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林业局
格式:PDF
费用:41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力求翔实、完备地记述建局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出版时间:
1998年10月
目录
封面
迎春林局志
《迎春林业局志》编审委员会
《迎春林业局志》编纂人员
协助编辑人员
题词
--
师伟杰: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党委书记
--
邵树雲: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局长
序
图片
--
迎春林业局址鸟瞰
--
迎春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常文认真审阅《局志》
--
迎春林业局《局志》编审委员会成员
--
造林抚育双百万亩奠基
--
育林功臣
--
历届局领导回局参加双百万庆典活动
--
省森工总局部门领导光临表彰大会。
--
表彰大会会场
--
1958年4月,转业官兵在密山车站广场召开军人大会,王震将军讲话。
--
1958年转业官兵搭窝棚一俗称马架子。
--
1959年8月,山东东边青年到达密山。
--
建局第一个居民点——示范林场
--
建局时局办公室工作人员
--
1981年7月31日,林业部雍文涛部长来局视察。
--
1966年夏,越南留学生来局考察
--
1975年3月,局农副科副科长陈健(左二)等人踏查荒原。
--
1988年7月26口,林业部蔡延松副部长来局视察。
--
1990年5月18日,省森工总局党委书记余弘达(右一)来局视察。
--
1992年,日商来局考察火柴梗生产。
--
1988年国际杨树节18届年会,外国专家来局考察杨树速生丰产林。
--
1985年8月.牡丹江林管局党委书记刘永久(右)在本局党委书记刘继亮陪同下(左)考察黑豆果生产。
--
1990年9月,轻上公司经理林翠红(右二)在日本考察。
--
畜力集材
--
冰漕运材
--
人力归楞
--
缆索卸车
--
J-50集材
--
运材装车
--
贮木场选材
--
迎春5号杨
--
天然杨树林
--
落叶松人工林
--
迎春苗圃
--
锯材车间
--
胶合板车间
--
火柴梗旋皮车间
--
华新刨切板车间
--
筷子挑选
--
地板块车间
--
胶合板补洞
--
刨切板烘干
--
圆锯
--
打包
--
开荒
--
1975年6月,皖峰林场修建养鱼池。
--
收割
--
水稻长势喜人
--
大豆丰收在望
--
小麦丰收
--
木耳园
--
沙场
--
局办公楼
--
职工俱乐部
--
局招待所
--
森工产品经销公司
--
汽运处
--
多种经营公司
--
威山林场
--
向阳林场
--
西丰林场
--
防火了望塔
--
防火指挥部
--
防火检查站
--
加油站
--
程控数字交换机
--
变电所开关场地
--
第一中学
--
职工医院
--
百货商场
--
普法教育
--
便民服务队
--
山村集体婚礼
--
贺新春
--
庆回归
--
秧歌汇演
--
庆“六一”中学入场式
--
庆“六一”小学队列
--
笛子表演队
--
中学化学课
--
学前班
--
学雷锋做好事
--
通讯微机室
--
电视转播室
--
变电所主控室
--
跳高
--
冲刺
--
跳远
--
拔河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制
--
第一章 局行政领导人更迭
----
第一节 局行政领导人更迭简述
----
第二节 局行政领导人更迭
--
第二章 机关建制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科室负责人更迭
--
第三章 基层建制
----
第一节 基层建制沿革
----
第二节 基层主要领导人更迭
第二编 林区地理
--
第一章 自然概况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山脉
----
第三节 河流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土壤、植被
----
第六节 野生动物
--
第二章 局址
----
第一节 局址选定
----
第二节 局址
--
第三章 交通
----
第一节 铁路
----
第二节 公路
--
第四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森林面积蓄积
----
第二节 林相
----
第三节 覆被率
----
第四节 消长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人口来源
----
第二节 人口数量
----
第三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人口寿命
----
第五节 文化构成
----
第六节 就业人口
----
第七节 残疾人口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绝育节育
----
第三节 晚婚
----
第四节 优生
----
第五节 政策措施
第四编 木材生产
--
第一章 概况
----
第一节 历史简述
----
第二节 建局后概况
--
第二章 生产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调度
----
第三节 管理制度
--
第三章 准备作业
----
第一节 伐区调查设计
----
第二节 集材道
----
第三节 装车场
----
第四节 工段设置
----
第五节 准备作业费
--
第四章 伐区生产
----
第一节 林场简介
----
第二节 伐区工艺
----
第三节 集材
----
第四节 伐区清理
----
第五节 归楞装车
----
第六节 伐区木材检验
--
第五章 木材运输
----
第一节 运材单位
----
第二节 运材设备
----
第三节 运材方式
----
第四节 运材生产组织
----
第五节 运材产量
--
第六章 贮木生产
----
第一节 贮木场
----
第二节 贮木生产工艺
----
第三节 木材检验
----
第四节 木材调运
----
第五节 包装物使用和回收
第五编 营林生产
--
第一章 营林概况
--
第二章 营林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更迭
----
第二节 营林组织
--
第三章 种苗生产
----
第一节 种子
----
第二节 育苗
--
第四章 更新造林
----
第一节 更新方式
----
第二节 常规造林
--
第五章 速生丰产林
----
第一节 规划设计
----
第二节 试验基地
----
第三节 试验品种
----
第四节 技术管理
----
第五节 试验成果
--
第六章 森林抚育
----
第一节 抚育方式
----
第二节 抚育伐
--
第七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
----
第二节 防火
----
第三节 病虫鼠害防治
--
第八章 森林资源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职能
----
第三节 作用
