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县续志1996-2003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执行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运用新方志的编纂理论、原则和方法,全面、
客观地反映惠农县1996年至2003年八年间,自然与社会的历史状况。
二、本志为断代史,上限1996年元月,下限断至2003年12月底。为惠农
县的第二本志书。
三、本志述、记、志、表、图、录综合运用,以志为主。图片和图表随文于书
中。
四、本志横排竖写、纵横结合,事以类从,以事设志。采取篇、章、节、目、子
目五级结构,“概述”、“大事记”置之篇首;“人物”、“附录”位之篇尾。正志设20
篇81章320节。以节、目记述实体,简述1949年惠农县解放至1995年12月
内容,重笔记载1996年元月至2003年12月惠农县内容。篇下分章设节,按事
物性质分类,并依志书体例灵活安排章节。重点突出惠农县农业、水利、林牧渔
业及脱水蔬菜、畜牧养殖、枸杞种植等三大支柱产业的特色。
五、本志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之体例。
六、本志以录、表形式记载先进模范人物,荣誉以受自治区级以上表彰者
入表。集体荣誉列表附于有关章节后。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以正、副职领导列表
入志。
七、本志纪年采用公元纪年。
八、本志纪事范围以原惠农县行政区域为主。志中所称“县”、“全县”、“本
县”、“境内”、“惠农”,则指惠农县。所称“市”、“全市”,指石嘴山市。宁夏回族
自治区简称“自治区”、“全区”。
九、本志采用语体文、书面语。计量单位以当时法定为准。
十、本志资料来源于惠农区各部门、各单位提供。县、市文献档案、专著、口
碑等资料一般不再注明出处。数据资料采用惠农区统计局及各有关单位提供
的数据。各部门单位领导名录由惠农区档案局提供。
十一、图片由惠农区政府信息中心及相关部门单位提供。
内容时限:
1996-2003
目录
封面
图片
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制
--
第一章 政区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制沿革
--
第二章 乡镇及工业园区
----
第一节 园艺镇
----
第二节 红果子镇
----
第三节 尾闸乡
----
第四节 庙台乡
----
第五节 礼和乡
----
第六节 燕子墩乡
----
第七节 红果子工业园区
第二篇 地理气候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质变迁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矿产资源
----
第三节 水利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
----
第二节 光能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蒸发
----
第五节 风侯
----
第六节 寒潮
第三篇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人口来源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自然变动
----
第四节 机械变动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性别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职业构成
----
第六节 家庭构成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节育措施
----
第二节 节育成效
第四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服务机构
--
第二章 县城规划
----
第一节 总体规划建设
----
第二节 街道规划建设
----
第三节 房屋规划建设
----
第四节 市政设施建设
--
第三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乡镇
----
第二节 村庄
--
第四章 建设管理
----
第一节 房产管理
----
第二节 地产管理
----
第三节 规划建筑管理
----
第四节 市容卫生管理
第五篇 农 业
--
第一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服务机构
--
第二章 生产资源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土壤状况
----
第三节 劳动力
----
第四节 农业机具
--
第三章 农作物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其他作物
--
第四章 脱水蔬菜产业
----
第一节 地膜覆盖
----
第二节 温棚种植
----
第三节 肥料施用
----
第四节 病虫草害防治
--
第五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业发展
第六篇 水 利
--
第一章 灌溉系统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抽水灌溉
--
第二章 排水工程
----
第一节 干沟
----
第二节 支斗农沟
----
第三节 电排站
----
第四节 机井
----
第五节 暗管排水
----
第六节 明沟暗管排水
----
第七节 太阳能暗管排水
----
第八节 沟道塌坡治理
--
第三章 防汛工程建设
----
第一节 山洪工程
----
第二节 防洪治河
--
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
第一节 雁窝池流域
----
第二节 大杨家沟
--
第五章 重点项目工程建设
----
第一节 商品粮基地
----
第二节 农村人畜饮水
--
第六章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一节 第一期工程
----
第二节 第二期工程
----
第三节 第三期工程
----
第四节 第四期工程
----
第五节 第五期工程
----
第六节 综合效益
----
第七节 水利措施
--
第七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扬黄灌溉工程
----
第三节 排水管理
----
第四节 回归水利用
----
第五节 地下水利用
----
第六节 节水工程建设
----
第七节 渠道砌护
----
第八节 工程设施管理
第七篇 林牧渔业
--
第一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管理
----
第二节 林木资源
----
第三节 采种育苗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 科技推广
--
第二章 枸杞产业
----
第一节 种植条件
----
第二节 栽培与布局
----
第三节 技术推广
----
第四节 效益与作用
----
第五节 劳动力
----
第六节 销售与加工
----
第七节 机构管理
--
第三章 畜牧产业
----
第一节 草场资源
----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
----
第三节 家畜
----
第四节 家禽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节 畜牧管理
--
第四章 渔业
----
第一节 水产资源
----
第二节 渔业生产
----
第三节 饵料
----
第四节 鱼病防治
----
第五节 渔业管理
第八篇 商业供销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沿革
----
第二节 商供管理
----
第三节 商业体制
----
第四节 商业企业和网点
----
第五节 贸易市场
----
第六节 商品购销
--
第二章 供销
----
第一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二节 粮油
第九篇 经济综合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计划实施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项目
----
第三节 统计调查
----
第四节 资料汇编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
第四节 经济责任审计
----
第五节 专项审计
----
第六节 审计调查
----
第七节 社会审计
--
