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志

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思茅地区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思茅各行业的科技单位、科技队伍、科技管理、科技活动、科技成果等。

出版时间: 1994年12月

目录

封面
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志
图片
-- 思茅松林海 赵素华摄
-- 1.孟连竜山。蔡希陶在此地首次发现龙血树
-- 2.活动到思茅市城边的野象
-- 3.景东哀牢山原始森林
-- 4.思茅金边兰
-- 5.孟连腊垒河野生龙眼
-- 6.林区调查
-- 1.储木场
-- 2.普洱人造板厂30层热压机
-- 3.紫胶寄主园
-- 4.采松脂
-- 5.景谷松香厂优质松香
-- 无性系茶树良种品种比较试验
-- 右:澜沧邦崴古茶树
-- 左:镇沅千家寨野生大茶树群落
-- 下: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人士参观思茅茶树良种场。前为场长王淑贤(女)
-- 1.大叶茶扦插育苗
-- 2.高技术茶叶基地
-- 3.部分普洱名茶
-- 4.茶叶精加工机械
-- 1.全国土壤编图组研究思茅土壤类型分布
-- 2.土壤调查
-- 3.网室繁殖害草天敌泽兰实蝇
-- 4.茶园间种思茅绊牛豆
-- 1.50年代在思茅发现的野生稻
-- 2.优质稻示范田
-- 3.优质稻“思紫19”
-- 4.籼型杂交稻制种攻关
-- 5.玉米地膜覆盖
-- 6.微机配方施肥
-- 1.橡胶水果立体种植
-- 2.景谷“象(牙)芒(果)始祖”
-- 3.芒果园综合治理研究
-- 4.象芒老树枝挂果
-- 5.高产咖啡基地
-- 传授技术
-- 思茅勐版桔高产树
-- 思茅试种荔枝成功
-- 下:人工改良后的草山
-- 1.佤山藤竹木桥
-- 2.镇沅“难搭桥”
-- 3.澜沧江大桥
-- 4.景谷河电站1号渡槽
--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视察普洱水泥厂,左为思茅地委书记张宝三,右为普洱水泥厂厂长郭天荣
-- 普洱水泥厂
-- 清乾隆年间建的景谷迁糯佛寺
-- 澜沧“11·6”地震中心抗震建筑
-- 下:思茅市新大街。右下:思茅港
-- 西盟锡矿矿长王振雄和佤族工人
-- 澜沧江糯扎渡电站坝址钻探
-- 普洱火柴厂自动装盒机
-- 澜沧铅矿电铅车间
-- 思茅万门程控电话控制台
-- 1.景谷芒果食品厂芒果汁自动装罐机
-- 2.墨江酒厂厂长杨忠信在巴黎领奖 右下为该厂获奖的紫米封缸酒
-- 3.思茅皮革制品总厂分皮机
-- 4.思茅首例异体肾移植手术
-- 5.思茅——琅勃拉邦医院开诊
-- 6.为各族儿童体检
-- 拉祜族妇女缝挎包
-- 民族首饰
-- 镇沅黑古陶
-- 佤族妇女织裙布
-- 右:手抄本《档哈雅》
-- 下:新编《拉祜族常用药》
-- 科技文献
-- 普洱教学实验天文台
-- 科技报刊
-- 青少年科技夏令营
-- 思茅地区科技大院前院
-- 左:编写组成员:范金城、王郛生、李含秀
-- 下:参加《思茅地区科技志))(稿)评议会人员
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志编纂委员会
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志编写组
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志审查单位
目录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凡 例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科学技术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一 地区管理机构
---- 二 部门管理机构
---- 三 县级管理机构
---- 四 乡(镇)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研究和推广服务机构
---- 一 省部属科技单位
---- 二 地区独立科学研究单位
---- 三 地区科技推广服务单位
---- 四 企业研究机构
-- 第三节 群众团体
---- 一 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协会
---- 二 地区科学技术专业学(协)会
