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镇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地理篇、人口篇、民族篇、经济篇、政治篇、社会篇、名胜篇、人物篇等。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5年03月
目录
封面
喜洲镇志
《喜洲镇志》编纂组织领导和编纂人员名录
图片
--
江泽民同志在喜洲
--
李鹏同志在喜洲白族农户家
--
贾庆林同志在喜洲蝴蝶泉
--
李长春同志在喜洲考察
--
罗干同志在蝴蝶馆视察
--
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在周城扎染厂
--
云南省省长徐荣凯同志在喜洲视察
--
1938年喜洲帮在将军洞祈祷抗日胜利
--
李元阳题耕读人家的匾额“种书第”
--
1938年10月10日颁发的“集团结婚”证书
--
1945年9月4日喜洲四方街市场一角
--
1958年2月喜洲花甸坝“喜花公路”通车典礼
--
1958年2月大理县委慰问团到花甸坝慰问
--
喜洲恩荣坊原貌
--
喜洲严家大院(严子珍故居)
--
喜洲海边景色
--
洱海渔鹰
--
喜洲半岛——海舌
--
喜洲蝴蝶泉
--
喜洲洱海晨晖
--
白族人家
--
白族婚礼
--
龙腾庆佳节
--
白族火把节
--
白族狂欢节绕三灵
--
喜洲仁里邑村接本主
--
周城村白族栽秧会祭祀场景
--
开秧门
--
周城扎染
--
喜洲破酥粑粑
--
做乳扇
--
大理市喜洲镇区划图
凡例
序一
序二
序三
目 录
概述
大事记
地理篇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一、清代以前
------
二、民国时期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制
------
一、清代以前
------
二、民国时期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节 乡村地名
----
第四节 喜洲、周城
------
一、喜洲
------
二、周城
--------
附:喜洲村名七字歌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域地貌
------
一、山脉
------
二、冲积洪扇
------
三、盆地
------
四、海滩
------
五、高山盆地
------
六、湖泊、海湾
----
第二节 气象
------
一、气温
------
二、降水
------
三、日照
------
四、风霜
------
五、洱海水位
----
第三节 土壤
------
一、分类与分布
------
二、土质
----
第四节 水文
------
一、河流
------
二、地下水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
一、地震
------
二、干旱
------
三、洪涝
------
四、低温
------
五、霜冻
------
六、冰雹
------
七、风灾
------
八、病虫害
--
第三章 资源物产
----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一、土地
------
二、植物
------
三、矿物
------
四、水资源
------
五、水产
----
第二节 物产
------
一、民族名特食品
------
二、民族旅游产品
------
三、民族土特产品
人口篇
--
第一章 人口变化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人口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人口
------
一、人口增长
------
二、人口分布
------
三、人口构成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人口控制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附表
民族篇
--
第一章 白族
----
第一节 民族源流
----
第二节 白族分布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巫教
------
四、本主信仰
------
五、祖先崇拜
------
六、基督教
----
第四节 语言文字
----
第五节 民族风情
------
一、白族服饰
------
二、白族特色食品
------
三、婚姻
------
四、家庭
------
五、取乳名
------
六、贺新房
------
七、丧葬
------
八、结老友
------
九、节庆
------
十、农事风俗
------
十一、禁忌
--
第二章 回族
----
第一节 民族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第四节 语言文字
----
