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志

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乌尔禾区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4

出版时间: 1999年07月

目录

封面
乌尔禾区志
《乌尔禾区志》编写人员

凡例
区划图、彩照
-- 克拉玛依市区划图
-- 乌尔禾区街区图
-- 区政府办公楼
-- 区委书记:钱海江
-- 区长:金武林
-- 百口泉采油厂办公楼
-- 1、区人民代表大会
-- 2、副区长张德孝在风城实地勘界
-- 3、区委书记钱海江、区长金武林在白杨河水库实地勘察
-- 4、副区长邸宝察看乌尔禾乡农田水利设施
-- 林荫大道
-- 百口泉中心街
-- 柳树街
-- 乌尔禾一角
-- 1、百口泉文化中心
-- 2、建设中的集贸市场
-- 3、乌尔禾中心街
-- 4、税务办公大楼
-- 5、百口泉公园
-- 油田日出
-- 油田夜色
-- 安装新井设备
-- 新井投产
-- 玉米丰收
-- 农田
-- 温室大棚
-- 麦收
-- 1果实累累
-- 2蔬菜基地
-- 3家院葡萄架
-- 4西红柿
-- 5西瓜丰收
-- 1养鸡场
-- 2养猪场
-- 3牧场
-- 4羊群
-- 1动物化石
-- 2恐龙化石
-- 3天然沥青
-- 4芒硝
-- 乌尔禾客运站
-- 风城商场
-- 人民邮电
-- 签字仪式
-- 招商引资
-- 正昌夜总会
-- 美食轩
-- 社会募捐活动
-- 为解放军赠送慰问品
-- 乡镇企业红砖厂开工典礼
-- 军民座谈会
-- 中哈边防线
-- 1、那达慕盛会
-- 2、歌手
-- 3、神台
-- 4、赛马
-- 职工文化活动
-- 学生运动会
-- 医师精心服务
-- 油田工程管理网络
-- 文艺演出
-- 同欢乐
-- 1、差转台演播室
-- 2、实验课
-- 3、朝气蓬勃的干部队伍
-- 白杨河水库
-- 艾力克湖
-- 水库晨曦
-- 乌尔禾大桥
-- 源头
-- 戈壁红柳
-- 阿吾斯奇草原
-- 芦苇滩
-- 金秋胡杨
-- 魔鬼老人
-- 夕染
-- 风城(又名魔鬼城)
-- 风城瀚海
版权页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位置面积
-- 第二章 建制沿革
-- 第三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乌尔禾
---- 第二节 百口泉
---- 第三节 乌尔禾乡
-- 第四章 地名
---- 第一节 居民地
---- 第二节 地名考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日照 气温 霜冻
---- 第三节 降水 蒸发 湿度 气压
---- 第四节 风速 风向
-- 第三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性质及分布
---- 第二节 农区土壤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六章 矿藏
---- 第一节 石油
---- 第二节 天然质沥青
---- 第三节 硭硝
---- 第四节 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风雪 冰雹
---- 第二节 山洪
---- 第三节 干旱
---- 第四节 地震
---- 第五节 其他灾害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发展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结构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主要民族简介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喇嘛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第四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区政府驻地与厂区建设
---- 第一节 区政府驻地建设
---- 第二节 厂区建设
---- 第三节 房产管理
---- 第四节 土地征用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质量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三节 环境卫生
---- 第四节 园林绿化
-- 第四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牧区建设
---- 第二节 居民村建设
---- 第三节 公用房屋建设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单位
---- 第一节 区属农牧业单位
---- 第二节 市、局农副业生产基地
---- 第三节 托里县火箭牧场二大队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作物种类
---- 第三节 作物栽培
---- 第四节 温室大棚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六节 农业机械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草场
---- 第二节 饲料
---- 第三节 牲畜种类
---- 第四节 家禽种类
---- 第五节 经营形式
---- 第六节 畜种改良与疾病防治
---- 第七节 畜禽产品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种类
---- 第二节 林带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林木效益
---- 第五节 果树种类
---- 第六节 果树栽培
---- 第七节 果品
-- 第五章 副业
---- 第一节 渔业
---- 第二节 庭院经济
---- 第三节 其他副业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用水管理
第六篇 石油工业
-- 第一章 石油地质勘探
---- 第一节 石油地质
---- 第二节 勘探进程
-- 第二章 石油钻井
---- 第一节 探井公司概况
---- 第二节 钻井概况
---- 第三节 钻井装备及钻前工程
---- 第四节 钻井技术
-- 第三章 采油
---- 第一节 百口泉采油厂
---- 第二节 采油历程
---- 第三节 采油工艺
---- 第四节 油气集输
---- 第五节 辅助生产
第七篇 商业贸易 地方工业
-- 第一章 商业贸易
---- 第一节 商业
---- 第二节 粮油农副产品供销
---- 第三节 饮食 服务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二章 地方工业
---- 第一节 地方工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采矿 化工
---- 第三节 建材 建筑业
---- 第四节 加工业
第八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和运输单位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交通运输工具
---- 第四节 客货运输
---- 第五节 汽车维修
-- 第二章 邮电 通讯
---- 第一节 邮电
---- 第二节 石油专网通讯
第九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节 经济发展
---- 第二节 经济体制 计划 统计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二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管理