---- 三 县以下科学技术协会组织
---- 四 工矿科技群众组织
第二章 科学技术队伍
-- 第一节 人 员
---- 一 来源和培养
---- 二 分 布
---- 三 年龄、学历、职级结构
-- 第二节 管 理
---- 一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二 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 三 职后教育
---- 四 评定技术职称
---- 五 职称改革
---- 六 表彰和奖励
-- 第三节 少数民族科技人员
---- 一 培 养
---- 二 结 构
第三章 科学技术方针和体制
-- 第一节 方针政策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一 企业、集体、个人办科技
---- 二 多渠道引进技术
---- 三 搞活科技单位
---- 四 放活科技人员
---- 五 农业技术承包
---- 六 “三结合一体化”基地
第四章 科技计划与成果管理
-- 第一节 规划与计划
---- 一 总体规划
---- 二 科技发展规划
---- 三 年度科技计划
---- 四 分类科技计划
---- 五 列入云南省科技计划的课题
-- 第二节 成果管理
---- 一 鉴 定
---- 二 档 案
---- 三 保 密
---- 四 专 利
---- 五 奖 励
第五章 科学技术活动
-- 第一节 学术交流
---- 一 学术讨论
---- 二 学术讲座
---- 三 科技报刊和论文
---- 四 竞 赛
---- 五 咨 询
---- 六 国际交流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一 科技知识宣传
---- 二 农业技术推广
---- 三 农民技术教育
---- 四 青少年科技活动
第六章 科技条件和服务
-- 第一节 科技信息
---- 一 机 构
---- 二 网 络
---- 三 传 递
---- 四 调研与咨询
-- 第二节 测试分析
---- 一 机构人员
---- 二 设 备
-- 第三节 标准计量
---- 一 标准化管理
---- 二 计 量
-- 第四节 微型计算机应用
---- 一 引进技术
---- 二 应用领域
-- 第五节 经 费
---- 一 科研推广费
---- 二 科技事业费
---- 三 基建和设备购置费
第七章 环境测报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气 象
---- 一 观 测
---- 二 通 讯
---- 三 天气预报
---- 四 服 务
---- 五 气象研究
-- 第二节 水 文
---- 一 测 量
---- 二 预 报
---- 三 水资源调查评价
-- 第三节 地 震
---- 一 观 测
---- 二 预报成果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 一 污染源调查
---- 二 环境监测
---- 三 污染治理
---- 四 环境保护研究
第八章 农业通用科学技术
-- 第一节 资源考察
---- 一 《普思沿边调查报告》
---- 二 民族社会经济调查
---- 三 垦殖调查
---- 四 中苏科学家农业资源考察
-- 第二节 区 划
---- 一 土地利用区划
---- 二 农业发展方针
---- 三 农业综合区划
-- 第三节 灌 溉
---- 一 水稻灌溉
---- 二 旱地灌溉
-- 第四节 土壤肥料
---- 一 土壤考察
---- 二 土壤普查
---- 三 土壤侵蚀调查
---- 四 平整土地,改良土壤
---- 五 绿 肥
---- 六 农家肥
---- 七 化 肥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一 病虫草害防治研究
---- 二 虫害预测预报
---- 三 品种抗病性鉴定和植物检疫
---- 四 化学防治
---- 五 生物防治
-- 第六节 农业机械应用
---- 一 耕作机具
---- 二 栽播机械
---- 三 收获机具
---- 四 植物保护机具
---- 五 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 六 运输机械
第九章 农作物栽培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稻种资源考察
---- 一 思茅野生稻
---- 二 稻种资源调查
---- 三 光壳稻研究
---- 四 稻谷品种普查
-- 第二节 水 稻
---- 一 品 种
---- 二 育 秧
---- 三 大田栽培
-- 第三节 陆 稻