第五节 回族节庆
--
第三章 其他民族
----
第一节 其他散居民族
----
第二节 白族镇里的汉族村
------
一、上关村公所
------
二、大恩庄
经济篇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一、清代以前的土地制度
------
二、民国时期的土地状况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土地制度
----
第二节 种植业
------
一、作物品种
------
二、农事安排(农历)
------
三、生产技术
------
四、粮食加工
------
五、生产核算
----
第三节 林果业
------
一、资源
------
二、林业
------
三、果木
------
四、茶林
----
第四节 养殖业
------
一、资源
------
二、畜牧业
------
三、家禽
------
四、水产
----
第五节 水利
------
一、引水工程
------
二、蓄水工程
------
三、提水工程
------
四、饮水工程
------
五、河道治理
------
六、地下水
------
七、水能开发
----
第六节 农业企业
------
一、花甸农场
------
二、作邑良种场
----
第七节 农业现代化
------
一、发展历程
------
二、发展水平
--------
附表
--
第二章 工业、建筑业
----
第一节 手工业
------
一、发展演进
------
二、行业门类
------
三、生产技术
----
第二节 工业
------
一、近代工业的兴起
------
二、工业企业
------
三、州、市属企业
------
四、喜洲企业家在外地办的企业
--
第三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兴起
----
第二节 企业选介
----
第三节 发展水平
----
第四节 建筑业
------
一、建筑业的发展
------
二、大理市 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
附:大理市 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名单
--
第四章 商贸
----
第一节 商贸经济的发展
----
第二节 集市
------
一、喜洲镇境街市
------
二、近境大小集市
------
三、喜洲境内节日性集市
----
第三节 商帮
------
一、商帮形成
------
二、四大家简介
------
三、商帮经营管理
--------
附:民国时期喜洲商帮在下关开设号铺一览表及“复春和”商号号规(节选)
----
第四节 商业企业
------
一、粮管所
------
二、贸易小组
------
三、供销合作社及合作商店
------
四、食品组
------
五、煤建组
--
第五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道路、桥梁
------
一、驿道
------
二、公路
------
三、水路
------
四、桥梁
----
第二节 运输
------
一、人背、肩挑
------
二、马驮
------
三、航运
------
四、人力、畜力车
------
五、单车、摩托车
------
六、机动车运输
------
七、运输管理
----
第三节 邮政电信
------
一、古代邮传
------
二、近代邮电
------
三、现代电信
--
第六章 财税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一、财政沿革
------
二、财政所
----
第二节 税务
------
一、税政
------
二、税种税率
------
三、机构
----
第三节 金融
------
一、货币
------
二、金融业务
------
三、金融机构
--------
附:大理县1935年至1949年逐月米价表
--
第七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机关单位建设
------
一、镇政府
------
二、村公所
------
三、镇级机关
----
第二节 基础设施
------
一、交通
------
二、自来水
------
三、学校
------
四、供电
------
五、卫生设施
------
六、广播通讯
------
七、旅游服务设施
------
八、集市建设
----
第三节 乡村建设
------
一、民居建筑的演进
------
二、白族民居
------
三、白族民居建筑群
----
第四节 村镇建设规划
------
一、村镇分布现状
------
二、周城办事处建设规划
------
三、喜洲办事处建设规划
--
第八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计量
政治篇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党团组织
----
第一节 国民党、三青团喜洲地方组织
