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志(1979~2004)

惠来县志(1979~2004)

格式:PDF
费用:3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惠来县编修的第二部县志。立足当代,实事求是地全面记述本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突出时代风貌和地方特点,力求集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于一体。 二、全书由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及附录组成,以志为主,述而不议,配以图表和照片,专志按类立编,编下设章、节、目。

内容时限: 1979-2004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目录

封面
惠来县志(1979~2004)
图片
-- 惠来县在广东省的位置图
-- 惠来县行政区域图
-- 惠来县交通图
-- 惠来县地质图
-- 2004年2月10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左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左一),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左四)等陪同下视察南华禅寺,与南华禅寺方丈兼惠来黄光山佛光寺住持传正大和尚(惠来籍,左三)合影。(释传正 提供)
-- 2004年8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左四)到惠来县春南电器制造厂有限公司视察,揭阳市市长万庆良(左二)及惠来县县长黄少宽(左五)和春南电器厂董事长方发槐(左六,澳大利亚籍)陪同。(春南电器厂提供)
-- 2009年2月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前左三),在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左二)、市长陈奕威(左一)及惠来县委书记林旭群(左四)、县长方如隆(左五)等陪同下,到中委广东石化项目选址(惠来)广开调研。(陈锋摄)
-- 2005年1月11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前左六)到惠来县工商局神泉工商所视察,揭阳市委书记万庆良(前左五)、市长陈弘平(前左七)及惠来县县长黄少宽(前左二)等有关领导陪同。(县工商局提供)
-- 2008年,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前左二)到惠来技(职)较视察,县委书记林旭群(前右一)和东莞培英教育集团董事长、惠来技(职)校负责人廖伍(左四,女)陪同。(技工学校提供)
-- 2008年6月,揭阳市副市长黄水利(右)到惠来县视察,县委书记林旭群(中)陪同。(县林业局提供)
-- 2003年8月13日,参加第一届新编《惠来县志》首发式五位县长合影
-- 县委县政府办公楼
-- 县城一角
-- 县城文化广场
-- 县城街道
-- 园林鸟瞰
-- 主门楼
-- 远趣亭
-- 大门牌坊
-- 碑林长廊
-- 祠宇外观
-- 公园石牌坊
-- 林乔梧纪念馆
-- 九曲桥
-- 靖海镇政府外貌
-- 大象——靖海镇标志
-- 镇老人活动中心
-- 溪西镇尖坑村健身设施
-- 东陇镇东陇村敬老院
-- 神泉镇溪东村聚贤亭
-- 隆江镇象湖村
-- 惠来县鸿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办公楼
-- 由该公司承建的惠来县东前战备公路
-- 深汕高速公路惠城出入口
-- 靖海大桥
-- 神泉镇溪东村慈云路
-- 仙庵镇点埔村村道
-- 2006年,惠来县被中国能源协会命名为“中国能源工业大县”
-- 惠来石碑山风电场一角
-- 惠来(靖海)电厂
-- 惠来县春南电器制造厂有限公司外景
-- 生产设备
-- 生产车间
-- 惠来县源瀚制表有限公司
-- 主辅料仓库
-- 惠来县美林制衣有限公司
-- 生产车间
-- 惠来县金洋运输公司办公大楼
-- 金洋汽车修理厂
-- 惠来汽车总站全景
-- 汽车总站停车场
-- 扶贫活动
-- 县邮政办公楼
-- 服务厅
-- 移动惠来分公司办公楼
-- 荔枝园
-- 广东省重点生猪养殖场——惠来县德云科技种养有限公司
-- 「圣龙泉」饮用天然净水产品
-- 龙泉果林山庄
-- 混交灌木林
-- 荣誉证
-- 沙滩林
-- 沿海防护带
-- 县水利局办公楼
-- 石榴潭水库大坝
-- 狮石湖水闸
-- 蜈蚣岭水库区
-- 县财政局办公楼
-- 县地税局办公楼
-- 惠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公大楼
-- 葵潭信用杜营业厅
-- 葵潭信用社办公楼
-- 县烟草专卖局
-- 文昌大酒店
-- 惠来宾馆
-- 富林大酒店
-- 靖海镇景屏,2009年评为省级菲物质文化遗产
-- 周田镇皮影戏,2007年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东陇镇高跷虎狮,2009年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葵潭镇鹤舞,2007年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惠城镇九鳄舞,2007年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潮乐
-- 潮曲清唱
-- 健身操
-- 《二十四孝图》陈德丰(2009年)木雕作品
-- 惠来职业技术学校
-- 模具车工实训室
-- 惠来精英学校
-- 惠来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 惠来县慈云中医院外景
-- 仙庵镇卫生院
-- 岐石镇卫生院
-- 惠来坑仔绩顺中医骨伤医院门诊楼
-- 惠城龙藏洞赤松观
-- 真人宫
-- 神泉“天后宫”三字乃清乾隆四年(1739)知县杨宗秉题
-- 清乾隆碑记
-- 天后宫外貌
-- 溪西黄光山佛光寺全景
-- 石砌大佛高28.4米
-- 大雄宝殿
-- 惠城龙岩古寺(西天佛)全景
-- 惠城成德善堂
-- 惠来葵岭金狮寺外景
-- 金牛仙(寿龄38岁)
-- 金狮寺石佛
-- 隆江镇镇江寺外貌
