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县水利志

肇源县水利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书上限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下限至2003年,共209年。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十四年的历史。本志书县界划定于1956年4月11日国务院批准郭尔罗斯后旗改称为肇源县,乡镇界于1985年划定。

出版时间: 2004年01月

目录

封面
谨以此书献给为肇源水利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
肇源县水利志
肇源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肇源县水利志编审人员
图片
-- 肇源县水利工程现状图
-- 1998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亲临库里泡泄洪干渠慰问抗洪军民
-- 胡锦涛副主席在抗洪前线慰问参加抗洪的群众代表(1998年)
-- 省委书记徐有芳、省长田凤山深入抗洪抢险一线(1998年)
-- 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先民与沈阳军区首长研究抗洪方案(1998年)
-- 水利部副部长何璟(女)视察嫩江肇源堤防(1993年)
-- 何璟副部长在新站镇听取副县长张延河对肇源县堤防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 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左一)检查肇源堤防工程建设情况(2000年)
--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宋照肃、委员蒋承菘、水利部水资源司处长刘平在肇源县委书记徐学阳、县人大主任殷志国、县长曹百胜的陪同下,对松嫩两江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 副省长王宗璋(右二)、省水利厅厅长冯兆英(左一)、市长杨信(右一)在肇源抗洪前线(1998年)
-- 市委副书记阮殿龙(右二)、副市长田凤春(左二)在县委书记徐学阳(左)县长曹百胜(右)的陪同下检查花江防洪工程
-- 省水利厅原厅长王才(前排右二)检查肇源堤防(1993年)
-- 省水利厅厅长肖友(左一)在县委书记高原、副县长曲连贵陪同下检查肇源堤防(2000年)
-- 省水利厅厅长冯兆英(前排左五)参加全省盐碱地种稻肇源现场会(1993年)
-- 绥化地区行署水利局局长梁青(左四)参加水利工程建设“黑龙杯”竞赛现场会(1989年)
-- 绥化地区行署水利局局长李杰(左起:吴云峰、赵希春、赵学天、冯国瑞、李杰、何文奎、董庆有、袁海新)在肇源检查工作(1992年)
-- 大庆市水利局局长徐文俊(前排)参加肇源县水务局成立揭牌仪式(2001年)
-- 大庆市水利局局长徐国臣(右一)、副局长邵志荣(右二)、在副县长高士谦(左一)、水利局局长张静(左二)的陪同下检查堤防工程
-- 市水利局副局长楚小平(右三)检查中心灌区抽水站改造工程
-- 县委书记田凤春,1998年出席全国抗洪抢险表彰大会,被授予“全国抗洪抢险英模代表”
-- 县委组织部部长姜文和在抗洪前线,一九九八年出席全国抗洪抢险表彰大会
-- 防洪纪念塔(建成于1999年10月)
-- 县委书记巴彦胡(右)在归国志愿军筑堤报捷大会上接收9657部队上校袁俊(左)递交的报捷书(1958年)
-- 县委书记郝文国(左一)在水利局参加研究制定水利工程建设方案(1994年)
-- 县委书记田凤春(中)在检查堤防工程建设(1999年)
-- 县委书记高原(左五)、县长方洁(右四)检查中心灌区抽水站改建工程(2000年)
-- 2003年10月,县委书记徐学阳(中)、县人大主任殷志国(右)、代县长曹百胜(左)参加胖头泡蓄滞洪区规划工作会议
