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志

璧山县志

格式:PDF
费用:28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1985

出版时间: 1996年03月

目录

封面
壁山县志
壁山县志编纂委员会
《壁山县志》编审人员
壁山县志办公室
目录
图片
-- 壁山县行政区划图
-- 壁山县城平面图
-- 壁山县地貌类型图
-- 壁山县年平均气温图
-- 壁山县年均降水量图
-- 壁山县地貌图
-- 福建省委常务书记胡宏题词(壁山县依凤人)
-- 中顾委常委李德生题词(原任壁山军分区司令员)
-- 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九龙题词(原任驻壁部队团长)
-- 四川省委副书记聂荣贵题词(原任永川地委副书记)
-- 周恩来(中排左9)、邓颖超(前排右5)在壁山丁家坳主持吴玉章之子吴震寰同蔡乐毅的婚礼
-- 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右二)1973年4月13日至青枫大队视察
-- 李九龙(前排中)1979年6月23日率“对越自卫还击英模报告团”到壁山
-- 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1984年在壁山县作“自然免耕半旱式栽培”学术报告
-- 副市长张文彬(右二)视察壁山纺织厂
-- 1985年4月27日,国际酒类联盟副主席阿列克·克顿先生偕夫人到壁山酒厂参观考察
-- 日本株式会社“取缔役”会长河田仁先生(左一)在壁山罐头厂参观考察。
-- 著名土壤肥料专家毛炳衡教授(左二)在县“垄稻沟鱼”试验田间向前考察的专家学者作介绍
-- 1981年8月,北京外语学院顾问伊莎白女士(左三)在壁山考察留影
-- 中共壁山县委员会办公楼
-- 壁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壁山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壁山县委员会办公楼
-- 壁山县城
-- 四桥横跨壁南河(壁城镇段)
---- 大东门桥
---- 大东门旧桥
---- 文风桥
---- 小东门桥
---- 安川桥
---- 县纺织厂
---- 丹凤天然气田
---- 河边丝厂
---- 成渝公路(右)绵壁公路(左)交汇处
---- 壁山县伏谈季水果基地梭山梨园一角
---- 金堂水库网厢养鱼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壁山中学办公楼
---- 壁山县电视差转台
---- 服装一角街
---- 壁城农贸市场
---- 壁山县电影院(右)沿河小乐园(左)
---- 来凤镇“鲜鱼美”食店,店牌为著名书法家杨萱庭题
---- 大熊猫头骨化石。1988年在梅江乡万寿山矿石工地发现,经考证为第四纪地质时代化石。
---- 汉代青铜器
---- 汉代陶俑
---- 大沟水库-1992年被命名为重庆市青龙湖风景区
---- 八墉风垭口在松树
---- 青龙湖风景区景点——石狮螺鸣
---- 壁泉水天池旁的溶洞景观
---- 壁山罕见的自然景观——日晕
-- 市级文物保护
---- 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的文庙大成殿
---- 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青乡百岁牌坊
---- 建于1890年前后的露德堂
---- 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的云坪古寨山泰门遗址
----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梅江乡朝阳寺牌坊
-- 美术作品
---- 《打晒坝》(版画)陈安乐作
---- 《牧归》(国画)陈厚德作
---- 《新桑吐翠》(版画)谭伯恒作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沿革
-- 第一章建县境域
---- 第一节建县
---- 第二节境域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唐至清
---- 第二节民国
---- 第三节解放后
-- 第三章镇乡
---- 第一节镇
---- 第二节乡
第二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地貌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三节水系
---- 第四节矿藏
-- 第二章气象气候
---- 第一节气象
---- 第二节气候物候
-- 第三章土壤
---- 第一节分类分布
---- 第二节土壤形成特点
---- 第三节土壤分区
-- 第四章动植物
---- 第一节动物
---- 第二节植物
-- 第五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雹灾
---- 第五节雷暴
---- 第六节其它灾害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状况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第二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计划生育机构
---- 第二节计划生育工作
---- 第三节计划生育成果
-- 第三章人口统计
---- 第一节人口定期统计
---- 第二节人口普查
第四篇农业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农牧林业局
---- 第二节农机水电局
---- 第三节乡镇企业局
-- 第二章生产关系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
---- 第二节农业合作社
---- 第三节人民公社
---- 第四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农业区划
---- 第一节综合农业分区
---- 第二节产业结构
---- 第三节农作物结构
-- 第四章生产条件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劳力畜力
---- 第三节农机具
-- 第五章种植业
---- 第一节种植变革
---- 第二节粮食
---- 第三节油料经济作物
---- 第四节蔬菜
---- 第五节水果
---- 第六节茶叶花卉
-- 第六章养殖业
---- 第一节家畜
---- 第二节家禽
---- 第三节蚕桑
---- 第四节渔业
-- 第七章林业
---- 第一节林木资源
---- 第二节林木生产
---- 第三节林木保护
---- 第四节林木管理
---- 附:璧山县地方国营东风林场
-- 第八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农机管理
---- 第二节农机供应
-- 第九章农田水利
---- 第一节水利工程
---- 第二节电力提灌
---- 第三节水利管理
---- 第四节农田基本建设
-- 第十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发展
---- 第二节企业层次
---- 第三节行业及产品
---- 第四节经营管理