-- 神童苏福墓,位于神泉镇赤山村马东山,明洪武十九年(1386)建造(苏文炳 提供)
-- 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
-- 葵潭镇翁照垣将军第
-- 靖海古城墙一角
-- 1946年(丙戌)惠城建醮醮栅(方菲 提供)
-- 神镇海角甘泉
-- 潮涨潮落
-- 蚀石千姿
-- 百鸟迎春
-- 神泉港
-- 海滨浴潮
-- 海市蜃楼--2000年3月4日,在神泉港海面出现
-- 鲸鱼头骨
-- 西汉铜鼓
-- 西周编钟
-- 澳角古代炮台
-- 资深明代炮台
-- 靖海古代烽火台
-- 神泉明代鳌头塔
-- 2010年7月22日,省市地方志办领导,部分专家与县蚕书记林旭群、副县长周惠琴(女)及政府办有关领导、县志主编合影
-- 2011年2月24日,县政府县长方如隆、副县长周惠琴(女)、政府办有关领导与县地方志办全体同志及特邀修志人员合影
-- 2009年10月,县政府副县长周惠琴(女)与县地方志办全体同志及特邀修志人员合影
惠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惠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惠来县志(1979—2004)》编辑部
《惠来县志(1979~2004)》审查人员
各承修单位分专志稿责任领导及主要撰稿人名单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境域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镇场概况
---- 第一节 惠城镇
---- 第二节 隆江镇
---- 第三节 葵潭镇
---- 第四节 神泉镇
---- 第五节 靖海镇
---- 第六节 仙庵镇
---- 第七节 周田镇
---- 第八节 前詹镇
---- 第九节 华湖镇
---- 第十节 东陇镇
---- 第十一节 溪西镇
---- 第十二节 岐石镇
---- 第十三节 鳌江镇
---- 第十四节 东港镇
---- 第十五节 葵潭农场
---- 第十六节 东埔农场
---- 第十七节 青坑林场
---- 第十八节 大南山华侨农场
-- 第三章 勘界与地名
---- 第一节 县界勘界
---- 第二节 乡镇勘界
---- 第三节 地名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三节 岩浆岩
-- 笫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山地
---- 第二节 丘陵
---- 第三节 平原阶地
---- 第四节 沙滩媪地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象要素
---- 第三节 天气现象
----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
---- 第五节 气象观测设施和预报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自然土壤
---- 第二节 旱地
---- 第三节 水稻土
-- 第六章 海岸
---- 第一节 沿海镇
---- 第二节 海港岛屿
---- 第三节 潮汐盐度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矿产
---- 第三节 植物
---- 第四节 动物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灾害类别
---- 第二节 重大灾害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四节 家庭规模和结构变化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和年龄构成
---- 第二节 民族构成
---- 笫三节 文化构成
---- 第四节 职业构成
-- 第三章 婚姻生育
---- 第一节 婚姻状况
---- 第二节 人口生育
-- 第四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人口
---- 第二节 主要姓氏分布
-- 第五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计划生育机构
---- 第二节 政策措施与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技术服务
第四编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三次产业结构
---- 第二节 农业内部结构
---- 第三节 工业企业结构
-- 第三章 经济发展速度
---- 第一节 经济总量的增长
----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
---- 第二节 居民消费
---- 第三节 居民储蓄
第五编 农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二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
-- 第三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肥料
---- 第三节 劳动力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蔬菜
---- 第三节 水果
-- 第五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耕作机械
---- 第二节 排灌机械
---- 第三节 收获机械
---- 第四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 第五节 植保机械
---- 第六节 农用运输机械
--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饲养
---- 第二节 改良品种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七章 林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林业资源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山林权属
---- 第五节 林业资源保护
---- 第六节 林场建设
