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实验中学校志》(1980-2000)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准绳,以教育教学为重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而翔实地记述学校自建校以来的历史与现状。本志上限始于学校筹建时阃1980年,下限为2000年。
内容时限:
1980-2000
出版时间:
2000年09月
目录
封面
大兴安岭实验中学校志 1980年——2000年
序言
凡例
大兴安岭实验中学校志编纂委员会
《大兴安岭实验中学校志》编辑部
题词
--
副省长王佐书为校庆题词
--
原国家教委基教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为校庆题词
--
地委书记杨喜军为校庆题词
--
省教育厅副厅长孟繁杰为校庆题词
--
地委副书记朱洪祥为校庆题词
--
地委副书记张进运为校庆题词
--
行署副专员唐庭棣为校庆题词
--
原行署副专员省作协副主席陈修文为校庆题词
--
原行署副专员刘静一为校庆题词
--
地教委主任王军为校庆题词
图片
--
原地委书记、省委常委、省经工委书记杜宇新在在教师节前夕到校慰问教师并视察工作
--
原地委书记、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张毅在教师节到校慰问教师
--
原地委书记赵向东在教师节到校慰问教师
--
地委书记杨喜军到校视察工作
--
行署专员王忠林到校现场办公
--
地区人大工委主任张举到校视察工作
--
原行署副专员刘静一到校视察工作
--
原行署专员陈修文到校视察工作
--
行署副专员唐庭棣到校看望特困生
--
副校长 于学礼(1980.2-1982.3任职)
--
书记、副校长 徐守仁(1980.8-1982.3任职)
--
书记、副校长 张振华(1982.3-1984.9任职)
--
书记、副校长 齐海连(1984.2-1984.9任职)
--
书记、校长 刘继新(1985.11-1990.3任职)
--
书记 时克文(1978.8-1991.5任职)
--
校长 王洪泰(1990.3-1992.10任职)
--
书记、校长 陈兴(1992.10-1995.2任职)
--
书记、校长 孟庆学(1995.2-任职)
--
副校长 马周钧(1983.3-1996.9任职)
--
副校长 王有章(1983.3-1984.2任职)
--
副校长 杨巨文(1984.9-1995.2任职)
--
副校长 孙景连(1986-1987.8任职)
--
副校长 宋景岚(1987.12-1993.10任职)
--
副校长 王维海(1993.10-1994.12任职)
--
副校长 周福全(1995.2-1998.6任职)
--
副校长 王明儒(1996.6-任职)
--
副校长 王景阳(1998.6-任职)
--
一九九八年以前的教学主楼
--
建校初时师生参加建校劳动
--
建校初期的文体活动
--
一九八五年全校教职工欢迎刘继新、杨巨文,欢送张振华
--
一九九九年春校园全貌
--
学生宿舍楼
--
学生食堂
--
教学综合楼
--
校园一角
--
教学主楼
--
艺术教学楼
--
学生宿舍楼
--
体育馆
--
微机室
--
图书室
--
化学试验室
--
学生阅览室
--
语音机室
--
美育厅
--
画室
--
音乐教室
--
校园风光
--
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附图一
--
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附图二
--
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附图三
--
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附图四
--
1995年获硕士学位时与清华大学校长王忠合影
--
1987年毕业生崔玉斌考入清华大学
--
高骁 1990年毕业,现在美国德拉华大学读博士
--
赵海滨 1994年毕业,考入西南财经学院
--
博士生 刘正伟
--
马敬兴 1994年毕业,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
战红 在日本宇都宫大学读书
--
丁海燕 1993年毕业,考入清华大学
--
姜萍 1997年毕业,考入北京大学
--
吴东军 1988年毕业,考入天津大学
--
刘振伟 1985年毕业,考入北京医科大学
--
刘贤宇 1994年毕业,现在北医科大学研究生
--
申佳 1998年毕业,考入北京大学
--
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
--
毕业生 孙永明
--
历届考入北京各高校的大兴安岭实验中学学生
--
每年春季师生参加植树劳动
--
新生参加军训
--
学生在丽雪精淀粉公司参观学习
--
学生的模拟法庭活动
