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井乡教育志

大水井乡教育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大水井乡教育发展通志。上起中华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下至公元2009年。一些事例的叙述有所延伸。 二、本志记述地域为2009年大水井乡所管辖的12个村(居)民委员会,部分人和事涉 及到各个历史时期的辖地,也适当记人。 三、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记述大水井乡教育发展的全 过程,反映大水井教育事业各个方面与社会各种因素之问的必然联系,体现大水井乡各族 人民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作用。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的统 一。 四、本志坚持实事求是、详近略远的原则,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情况一视同仁。 五、本志按章、节、目、条的结构,以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进行表述。图、表适 当集中。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式记述。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力求 知识性、可读性的和谐统一。 六、本志采用现代汉语体文、规范简化汉字和相关符号,力求语言准确、简明、朴实、规 范。 七、本志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机构、党派、团体、人物的称谓,一律直呼其名,不冠褒贬之 词;对历史事件,不随意介入编纂者的主观评论。凡专用名称,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 用简称。 八、本志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凡立传人物一般按照卒年先后排列。 九、本志主要使用档案资料和相关史志资料。凡出版物中跟档案资料和史志资料不 相符者,一律加以订正;口碑资料考证后也适当使用。 十、为行文和印刷方便,短小注释使用夹注。1949年以前纪年使用朝代、庙号、国号、 年号等,括号内使用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使用公元纪年。数字按照国家有关出版物的 规定,除外语、惯用语、浓缩语等外,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内容时限: 1922-2009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罗平县中小学校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简介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凡例
目录
大水井乡概况
大水井乡教育发展概述
大水井乡教育大事记
第一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园(班)设置
---- 一、学前班
---- 二、幼儿园
-- 第二节 保教工作
---- 一、教育内容
---- 二、教学教法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一、大水井乡教育起步
---- 二、普及初等教育(1980至1987)
---- 三、普及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普六”(1988至1995)
---- 四、小学校点布局
-- 第二节 类型
---- 一、中心学校
---- 二、完全小学
---- 三、教学点
---- 四、一师一校
-- 第三节 学制与课程
---- 一、学制
---- 二、课程
-- 第四节 教学
---- 一、教材
---- 二、教法
---- 三、教学组织形式
---- 四、成绩考核
---- 五、作业
---- 六、第二课堂
第三章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一、发展沿革
---- 二、基本情况
---- 三、巩固两基成果
-- 第二节 中学教育类型
---- 一、小学附设初中班
---- 二、初级中学
---- 三、主要教研活动
---- 四、新一轮课程改革
-- 第三节 学制与课程
---- 一、学制
---- 二、课程设置
-- 第四节 教学工作
---- 一、教材
---- 二、教法
---- 三、教学组织形式
---- 四、成绩考核
---- 五、作业
---- 六、第二课堂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扫盲标准、规划
---- 三、扫盲教材教法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一、农业科技推广
---- 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第五章 民族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一、沿革
---- 二、苗族教育
---- 三、半寄宿制高小
-- 第二节 扶持措施
---- 一、政策照顾
---- 二、资金倾斜
第六章 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 第一节 德育
---- 一、“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
---- 二、两史一情教育
---- 三、“八个一”工程
---- 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 第二节 体育卫生
---- 一、体育
---- 二、大水井乡中心学校第一届小学生运动会
---- 三、大水井乡中心学校第二届小学生体育运动会
---- 四、卫生
-- 第三节 美育
---- 一、音乐、舞蹈
---- 二、书法、美术
---- 三、文艺演出
-- 第四节 劳动教育和勤工俭学
---- 一、劳动教育