-- 县长王兴友(右一)在松花江抗洪前线(1991年)
-- 县长曹百胜(中)在水务局局长张静(右)的陪同下检查松花江堤防
-- 县委副书记张泉(右二)与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一起研究胖头泡蓄滞洪区工程规划(2003年)
-- 1972年冬,县革委会副主任白晶(右)在民意公社大庙大队检查指导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工作
-- 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延河(左二)向水利部副部长何璟(女)汇报肇源县防洪工程建设情况(1993年)
-- 副县长殷志国(中)参加全县水利工作会议(1994年)
-- 副县长曲连贵与工程设计人员一起研究防洪工程建设规划(2000年)
-- 副县长马国龙参加《水法》宣传活动(2001年)
-- 副市长田凤春在副县长高士谦的陪同下检查堤防工程建设
-- 市、县领导参加《水法》宣传活动
-- 市水务局副局长邵志荣(中)在肇源参加《水法》宣传活动
-- 一九九一年松花江发生大洪水,图为洪水中的松花江堤防
-- 县委书记郝文国(右一)、人大主任刘青海(右二)水利局局长冯国瑞(左一)在抗洪前线(1991年)
-- 洪水中的松花江堤防(1991年)
-- 抗洪抢险施工现场(1991年)
-- 洪水中的聚宝山排水闸(1991年)
-- 洪水中的松花江堤防(1991年)
-- 1991年防汛胜利结束后,县五大班子领导与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合影
-- 一九九八年嫩江发生大洪水,图为受洪水威胁的老龙口堤防
-- 1998年8月15日凌晨,嫩江洪水冲毁胖头泡段堤防
-- 沈阳军区首长在大堤上指挥抢险(1998年)
-- 大庆市市委书记刘海生(左一)在肇源抗洪一线(1998年)
-- 大庆市市长杨信(右三)到肇源前线指挥抗洪(1998年)
-- 县委书记田凤春(右一)县纪检委书记杨松亭(右二)在抗洪抢险前线(1998年)
-- 县长高原(右一)与武警某部首长在抗洪前线(1998年)
-- 县委副书记方洁(右一)与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抗洪抢险方案(1998年)
-- 副县长曲连贵在防洪大堤上
-- 沈阳军区某舟桥部队,在新站镇发展村东架舟桥,为堵截决口创造条件(1998年)
-- 军民奋战嫩江大洪水库里泡二道防线(1998年)
-- 嫩江洪水库里泡二道防线施工抢险现场(1998年)
-- 嫩江抗洪前线(1998年)
-- 被1998年嫩江大洪水冲毁的嫩江堤防胖头泡堤段
-- 嫩江抗洪前线(1998年)
-- 1998年9月21日发展屯东,被洪水冲毁的嫩江堤防二道防线截流成功
-- 洪水退后的嫩江老龙口堤防(1998年)
-- 洪水退后的松花江堤防,永利乡政府墙外堤段(1998年)
-- 洪水退后的松花江堤防(1998年)
-- 洪水退后的松花江堤防,西河渔场堤段(1998年)
-- 洪水中的旭日强排站(1998年)
-- 旭日强排站被洪水淹没的变压器(1998年)
-- 被洪水毁坏的靠山村抽水站(1998年)
-- 洪水中的新站灌区燎原抽水站(1998年10月)
-- 被洪水冲毁的位于发展屯东的嫩江堤防二道防线(1998年8月17日)
-- 在洪水中的新站灌区管理站(1998年)
-- 洪水中的新肇火车站广场(1998年)
-- 1988年11月8日库里泡下游头台桥被洪水冲毁
-- 抗衡“九八”洪水的库里泡防线(1998年)
-- 被洪水吞噬的良田(1998年)
-- 在洪水中的浩德乡老山村小学(1998年)
-- 人工清障排水(1998年)
-- 洪水退后的嫩江堤防(1998年)
-- 清障队伍整装待发
-- 被洪水冲毁的嫩江堤防胖头泡决口段全景(1998年10月)
-- 洪水退后的嫩江堤防,四合村西堤段(1998年)
-- 洪水退后的嫩江堤防,胖头泡段(1998年)
-- 民意乡敬老院房东防洪隔堤(1998年)
