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县贵屿镇志

潮阳县贵屿镇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写过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 二、本志记述时间,上自唐代,下至1991年。 三、本志资料,来源于明、清时代、民国时期编写的志书,县、镇的档案资料,报章杂志,各有关单位提供资料及社会人士的口碑资料。

目录

封面
潮阳县贵屿镇志
贵屿镇志编纂组

凡例
题词
图片
-- 贵屿镇政府
-- 贵屿中学
-- 贵屿影剧院
-- 贵屿供销贸易中心
-- 贵屿医院陈庆文纪念楼
-- 浮草大挢
-- 贵屿新街
-- 贵谷公路一瞥
-- 南阳山流涎(硒)出土的各种纹色陶片
-- 新石器时期出土文物地址—南阳流涎(硒)
-- 明代钦赐玉音碑
-- 明代去思碑
-- 七星墩
-- 八角楼
-- 修葺后明代建筑——黄门第(俗称国舅府)
-- 欹寨门旧址
-- 贵屿彩街路棚
-- 北门古楼
-- 蕉柑园
-- 水稻
-- 鱼池
-- 鸭群
-- 龙港鞋厂
-- 塑料市场一角
-- 泗美石雕工艺品
-- 贵屿薰鸭脯
-- 仙彭制衣厂
-- 贵屿(月劳)饼
-- 仙彭水厂
-- 贵屿制鼓
-- 侨胞赠建的华美学校
-- 庄德茂先生赠建的玉窖学校
-- 龙港学校
-- 山前学校
-- 山联学校
-- 南海渔歌
-- 石塔冬溪
-- 江潮春涨(宋代贵屿桥)
-- 西寺夜钟
-- 玉板秋风
-- 东山晓色
-- 北埔晴烟
-- 仙园夏雨
-- 1960年“五·四”大水,渔船运送救灾物资
-- 1960年“五·四”大水,飞机在贵屿山空投食物
-- 1963年春大旱,玉窖桥下干涸景况
-- 1963年春大旱,贵屿大桥下干涸景况
-- 潮阳县政区图
-- 贵屿镇示意图
-- 贵屿镇区平面图
目录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居民人口
-- 第三节 山丘、河流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五节 气候
-- 第六节 物产资源
第三章 政党政权及群团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贵屿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二、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一、建国前的基层政权
---- 二、建国后的基层政权
-- 第三节 群众团体
---- 一、共青团
---- 二、农会
---- 三、工会
---- 四、妇女联合会
---- 五、工商业联合会
---- 六、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四节 民兵
第四章 综合经济
-- 第一节 农业生产
---- 一、所有制和体制
---- 二、作物种植
---- 三、农业机械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林果种植
-- 第四节 水利建设
-- 第五节 淡水养殖
-- 第六节 乡镇企业
-- 第七节 商业
---- 一、建国前贸易状况
---- 二、建国后的商业贸易
---- 三、粮食购销
-- 第八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九节 财税金融
---- 一、财政税收
---- 二、金融流通
---- 三、保险业务
-- 第十节 交通运输
-- 第十一节 邮政电信
-- 第十二节 名优特产品
---- 一、贵屿糕饼
---- 二、南阳熏猪肠
---- 三、贵屿熏鸭脯
---- 四、青蛙、鳝鱼、鳖
---- 五、李顺记制鼓
第五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艺术
---- 一、民间文艺
---- 二、文物胜迹
-- 第二节 教育
---- 一、初等教育
---- 二、中等教育
---- 三、幼儿教育
---- 四、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 第三节 医疗卫生
---- 一、民国时期的医疗卫生
---- 二、建国后的医疗卫生
---- 三、计划生育
-- 第四节 体育
---- 一、民族传统体育
---- 二、现代竞技体育
第六章 社会风尚
-- 第一节 人民生活
-- 第二节 华侨及港澳台同胞
-- 第三节 民间习俗
---- 一、婚丧喜庆
---- 二、传统节日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 一、贵屿基督教会
---- 二、贵屿天主教会
人物
-- 先贤
---- 吴应宸
---- 李若林
---- 陈江
---- 陈洸
---- 郭廷序
---- 杨梦得
---- 陈必勤
---- 郭经
---- 陈秀升
---- 陈柏瑜
---- 陈耀衢
-- 当代名人
---- 庄郭鸣
---- 郭开平
---- 吴静
---- 郭开锋
---- 马冰山
---- 彭笃民
---- 郭春
---- 非马
---- 彭少麟
-- 烈士名录
杂录
-- 一、贵屿曾为普宁县治考
-- 二、贵屿历朝名人遗墨
-- 三、现代诗选(贵屿籍)
-- 四、陈北科的传说
芳名千载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