第六编 林产工业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锯材
----
第一节 锯材沿革
----
第二节 锯材单位
----
第三节 锯材产量
----
第四节 锯材车间生产管理
----
第五节 工艺革新
--
第三章 胶合板厂
----
第一节 建厂
----
第二节 性质和人员
----
第三节 生产
--
第四章 华新木业有限公司
----
第一节 申报和批复
----
第二节 厂房、设备
----
第三节 生产
--
第五章 火柴厂和飞龙公司
----
第一节 火柴厂
----
第二节 飞龙公司
--
第六章 其它林产品生产
----
第一节 小杆站
----
第二节 地板块和木轮侧板
----
第三节 木器
----
第四节 小木加工
第七编 多种经营
--
第一章 安排规划
----
第一节 上级安排规划
----
第二节 本局安排规划
--
第二章 生产
----
第一节 生产组织
----
第二节 种植业生产
----
第三节 养殖业
----
第四节 商饮业
----
第五节 煤、沙
--
第三章 投入产出
----
第一节 基层资料
----
第二节 主管部门统计
----
第三节 几个年份的财务决算
--
第四章 职工自营经济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统计资料
第八编 基本建设
--
第一章 机构与投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设计队伍
----
第三节 工程设计
----
第四节 施工队伍
----
第五节 建设投资
--
第二章 房舍建筑
----
第一节 生产房舍
----
第二节 公共房舍
----
第三节 住宅建筑
----
第四节 施工改革
--
第三章 道路桥涵
----
第一节 道路建筑
----
第二节 桥涵建筑
----
第三节 道路养护
--
第四章 建材生产
----
第一节 红砖生产
----
第二节 石料生产
第九编 集体经济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发展沿革
--
第二章 集体单位
----
第一节 大集体单位
----
第二节 小集材单位
--
第三章 企业扶持
----
第一节 人力
----
第二节 物力
----
第三节 财力
--
第四章 固定资产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机械设备
----
第三节 房舍建筑
--
第五章 产品
----
第一节 农副产品
----
第二节 畜牧产品
----
第三节 轻工产品
--
第六章 产值利润分配
----
第一节 产值利润
----
第二节 分配
--
第七章 支援企业
----
第一节 劳务支援
----
第二节 产品支援
----
第三节 安置青年
第十编 计划统计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计划编制
----
第四节 长远计划
----
第五节 短期计划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统计管理
----
第二节 统计制度
----
第三节 业务建设
--
第三章 企管办工作
----
第一节 工作性质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
第三节 工作成果
第十一编 财务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会计队伍
--
第二章 销售与税利
----
第一节 销售收入
----
第二节 税金
----
第三节 利润
--
第三章 核算
----
第一节 会计核算
----
第二节 成本核算
--
第四章 产品成本
----
第一节 木材商品
----
第二节 营林生产作业成本
----
第三节 锯材成本
----
第四节 基本建设成本
--
第五章 资金管理
----
第一节 固定资金
----
第二节 流动资金
----
第三节 专用基金
----
第四节 专项拨款
----
第五节 国家资本金
----
第六节 其它
--
第六章 审计
----
第一节 工作职能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审计项目
--
第七章 物价
第十二编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职工
----
第三节 工资与工资改革
----
第四节 定额
----
第五节 劳动力管理
----
第六节 工人档案管理
----
第七节 劳动保险
----
第八节 社会保险
--
第二章 人事干部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干部状况
----
第三节 人事制度
----
第四节 知识分子工作
第十三编 物资供应
--
第一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进货、供应
----
第四节 储存
----
第五节 物资经营
----
第六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二章 物资消耗
----
第一节 消耗定额
----
第二节 消耗
----
第三节 节约油脂燃料
第十四编 机电通讯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管理人员
--
第二章 机械设备
----
第一节 设备投资
----
第二节 机械状况
----
第三节 机械管理
----
第四节 机械修理
----
第五节 报废更新
----
第六节 设备封存
--
第三章 电力电讯
----
第一节 电力电讯单位
----
第二节 电力设备
----
第三节 电力管理
----
第四节 电力供应
----
第五节 变电所搬迁
----
第六节 消除供电隐患
----
第七节 通讯
----
第八节 通讯机线养修与管理
第十五编 安全生产
--
第一章 安全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安全管理
----
第三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四节 锅炉安全管理
----
第五节 获奖
--
第二章 事故及事故处理
----
第一节 事故
----
第二节 事故报告和事故档案
----
第三节 事故处理
----
第四节 生产死亡事故案例
----
第五节 交通死亡事故案例
--
第三章 劳动保护
第十六编 商粮福利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商业网点
----
第四节 糕点厂
----
第五节 商办副业
----
第六节 林区市场
--
第二章 粮食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粮食供应及管理
--
第三章 医药采购供应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药品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地产药材收购
--
第四章 生活福利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职工住宅