---- 一 耕地固定轮作
---- 二 化学除草
---- 三 “一种两化”
---- 四 台地条播
---- 五 杂交稻旱种
-- 第四节 玉 米
---- 一 品 种
---- 二 栽 培
-- 第五节 甘 蔗
---- 一 品 种
---- 二 栽 培
---- 三 病虫草害防治
---- 四 高产示范
-- 第六节 其他作物
---- 一 小 麦
---- 二 花 生
---- 三 油 菜
---- 四 蔬 菜
-- 第七节 综合技术开发
---- 一 间套种
---- 二 山区耕作制度改革
---- 三 山区综合开发
---- 四 山区经济生态综合开发
第十章 普洱茶科学技术
-- 第一节 云南大叶茶的起源和特征
---- 一 龙塘野生大茶树
---- 二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
---- 三 经济性状与内质
---- 四 饮用价值
-- 第二节 茶树品种
---- 一 地方品种调查
---- 二 良种选育
---- 三 无性系良种推广
-- 第三节 栽 培
---- 一 改造低产茶园
---- 二 新茶园栽培
---- 三 生态茶园试验示范
---- 四 合理采摘
---- 五 综合高产栽培
-- 第四节 制 茶
---- 一 工 艺
---- 二 加工机械
---- 三 包 装
第十一章 热带作物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紫 胶
---- 一 资源考察
---- 二 优良寄主树筛选与发现
---- 三 优良紫胶虫引进
---- 四 人工放养
---- 五 胶园建设
---- 六 稳产高产研究
---- 七 基地建设研究
-- 第二节 橡 胶
---- 一 宜胶地调查
---- 二 橡胶北移抗寒研究
-- 第三节 咖 啡
---- 一 调查规划
---- 二 栽 培
---- 三 加工机械研究
-- 第四节 水 果
---- 一 野生水果
---- 二 芒 果
---- 三 思茅勐版桔
---- 四 勐(山仑)良种柚引种
---- 五 西瓜栽培技术引进
---- 六 妃子笑荔枝试种
---- 七 草莓引种
---- 八 良种梨引进
-- 第五节 蚕 桑
第十二章 林业科学技术
-- 第一节 资源调查
---- 一 植被调查
---- 二 生态研究
---- 三 森林资源清查
---- 四 植物调查
---- 五 思茅松研究
---- 六 野生动物调查
-- 第二节 营林造林
---- 一 营林造林研究
---- 二 造 林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一 防火设施
---- 二 病虫防治
---- 三 自然保护区
第十三章 畜牧业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畜群品种
---- 一 品种资源调查
---- 二 品种改良
---- 三 繁殖技术
-- 第二节 草山建设
---- 一 草场资源调查
---- 二 草山改良
-- 第三节 饲 料
---- 一 资源普查
---- 二 饲料改良
---- 三 饲料开发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一 疫病普查
---- 二 诊 断
---- 三 防 治
-- 第五节 饲 养
---- 一 传统饲养方法
---- 二 圈 养
---- 三 快速养猪
---- 四 商品猪综合试验示范
---- 五 家禽饲养
第十四章 渔业科学技术
-- 第一节 品 种
---- 一 地方品种
---- 二 良种引进
-- 第二节 鱼 苗
---- 一 繁 殖
---- 二 培育与运输
-- 第三节 成鱼饲养
---- 一 大规格鱼种
---- 二 池塘养鱼
---- 三 稻田养鱼
---- 四 捕 捞
第十五章 水利工程科学技术
-- 第一节 勘测与规划
---- 一 勘测设计
---- 二 水利化区划
-- 第二节 引(输)水工程
---- 一 引水坝
---- 二 水 沟
---- 三 渡 槽
---- 四 倒虹吸
---- 五 隧 洞
---- 六 川河大沟
-- 第三节 蓄水工程
---- 一 土 坝
---- 二 砌石混凝土坝
---- 三 土坝机械施工
---- 四 土坝加固
-- 第四节 提水工程
---- 一 天 车
---- 二 水轮泵
---- 三 机电提水
-- 第五节 综合工程
---- 一 喷灌工程
---- 二 河道治理
---- 三 供水工程
第十六章 建筑科学技术
-- 第一节 规划与设计
---- 一 城镇规划
---- 二 建筑设计
-- 第二节 施 工
-- 第三节 水 泥
---- 一 工艺技术革新
---- 二 新产品开发
