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州市教育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毫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
内容时限:
1911-1994
目录
封面
亳州市教育志
图片
--
中共亳州市委书记李兴民题词
--
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春敬题词
--
省委书记黄璜(右五)视察亳县一中(1985.7)
--
副省长杜宜瑾(中)来亳州检查指导“两基”工作(1994.7)
--
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右五)视察亳州教育工作时谈电教发展问题
--
省教委主任朱仇美(前中)视察合工大亳州教学点(1991.11)
--
省教委主任陈贤忠(右)来亳州视察教育工作时听取汇报(1994.9)
--
省教委副主任金汉杰(左四)视察亳州幼儿师范时与学生亲切交谈
--
省教委副主任金辉(右一)代国家教委授予亳州市“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市)”奖牌和证书(1992)
--
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领导刘冰(右三)视察亳州市盲哑学校(1995.5)
--
图为省人大领导和省书画界前辈与盲哑学校学生亲切交谈,一起观赏作品
--
图为行署教委和市政府领导向他们颁发奖金
--
亳县文教行政干部合影(1951.2)
--
1995年3月,省政府组织力量对亳州市高标准扫盲进行验收。图为验收会议
--
1994年6月,市教委召开教育系统老干部工作座谈会。图为与会同志合影
--
1995年12月,市教委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图为与会同志合影
--
市教委领导率全体机关干部走上街头宣传《义务教育法》
--
1995年7月,亳州市在亳州剧场召开中小学校长培训会
--
市教委领导在民主议政会上
--
1990年10月,毫州市首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亳州一中举行
--
1991年3月9日,亳州市自学考试首次表彰会在市教委三楼召开
--
1988年11月,市教委、市教育工会举行教育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央教科所教学法专家陈朴来亳讲学
--
1992年5月市教委、市教育工会组织优秀教育工作者事迹报告团在全市城乡巡回报告
--
合肥工业大学亳州教学点校门
--
亳州一中逸夫教学楼
--
亳州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教学楼
--
亳州二中学生在语音室学习
--
亳州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微机室学习程序编制
--
亳州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牧医班学生在凤阳农学院兽医院实习
--
亳州市三中
--
毫州市五中
--
市政协领导视察亳州市六中
--
亳州市夏侯小学召开“夏侯、魏岗两校手拉手活动联欢会”
--
亳州市幼儿园
--
安溜镇中心小学校门
--
亳州市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排练节目
--
1995年4月5日,市教委召开教育志资料征集动员大会
--
亳州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全体人员合影
--
亳州市(农村中学 中心小学)示意图
--
亳州市市区学校分布示意图
亳州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亳州市教育志》编辑组
序
凡例
《亳州市教育志》附表、文、名录索引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学宫、书院、私塾、学堂
--
第一节 学宫
--
第二节 书院
----
一、柳湖书院
----
二、培英书院
--
第三节 私塾
--
第四节 学堂
第二章 初等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教育教学
------
(一)教育任务与培养目标
------
(二)学制 课程
------
(三)教学形式方法
----
三、设施设备
----
四、幼儿园简介
------
毫州市幼儿园
------
北关幼儿园
------
双沟镇幼儿园
------
毫州卷烟厂幼儿园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一)清末、民国时期
------
(二)新中国时期
----
二、教育 教学
------
(一)学制
------
(二)课程设置
------
(三)教学形式 方法
----
三、学校简介
------
毫州市夏侯小学
------
毫州市水上小学
------
毫州市青云小学
------
毫州市州东小学
------
毫州市双沟小学
------
古城镇中心小学
------
十九里镇中心小学
------
张集镇中心小学
第三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
----
一、沿革
----
二、教育教学
------
(一)学制、课程
------
(二)教学形式和方法
------
(三)体育卫生
----
三、招生考试与人才输送
----
四、学校简介
------
亳州市第一中学
------
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
------
亳州市第三完全中学
------
亳州市大寺完全中学
------
亳州市双沟完全中学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一、沿革
----
二、教育教学
------
(一)学制、课程
------
(二)教学方式
----
三、招生考试与人才输送
----
四、学校简介
------
毫州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
毫州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
第三节 师范教育及其他中等专业教育
----
一、沿革
----
二、教育教学
------
(一)学制、课程
------
(二)教学形式、方法
------
(三)文体卫生
------
(四)实习
----
三、招生考试与人才输送
----
四、学校简介
------
亳州幼儿师范学校
第四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毫州电大工作站