------
一、国民党区党部、区分部
------
二、三青团区队、分队
----
第二节 民众组织
------
一、工会
------
二、农会
------
三、妇女会
--
第二章 中共喜洲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喜洲地下党
------
一、组织发展
------
二、宣传活动
------
三、“反三征”
------
四、交通联络
------
五、喜洲返乡服务团
------
附录:喜洲万花溪发电厂的罢工斗争
----
第二节 中共喜洲镇党组织
------
一、建置沿革
------
二、喜洲公社党代会
------
三、喜洲镇党代会
----
第三节 政治运动
------
一、征粮
------
二、减租退押
------
三、土地改革
------
四、农业合作化
------
五、“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
六、整风反右
------
七、“四清”运动
----
第四节“文化大革命”
------
一、大批判
------
二、划线站队
------
三、清理阶级队伍
------
四、整党建党
------
五、拨乱反正
----
第五节 中共喜洲镇组织
------
一、中共喜洲区委
------
二、中共喜洲镇党委
----
第六节 喜洲镇党委办事机构
------
一、机构设置
------
二、党办工作
------
三、组织工作
------
四、宣传工作
------
五、党校培训
----
第七节 中共喜洲镇基层组织
------
一、组织机构
------
二、总支、支部
----
第八节 群团组织
------
一、共青团
------
二、妇联
------
三、基层工会
------
四、农民协会
----
第九节 中共喜洲镇历届党委领导人名录
------
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时期
------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第三章 政权
----
第一节 民国政权
------
一、乡镇公所沿革
------
二、权绅阶层
------
三、喜洲警察局
----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
------
一、建置沿革
------
二、政府职能
------
三、制度建设
------
四、政务实绩
----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一、沿革
------
二、历届人代会
------
三、历届人大主席团
------
四、历届人大主席团主席
----
第四节 政府办事机构
----
第五节 村公所、办事处
----
第六节 历届政府行政领导人名录
社会篇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社会救济
----
第二节 双拥双抚
----
第三节 婚姻登记
----
第四节 侨务 侨联
--
第二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派出所
------
一、喜洲派出所
------
二、周城派出所
----
第二节 司法
------
一、沿革
------
二、人民调解组织
------
三、律师服务所
------
四、人民法庭
--
第三章 军事
----
第一节 壮丁、民团
----
第二节 匪患、兵祸
----
第三节 民兵武装
文卫篇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学艺术
------
一、语言和文字
------
二、文学
------
三、戏曲
------
四、音乐
------
五、舞蹈
------
六、民间流行歌谣
------
七、喜洲白族对联
------
八、其他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一、苍逸图书馆
------
二、喜洲文化站
------
三、周城农民文化宫
----
第三节 民间文化
------
一、群众文化协会
------
二、著名文化人到喜洲的活动
------
三、群众文化活动
------
四、文献典籍
----
第四节 喜洲洞经音乐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书院、义学、私塾
----
第三节 学校
------
一、幼儿教育
------
二、小学
------
三、中学
--------
附录:发起筹设喜洲中学启事、造报私立五台中学立案表、私立喜洲初级中学简章
------
四、中专
------
五、华中大学
----
第四节 成人教育
------
一、农民识字教育
------
二、农民职业技术学校
--
第三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医院
------
一、沿革
------
二、科室设置
------
三、医疗设备