-- 第八章 主要农产品和农业企业
---- 第一节 主要农产品
---- 第二节 农业企业选介
第六编 渔业
-- 第一章 海域
---- 第一节 海域行政区域勘界
---- 第二节 海域资源
---- 第三节 渔港建设与整治
-- 第二章 水产捕捞
---- 第一节 渔民渔船
---- 第二节 渔场捕捞
---- 第三节 海产品
---- 第四节 海洋资源保护
-- 第三章 水产养殖业
---- 第一节 海水养殖
---- 第二节 淡水养殖
---- 第三节 鱼苗繁育
-- 第四章 渔业经营
---- 第一节 水产品营销
---- 第二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
-- 第五章 渔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依法管理
-- 第六章 渔业企业
---- 第一节 国有企业
---- 第二节 私营企业
第七编 水利
-- 第一章 水系
---- 第一节 龙江
---- 第二节 螺溪
---- 第三节 雷岭水系
---- 笫四节 鳌江
---- 第五节 狮石湖水系
---- 第六节 独流入海水系
-- 第二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蓄水工程及除险加固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河道整治工程
---- 第四节 堤防工程
---- 第五节 水利工程投入
-- 第三章 水利工程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水利工程定权发证
-- 第四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水土流失区治理
-- 第五章 三防工作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防汛储备与防汛通信
-- 第六章 水利工程移民
第八编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国营工业企业
---- 第三节 集体工业企业
---- 第四节 “三资”企业
---- 第五节 私营工业企业
-- 第二章 制造业
---- 第一节 农副食品制造业
---- 第二节 食品制造业
---- 第三节 饮料制造业
---- 第四节 纺织业
---- 第五节 服装制造业
---- 第六节 皮革毛皮制品业
---- 第七节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 第八节 家具制造业
---- 第九节 造纸及纸制品业
---- 第十节 印刷业
---- 第十一节 塑料制品业
---- 第十二节 建筑材料制品业
---- 第十三节 金属制品业
---- 第十四节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第十五节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第十六节 工艺制品业
---- 第十七节 海水制盐业
-- 第三章 电业
---- 第一节 发电站
---- 第二节 变电站
---- 第三节 输电线路
---- 第四节 供电
-- 第四章 自来水业
---- 第一节 水质检验与生产
---- 第二节 供水
第九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管理机构
-- 第二章 规划与管理
---- 第一节 县城规划
---- 第二节 建制镇规划
---- 第三节 管理工作
-- 第三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街道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下水道
---- 第四节 公用事业
---- 第五节 房屋建设
-- 第四章 主要圩镇建设
---- 第一节 隆江镇
---- 第二节 葵潭镇
---- 第三节 靖海镇
---- 第四节 神泉镇
-- 第五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住房建设
---- 第二节 农村公路
---- 第三节 主要园院选介
--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
---- 第一节 环境监测
----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监督执法
---- 第三节 环境卫生
第十编 建筑房地产业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县建设局
---- 第二节 县房地产管理局
-- 第二章 建筑工程设计
---- 第一节 机构与设计人员
---- 第二节 主要设计项目
-- 第三章 建筑工程施工
---- 第一节 基础工程施工
---- 第二节 主体工程施工
---- 第三节 装饰与安装施工
---- 第四节 优质施工工程
-- 第四章 建筑管理
---- 第一节 质量与安全管理
---- 第二节 建筑市场管理
---- 第三节 施工管理与验收
---- 第四节 建筑劳务输出与输入
---- 第五节 施工企业资质审查
-- 第五章 主要建筑企业
---- 第一节 集体企业
---- 第二节 私营企业
-- 第六章 房地产开发经营
---- 第一节 县城房地产开发
---- 第二节 主要圩镇房地产开发
----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
---- 第四节 房地产企业
-- 第七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房管理与产权登记
---- 第二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三节 住房公积金制度
第十一编 交通
-- 第一章 公路和管理
---- 第一节 省募公路及桥梁
---- 第二节 地方公路及桥梁
---- 第三节 高速公路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水路
---- 第一节 港口和渡口
---- 第二节 水上运输管理
-- 第三章 运输业
---- 第一节 公路运输
---- 第二节 水上运输
---- 第三节 装卸搬运
---- 第四节 运输企业
---- 第五节 运输市场管理