-- 洪水退后的库里泡泄水干渠(1998年)
-- 洪水中的头台油田(1998年)
-- 洪水中的新站灌区(1998年)
-- 洪水退后的南引水库七号围堤(1998年)
-- 从朝鲜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9657部队官兵,于1958年5月13日来我县参加堤防工程建设
-- 志愿军参加筑堤劳动现场
-- 志愿军官兵参加筑堤劳动现场
-- 志愿军官兵参加筑堤劳动现场
-- 1958年7月26日,完成筑堤任务的志愿军官兵向肇源县政府报捷
-- 1990年绥化地区“黑龙杯”竞赛验收现场会在肇源召开
-- “黑龙杯”竞赛工程验收现场
-- 『黑龙杯』竞赛工程验收现场
-- 县水利局局长何文奎(左一)在“黑龙杯”竞赛工程验收现场(1990年)
-- 省水利厅厅长冯兆英(左一)参加盐碱地种稻肇源现场会(1993年)
-- 肇源县盐碱地种稻灌水技术集团承包推广验收鉴定会会场
-- 省、地、县领导参加肇源县盐碱地种稻灌水技术推广鉴定会
-- 县委、县政府领导参加胖头泡蓄滞洪区规划工作会议
-- 省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田壮飞(右二)副处长于景弘(左二)副处长何文波(左一)参加蓄滞洪区规划工作会议(2003年)
-- 胖头泡蓄滞洪区规划工作会议会场(2003年)
-- 2002年6月22日召开肇源县水务系统第一次党员大会
-- 水务系统党委书记张静在水务系统第一次党员大会上讲话
-- 水务系统党委副书记韩淑文在水务系统第一次党员大会上讲话
-- 水务系统第一次党员大会会场(2002年)
-- 中共肇源县直属水利系统第四次党员大会(1993年)
-- 1993年度水利系统表彰大会。
-- 副县长殷志国主持召开全县水利工作会议
-- 副县长张延河(左三)主持召开全县农口专业会议
-- 全省水利水泥制品第三次部级先进企业经验交流会1990年在肇源召开
-- 水利局副局长王忠跃(中)在全省水利水泥制品第三次部级先进企业经验交流会上发言
-- 部级企业肇源水利啤酒厂灌装流水线
-- 获奖产品
-- 执行公示板
-- 《水法》宣传
-- 《水法》宣传
-- 《水法》宣传
-- 水务局局长张静(左)与副局长王跃武在研究防洪工程建设规划
-- 水务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在研究肇源县防洪工程建设规划(2003年)
-- 2001年5月25日肇源县水务局成立揭牌
-- 水利部松辽委员会宋主任(右三)在肇源检查指导堤防工程建设规划(1992年)
-- 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及县委、县政府领导参加水务局成立揭牌
-- 建国初期,人工挑土修筑堤防的施工现场
-- 改革开放初期,用畜力车拉土加固堤防
-- 九十年代初,用小型拖拉机运土加固堤防
-- 九十年代中期,松干堤防薄荷台堤段改线工程首次采用大型机械推土筑堤
-- 一九九九年嫩江堤防胖头泡堤段改线工程采用重型运输车辆运土筑堤
-- 嫩江堤防老龙口堤段
-- 嫩江堤防卧龙岱堤段
-- 嫩江堤防农场堤段
-- 嫩江堤防胖头泡堤段
-- 嫩江堤防喇嘛山堤段
-- 嫩江干流堤防西北岔堤段
-- 松花江堤防老坎子堤段
-- 松花江堤防成功段
-- 嫩江堤防铁路上游采用砼板护坡堤段(1995年)
-- 嫩江干流堤防西北岔堤段
-- 施工中的松花江堤防八家河堤段
-- 松花江堤防采用模袋砼护坡堤段
-- 松花江堤防老坎子堤段
-- 松花江堤防黄土崖子护岸工程
-- 1955年春,从吉林蛟河迁来的朝鲜族农民在八家河东岸开发水田
-- 农户用水车提水灌田
-- 1955年肇源县第一座机械抽水站落户红旗社
-- 盂克里村农民修建的全县第一条灌水渠道(1955年)
-- 1955年秋肇源县第一座水闸在八家河上建成
-- 施工中的中心灌区抽水站工程(1960年)
-- 中心灌区抽水站竣工大会会场(1960年)
-- 中心灌区东干渠双曲拱板桥
-- 中心灌区抽水站(1998年)
-- 中心灌区灌排站于1999年10月—2000年5月,进行改建,改建后配套装机2600千瓦,设计提水流量22.0m3/s