---- 二、勤工俭学
第七章 教育科学研究和信息化教育
--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
---- 一、教学研究
---- 二、教学改革实验
---- 三、教学质量监测
---- 四、新一轮课程改革
---- 五、推进素质教育
-- 第二节 信息化教育
---- 一、配置情况
---- 二、使用情况
---- 三、资源应用
---- 四、支持保障
---- 五、管理措施
---- 六、制度管理
-- 第三节 实验教学
---- 一、“普实”前的实验教学
---- 二、“普实”后的实验教学
第八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一、公办教师
---- 二、民办教师
---- 三、代课教师
---- 四、教师考评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一、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培训
---- 二、专业合格证书考核培训
---- 三、学历达标培训
---- 四、干部岗位培训
---- 五、新师资上岗培训
---- 六、“两学一法”培训
---- 七、教师继续教育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一、教师政治待遇
----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 三、教师的经济待遇
第九章 学生
-- 第一节 招生
---- 一、小学招生
---- 二、初中招生
-- 第二节 在校
---- 一、学籍管理
---- 二、学生奖励
---- 三、成绩与检测
第十章 办学条件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一、教育经费来源
---- 二、教育经费支出
---- 三、教育欠款
-- 第二节 校园校舍
-- 第三节 设备资产后勤
---- 一、设备
---- 二、后勤
---- 三、资产
---- 四、普及实验室
第十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制度
---- 一、管理制度
---- 二、目标管理考评
-- 第二节 重要会议和活动
---- 一、重要教育会议
---- 二、重要活动
-- 第三节 安全工作
---- 一、机构设置
---- 二、制度措施
---- 三、事故处理
-- 第四节 党群组织
---- 一、中国共产党在教育系统的基层组织
---- 二、教育工会组织
---- 三、共青团组织
---- 四、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
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
-- 第一节 机构改革
---- 一、乡级教育行政机构改革
---- 二、村级教育管理机构改革
---- 三、行政职责
-- 第二节 教育经费投资体制改革
---- 一、统收统支
---- 二、财政转移支付
---- 三、多渠道融资
-- 第三节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
---- 一、新课程改革的师资培训
---- 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 第四节 学校内部机制改革
---- 一、党支部保证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
---- 二、校长负责制
---- 三、三制改革
---- 四、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
第十三章 各村(居)委会完小、校点
-- 第一节 大水井居委会学校
---- 一、大水井乡中心完小
---- 二、庄科小学
---- 三、黄草山小学
---- 四、皮桶寨小学
-- 第二节 栗树坡村委会学校
---- 一、栗树坡完小
---- 二、学校安全工作
---- 三、学校德育工作
---- 四、办学经费管理
---- 五、教育科研
---- 六、重要会议和活动内容
---- 七、学校成果
---- 八、学校规章 制度
---- 九、爱心工程
---- 十、历任校长简介
---- 十一、曾经在栗树坡完小工作过的教师名录
---- 十二、石丫口小学
---- 十三、龙哨小学
---- 十四、栗树坡小学
-- 第三节 糯下村委会学校
---- 一、糯下完小
---- 二、老虎台子小学
---- 三、石山脚小学
---- 四、水淹凹小学
---- 五、播罗小学
-- 第四节 箐口村委会学校
---- 一、箐口完小
---- 二、箐门口小学
---- 三、小泥湾小学
---- 四、长者小学
-- 第五节 洪箐村委会学校
---- 一、洪箐完小
---- 二、石洞小学
---- 三、罗黑小学
-- 第六节 大栗树村委会学校
---- 一、大栗树完小
---- 二、打方庆小学
---- 三、邵家坡小学
---- 四、小寨小学
-- 第七节 金箐村委会学校
---- 一、金箐完小
---- 二、上阿来小学
-- 第八节 金歹村委会学校
---- 一、金歹完小
---- 二、棠梨凹小学
---- 三、枯克小学
---- 四、山后小学
---- 五、闷坑底小学
---- 六、以泥小学
---- 七、新寨小学
-- 第九节 革来村委会学校
---- 一、革来完小
---- 二、革来小学
-- 第十节 炭山村委会学校
---- 一、炭山完小
---- 二、沙拉地小学
-- 第十一节 波罗湾村委会学校
---- 一、波罗湾完小
---- 二、小撒照小学
---- 三、红石岩小学
-- 第十二节 小鸡登村委会学校
---- 一、小鸡登完小
---- 二、以垮衣小学
---- 三、戈厂小学
第十四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和人物简介
---- 一、人物传记
---- 二、历任中心学校校长简介
---- 三、现任中心学校校长简介
-- 第二节 人物名录
---- 一、获省、市、县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名录
---- 二、大水井乡截止2009年度中级职称教师名录
---- 三、大水井乡中心学校2009年度在职在编人员名录
附录
-- 一、使用书目、资料
-- 二、审稿说明
-- 三、编纂始末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