第十二编 邮政电信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业务
---- 第三节 邮路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节 电报
---- 第四节 数据通信
---- 第五节 电台
-- 第三章 信息产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无线电业务
---- 第三节 信息化建设
---- 第四节 移动通信
第十三编 商贸旅游服务业
-- 第一章 国有商业
---- 第一节 商业体制
---- 第二节 商品经营
---- 第三节 专卖商品经营
--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购销业务
---- 第三节 废旧物资回收与罚没品拍卖
-- 第三章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个体商业
-- 第四章 集贸市场和集市贸易
---- 第一节 市场分布
---- 第二节 集市贸易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进出口贸易
---- 第三节 招商引资
-- 第六章 旅游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旅游资源
---- 第三节 旅游交通
---- 第四节 旅游商品
-- 第七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住宿和餐饮业
---- 第二节 居民服务业
第十四编 金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银行
----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银行业监管机构
-- 第二章 货币流通与外汇管理
---- 第一节 货币流通
---- 第二节 外汇管理
---- 第三节 中间管理(国债管理)
-- 第三章 金融业务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贷款
---- 第三节 结算
---- 第四节 金融单位存贷业务
-- 第四章 保险与证券
---- 第一节 保险
---- 第二节 证券
-- 第五章 金融政策
---- 第一节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货币政策
第十五编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惠来县税务
---- 第二节 国家税务
---- 第三节 地方税务
第十六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计划执行
---- 第四节 投资管理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报表
---- 第三节 统计业务
---- 第四节 统计监督
---- 第五节 统计资料整理
---- 第六节 农村社会经济抽样调查
---- 第七节 重大国情调查
---- 第八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
-- 第三章 物价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价格收费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监督
---- 第四节 物价事务工作
-- 第四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劳动监察与仲裁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登记注册
---- 第三节 企业监督管理与经济检查
---- 第四节 商标广告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标准化与代码管理
---- 第三节 计量管理
---- 第四节 产品质量与特种设备管理
---- 第五节 稽查与宣传工作
-- 第七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家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 第四节 社会审计
-- 第八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 第三节 地籍管理与农田保护
---- 第四节 土地监察
---- 第五节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 第九章 口岸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海关与检验检疫
第十七编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共惠来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委重要决策
---- 第四节 县委工作部门
---- 第五节 组织工作
---- 第六节 宣传工作
---- 第七节 政法工作
---- 第八节 统战工作
---- 第九节 党校教育
---- 第十节 党史研究
-- 第二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三节 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 笫四节 纠正不正之风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 妇联组织
---- 第四节 工商业者联合会
---- 第五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六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第十八编 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章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大代表的产生
