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卫生志

东莞市卫生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东莞市卫生志》是一部记述东莞市医疗卫生事业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地方性专业志。 二、本志的编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详今略古,秉笔直书,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使之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之一代信史。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东莞市卫生志
图片
-- 19914年5月4日,卫生部部长陈敏章 (右三)、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右二)一行在市卫生局局长洪耀坚(左三)陪同下视察长安医院。
-- 1994年5月4日,卫生部部长陈敏章 (中)视察太平人民医院。
-- 2000年4月28日,全国先进工作者吴广球(前左二)在广东省委大院接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右一)的接见。
-- 2000年11月1 1日,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左)莅莞与市长佟星(右)亲切交谈。
-- 2000年11月,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左)视察东莞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并与市委副书记黎桂康(中)、市卫生局局长洪耀坚(右)亲切交谈。
-- 2000年11月11日,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中)视察厚街医院。
-- 2000年11月11日,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前中)等领导视察石碣医院并与该院职工留影。
-- 1994年5月27日,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率省、市卫生厅(局)长视察太平人民医院。
-- 2001年6月2日,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右二)视察东华医院。
-- 2000年8月19日,卫生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张凤楼(左四)一行到东莞市调研。
-- 1998年10月22日,副省长李兰芳(前中)一行视察常平医院。
-- 1998年10月21-22日,副省长李兰芳(右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中)在副市长张顺彩(右一)和市卫生局局长洪耀坚(左一)的陪同下视察东莞市中医院。
-- 1998年10月21日,副省长李兰芳(左二)等视察东华医院。
-- 1998年10月22日,副省长李兰芳(左四)一行视察桥头医院。
-- 2000年5月26日,副省长李兰芳(前右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左二)在副市长张顺彩(前右三)陪同下视察石龙人民医院信息化管理。
-- 2002年10月19日卫生都医政司司长吴明江(前右二)在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智琼(左四)和市卫生局局长洪耀坚(前右一)等陪同下视察东莞市人民医院。
-- 2002年1月23日,卫生部医政司司长吴明江(右二)莅临大朗医院调研。
-- 2002年12月21日,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右二)、副市长张顺彩(左二)、市政协副主席陈文敏(左一)、市卫生局局长洪耀坚(右一)出席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检验中心挂牌暨办公大楼落成典礼。
-- 2000年5月26日,东莞市卫生局局长洪耀坚在行风建设会议上讲话。
-- 1995年12月27-29日,广东省市卫生局长会议在东莞市召开。
-- 2000年9月6日,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事迹巡回报告团第六组莅莞作报告,副市长张顺彩(左六)和市卫生局局长洪耀坚(右六)等与全体成员合影。
-- 1997年5月24日,《健康报》驻全国各地记者站记者会议代表到东莞市参观。
-- 1999年11月9日,新疆哈密地区卫生局代表在市卫生局局长洪耀坚(前左二)等陪同下参观虎门医院。
-- 1997年12月28日,虎门医院益寿山庄剪彩。
-- 1996年6月12日,东莞市基本消灭麻风病验收通报会在莞召开。
-- 2000年5月26日,全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现场会在东莞市东城区召开。
-- 2000年9月6日,广东省卫生系统白求恩武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事迹巡回报告会在东莞理工学院礼堂作报告,1200多名医务工作者出席。
-- 1987年12月31日,东莞市人民医院院长袁康基(右三)被卫生部授予全国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 东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名誉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东省东莞市分会理事长80高龄的何炎燊(左)在门诊(2001年)
-- 1997年12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扩大免疫规划考察组专家在凤岗镇雁田村考察服食“糖丸”情况。
-- 1941-1942年,东莞明伦堂普济医院合办护士助产学校。图为护士们在上课。
-- 1932年建成的虎门医院主楼(1986年)。
-- 石龙人民医院(1950年)
-- 1973年建成的中堂医院