------
四、医院管理
------
五、防疫保健
------
六、医疗护理
------
七、医疗医技
------
八、进修培训
------
九、医风医德
------
十、创“一甲”医院
----
第二节 卫生所
----
第三节 中医
----
第四节 防疫
------
一、克山病
------
二、血吸虫病
----
第五节 民间保健医药
------
一、妇幼卫生保健
------
二、助消化保健
------
三、除虫灭菌保健
------
四、白族民间中草药
------
五、传统民间验方(选录)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与娱乐竞技项目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名胜篇
--
第一章 古迹
----
第一节 古遗址
------
一、叶榆县治遗址
------
二、大厘城遗址
------
三、龙口城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一、文阁村西晋墓
------
二、红圭山古墓群
------
三、大理国殒逝慈妣女娘冢
----
第三节 古建筑
------
一、大慈寺
------
二、弘圭寺
------
三、灵会寺
------
四、宝莲殿寺
------
五、观音阁
------
六、圣源寺
------
七、神都
------
八、归源寺及镇国灵天神石刻造像
------
九、银相寺
------
十、龙泉寺
------
十一、白云寺
------
十二、镇宁寺
------
十三、古佛洞造像
------
十四、白族本主庙
------
十五、回族清真寺
------
十六、白族民居
------
附录: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的碑文
----
第四节 名胜
------
一、蝴蝶泉
------
二、海心亭
------
三、海舌
------
四、大青树
------
五、上关花公园及天龙洞
------
六、花甸坝
人物篇
--
一、人物概览
--
二、历史部分人物传略
----
(一)古代历史人物
------
张乐进求
------
张建成
------
何履光
------
异牟寻
------
郑回
------
杨奇鲲
------
段俭魏
------
段宗牓
------
董成
------
段思平
------
段兴智
------
高升泰
------
高泰明
------
高泰运
------
高泰祥
------
钟千一
------
谷均万
------
王朋凯
------
阿盖
------
杨智
------
段羌娜
------
杨安道
------
杨黼
------
杨森
------
张云龙
------
张云鹏
------
张升
------
张拱文
------
李谆
------
杨宗尧
------
何邦宪
------
杜亨
------
董璧
------
杨士云
------
杨佩
------
杨楠
------
何文极
------
陈子辉
------
任国彦
------
尹梦鳌
------
张于恭
------
董正官
------
高第
------
张其仁父子
------
张士(鏸)
------
张士彬
------
张士锃
------
张士铨
------
杨名飏
------
杨绍廷
------
杨鸿渐
------
赵廷俊
----
(二)近代部分人物
------
杨澍
------
张士锃
------
杨晓
------
胡洁妇
------
杨缉熙
------
杨铿清
------
严锟
------
董广元
------
张耀曾
------
严镇圭
------
赵甲南
------
赵汉清
------
杨源华
------
杨宝堂
------
杨化中
------
何子珪
------
杨镇坤
------
董澄农
------
杨镇垣
------
胡湘
------
杨燕侯
------
杨卓然
------
严燮成
------
杨茂馨
------
马光陆
------
尹隆举
------
杨锡琨
------
马尉文
------
严宝成
------
尹懋官
------
严继光
------
杨灿然
------
杨显成
------
杨绍仁
------
丁毅夫
------
赵康节
------
杨克成
------
董仁民
------
段继谟
------
杨光烈
------
张垂绅
------
张绍祖
------
杨朝栋
------
丁庶
------
杨亮节
------
杨宪典
------
杨宪曾
------
杨畅东
------
段奇
------
倪其裕
------
尹国举
------
杨学仲
------
严则恒
------
赵汝志(智)
------
张绍文
------
杨兆文
------
严作良
------
杨品相
------
杨白仑
------
马士明
------
张秀英
------
赵橹
--
三、当代部分人物简介
----
丁斐玲
----
丁明
----
丁斐瑶
----
马英
----
马金书
----