---- 三 质量控制
---- 四 技术扩散
-- 第四节 其他建筑材料
---- 一 砖 瓦
---- 二 水泥制品
---- 三 涂料粘胶
---- 四 彩色石
第十七章 交通科学技术
-- 第一节 陆 运
---- 一 公 路
---- 二 桥 梁
---- 三 汽车保修与节能
-- 第二节 空 运
-- 第三节 水 运
---- 一 勘测规划
---- 二 航道整治与码头建设
---- 三 造船与航运
第十八章 邮电科学技术
-- 第一节 邮 政
---- 一 运输设备
---- 二 收寄分拣设备
-- 第二节 电 信
---- 一 传输技术
---- 二 电话交换技术
---- 三 电报技术
---- 四 电 源
第十九章 能源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电 力
---- 一 水力资源调查及规划
---- 二 电站建设
---- 三 联 网
-- 第二节 煤 炭
---- 一 地质勘探
---- 二 开 采
-- 第三节 石 油
---- 一 勘 探
---- 二 采 炼
-- 第四节 新能源与节能
---- 一 沼 气
---- 二 太阳能、地热、风力利用
---- 三 改灶、节能
第二十章 食盐和钾盐科学技术
-- 第一节 钠 盐
---- 一 地质勘探
---- 二 采矿制卤
---- 三 制 盐
-- 第二节 钾 盐
---- 一 普查找矿
---- 二 地质勘探
---- 三 地质研究
---- 四 钾化工
第二十一章 冶金科学技术
-- 第一节 黄 金
---- 一 墨江金矿
---- 二 镇沅金矿
-- 第二节 铅
---- 一 采 选
---- 二 冶 炼
-- 第三节 锡
---- 一 勘 探
---- 二 采 矿
---- 三 选 矿
-- 第四节 铜
-- 第五节 铁
---- 一 勘 探
---- 二 采 冶
第二十二章 机械制造科学技术
-- 第一节 设 备
---- 一 设备制造
---- 二 设备更新
-- 第二节 产品开发
---- 一 茶叶机械
---- 二 农产品加工机械
---- 三 耕作机械
---- 四 运输、工程机械
---- 五 排灌机械
---- 六 电机、仪表
第二十三章 林产工业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木材工业
---- 一 原木生产
---- 二 制 材
-- 第二节 人造板
---- 一 胶合板
---- 二 纤维板
---- 三 刨花板
-- 第三节 林产化学工业
---- 一 松 香
---- 二 松节油深加工
---- 三 紫 胶
---- 四 栲 胶
-- 第四节 木质纤维开发
---- 一 构皮纸
---- 二 小型机制纸厂
---- 三 思茅造纸厂前期研究
---- 四 思茅松纤维浆粕研究
第二十四章 化学及轻手工业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火 柴
-- 第二节 化 肥
---- 一 氮 肥
---- 二 磷酸二氢钾
---- 三 复合肥
---- 四 微量元素化肥
-- 第三节 纺织与缝纫
---- 一 纺 织
---- 二 缝 纫
-- 第四节 制 革
---- 一 设 备
---- 二 工 艺
---- 三 水牛革加士技术研究
-- 第五节 印 刷
---- 一 活字排版
---- 二 制 版
---- 三 凸版印刷
---- 四 轻印刷系统
---- 五 装 订
-- 第六节 塑料、制氧
---- 一 塑 料
---- 二 制 氧
-- 第七节 民族手工业
---- 一 土 陶
---- 二 织 绣
---- 三 竹 编
---- 四 金银饰品
---- 五 拉祜长刀
第二十五章 食品工业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一 碾 米
---- 二 磨 粉
---- 三 制 油
---- 四 制面条
---- 五 粮制食品
---- 六 综合利用
---- 七 仓 储
-- 第二节 酿 酒
---- 一 传统酿酒
---- 二 现代酿酒
---- 三 新产品开发
-- 第三节 制 糖
---- 一 红 糖
---- 二 白 糖
---- 三 糖果糕点
-- 第四节 水果蔬菜加工
---- 一 热带水果加工技术开发
---- 二 竹笋加工
-- 第五节 肉食加工与烹饪
---- 一 肉食加工与保鲜
---- 二 名特菜肴
第二十六章 卫生防疫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疟疾调查研究与防治
---- 一 流行调查
---- 二 传染媒介
---- 三 防 治
-- 第二节 其他疾病调查研究与防 治
---- 一 传染病
---- 二 地方病