-- YLB-250型电机 HDS-900型导叶式混流泵
-- 高压开关柜
-- 中心灌区抽水站改建前的水泵室原貌(1999年10月)
-- 中心灌区西千渠进水闸,兴建于1961年,设计流量6.0m3/s
-- 中心灌区跃进渡槽
-- 中心灌区西干渠友谊闸桥
-- 中心灌区水田节水灌溉示范区(2002年)
-- 立陡山灌区灌(排)水站
-- 新站灌区灌(排)抽水站
-- 三站灌区灌(排)水站
-- 双龙二级导水站
-- 民意灌区灌(排)水站
-- 民意灌区输水干渠
-- 民意灌区输水渡槽
-- 民意灌区秋日景色
-- 西湖进水闸
-- 当权灌区强排站
-- 八家河补水站
-- 永利灌区浮船抽水站
-- 中心灌区补水浮船
-- 赵光武强排站
-- 双胜排水站
-- 三站灌区干渠进水闸
-- 敏字灌区输水渠道两闸一体工程
-- 灌区输水渡管
-- 莲花泡灌排站
-- 胜利灌区抽水站
-- 南引水库主库区
-- 施工中的南引水库狼坨子进水闸(1979年)
-- 南引水库狼坨子泄水闸(2003年)
-- 肇源农场排水站
-- 肇源农场抽水站
-- 大庆油田采油八厂排水站
-- 南部引嫩与库里泡泄水渠平面交叉引嫩泄水干渠
-- 南部引嫩泄水闸
-- 库里泡水库泄洪闸
-- 库里泡水库
-- 黑龙江省南部引嫩工程狼坨子泄水闸鸟瞰
-- 南引工程泄干铁路桥
-- 南引工程泄干公路桥
-- 南引工程“八三”交叉节制闸
-- 大庆地区防洪工程古恰泄水闸
-- 库里泡泄水干渠,开挖于1987年,全长31.8公里
-- 节水灌溉项目区
-- 喷水灌溉
-- 改水饮水工程,2001年至2003年共投资2132万元,打改水井162眼,埋设输水管道810公里
-- 农户饮用自来水,截止2003年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达7.26万人
-- 人工推钻机钻井取水
-- 机械钻井取水
-- 超等乡愉快村在弃耕多年的盐碱地上打井种稻喜获丰收
-- 井水种稻,泡田现场
-- 水务局办公楼(建成于1995年)
-- 办公楼夜景
-- 副县长刘青海(中左三)与水利系统领导干部合影(1978年)
-- 水利局领导班子成员在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上
-- 水务局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在局务工作会议上
-- 副县长张延河(中)与水利局全体职工干部在一起合影(1988年7月)
-- 水利局全体干部职工合影(1991年)
-- 水务局全体职工干部合影(2001年)
-- 水务局全体职工与离退休干部、基层单位领导在一起(2003年)
-- 水务局全体职工干部合影
-- 水利系统副科级领导干部在全县体育运动大会上合影
-- 荣誉附图
-- 高士谦
-- 张静
-- 李文彬
-- 冯国瑞
-- 刘晓东
-- 郝景元
-- 钟继洲
-- 朱长助
-- 赵玉杰
-- 何文奎
-- 冯国瑞
-- 楚小平
-- 王忠智
-- 张静
-- 郭共仰
-- 付永江
-- 王文凯
-- 宋金昌
-- 乔聚承
-- 魏国富
-- 班振兴
-- 陈静
-- 孙连海
-- 夏广信
-- 许孝珍
-- 李新华
-- 刘少安
-- 董宪臣
-- 王忠跃
-- 杨永豪
-- 赵学天
-- 杨永成
-- 袁海新
-- 李长春
-- 王跃武
-- 常志国
-- 于海文
-- 高志文
-- 田希发
-- 姜玉生
-- 吴玉学
-- 赵希春
-- 许风生
-- 李玉春
-- 韩淑文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自然概况
---- 一、地理位置
---- 二、地形地貌
---- 三、地质构造
---- 四、土壤
---- 五、气候
---- 六、大气降水
---- 七、蒸发
-- 第二节 地表水
---- 一、嫩江
---- 二、第二松花江
---- 三、松花江
---- 四、八家河
---- 五、拉林河
---- 六、牛毛沟
---- 七、内湖泡沼
-- 第三节 地下水
---- 一、水文地质条件