第五篇工业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经济委员会
---- 第二节轻工业局
---- 第三节其它
-- 第二章体制
---- 第一节所有制
---- 第二节管理
-- 第三章能源工业
---- 第一节煤炭
---- 第二节电力
---- 第三节天然气
-- 第四章织染
---- 第一节棉纺织
---- 第二节印染
---- 第三节缫丝
---- 第四节丝绸
-- 第五章粮食加工及食品
---- 第一节酿酒
---- 第二节粮油加工
---- 第三节酿造
---- 第四节其它
-- 第六章建材及其它非金属制品
---- 第一节砖瓦石灰
---- 第二节水泥
---- 第三节土陶瓷器
-- 第七章冶金铸造
---- 第一节炼铁
---- 第二节铸造及小农具
-- 第八章造纸和印刷
---- 第一节造纸
---- 第二节印刷
-- 第九章服装帽鞋
---- 第一节服装
---- 第二节帽鞋
-- 第十章机械
---- 第一节农业机械
---- 第二节通用机械
---- 第三节农机修配
-- 第十一章化工
---- 第一节化肥
---- 第二节塑料制品及其它
-- 第十二章其它工业
-- 第十三章重点企业
第六篇商业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商业局
---- 第二节供销社
---- 第三节粮食局
---- 第四节物资局
---- 第五节专卖局
---- 第六节外贸公司
---- 第七节盐业公司
-- 第二章体制
---- 第一节私营
---- 第二节集体
---- 第三节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国营
-- 第三章集市网点
---- 第一节集市
---- 第二节网点
-- 第四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生产资料
---- 第二节粮食油脂油料
---- 第三节副食品
---- 第四节针纺织百货文化及五交化工品
---- 第五节燃料
---- 第六节药品
---- 第七节农副土特产品
---- 第八节日用杂品废旧物资
---- 第九节外贸商品
-- 第五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六章仓储
---- 第一节粮食仓储
---- 第二节其它仓储
第七篇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交通建设
---- 第三节交通运输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第八篇财政税务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体制
---- 第三节财政收支
---- 第四节预决算编制及执行
---- 第五节财务管理
---- 第六节公债
---- 第七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税制
---- 第三节田赋
---- 第四节各税征收
第九篇金融保险
-- 第一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信贷
---- 第四节储蓄存款
-- 第二章保险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险种
---- 第三节理赔
第十篇城建环保
-- 第一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县城建设
---- 第三节村镇建设
-- 第二章城镇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房屋建设
---- 第二节公房管理
---- 第三节私房改造
---- 第四节房地产普查
-- 第三章建筑行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建筑设计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环境治理
第十一篇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生产计划
---- 第二节流通计划
---- 第三节基本建设计划
---- 第四节财政收支计划
---- 第五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
---- 第六节土地征用计划
-- 第二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统计业务
---- 第二节统计调查
---- 第三节统计服务与监督
-- 第三章审计管理
---- 第一节审计业务
---- 第二节审计调查
-- 第四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商品价格
---- 第二节非商品收费
---- 第三节物价监督
-- 第五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企业登记
---- 第三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打击投机倒把
---- 第六节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六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计量管理
----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
-- 第七章物资管理
---- 第一节经营管理
---- 第二节价格管理
第十二篇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璧山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历次县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党务工作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璧山县党部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三章其它党派
---- 第一节中国民主社会党璧山县党部筹委会
---- 第二节中国青年党璧山县党部
---- 第三节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璧山县分团部
-- 第四章群团组织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年组织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工商组织
---- 第六节科普组织
---- 第七节归侨组织
第十三篇政权政协
-- 第一章参议会 人代会
---- 第一节议参会与议事会
---- 第二节国民议会
---- 第三节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其常委会
---- 第四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政府
---- 第一节县知事公署
---- 第二节县政府
