
第八节 内部审计
----
第九节 社会审计
--
第七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用地管理
第十四编 政党 团体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统战工作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组织活动
--
第三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各族文化促进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农牧民组织
----
第六节 个体劳动协会
----
第七节 消费者协会
----
第八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九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十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四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抗美援朝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三反”、“五反”
----
第四节 “肃反”“审干”
----
第五节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
第六节 “大跃进”
----
第七节 反右倾和甄别
----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
----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
----
第十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十一节 “揭、批、查”
----
第十二节 落实政策与平反冤假错案
----
第十三节 改革开放
第十五编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二章 县政府
----
第一节 锡伯营
----
第二节 河南设治局
----
第三节 河南(宁西)县政府
----
第四节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自治县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 历届政治协商会议及工作机构
----
第二节 政协工作
第十六编 民政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优抚工作
----
第三节 社会救济、扶贫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社会安置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信访工作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职工待遇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干部队伍
----
第三节 干部待遇
----
第四节 职称评定
----
第五节 编制管理
第十七编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刑事侦察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七节 消防管理
----
第八节 特种行业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与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复查申诉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教育
----
第三节 司法业务
第十八编 外事 侨务
--
第一章 外事
----
第一节 涉外事件
----
第二节 友好往来、经济合作
--
第二章 侨务
第十九编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机关和驻军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军事机关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军事机关
----
第三节 武装警察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兵役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兵役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领导体制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政治教育
----
第四节 军事训练
----
第五节 武器装备
----
第六节 民兵活动
--
第四章 边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边界管理
----
第三节 军民联防
--
第五章 兵事纪略
----
第一节 参加平定张格尔之战
----
第二节 反对伊犁封建割据政权
----
第三节 参加伊犁辛亥革命
----
第四节 “三区革命”中的锡伯营
第二十编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旧式教育
----
第三节 普通教育
----
第四节 专业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队伍
----
第七节 经费、设施
----
第八节 勤工俭学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推广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第二十一编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食品卫生
----
第五节 学校卫生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七节 医药
----
第八节 经费
----
第九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锡伯族传统体育
----
第三节 基层体育
----
第四节 训练、竞赛、裁判
----
第五节 经费、设施
第二十二编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文化促进会
----
第二节 县文化局
----
第三节 县文化馆
----
第四节 县图书馆
----
第五节 乡镇文化站
--
第二章 锡伯族文艺
----
第一节 锡伯族民歌
----
第二节 锡伯族舞蹈
----
第三节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民族歌舞团
--
第三章 维吾尔、哈萨克族文艺
----
第一节 维吾尔族文艺
----
第二节 哈萨克族文艺
--
第四章 汉族文艺
----
第一节 话剧
----
第二节 京剧
----
第三节 歌剧
----
第四节 舞剧
----
第五节 秦腔
--
第五章 美术摄影文学创作
----
第一节 美术
----
第二节 摄影
----
第三节 文学创作
--
第六章 报纸广播电视电影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三节 电影
--
第七章 档案党史资料征集图书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党史资料征集
----
第三节 图书发行
--
第八章 古迹
----
第一节 古城、卡伦
----
第二节 琼博拉岩画
----
第三节 古墓葬
----
第四节 古麻扎
----
第五节 图公祠
----
第六节 靖远寺
----
第七节 关帝庙
----
第八节 察布查尔大渠龙口
--
第九章 旅游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旅游资源及景点建设
----
第三节 旅游开发投入
第二十三编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文明单位创建
----
第一节 县第一小学
----
第二节 县新华书店
----
第三节 察布查尔镇宁古齐牛录村
----
第四节 孙扎齐牛录乡孙扎齐牛录村
----
第五节 良繁场农三连
--
第二章 民族团结
----
第一节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
第二节 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
第三章 军民团结
----
第一节 军爱民
----
第二节 民拥军
--
第四章 新风新俗
----
第一节 助人为乐
----
第二节 舍己救人
----
第三节 一心为公
第二十四编 锡伯族西迁
--
第一章 西迁
----
第一节 西陲任重
----
第二节 锡伯族当任
----
第三节 盛京组营
----
第四节 征途漫漫
--
第二章 定居察布查尔
----
第一节 按牛录、宗族编设村落
----
第二节 修筑城堡
----
第三节 开挖察布查尔大渠
--
第三章 戍边卫国
----
第一节 教场练兵
----
第二节 驻守卡伦
----
第三节 应征参战
--
第四章 奉调补营
----
第一节 调补索伦营
----
第二节 留驻塔城
----
第三节 移补满营
第二十五编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锡伯族
----
第一节 语言文字
----
第二节 宗教信仰
----
第三节 居住、服饰、饮食
----
第四节 家庭与婚姻
----
第五节 礼节 与禁忌
----
第六节 丧葬
----
第七节 传统节 日
--
第二章 其他民族
----
第一节 维吾尔族
----
第二节 哈萨克族
----
第三节 汉族
----
第四节 回族
----
第五节 蒙古族
--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
第一节 自治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第三节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喇嘛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萨满教
----
第四节 天主教与基督教
----
第五节 宗教管理
第二十六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图伯特
----
额尔古伦
----
舒兴阿
----
博勒果素
----
德格图
----
喀尔莽阿
----
色普西贤
----
管兴才
----
舒慕同
----
裘文芳
----
吕兴银
----
祖尔哈里·哈里堂
----
肖夫
----
吾拉再·阿不都热合曼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沙陀
----
郭基南
----
郭梅珍
----
贺灵
----
汝光
----
袁新
--
第三章 人物表
附录
--
一、锡伯诗选
--
二、河南设治局所辖境内兵要地志调查书(摘要)
--
三、河南县志
编后记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志提供资料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