---- 二、地下水分布
---- 三、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 四、地下水含量
-- 第四节 水资源特性
---- 一、水资源的分配
---- 二、水质量
第二章 防洪工程
-- 第一节 河道
---- 一、河道状况
---- 二、河道植被
---- 三、河道障碍
---- 四、河道变迁
---- 五、河道整治
-- 第二节 堤防建设
---- 一、清末民国时期(1904-1948)
----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1949-1957)
---- 三、大跃进年代(1958-1965)
---- 四、文化大革命及农业学大寨时期(1966-1980)
---- 五、改革开放年代(1981-1997)
---- 六、起历史特大洪水之后(1998-2003)
-- 第三节 险工弱段建筑物
---- 一、标准低下堤段
---- 二、位置险要堤段
---- 三、沙基沙坝堤段
---- 四、低洼积水堤段
---- 五、迎风顶浪堤段
---- 六、建筑物隐患堤段
-- 第四节 堤段划分和保护效益
---- 一、1965年堤段划分和保护效益
---- 二、1999年堤段划分和保护效益
-- 第五节 堤防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办法
---- 三、护堤林草
第三章 防汛
-- 第一节 洪灾及大洪水年份
---- 一、清朝百年洪水灾害
---- 二、中华民国洪水灾害
---- 三、新中国洪水灾害
---- 四、大洪水年份
-- 第二节 汛前准备
---- 一、思想准备
---- 二、组织准备
---- 三、工程措施准备
---- 四、防汛物资准备
---- 五、落实防汛责任制
---- 六、防御一般性洪水
---- 七、防御较大洪水
---- 八、防御大洪水
---- 九、防御特大洪水
---- 十、防御五十年一遇洪水的预案
-- 第三节 防汛机构及队伍
---- 一、县防汛指挥部
---- 二、乡镇(场)防汛指挥所
---- 三、防汛队伍
---- 四、抢险突击队
---- 五、外援防汛队伍
-- 第四节 防汛责任制度
---- 一、“五包一保三固定”责任制
---- 二、行政首长负责制
---- 三、堤防巡查员岗位责任制
-- 第五节 防汛物资、运输、通讯
---- 一、防汛物资
---- 二、防汛运输
---- 三、汛期通讯
-- 第六节 抢险措施
---- 一、险情判断
---- 二、抢险措施
-- 第七节 防汛凡例
---- 一、1956年防汛
---- 二、1957年防汛
---- 三、1969年防汛
---- 四、1991年防汛
---- 五、1998年防汛
第四章 农田水利
-- 第一节 旱涝灾害
---- 一、干旱灾害
---- 二、内涝灾害
---- 三、旱涝引发的其它灾害
---- 四、旱涝灾害的特性
-- 第二节 农田水利的兴起
---- 一、朝鲜族农民来肇源种稻
---- 二、“解放”式水车的引进和使用
---- 三、抽水机的使用和普及
---- 四、“五大灌区”及抽水站的兴建
---- 五、农田灌溉的曲折发展
-- 第三节 灌区工程
---- 一、中心灌区
---- 二、三站灌区
---- 三、薄荷台灌区
---- 四、民意灌区
---- 五、新站灌区
---- 六、立陡山灌区
---- 七、胜利灌区
---- 八、成功灌区
---- 九、其它灌区
-- 第四节 小型抽水站工程
---- 一、建国初期的小型灌溉工程
---- 二、农业学大寨期间的小型抽水工程
---- 三、整顿后的小型灌溉工程
---- 四、改革开放时期小型灌溉工程
-- 第五节 除涝工程
---- 一、解放后全县除涝工程建设
---- 二、重点涝区工程
---- 三、小型涝区工程
-- 第六节 抗旱打井
---- 一、打土井抗旱
---- 二、打深井抗旱
---- 三、坐滤水抗旱
---- 四、改进打井技术促进抗旱
---- 五、国家重点抗旱打井项目区建设
-- 第七节 抗旱纪实
---- 一、1963年抗旱
---- 二、1966年抗旱
---- 三、1975年抗旱