---- 第二节 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地方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机构
---- 第二节 政府机构改革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四节 镇政府的设置
-- 第三章 政协地方委员会
---- 第一节 县政协的组成
----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专门工作机构
---- 第五节 主要活动
第十九编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政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消防管理
---- 第六节 设施建设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和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与经济审判
---- 第四节 行政审判与执行
---- 第五节 审判监督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普法教育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公证业务
---- 第五节 律师服务
---- 第六节 法律援助
第二十编 政务管理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公务员管理
----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二章 侨务外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笫二节 华侨华人与港澳台同胞
---- 第三节 侨务外事工作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三节 民间组织登记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殡葬管理
-- 第四章 信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工作
-- 第五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社会保险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社会优抚
---- 第五节 农村扶贫
第二十一编 人民武装
-- 第一章 武装机构
----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乡镇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 驻军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三节 转业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民兵哨所
-- 第四章 国防动员
---- 第一节 国防教育
---- 第二节 爱国主义教育
---- 第三节 人民防空
第二十二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考核管理
---- 第三节 评选工作
-- 第二章 专项活动
---- 第一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
---- 第二节 学雷锋树新风
---- 第三节 “惠来精神”大讨论
---- 第四节 公民道德教育与建设
---- 第五节 “治乱从城镇开始”活动
---- 第六节 捐资公益活动
-- 第三章 典型选介
---- 第一节 省级文明单位
---- 第二节 市级文明窗口
---- 第三节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第二十三编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体制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学校管理
---- 第三节 社会办学
-- 第二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初中教育
---- 第四节 高中教育
---- 第五节 职业中学教育
---- 第六节 民办教育
---- 第七节 特殊教育
---- 第八节 教研工作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扫盲教育
---- 第三节 农民技术教育
---- 第四节 职工教育
---- 第五节 成人学历教育
-- 第四章 招生考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中考
---- 第三节 普通高考
---- 第四节 成人高考
---- 第五节 自学考试
-- 第五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队伍基本状况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地位与待遇
-- 第六章 校舍建设和教学设备
---- 第一节 校舍建设
---- 第二节 场室建设
---- 第三节 仪器设备
-- 第七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经费管理
---- 第二节 经费渠道
---- 第三节 社会捐资
第二十四编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专业科研单位
---- 第三节 科技推广站
---- 第四节 科技团体
---- 第五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计划与实施
---- 第一节 科技计划
---- 第二节 国家专利
---- 第三节 科技经费
---- 第四节 主要科研技术
-- 第三章 科技普及与推广
---- 第一节 科技普及活动
---- 第二节 科技情报
-- 第四章 获奖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国家级和省级奖
---- 第二节 市(地)级奖