马履一
----
马福安
----
马品诲
----
马孝琳
----
马品银
----
马寿康
----
王立中
----
王学诗
----
王秀华
----
王德勋
----
王文光
----
王瑞康
----
王顺元
----
尹龙举
----
尹懋本
----
尹建国
----
尹源举
----
尹怡
----
尹华
----
尹光泽
----
尹志泽
----
尹尧举
----
尹芝泽
----
尹兰泽
----
刘立阳
----
朱煜兰
----
朱永清
----
沙重庆
----
张丽珠
----
张惠珠
----
张振良
----
张升
----
张俊
----
张振权
----
张锡禄
----
张旭
----
张美昌
----
张明曾
----
张天伦
----
张文倬
----
张振寰
----
张振邦
----
张颂弗
----
张家裕
----
张锡龙
----
张绍奎
----
张振瀛
----
张宇红
----
张克诚
----
张重美
----
张荣英
----
张正清
----
张利美
----
张定华
----
张增华
----
张华泽
----
张士绅
----
张正华
----
张国瑞
----
张振辉
----
张昭
----
张炳旺
----
严实
----
严学恒
----
严位中
----
严志国
----
何春雨
----
何作诗
----
何立标
----
何润
----
苏宝银
----
苏四代
----
杜昆
----
杜秉钧
----
吴琦
----
吴亚成
----
李正清
----
李永发
----
李桂忠
----
李伯温
----
李寿明
----
李桂堂
----
李云鹏
----
李国隆
----
李定发
----
李森
----
李桂仁
----
李丽泉
----
杨明
----
杨华康
----
杨承纶
----
杨济舟
----
杨荫康
----
杨怀智
----
杨怀仁
----
杨其昌
----
杨水清
----
杨怀璧
----
杨发龙
----
杨怀义
----
杨佐曾
----
杨济兴
----
杨兴贵
----
杨应康
----
杨永孝
----
杨用勋
----
杨民康
----
杨光华
----
杨光荣
----
杨永忠
----
杨怀礼
----
杨灿辉
----
杨玉昌
----
杨定康
----
杨绍猷
----
杨贵昌
----
杨禹中
----
杨祯祥
----
杨乘时
----
杨宪珠
----
杨宪红
----
杨恒昌
----
杨陵康
----
杨春锦
----
杨秀时
----
杨汉兴
----
杨尔信
----
杨利兴
----
杨绍夫
----
杨宴君
----
杨绍云
----
杨绍龙
----
杨绍武
----
杨绍显
----
杨绍麟
----
杨龙
----
杨光
----
杨思增
----
杨凡
----
杨思森
----
杨方
----
杨桂芬
----
杨慎清
----
杨振邦
----
杨瑞华
----
杨遵道
----
杨毓兰
----
杨润阳
----
杨遵仁
----
杨朝栋
----
杨碧芳
----
杨锡兰
----
杨嘉相
----
杨龙
----
杨敖
----
杨一光
----
杨霆
----
杨殿邦
----
杨文翰
----
杨一鸣
----
杨卫华
----
杨天厚
----
杨文静
----
杨一青
----
杨文斗
----
杨文梁
----
杨文柱
----
杨文映
----
杨文琪
----
杨藻
----
杨云龙
----
杨盛昌
----
杨吉寿
----
杨岩
----
杨铜
----
杨铨
----
杨士良
----
杨立清
----
杨士雄
----
杨仁文
----
杨文泽
----
杨麟
----
杨怀静
----
杨锡侯
----
杨尧章
----
杨中兴
----
杨玉才
----
杨媛英
----
杨茂基
----
杨焕英
----
杨雄超
----
杨希孟
----
杨广军
----
杨全
----
杨辛
----
杨军
----
杨雯
----
杨梅
----
杨键
----
杨文星
----
杨宝才
----
杨士杰
----
杨迈军
----
杨学英
----
杨焱
----
杨育新
----
赵淑芬
----
赵履谦
----
赵履宽
----
赵履珠
----
赵济民
----
赵腾芳
----
赵正民
----
赵汝龙
----
赵鹤程
----
赵履良
----
赵镇
----
赵惠泽
----
赵永儒
----
赵如琨
----
赵永隆
----
赵名文
----
赵东源
----
赵淑西
----
赵芳春
----
赵廷汉
----
赵于新
----
赵立仪
----
赵丕鼎
----
赵汉兰
----
赵永宁
----
赵士杰
----
赵泽
----
赵乐瑞
----
赵绍时
----
胡人龙
----
胡翔龙
----
胡光文
----
胡椿
----
高鹤楼
----
高应新
----
段丽珍
----
段庆
----
段接华
----
段绍光
----
段珠
----
段金书
----
段克仁
----
崔胜本
----
蒋和昌
----
董浩川
----
董南辉
----
董光汉
----
董华汉
----
董元汉
----
董锦汉
----
董棣
----
黄永祥
----
黄永亮
----
董学朱
----
董学贤
----
董启汉