---- 四、1980年抗旱
---- 五、1982年抗旱
---- 六、1995年抗旱
---- 七、2000年抗旱
---- 八、2001年抗旱
---- 九、2003年抗旱
-- 第八节 防病改水及人畜饮水工程
---- 一、氟病分布
---- 二、氟病危害
---- 三、改水防病
---- 四、人畜饮水井工程建设
-- 第九节 农业开发中的水利工程
---- 一、八家河小区(1991-1993)
---- 二、超等小区(1991-1993)
---- 三、立陡山小区(1994-1996)
---- 四、新站大泡底小区(1997-1998)
---- 五、五家泡小区(1997-1999)
-- 第十节 水土保持
---- 一、流失成因
---- 二、流失分布及危害
---- 三、水土保持
-- 第十一节 农田水利建设“黑龙杯”竞赛
---- 一、竞赛形式、组织领导及评比办法
---- 二、“黑龙杯”竞赛的推进措施
---- 三、连续八年蝉联“黑龙杯”竞赛金杯奖(1989-1996)
---- 四、荣获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1997)
---- 五、被省授予水利建设超标县(1998)
---- 六、被省授予水利建设标兵县(1999)
-- 第十二节 水旱田灌溉和效益
---- 一、水田灌溉的抬头
---- 二、小型农田灌溉的发展
---- 三、井灌效益和小经济区
---- 四、节水灌溉
---- 五、盐碱地种稻及灌水技术的推广
第五章 省(市)属水利工程
-- 第一节 安达闭流区防洪除涝工程
---- 一、库里泡水库
---- 二、安肇新河
---- 三、牛毛沟子水库
---- 四、望海泄洪闸
---- 五、安肇新河交叉进水闸
-- 第二节 南部引嫩工程
---- 一、引嫩始末
---- 二、境内南引工程建设
-- 第三节 中南引开发区水利工程
---- 一、中南引水利工程整修的总体布局
---- 二、中南引引、蓄、泄工程基础
---- 三、境内中南引工程的蓄泄水量平衡
---- 四、境内中南引工程建设规划要点
---- 五、“九·五”后境内中南引工程建设
-- 第四节 大庆地区防洪工程
---- 一、大庆地区洪涝灾害
---- 二、原有防洪工程状况
---- 三、境内大庆防洪工程状况
-- 第五节 其它国企水利工程
---- 一、国营肇源农场灌区
---- 二、采油十厂供水站和水质净化站
---- 三、采油八厂排水站
---- 四、国家茂兴湖渔场导水浮船工程
第六章 前期工作
-- 第一节 防洪规划与堤防设计
---- 一、建国初期(1949-1965)
----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80)
---- 三、改革开放时期(1981-2003)
-- 第二节 灌区规划与抽水站设计
---- 一、中心灌区规划设计
---- 二、三站灌区规划设计
---- 三、其它灌区的规划设计
-- 第三节 涝区规划设计
---- 一、中心涝区的规划设计
---- 二、三站涝区的规划设计
---- 三、其它涝区的规划设计
-- 第四节 南部引嫩工程前期规划
---- 一、老龙口引嫩分洪规划
---- 二、大拍拍引嫩规划设计
---- 三、红土山引嫩的规划设计
-- 第五节 综合规划设计
---- 一、“三年实现水利化”的规划
---- 二、沿江地区治涝、灌溉工程七年规划
---- 三、农田基本建设规划
---- 四、布西水库连环湖灌区规划
---- 五、其它项目的规划设计
-- 第六节 测试项目和科研成果
---- 一、观测项目
---- 二、综合项目
---- 三、科研成果
第七章 综合经营
-- 第一节 起步
---- 一、灌溉总站修配厂
---- 二、中心灌区修配厂
---- 三、水利草包厂
---- 四、水利预制构件厂
---- 五、水(电)物资供应站
-- 第二节 发展
---- 一、肇源县水利机械修配厂
---- 二、肇源县水泥制品厂
---- 三、肇源县啤酒厂
---- 四、肇源县中心灌区管理站的综合经营及六公社联合砖厂
---- 五、堤防站既河道管理处的综合经营
---- 六、肇源县机械钻井队的综合经营