---- 第三节 县级奖
第二十五编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机构与文化团体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团体
-- 第二章 戏剧与群众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潮剧
---- 第二节 皮猴戏
---- 第三节 文学创作
---- 第四节 书法美术
---- 第五节 群众文娱活动
-- 第三章 广播电视电影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电影
-- 笫四章 文物与博物馆
---- 第一节 文物保护
---- 第二节 名胜古迹、文化遗址与革命故址
---- 第三节 博物馆
-- 第五章 地方志档案图书
---- 第一节 地方志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 第三节 图书馆藏与图书发行
-- 第六章 著述
---- 第一节 志书类
---- 第二节 文学类
---- 第三节 书法美术类
---- 第四节 科技类
---- 第五节 族谱类
-- 第七章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一节 文化场所管理
---- 第二节 出版物管理
---- 第三节 执法检查与培训
第二十六编 卫生
-- 第一章 卫生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公办卫生机构
---- 第三节 民营医疗机构
---- 第四节 个体医疗机构
-- 第二章 疾病控制
---- 第一节 计划免疫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慢性病防治
-- 第三章 爱国卫生运动和公共卫生
---- 第一节 “爱国卫生月”活动
---- 第二节 创建卫生先进村镇
---- 第三节 改水改厕
---- 第四节 公共卫生
-- 第四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妇幼卫生
---- 第二节 学生保健
-- 第五章 医疗技术
---- 第一节 西医
---- 第二节 中医
-- 第六章 卫生事业管理
---- 第一节 医疗业务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技术职能培训
第二十七编 体育
--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育协会武术馆业余体校
---- 第三节 设施
-- 第二章 体育运动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第二节 竞技运动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三章 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
---- 第一节 运动员
---- 第二节 教练员
---- 第三节 裁判员
-- 第四章 获奖项目
---- 笫一节 市级获奖项目
---- 第二节 省(部)级获奖项目
---- 第三节 国家级获奖项目
---- 第四节 国际级获奖项目
第二十八编 风俗宗教方言
-- 第一章 行业职业习俗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节 商业
--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 第一节 社会交际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生育
---- 第四节 入学
---- 第五节 寿庆
---- 第六节 丧葬
-- 第三章 物质生活习俗
---- 第一节 衣着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居住
---- 第四节 行旅
---- 第五节 医疗
---- 第六节 加工粮食器具
-- 第四章 文化生活习俗
---- 第一节 民间文化娱乐
---- 第二节 民间体育
---- 第三节 民间文学
-- 第五章 禁忌兆应
---- 第一节 禁忌
---- 第二节 兆应
-- 第六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五节 民间信仰
---- 第六节 民间慈善组织
-- 第七章 方言俗字
---- 第一节 与普通话有明显差异的词汇
---- 第二节 潮汕方言惠来俗语
---- 第三节 几类特殊的地方话
---- 第四节 民间习惯用的俗字
---- 第五节 普通话推广
第二十九编 人物
-- 一、前志立传人物名单
-- 二、人物传
---- 王昭海
---- 黄陈娘
---- 方文科
---- 林德崇
---- 方贞民
---- 吴华胥
---- 杨兆龙
---- 吴荣
---- 谢义兰
---- 陈马江
---- 陈龙
---- 吴应丁
---- 吴乃梁
---- 方鸣山
---- 张学武
---- 方若琪
---- 方东平
---- 方八鹏
---- 陈永龙
---- 郑少耿
---- 蔡清香
---- 林晓冰
-- 三、人物简介
---- 方卓芬
---- 王显荣
---- 吴逸民
---- 林川
---- 吴健民
---- 方朗
---- 方文
---- 方仲猛
---- 方锦明
---- 方小兰
---- 吴映珠
---- 吴盛广
---- 吴才义
---- 林永清
---- 吴奇程
---- 方畅熙
---- 钟世伦
---- 释传正
---- 黄石登
---- 张斌
---- 詹希美
---- 吴木宏
---- 宋汉杰
---- 罗光伟
---- 林永青
---- 胡锡辉
---- 方兆康
---- 戎铁文
---- 陈俊凤
---- 胡清
---- 胡宝坚
---- 蔡汉雄
---- 黄争鸣
---- 方健宏
---- 周海侦
---- 陈俊宝
---- 方永奇
---- 黄松宜
---- 方健壮
---- 黄锦奎
---- 林坚明
---- 陈炳弟
---- 释明生
---- 欧阳明
---- 陈水挟
---- 许银川
---- 傅海峰
-- 四、人物表
-- 五、劳动模范
-- 六、前志记载烈士名单
附录
-- 一、旧志简况
-- 二、碑记
-- 三、续记
-- 四、表格目录
-- 五、前志勘误
英文目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