第四章 物价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市场物价
--
第五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第十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建设
----
第二节 桥涵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路政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机构管理
第十一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税制演变
----
第三节 税收业务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
第三节 建设银行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险种
----
第三节 理赔
第十二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党务工作
----
第三节 工作纪要
----
第四节 统战工作
----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总工会
----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五节 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
第六节 消费者协会
----
第七节 工商业联合会
第十三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 人大工作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 政务纪要
----
第三节 信访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工作
第十四篇 公检法司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刑事侦查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户籍管理
----
第六节 交通与消防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刑事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法纪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八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审判监督
----
第七节 执行工作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律师事务
----
第五节 公证工作
第十五篇 军事
--
第一章 地理形势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战事沿革
----
第三节 军事重镇
----
第四节 战事遗迹
--
第二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国防机构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征集新兵
----
第二节 民兵预备役
--
第四章 军事训练
----
第一节 军事演习
----
第二节 野营拉练
--
第五章 军事工作
----
第一节 训练阶段
----
第二节 训练管理
----
第三节 训练方法
----
第四节 训练保障
----
第五节 评比与奖惩
--
第六章 政治工作
----
第一节 民兵教育
----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三节 “青年民兵之家”活动
----
第四节 “双争”活动
第十六篇 人事民政
--
第一章 劳动人事机构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职工队伍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社会救助
----
第三节 拥军优属
----
第四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五节 安置就业
----
第六节 其他工作
第十七篇 教育体育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教师队伍
----
第三节 师资培训
----
第四节 教学研究
----
第五节 招生工作
--
第二章 中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教育沿革
----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第三节 学校选介
----
第四节 师生获奖情况
--
第三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管理
----
第二节 传统体育
----
第三节 农民体育
----
第四节 全民健身
----
第五节 残疾人体育
----
第六节 学校体育
----
第七节 竞技体育
----
第八节 职工体育
第十八篇 文化旅游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单位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艺演出
----
第二节 社火
----
第三节 群文岗位技能大赛
--
第三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美术
----
第三节 戏剧曲艺
--
第四章 民间文学
----
第一节 歌谣
----
第二节 民间故事
--
第五章 图书刊物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刊物
--
第六章 广播电影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电影
--
第七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馆藏
--
第八章 旅游
----
第一节 机构与工作
----
第二节 旅游景区
--
第九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机构管理
----
第二节 遗址
----
第三节 岩画石刻
----
第四节 馆藏文物
第十九篇 卫生科技
--
第一章 卫生行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医政管理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中西医疗
----
第二节 药品销售网点
--
第三章 医疗队伍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乡村医生
----
第四节 护理人员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人口控制
----
第三节 措施效果
--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三节 妇女保健
--
第六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机构与防疫
----
第二节 卫生监测监督
----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
第四节 计划免疫
----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六节 食品卫生
----
第七节 环境卫生
----
第八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七章 科技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活动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第二十篇 宗教民俗
--
第一章 宗教
----
第一节 伊斯兰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节 道教
--
第二章 民俗
----
第一节 回族礼仪
----
第二节 回族风俗
----
第三节 农民生活
人物
附录
--
一、文件
--
二、编辑简介
--
三、初稿资料编写人员名单
编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