-- 20世纪70年代的东莞县慢性病防治站。
-- 石碣镇桔洲乡水塔(1987年)
-- 太平人民医院(1978年)。
-- 东莞县中医院(1986)。
-- 东莞市卫生防疫站(1986年)
-- 常平卫生院(1986年)。
-- 东莞市卫生局办公楼(1999年)
-- 东莞市中医院(2002年)。
-- 东莞市人民医院留医部(2000年)。
-- 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2002年)。
-- 东莞市慢性病防治院(2002年)。
-- 东莞市新涌医院(2003年)。
-- 太平人民医院(2000年)。
-- 厚街方树泉医院(1987年11月)。
-- 惠育医院碑文(今石龙人民医院)。
-- 2002年11月,石龙人民医院第五届职工运动会开幕。
-- 企石医院门诊楼(2000年)。
-- 石碣医院(2000年)。
-- 长安医院(1991年)。
-- 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为长安医院题字(1994年)。
-- 桥头医院(1998年)。
-- 常平医院一景(1999年)。
-- 石龙博爱医院(2002年)。
-- 石排医院(2002年)。
-- 寮步医院住院部一角(1998年)。
-- 虎门创伤急救中心(1998年5月)。
-- 茶山医院(2002年)。
-- 横沥医院(2000年)。
-- 东坑医院(2002年)。
-- 中堂医院(2000年)。
-- 道滘医院(2000年)。
-- 大朗医院(2002年)。
-- 樟木头医院(2002年)。
-- 清溪医院(2002年)。
-- 南城医院(2002年)。
-- 塘厦医院。
-- 望牛墩医院(2000年)。
-- 高埗医院(2000年)。
-- 大岭山医院(2002年)。
-- 麻涌医院(2000年)。
-- 沙田医院(2003年)。
-- 东城医院(2002年)。
-- 车上救护(1986年)。
-- 卫生镇与卫生村。
-- 1999年10月20日,莞城医院获东莞市职工技能竞赛活动急救技术比赛第一名
-- 东莞市卫生系统青年志愿者义诊活动
-- 1999年10月20日,东莞市职工技能(医疗卫生)竞赛现场表演。
-- 2001年3月24日,市慢性病防治院主办世界防治结核病防治日活动并在莞城义诊。
-- 石碣镇街头义诊(2000年)。
-- 2000年9月,东莞市慢性病防治院到市金菊福利院开展麻风防治工作。
-- 2002年2月18-22日,东莞市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队一行27人赴广东河源市开展健康直通车活动。
-- 东莞市人民医院为住院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000年)。
-- 东莞台商协会组织捐血活动(2002年)。
-- 东莞流动捐血车采血现场(2002年11月)。
-- 沙田镇乡村义诊(2002年)。
-- 东莞市人民医院人工肾室(1990年)。
-- 东芜市人民医院体外循环手术(2002年)。
-- 东莞市人民医院钴60治疗机(1990年2月)。
-- 东莞市人民医院1CU(重症监护中心)(2000年)。
-- 2002年6月19日,东华医院开晨肾移植手术。
-- 1991年2月2日,虎门医院购置东莞市首台全身CT(GE8800型美国产),也是广东省乡镇医院的第一台。
-- 1990年2月,东莞市首台核磁共振在太平人民医院启用。
-- 莞城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999年)。
-- 东莞市中心血站全自动加氧仪(2002年)。
-- 监督餐饮企业卫生(2002年)。
-- 消杀队除“四害”(2000年)。
-- 东莞市卫生监督所集中销毁假冒伪劣食品(2002年)。
-- 东莞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在检查消毒产品(2002年)。
-- 1987年3月东莞市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农村改水先进市。
-- 1988年魏彩珠被卫生部授予全国模范护士称号,1989年3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9年9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 1978年何炎燊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1986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
-- 1983年12月13日东莞县防疫站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卫生先进集体”。
-- 《东莞市卫生志》编纂办公室成员:张鼎(前右)、黎锦团(前左)、谢锦玲(女)、陈润波(后中)、卢毅刚(后左)(2006年)
第一届《东莞市卫生志》编纂领导小组(1986-1989年)
第一届《东莞市卫生志》编纂组成员(1986-1989年)
第二届《东莞市卫生志》编纂领导小组(2003-2006年)
第二届《东莞市卫生志》编纂办公室成员(2003-2006年)
《东莞市卫生志》审查单位、人员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卫生行政
--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医政管理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一、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 二、药品监督管理与质量监督
---- 三、特殊药品的管理
-- 第四节 经费与医疗保障
---- 一、卫生事业经费
---- 二、公费医疗
---- 三、农村合作医疗
-- 第五节 党、团组织与工会
---- 一、共产党组织
---- 二、共青团组织
---- 三、工会
第二章 医疗事业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一、建国前的西医
---- 二、建国后的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护理
-- 第五节 医疗队伍、病床与医疗设备
---- 一、医疗队伍
---- 二、病床与医疗设备
第三章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 市属医疗卫生机构
