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统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系统地记叙宝鸡市陈仓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
业的历史与现状。
二、接续上届志。本志上限1990年,下限2010年,遵循史实,溯事力求发
端,个别篇幅上溯至成志前。
三、本志以章、节、目为基本框架,以序、凡例、述、记、志、传、图表、录及其
横排纵述为体例,置16章59节。不溢美、不隐恶,据事直书。
四、“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图表按事分类,统一编序,冠以“宝鸡市陈仓
区**”名称,一般附列各章节文字之后。区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人物荣誉分
层次以名录归类列表记载,以时为序。
五、本志采用语体文、记叙体。纪年、文字、数字及标点符号,一律执行国
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6月1日实施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标点符
号用法》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以及
《陕西省第二轮三级志书行文规范》。度量衡单位采用国家的法定单位。
六、引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地方法规,首次先书标题,再次用简称。
引文、专用名词和特定事物,采用引号或者括注。
七、机构名称变更及使用。2003年5月,撤县设区,此前称宝鸡县,之后
称宝鸡市陈仓区。1990~1994年2月,宝鸡县人事局、宝鸡县劳动局。1994
年3月,宝鸡县人事劳动局。2002年8月,宝鸡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1994年3月至2003年5月,简称“县人劳局”。2003年6月,宝鸡市陈仓区人
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简称“区人劳局”。2010
年7月,宝鸡市陈仓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区人社局”。
八、本志资料主要来源于区档案局、统计局及本局系统单位历史资料。凡
数字考证两说不一者,应以统计部门公布的为准。
内容时限:
1990-2010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陈仓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一、宝鸡县人事局
----
二、宝鸡县劳动局
----
三、宝鸡县人事劳动局
----
四、宝鸡市陈仓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
五、宝鸡市陈仓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第二节 隶属及挂靠单位
----
一、宝鸡市陈仓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
二、宝鸡市陈仓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所
----
三、宝鸡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
四、宝鸡市陈仓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五、宝鸡市陈仓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委员会办公室
----
六、宝鸡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七、宝鸡市陈仓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
第三节 基层事业单位
----
一、宝鸡市陈仓区劳动就业管理局
----
二、宝鸡市陈仓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
三、宝鸡县技工学校
----
四、宝鸡市陈仓区社会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
五、宝鸡市陈仓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
--
第四节 党群组织
----
一、党组
----
二、纪检组
----
三、局机关及基层单位党支部
----
四、工会、共青团
第二章 机构编制工作
--
第一节 行政机构编制管理
--
第二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
--
第三节 党政机构改革
--
第四节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
一、事业单位登记
----
二、分类管理
----
三、聘任制
----
四、分配制度
第三章 公务员(干部)管理
--
第一节 干部教育管理
----
一、机构
----
二、队伍状况
----
三、录用管理
----
四、任免
----
五、奖惩和人事仲裁
----
六、培训
----
七、毕业生分配
----
八、军转干部安置
----
九、人事档案管理
--
第二节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
----
一、机构
----
二、专业技术干部管理
----
三、职称评定
----
四、职称改革
--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管理
----
一、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
二、国家公务员管理
--
第四节 人才交流与推介
--
第五节 退干服务
--
第六节 老龄工作
第四章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
第二节 干部管理改革
第五章 工资管理
--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管理
----
一、机构
----
二、工资管理
----
三、福利待遇
----
四、工资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劳动(企业)工资管理
----
一、工资管理
----
二、工资基金管理
----
三、劳动工资制度改革
第六章 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
第一节 目标任务考核
--
第二节 领导班子考核
--
第三节 岗位责任制记实考核
第七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人力资源和用工制度
----
一、人力资源
----
二、用工制度
--
第二节 职工队伍和劳动培训
----
一、职工队伍
----
二、劳动培训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一、职工工作和休息休假
----
二、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
三、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
四、退休制度
--
第四节 社会保障
----
一、社会保险
----
二、生活保障
--
第五节 劳动监察
--
第六节 安全监察
----
一、安全监察工作
----
二、监察锅炉、压力容器
----
三、事故纪略
--
第七节 待业失业
--
第八节 劳动争议仲裁
----
一、办事机构
----
二、劳动合同鉴证
----
三、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惩处违纪职工
----
四、劳动争议仲裁
--
第九节 劳动制度改革
----
一、劳动用工制度
----
二、社会保险制度
第八章 就业安置和失业保险
--
第一节 就业安置、培训和劳务输出
--
第二节 失业保险
--
第三节 劳服企业管理
--
第四节 小额担保贷款
第九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第一节 养老保险制度
--
第二节 退休费用社会统筹
--
第三节 养老金计发办法
--
第四节 退休职工管理服务
第十章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
第一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农保)
--
第二节 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三节 被征地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
--
第四节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第十一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和居民少年儿童医疗保险
--
第一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形成和完善
----
二、医疗保险基金征收、扩面
----
三、医疗保险基金管理
----
四、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
五、住院及门诊医疗费用结算
--
第二节 工伤保险
--
第三节 生育保险
--
第四节 城镇居民少年儿童基本医疗保险
--
第五节 离休干部和伤残军人医疗保障
第十二章 技工学校
--
第一节 生源培养
--
第二节 毕业生分配
第十三章 就业和社会保障项目建设
--
第一节 市民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
一、项目概况
----
二、建设规模及投资情况
----
三、项目建设及面积分配情况
--
第二节 信息网络项目建设
--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项目建设
----
一、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
二、劳动力市场建设
--
第四节 12个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宝鸡铁路司机学校项目建设
----
一、12个劳动保障事务所项目建设
----
二、宝鸡铁路司机学校项目建设
第十四章 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
第十五章 人物与荣誉
--
第一节 人物名录
--
第二节 集体荣誉
第十六章 前志补正
--
第一节 领导任职
--
第二节 机构设置时问补正
附录
--
一、重要文存
--
二、报刊影印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