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县志

平安县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公元前221-1993

出版时间: 1996年09月

目录

封面
平安县志
版权页
清代平戎驿简图
平安县行政区划图
平安县地势图
平安县县城图
图片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访问十四世达赖喇嘛故居——红崖村(1980年10月24日)
-- 万里副总理、李鹏副总理和胡启立在省长黄静波陪同下视察平安镇东村小学(1984年7月1日)
-- 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在省长黄静波陪同下访问平安镇东村农民(1984年7月1日)
-- “四清”运动中,青海省长王昭在平安公社上庄大队与贫苦农民喝糊糊饭(1963年)
-- 中国共产党平安县委、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县城鸟瞰
-- 市区中心一角
-- 中共海地委驻地
-- 平安县区一览
-- 海东行政公署驻地
-- 车站广场
-- 中国银行海东支行营业楼
-- 西海度假村夜景
-- 小峡关隘
-- 六月莲花山
-- 法台水库
-- 大红岭农业开发区
-- 农田基本建设
-- 大红岭灌区沙沟倒虹吸
-- 二牛抬杠犁地(摄于1963年)
-- 手扶拖拉机翻地
-- 春播
-- 旧式农具木耙、耱子、三角铧、步犁
-- 硕果累累
-- 下店古柳(300年)
-- 塑料大棚蔬菜丰收
-- 六台牧场
-- 鱼塘
-- 兰青铁路湟水八号桥
-- 平安驿火车站
-- 下红庄间林网
-- 峡群林区
-- 甘青公路林荫道(109国道)
-- 邮电局程电话机房
-- 硅铁出炉
-- 电焊条厂镀锌铅丝生产线
-- 金吉牌电焊条(县电焊条厂)
-- 石油钻机万向轴(县机械厂)
-- 胶版印刷车间
-- 清真糕点(县清真食品厂)
-- 平安系列酒
-- 平安综合市场
-- 县城南山电视差转台
-- 商场一角
-- 县机关幼儿园小朋友做游戏
-- 平安中学
-- 平安民族中学教学楼
-- 县第二小学升旗仪式
-- “六月六”花儿会
-- 元宵节社火
-- 民间射箭比赛
-- 《松》李松林画
-- 《峡群秋色》仲省正画
-- 《千里飘香》马才让太画
-- 书法祁永椿作
-- 书法李延奎作
-- 书法孙如玺作
-- 县中医院门诊楼
-- 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故居
-- 县中医院外科手术
-- 夏宗寺现貌
-- 夏宗寺原貌(摄于1958年)
-- 砖雕百花图
-- 洪水泉清真寺
-- 高羌石狮
-- 小峡风神坛石碑
-- 清代邮件
-- 汉代“别部司马”铜印
-- 汉代画像砖 (国家一级文物)
-- 石斧、石刀、石纺轮、石锛(新石器时代)
-- 网纹彩陶罐
-- 蛙纹彩陶壶
-- 上马家下拱北
-- 农家小院
-- 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平安县志》编纂委员会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位置境域
-- 第二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行政建置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节 县城
---- 第四节 乡镇
---- 第五节 主要地名
-- 第三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水文
---- 第五节 土壤
---- 第六节 自然资源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 第四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第二编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互助合作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条件
---- 第二节 种植业区划
---- 第三节 农作物生产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第五节 农业科研与新技术应用
---- 第六节 灾害防治
---- 第七节 机构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生产
---- 第二节 畜禽种类与分布
---- 第三节 畜牧业区划
---- 第四节 饲草 饲料
---- 第五节 良种繁育
---- 第六节 畜禽疫病防治
---- 第七节 机构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种类与分布
---- 第二节 林业区划
---- 第三节 育苗与造林
---- 第四节 果树 花卉
---- 第五节 林木保护
---- 第六节 林业科技
---- 第七节 林木采伐
---- 第八节 机构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工程
---- 第二节 工程管理与综合经营
---- 第三节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 第四节 水土保持与农田基本建设
---- 第五节 机构
-- 第六章 多种经营与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多种经营
---- 第二节 乡镇企业
---- 第三节 机构
-- 第七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门类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省、地驻县工业
-- 第八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公路桥梁
---- 第四节 铁路
---- 第五节 运输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七节 机构
-- 第九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十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乡村建设
---- 第四节 建筑队伍
---- 第五节 房产开发与管理
---- 第六节 环境保护
-- 第十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官僚资本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五节 国营商业
---- 第六节 集市贸易
---- 第七节 对外贸易
-- 第十二章 粮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粮食供应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粮油储运
---- 第六节 粮油加工
-- 第十三章 财税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三节 金融
---- 第四节 保险
-- 第十四章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二节 物资管理
---- 第三节 物价
---- 第四节 标准计量
---- 第五节 审计
---- 第六节 统计
第三编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县(区)党代会
---- 第四节 县委重要工作会议
---- 第五节 党员教育
---- 第六节 整党整风
----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 第八节 纪律检查工作
-- 第二章 国民党 三青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农民协会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四章 政权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政府
---- 第三节 人民政协
-- 第五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救灾 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优抚 安置
---- 第五节 移民
---- 第六节 婚姻管理
---- 第七节 人民来信来访
-- 第六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干部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福利与劳动保护
-- 第七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第五节 行政监察
-- 第八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驻军与地方武装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五节 军民关系
---- 第六节 重大兵事
---- 第七节 历史军事要塞
第四编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
---- 第二节 普通教育
---- 第三节 民族教育
---- 第四节 职业教育
---- 第五节 业余教育
---- 第六节 教师
---- 第七节 教改与教研
---- 第八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与人员
---- 第二节 科技工作
---- 第三节 农村能源建设
--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学艺术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第四节 戏剧团体
---- 第五节 图书 档案
---- 第六节 广播 电视 电影
---- 第七节 文物 名胜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体育活动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第五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技术队伍
---- 第三节 卫生工作管理制度改革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疾病医疗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八节 公费医疗
---- 第九节 药物
第五编 社会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古代部族
---- 第二节 现代民族
---- 第三节 民族关系与民族工作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道教
---- 第四节 宗教工作
-- 第三章 民俗
---- 第一节 汉族习俗
---- 第二节 回族习俗
---- 第三节 藏族习俗
---- 第四节 土族习俗
---- 第五节 陋习
---- 第六节 新风尚
-- 第四章 方言 谚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第六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祁贡哥星吉
---- 王承恩
---- 李愈棠
---- 祁存礼
---- 邵鸿恩
---- 王健
---- 马朴
---- 范增魁
---- 王登杰
---- 祁景贤
---- 王克信
---- 祁延祯
---- 祁广吉
---- 高成华
---- 杨有亮
---- 王宗仁
---- 陈秀香
---- 马永乐
---- 王亚森
---- 刘文泰
---- 李成恩
---- 韩有福
---- 祁文林
---- 米生田
-- 第二章 人物表
---- 一、历代选举
---- 二、英名录
---- 三、红军战士
---- 四、先进人物
---- 五、专业职称人员
附录
-- 第一章 文献
-- 第二章 诗词
-- 第三章 地方著述要目
-- 第四章 重要文件辑存
-- 第五章 杂录
《平安县志》编纂始末
《平安县志》资料撰写人员(以撰写资料多少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