----
一、发展概况
----
二、学制课程
----
三、教学形式方法
----
四、教学生活设施
----
五、招生与人才输送
----
六、学校机构
--
第二节 合肥工业大学毫州教学点
----
一、发展概况
----
二、专业设置与学制课程
----
三、教学与管理
----
四、教学生活设施
----
五、招生与人才输送
----
六、学校机构
--
第三节 安徽省教育学院毫州教学点
----
一、发展概况
----
二、学制 课程
----
三、教学与管理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
----
一、沿革
----
二、设施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一、沿革
------
(一)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农民教育
------
(二)新中国的农民教育
----
二、设施
------
(一)冬学
------
(二)农民业余文化学校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一、沿革
----
二、设施
------
(一)职工学校
------
(二)七·二一工人大学
--
第四节 干部教育
----
一、沿革
----
二、设施
------
(一)机关干部业余学校
------
(二)农业干部学校
------
(三)中共毫州市委党校
------
(四)毫州市老年大学
--
第五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第六章 特殊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教育、教学
----
一、办学宗旨 培养目标
----
二、学制 课程
----
三、教学形式和方法
--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第四节 人才培养
--
第五节 师资培训
第七章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一节 教育方针和政治思想品德课
----
一、教育宗旨 教育方针
----
二、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的设置
--
第二节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第八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政治地位
--
第三节 生活待遇
--
第四节 师资培训
----
一、短期培训
----
二、进修培训
----
三、函授培训
------
(一)中师函授
------
(二)高师函授
----
四、其他培训形式
第九章 教育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一、清末教育管理机构
----
二、民国教育管理机构
----
三、新中国教育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教育行政
----
一、管理体制
----
二、教育视导
----
三、学籍管理
----
四、校历
--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一、领导体制
----
二、组织机构
----
三、规章制度
--
第四节 招生管理
----
一、招生机构
----
二、考务管理
--
第五节 教育经费
----
一、来源
----
二、管理
----
三、财务行政
----
四、学校建设
第十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共产党
----
一、发展概况
----
二、主要活动
--
第二节 共青团
----
一、发展概况
----
二、主要活动
--
第三节 少先队
----
一、发展概况
----
二、主要活动
--
第四节 教育工会
----
一、发展概况
----
二、主要活动
--
第五节 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
----
一、发展概况
----
二、主要活动
第十一章 教研 电教 仪器管理
--
第一节 教学研究
----
一、教研机构 组织
------
(一)机构沿革
------
(二)区(社)、乡、校教研组织
------
(三)群众性教研团体
----
二、教研活动
------
(一)民国时期的教研活动
------
(二)50年代初至1976年教研活动
------
(三)新时期的教研活动
----
三、教研成果
------
(一)优质课(教案)
------
(二)教研论文
----
四、教研管理
--
第二节 电化教育
----
一、机构
----
二、经费
----
三、发展概况
----
四、管理
--
第三节 仪器管理
----
一、实验室建设
----
二、经费
----
三、管理
第十二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校办工厂简介
----
毫州市教育印刷厂
----
毫州市老池酒厂
----
五马镇教育器材厂
----
毫州药品包装厂
第十三章 教育人物
--
第一节 传略
----
张敬亭
----
锁席卿
----
李琴舟
----
黄金堂
----
马云衢
----
张剑华
----
杜慰农
----
孙明哲
----
胡杏桥
----
锁敬宾
----
傅盈轩
----
王新义
----
张志兰
----
张星烂
----
董步洲
----
崔同修
----
李振明
----
彭艳云
--
第二节 简介
----
杨振生
----
余逸梅
----
杨瑞才
----
宋克灼
----
杨逸尘
----
祁式迪
----
牛继陶
----
许广凯
----
朱景宪
----
赵志刚
----
李子和
----
黄斌
----
高一峰
----
李善文
----
李熙
----
刘继敏
----
李景琦
----
张雨庭
----
赵银山
----
李华忠
----
陈宗海
----
孙景洲
----
张家成
----
陈平
----
王福元
----
修悦贤
----
马心铭
----
李绍义
----
张良立
----
蒋昭坤
----
张绳初
----
高心仁
----
王玉琦
----
樊文祥
----
徐俭昌
----
李荣真
----
周纪民
----
邢军
----
王立宏
----
石卫东
--
第三节 名录表
----
一、毫州市教育系统国家级先进人物表
----
二、毫州市中学特级教师名录
----
三、毫州市中专高级讲师、中学高级教师名录
----
四、1984~1995年毫州市捐资助学主要人物表
--
第四节 教育世家
附录
后记
勘误表
重要补正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