----
董高定
----
董建中
--
四、当代各级各类部分人员名表
----
(一)党政(县处级)以上部分干部名录
----
(二)党政(区科级)部分干部名录
----
(三)专业职称(高职)部分人员名录
----
(四)专业职称(中职)部分人员名录
--
五、喜洲镇民间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名录
--
六、喜洲镇籍荣获省(部)以上嘉奖或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部分名录
--
七、喜洲进士举人名录
--
八、喜洲镇革命英烈名录
--
九、喜洲镇抗日战争阵亡战士(部分)名录
--
十、喜洲镇籍离休老同志名录
录文篇
--
一、碑文选
----
大理国彦贲赵兴明为亡母造尊胜墓幢
----
《赵氏族谱》元故副相墓碑
----
段福墓志铭[明](公元1444年)
----
山花碑
------
词记山花·咏苍洱境(圣源·西山记[明]公元1450年)
------
重理圣源西山记碑
------
附:《词记山花·咏苍洱境》译文
----
三灵庙记碑[明](公元1450年)
----
石碑宅祖庙记[明](公元1476年)
----
重修大慈寺记[明](公元1495年)
----
祭杨弘山文[明](公元1554年)
----
明将仕佐郎巡宰东溪何公墓志[明](公元1558年)
----
新建镇宁寺常住碑记[明](公元1559年)
----
重建圣源寺并常住碑记[清](公元1699年)
----
重修祈永寺增置常住田碑记[明](公元1622年)
----
海光寺常住碑记[清](公元1692年)
----
洱河词碑记[清](1774年)
----
重修祈永寺碑记[清](公元1777年)
----
重修奎星书院碑[清](公元1788年)
----
乡贤祠祭文碑[清](公元1824年)
----
首关奎星阁碑记[清](公元1841年)
----
霞溪杨公墓表[清](公元1845年)
----
诰封张训碑[清](公元1845年)
----
庆洞庄观音寺南沟洋溪涧水碑记[清](公元1847年)
----
镇宁寺田亩碑记[清](公元1875年)
----
重修无量寺碑记[清](公元1885年)
----
重修玉皇阁碑序[清](公元1893年)
----
周城合村重修银相寺功德碑序[清](公元1895年)
----
重兴珂里庄碑序[清](公元1896年)
----
沙村改造二圣宫本主祠碑记[清](公元1908年)
----
重塑圣源圣像并修殿募引[民国](公元1918年)
----
重修圣源寺碑记[民国](公元1947年)
----
花甸碑(公元1958年)
----
重建中央祠碑记(公元1997年)
--
二、文献史料选辑
----
喜洲释名
----
喜洲民族源流及主要姓氏
----
山川辨
----
《新喜洲》文选
------
1936年在上海创办的杂志《新喜洲》
--------
附:张耀曾先生在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5月1日出版的《新喜洲》创刊号上亲笔题词
------
大理县史城镇(即喜洲) 第一届集团结婚实现了
------
喜洲人应少生子女
------
新建喜洲女子两级小学校记
------
新建苍逸图书馆记
------
喜洲白族民居
------
访喜洲古建筑日记
------
《南中幽芳录》序
------
大理“明兰”考
------
大理喜洲镇水力发电勘测报告书(摘录)
------
大理喜洲万花溪水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始末
------
花甸考察及垦荒实验概况
----
《建设》“大理文选”有关喜洲的报道
------
喜洲热烈欢送民工
------
各地生产救灾简讯
------
大理白族“喜洲商帮”发展情况调查
------
大理喜洲张姓家传生意经调查
------
云南近代工商企业家董澄农的创业历程
------
访昆明团结乡龙潭地区白族聚居村的情况报告(节选)
------
五台中学的诞生和幼年——为建校五十周年而写
----
大理访古日记(节录喜洲部分)
------
西南联大教授赴大理的考察
------
张结巴、陈大光下坝占据喜洲始末
--
三、艺文类
----
(一)散文·评论·游记
------
《喜洲忆旧>序
------
《大理喜洲白族文化史考》序
------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序
------
游上关、蝴蝶泉日记
------
苍洱图说
------
老舍笔下的喜洲(摘选)
------
游花甸记
------
《杨弘山先生文集》序
------
《张其仁文选》(二篇)
--------
自励约言
--------
叩心歌
--------
张静山观察折狱
--------
白语祭文(祭叔)
----
(二)诗词·楹联·歌谣
------
·喜洲古今诗词选
------
·歌谣选
------
·楹联
------
·白族大本曲
--------
附录:有关喜洲的著作及喜洲学者的著作、著述、文稿目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