---- 七、其它单位的综合经营活动
-- 第三节 现状
---- 一、啤酒厂移交县经委管理
---- 二、水利机械修配厂宣告破产
---- 三、水泥制品厂实行个人承包
---- 四、为渡过难关,水利排灌设备物资公司开展第二产业
---- 五、塑料厂间断生产、维持运行
---- 六、打井队的经营活动
---- 七、施工队尚能维护营运
---- 八、其它经营项目
第八章 水利行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及行政管理
---- 一、机构沿革及工作职能
---- 二、水利行政内设机构
---- 三、科技队伍的形成和发展
---- 四、行政管理
-- 第二节 工作制度
---- 一、领导工作制度
---- 二、行政管理制度
---- 三、财务管理制度
---- 四、目标岗位责任制度
-- 第三节 水利经费
---- 一、防汛岁修费
---- 二、农田水利建设投资
---- 三、基本建设投资
---- 四、人员经费
---- 五、抗旱经费
---- 六、地方和群众投资
---- 七、其它资金
-- 第四节 水行政执法
---- 一、水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立及工作职能
---- 二、水法律法规的宣传
---- 三、水行政执法情况
-- 第五节 基层事业单位
---- 一、郭后旗农业科水利仓库
---- 二、肇源县灌溉管理总站
---- 三、肇源县堤防管理站(河道管理处)
---- 四、肇源县中心灌区排灌管理站
---- 五、肇源县水利抗旱打井队
---- 六、肇源县水利科学研究所
---- 七、肇源县涝区工作指导站
---- 八、肇源县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 九、肇源县公安局堤防治安派出所
---- 十、肇源县立陡山灌区管理站
---- 十一、肇源县八家河水系排灌站
---- 十二、肇源县水利机械施工队
---- 十三、乡镇(公社)水利管理站
-- 第六节 党组织及群团工作
---- 一、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二、群团工作
-- 第七节 获奖情况
---- 一、单位获奖情况(包括县政府、涉水部门)
---- 二、个人获奖情况
-- 第八节 治水人物
---- 一、钟继周
---- 二、张魁一
---- 三、刘克力
---- 四、何文奎
附录
-- 一、《肇州县详报筹拟修筑堤坝以防水患请转核由》
-- 二、《肇源县1956年防汛工作总结》
-- 三、《肇源县1957年防汛工作总结》
-- 四、《关于黄土崖子江道裁弯工程协议书》
-- 五、《关于加强堤防管理的通告》
-- 六、《肇源县中心灌区管理试行条例》
-- 七、《肇源县灌区管理办法》
-- 八、《肇源县机电井管理办法》
-- 九、《黄土崖子整治工程考察纪要》
-- 十、《肇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办法的通知》
-- 十一、《一九八二年抗旱总结》
-- 十二、《关于如何发挥现有水利工程效益的调查报告》
-- 十三、《关于安召新河承泄大庆市区排水及库里泡淹没赔偿问题的协议书》
-- 十四、《肇源县水利工程供排水收费标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 十五、《肇源县中心灌区第七次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
-- 十六、《关于中心灌区供水成本的调查报告》
-- 十七、《肇源县一九九五抗旱工作总结》
-- 十八、《肇源县抗御不同等级洪水的物资准备》
-- 十九、《防御五十年一遇洪水预案》
-- 二十、《田凤春同志在全县抗洪抢险总结表彰暨抗灾自救恢复生产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二十一、《述职报告》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