---- 三 职业病
---- 四 恶性肿瘤
-- 第三节 卫生调查监测
---- 一 水质检验
---- 二 天然本底地球γ辐射水平调查
---- 三 学校卫生
---- 四 食品卫生
---- 五 环境卫生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一 新法接生
---- 二 妇科病监测与治疗
---- 三 儿童健康监测
---- 四 妇幼卫生示范扩展县
第二十七章 医药科学技术
-- 第一节 西医诊疗
---- 一 诊疗手段
---- 二 诊疗研究
---- 三 手 术
---- 四 节 育
-- 第二节 中医诊疗
---- 一 临床诊疗
---- 二 理 疗
-- 第三节 药 物
---- 一 资源调查
---- 二 《思茅中草药选》
---- 三 中药资源普查
---- 四 资源开发
---- 五 制 药
---- 六 药品质量监督与检验
-- 第四节 民族医药
---- 一 《拉祜族常用药》
---- 二 《彝族治病药书》
---- 三 傣族医药与《档哈雅》
---- 四 佤族药
---- 五 少数民族防病保健习俗
第二十八章 文化 体育、公安科学技术
-- 第一节 广播电视
---- 一 广 播
---- 二 电视与录像
-- 第二节 电 影
---- 一 放映设备
---- 二 技术革新
-- 第三节 舞 台
---- 一 布 景
---- 二 音 响
-- 第四节 体 育
---- 一 民族民间体育
---- 二 体育设施
---- 三 训练与科学选才
-- 第五节 刑 侦
---- 一 技术设备
---- 二 刑侦技术研究
人 物
-- 一 地区级以上中共党委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科技人员
---- (一)国务院授予劳动模范称号的科技人员
---- (二)国务院部级以上表彰的科技人员
---- (三)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科技人员
---- (四)思茅行署表彰奖励的科技人员
-- 二 1983年9月30日以前获高、中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
---- (一)获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
---- (二)获中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
-- 三 1988~1989年获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科技人员
-- 四 1983年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20年以上获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颁发的荣誉证书的科技人员
---- (一)地直单位
---- (二)各 县
-- 五 人物简介
---- 黄竹溪
---- 左自箴
---- 后晋修
---- 罗有汉
---- 陈伟芳
---- 杜军
---- 张延年
---- 刘健伯
---- 张健民
---- 张木兰
---- 李松青
---- 吴学智
---- 黄绍芬
---- 蔡其昌
---- 聂长修
---- 刘学安
---- 郑绵盛
---- 李炽
---- 刘长学
---- 王振雄
附 录
-- 一 文 录
---- (一)中共思茅地委、思茅地区行署有关科技工作的文件目录(选)
---- (二)中共思茅地委、思茅地区行署有关科技工作的文件(选)
---- (三)思茅地区关于科技工作的报告讲话目录(选)
---- (四)思茅地区科学技术文献目录(选)
---- (五)思茅地区科学技术论文目录(选)
-- 二 获奖科技成果
---- (一)获国家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
---- (二)获云南省奖励的科技成果
---- (三)区内单位参加获省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
---- (四)获云南省“星火”奖的项目
---- (五)获云南省科技小发明奖的项目
---- (六)获地区级奖励的科技成果
---- (七)获省级以上奖的产品
编纂始末
为本书撰写资料及进行章、节审稿的单位、人员
照片摄影才及提供单位
参加过编务工作的人员
本书主要查阅资料的单位
本书参阅过的未出版书稿
鸣谢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