----
第三节 柴煤供应
----
第四节 居民用水
----
第五节 职工食堂
----
第六节 浴池
----
第七节 托幼工作
----
第八节 招待所
----
第九节 职工困难补助
----
第十节 职工疗养
----
第十一节 劳动保险
第十七编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工作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技网点
----
第三节 学术团体
----
第四节 科技队伍
----
第五节 科技档案
--
第二章 科学研究
----
第一节 科研活动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成果选介
----
第四节 科研论文
第十八编 教育
--
第一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教师队伍
----
第四节 学前教育
----
第五节 小学教育
----
第六节 中学教育
----
第七节 教育学会
----
第八节 勤工俭学
----
第九节 普通教育经费
--
第二章 职工教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扫盲
----
第四节 “七·二一”大学
----
第五节 “双补”
----
第六节 电教
----
第七节 离职外培
----
第八节 自学 函授
----
第九节 岗位培训
----
第十节 职教经费
第十九编 卫生
--
第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卫生队伍
----
第三节 医药单位
----
第四节 医疗设备
----
第五节 医院建设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治疗
----
第二节 合作医疗
----
第三节 医疗成果
--
第三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保健
----
第三节 食品卫生
----
第四节 公共卫生
----
第五节 环境保掮
第二十编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文艺活动
----
第三节 电影电视
----
第四节 业余文学创作
----
第五节 其它文化活动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幼儿体育
----
第二节 学生体育
----
第三节 青年体育
----
第四节 民兵体育
----
第五节 职工体育
----
第六节 老年体育
第二十一编 政法武装
--
第一章 政法
----
第一节 政法机构
----
第二节 公安工作
----
第三节 检察工作
----
第四节 审判工作
----
第五节 律师事务
----
第六节 公证业务
----
第七节 普法教育
----
第八节 消防工作
--
第二章 武装
----
第一节 民兵
----
第二节 兵役工作
第二十二编 党的工作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局党委领导人更迭
--
第二章 组织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员
----
第三节 评优活动
----
第四节 整党
--
第三章 宣传(统战)工作
----
第一节 时事政策教育
----
第二节 党员培训
----
第三节 统战工作
----
第四节 通讯广播电视
--
第四章 纪检监察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事变动情况
----
第三节 案件平反
----
第四节 查办案件
----
第五节 党风教育及评比
----
第六节 自身建设
--
第五章 离退休干部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离退休干部情况
----
第三节 落实老干部待遇
--
第六章 来信来访
----
第一节 主要职能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
第三节 工作成果
第二十三编 工会工作
--
第一章 工会组织
----
第一节 会员
----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局级工会
----
第四节 工会基层组织
--
第二章 工会主要工作
----
第一节 民主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竞赛
----
第三节 妇女工作
----
第四节 工会财务
第二十四编 共青团工作
--
第一章 组织
----
第一节 团委团代会
----
第二节 团的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团员青年
--
第二章 团的活动
----
第一节 评优
----
第二节 学雪锋树新风
----
第三节 增产节约
----
第四节 营造青年林
----
第五节 教育读书
----
第六节 团干部培训
----
第七节 少年先锋队工作
第二十五编 林区社会
--
第一章 社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社会工作
--
第二章 职工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节 家庭储蓄
----
第四节 耐用消费品
----
第五节 家庭财产
----
第六节 家用电话
----
第七节 负担人口
--
第三章 家庭
----
第一节 家庭结构
----
第二节 婚姻
----
第三节 称谓
--
第四章 姓氏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姓氏录
--
第五章 风尚习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岁时习俗
----
第三节 礼仪风俗
----
第四节 劣风陋俗
--
第六章 宗教
--
第七章 新风录
第二十六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烈士
------
殷宝军
----
第二节 殉职
------
李延祉
------
张宝富
----
第三节 模范
------
王型
----
第四节 党政干部
------
赵安民
--
第二章 人物录
----
第一节 省级劳动模范
------
王宝祥
------
李世元
------
刘泽林
----
第二节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肖俊英
------
林翠红
----
第三节 拔尖人才
------
陈景歧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省部级劳动模范 先进个人
----
第二节 市厅级(含林管局)劳动模范 先进个人
附录
--
一、文件辑存
--
二、地名小考
--
三、自然灾害
--
四、文苑选粹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