---- 一、东莞市人民医院
---- 二、东莞市中医院
---- 三、东莞市卫生防疫站
---- 四、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 五、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
---- 六、东莞市慢性病防治院
---- 七、东莞市新涌医院
---- 八、东莞市中心血站
---- 九、东莞市医疗救护120指挥中心
-- 第二节 镇区医院
---- 一、石龙人民医院
---- 二、太平人民医院
---- 三、麻涌医院
---- 四、桥头医院
---- 五、茶山医院
---- 六、石碣医院
---- 七、企石医院
---- 八、大朗医院
---- 九、塘厦医院
---- 十、凤岗医院
---- 十一、清溪医院
---- 十二、寮步医院
---- 十三、樟木头医院
---- 十四、横沥医院
---- 十五、莞城医院
---- 十六、中堂医院
---- 十七、望牛墩医院
---- 十八、虎门医院
---- 十九、厚街医院
---- 二十、长安医院
---- 二十一、常平医院
---- 二十二、石龙博爱医院
---- 二十三、石排医院
---- 二十四、东坑医院
---- 二十五、道滘医院
---- 二十六、沙田医院
---- 二十七、黄江医院
---- 二十八、东城医院
---- 二十九、南城医院
---- 三十、万江医院
---- 三十一、高埗医院
---- 三十二、谢岗医院
---- 三十三、大岭山医院
---- 三十四、虎门中医院
---- 三十五、洪梅医院
-- 第三节 线外医疗卫生机构
---- 一、广东省泗安医院
---- 二、广东省水电三局职工医院
----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虎门医院
---- 四、广东省东莞监狱医院
---- 五、东莞国境口岸医院
---- 六、东莞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 七、东莞工交门诊部
-- 第四节 民营医院与医疗所
---- 一、东莞东华医院
---- 二、东莞健力口腔医院
---- 三、东莞光明眼科医院
---- 四、樟木头石新医院
---- 五、万江新村医院
---- 六、万江谷涌医院
---- 七、虎门南栅王少强医院
---- 八、长安乌沙医院
---- 九、万江区小享医院
---- 十、长安镇街口医院
---- 十一、东莞裕元医疗所
---- 十二、虎门北栅医院
-- 第五节 乡村卫生站、私人诊所与企事业、学校卫生室
---- 一、乡村卫生站
---- 二、私人诊所与企事业、学校卫生室
-- 第六节 历史上的医院和诊所
---- 一、东莞普济医院
---- 二、惠育医院
---- 三、东莞医院
---- 四、虎门医院
---- 五、克怀医院
---- 六、爱群医院
---- 七、东莞明伦堂万顷沙医院
---- 八、常平保健医院
---- 九、东莞干部慢性病疗养院
---- 十、新湾医院
---- 十一、司马医院
---- 十二、东莞市激光医疗中心
---- 十三、广东省稍潭医院
---- 十四、广东省新洲医院
---- 十五、广东省康复医院
---- 十六、广东省东深工程管理局卫生所
第四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爱卫会与公共卫生
-- 第二节 卫生监督与监测
---- 一、食品卫生
---- 二、劳动卫生
---- 三、放射卫生
---- 四、学校卫生
---- 五、饮水卫生
---- 六、公共场所监督监测
---- 七、化妆品卫生监督监测
-- 第三节 法定传染病防治
---- 一、天花
---- 二、霍乱
---- 三、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
---- 四、艾滋病
---- 五、脊髓灰质炎
---- 六、麻疹
---- 七、伤寒、副伤寒
---- 八、疟疾
---- 九、登革热
---- 十、丝虫病
---- 十一、狂犬病
---- 十二、白喉
---- 十三、百日咳
---- 十四、流行性乙型脑炎
---- 十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第四节 慢性病防治
---- 一、麻风病防治
---- 二、结核病防治
---- 三、性病防治
---- 四、精神病防治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二、婚姻保健
---- 二、分娩与接生
---- 三、围产期保健
---- 四、妇女劳动保护
---- 五、妇女病防治
--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
---- 一、儿童生长发育及死因调查
---- 二、儿童疾病防治
---- 三、幼儿园、托儿所卫生保健
第六章 卫生宣传与医学教育科研
-- 第一节 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
---- 一、健康教育网络及设备
---- 二、卫生宣传教育
---- 三、卫生展览
---- 四、编印报刊资料
---- 五、电化宣传教育
-- 第二节 医学教育
-- 第三节 医学科研
---- 一、医学科研机构
---- 二、医学科研成果及论文著作
-- 第四节 医学团体
---- 一、东莞市中医公会
---- 二、东莞县医师公会
---- 三、东莞市农村卫生协会
---- 四、东莞市医学会
---- 五、东莞市中医学会
---- 六、东莞市护理学会
---- 七、东莞市预防医学会
第七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大与党代会代表、政协委员
---- 一、人大代表
---- 二、党代会代表
---- 三、政协委员
-- 第二节 先进人物
-- 第三节 医苑人物略传
---- 王牛咸
---- 袁仰山
---- 邓寿生
---- 卢月湖
---- 欧月生
---- 陈霭堂
---- 陈培
---- 单叔俊
---- 李翼农
---- 陈渔洲
---- 陈杏圃
---- 郭瑞章
---- 谢志光
---- 古鸿烈
---- 麦振庭
---- 罗荣勋
---- 谢其彦
---- 周国宸
---- 朱琛
---- 邓敬参
---- 罗嵩翰
---- 郑毅生
---- 张懋林
---- 莫淦明
---- 黎沛林
---- 张崇炜
---- 附:先进集体
编后记
东莞市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委员会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