---- 第三节 财政收支
---- 第四节 审计
-- 第三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制改革
---- 第三节 税收
---- 第四节 税收管理
-- 第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存款与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代理业务
第十篇 政党社团
-- 第一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二节 民主党派
-- 第二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农会 贫协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工会女工部
----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五节 工商团体
-- 第三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 第二节 “大跃进”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
第十一篇 政务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选举
-- 第二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区人民政府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三节 区政府政务工作纪略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常设机构
----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 第三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第十二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检察工作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工作
---- 第三节 审判执行
---- 第四节 审判工作重大举措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法制教育
第十三篇 军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地方军事机构
-- 第二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旧中国兵役
---- 第二节 新中国兵役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思想建设
-- 第四章 拥政爱民
---- 第一节 军民共建
---- 第二节 拥政爱民
-- 第五章 兵事
第十四篇 民政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社会团体与收养登记
---- 第四节 优抚安置
---- 第五节 婚姻管理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组织与“定员”、“定额”
----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
---- 第四节 工资管理
---- 第五节 职工劳动保险
---- 第六节 工人队伍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第十五篇 教育
-- 第一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百口泉采油厂幼儿园
---- 第二节 探井公司托儿所
-- 第二章 中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学校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牧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四章 经费 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教学设施
第十六篇 文化 科技
-- 第一章 文艺创作和演出
---- 第一节 业余文艺创作
---- 第二节 名人名家、表演团体来访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第二章 广播 电影 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
-- 第三章 图书
---- 第一节 区新华书店图书
---- 第二节 百口泉采油厂图书
---- 第三节 乌尔禾乡图书
---- 第四节 学校图书
-- 第四章 民间文化
---- 第一节 传统歌舞
---- 第二节 “那达慕”大会
-- 第五章 科技
---- 第一节 石油科技
---- 第二节 农业科技
---- 第三节 畜牧科技
---- 第四节 考古
第十七篇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队伍及设备
---- 第三节 医疗保健
----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机构
---- 第二节 体育训练
---- 第三节 体育比赛
---- 第四节 体育场馆
第十八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物质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与储蓄
---- 第二节 居民消费结构
---- 第三节 居住条件
---- 第四节 工作人员办公条件
-- 第二章 婚姻 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婚姻风俗
---- 第四节 礼教习俗
-- 第四章 道德风尚
---- 第一节 民族团结
---- 第二节 新人新事
第十九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巴图克西克
---- 王光荣
-- 第二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因公死亡人员名表
---- 第二节 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名表
第二十篇 农垦
-- 第一章 建置 人口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所辖单位
---- 第三节 营级单位简介
---- 第四节 人口
-- 第二章 军事
---- 第一节 国境线
---- 第二节 边防
---- 第三节 人民武装
-- 第三章 经济建设
---- 第一节 经济体制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农业
---- 第四节 牧业
---- 第五节 工副业
---- 第六节 交通运输
---- 第七节 建筑与建材
---- 第八节 商业 饮食服务业
-- 第四章 科教文卫
---- 第一节 科学技术
---- 第二节 教育
---- 第三节 文化体育
---- 第四节 医疗卫生
附录
-- 一、重要文献
-- 二、文艺作品选辑
-- 三、故事传说
-- 四、编纂《乌尔禾区志》参阅书目
后记
乌尔禾区志编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