---- 第三节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政协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会
---- 第二节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
---- 第三节政协璧山县委员会
第十四篇重大政事记略
-- 一、辛亥革命在璧山
-- 二、民国前期匪患
-- 三、县“清共委员会”反共活动
-- 四、抗日救亡活动
-- 五、“新生活运动”
-- 六、澄江镇事件
-- 七、县长王仕悌纵兵封仓挑粮
-- 八、璧山县“罢课、罢教、罢工”斗争
-- 九、华西实验区
-- 十、“国大代表”选举
-- 十一、建立人民政权
-- 十二、解放初期的剿匪
-- 十三、减租退押
-- 十四、镇反运动
-- 十五、抗美援朝运动
-- 十六、土地改革
-- 十七、“三反”、“五反”运动
-- 十八、粮食统购统销
-- 十九、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二十、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二十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二十二、整风反右运动
-- 二十三、三年“大跃进”
-- 二十四、“人民公社化”运动
-- 二十五、“反右倾”运动
-- 二十六、“三年困难”时期
-- 二十七、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二十八、“五反”、“四清”运动
-- 二十九、“文化大革命”运动
-- 三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三十一、“农业学大寨”
-- 三十二、揭批“四人帮”
-- 三十三、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 三十四、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
第十五篇政法军事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治安保卫
---- 第三节户籍管理
---- 第四节刑事侦破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调解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律师
---- 第五节法制宣传
-- 第五章军事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建制
---- 第三节民兵活动
---- 第四节驻军
---- 第五节兵役
---- 第六节防空
---- 第七节重大战事
第十六篇民政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三节优抚
---- 第四节安置
---- 第五节福利
---- 第六节救济
---- 第七节其它民政工作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第三节劳动工资
---- 第四节劳动保护
---- 第五节劳动保险
-- 第三章人事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人员编制
---- 第三节人事管理
---- 第四节干部离休、退休、退职
第十七篇教育科技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基础教育
---- 第三节中等专业教育
---- 第四节职业教育
---- 第五节高等教育
---- 第六节成人教育
---- 第七节教育实施
---- 第八节教师
---- 第九节经费校产
---- 第十节勤工俭学
---- 第十一节教师组织
-- 第二章科技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技管理
---- 第四节科技成果
---- 第五节科技推广
第十八篇文化体育
-- 第一章文化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群众文艺
---- 第三节戏剧电影
---- 第四节图书
---- 第五节广播电视报纸
---- 第六节档案
---- 第七节文物古迹
---- 第八节乡土文化
---- 第九节方志
---- 第十节群众文艺团体
-- 第二章体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体育训练
---- 第四节体育竞赛
---- 第五节体育设施
---- 第六节体育团体
第十九篇医药卫生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卫生机构
---- 第二节医药机构
-- 第二章医疗单位和医药团体
---- 第一节医疗单位
---- 第二节医药团体
-- 第三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护理
-- 第四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卫生
---- 第二节防疫
-- 第五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六章管理
---- 第一节医政
---- 第二节药政
---- 第三节经费
---- 第四节公费医疗
-- 第七章医药
---- 第一节中药种植加工
---- 第二节西药制剂
第二十篇社会风土
-- 第一章宗教
---- 第一节道教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二章民间组织
---- 第一节帮会
---- 第二节行会
---- 第三节会道门
---- 第四节其它组织
-- 第三章习俗
---- 第一节生产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节令习俗
---- 第四节不良习俗
---- 第五节优良风尚
-- 第四章民族姓名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姓名
-- 第五章居民收人与消费
---- 第一节居民收入
---- 第二节居民消费
第二十一篇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略
---- 冯时行
---- 江朝宗
---- 高凌霄
---- 江庸
---- 张安钦
---- 张凌高
---- 汪代玺
---- 叶斌一
---- 傅友仁
---- 谢唯进
---- 谢锡瑹
---- 刘雪松
---- 柯尧放
---- 黄蜀澄
---- 廖寒飞
---- 白石坚
-- 第二章人物简介
---- 蒲国宝
---- 王倬
---- 何增元
---- 徐朝宦
---- 周继盛
---- 黄钰
---- 胡安铨
---- 刘仁杰
---- 黄和谦
---- 沈钧儒
---- 陈懋昭
---- 张明安
---- 胡汝航
---- 吕凤子
---- 李天钧
---- 谢简
---- 郑九恩
---- 连鼎祥
---- 吴邦骅
---- 何能
---- 胡国成
---- 黄荣卿
---- 卢泽雨
---- 石于
---- 刘永贵
---- 周尚孝
-- 第三章烈士名录
-- 第四章英模名人表
附录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