--
建校初期的升国旗活动
--
升国旗
--
喜迎香港、澳门回归时师生签字活动
--
学生祭扫烈士墓
--
校长孟庆学1996年10月4日至9日作为“黑龙江省优秀中学校长赴朝考察访问团”成员,考访问了朝鲜
--
行署副专元唐庭棣在现场大会上作重要讲话
--
张思中到校指导英语教学
--
俄罗斯腾达市政府代表团到我校参观访问
--
俄语语音教学课
--
与加区一中合加铁一中举办校长联谊会
--
我校承办的现场会
--
微机课
--
多媒体课堂教学
--
教师辅导课外活动小组
--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上课
--
化学实验课
--
英语语音课
--
教师课后答疑
--
规范的课堂教学
--
体育课
--
加强党建 强化管理附图
--
各级领导参观校史展览
--
与武警部队建立军民共建关系
--
地区领导参加运动会开幕式
--
接受检阅的运动员队伍
--
每年举办一次春季越野赛
--
每年举办一次“雪球杯”足球赛
--
学生课间活动
--
刷新纪录的一跳
--
班级之间的拔河比赛
--
特长教育附图
--
精彩的电声伴唱
--
校白桦艺术团在汇报演出
--
学生演出的少数民族舞蹈
--
学生独唱
--
学生乐队首次亮相
--
艺术节的部分学生作品
--
学校每年组织部分教职工到北戴河度假旅游
--
每年暑假学校组织教职工郊游
--
荣誉附图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学校概况
--
第一章 建校
----
第一节 筹建
----
第二节 开学
----
第三节 发展与现状
--
第二章 校园区划
----
第一节 教学区
----
第二节 生活区
----
第三节 家属区
----
第四节 工厂区
----
第五节 运动场
--
第三章 资产与设备
----
第一节 校舍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第三节 服务设施
----
第四节 食堂设备
--
第四章 校风 校旗
----
第一节 校训 校风
----
第二节 校旗 校歌
第二编 体制机构
--
第一章 党政群
----
第一节 校党委
----
第二节 校级行政机构
----
第三节 工会
----
第四节 共青团
--
第二章 二级机构
----
第一节 教务处
----
第二节 政教处
----
第三节 教研室
----
第四节 校长办公室
----
第五节 总务处
----
第六节 校办工厂
--
第三章 辅助机构
----
第一节 学年组
----
第二节 教研组
----
第三节 财务室
----
第四节 医务室
----
第五节 图书室
----
第六节 实验室
----
第七节 微机室
----
第八节 文档室
----
第九节 电教室
--
第四章 人员编制
----
第一节 历年编制
----
第二节 教学人员
----
第三节 行政人员
----
第四节 工勤人员
第三编 教育与教学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一节 德育概述
----
第二节 德育管理
----
第三节 德育活动
----
第四节 德育收效
--
第二章 教学
----
第一节 教学概述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教学改革
----
第四节 素质教育
----
第五节 美育与艺术教育
----
第六节 体育与卫生
----
第七节 劳动教育
----
第八节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现代化
----
第九节 校外教育
--
第三章 教研成果
----
第一节 教研概述
----
第二节 教研论文
----
第三节 基本功比赛
----
第四节 学科竞赛
第四编 总务与福利
--
第一章 总务管理
----
第一节 总务概述
----
第二节 管理职责
----
第三节 管理范围
----
第四节 改善办学条件
----
第五节 管理人员与分工
--
第二章 工资与福利
----
第一节 职工工资
----
第二节 职工福利
--
第三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劳动服务公司
----
第二节 校办工厂
----
第三节 白酒厂
----
第四节 商店
----
第五节 产值利润
----
第六节 固定资产
--
第四章 经费
----
第一节 公用经费
----
第二节 基本建设经费
----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第五编 教职工
--
第一章 教职工
----
第一节 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在岗职工
----
第三节 退休职工
----
第四节 调入调出人员
----
第五节 先进劳模
--
第二章 学历
----
第一节 学历概述
----
第二节 教学人员学历
----
第三节 行政人员学历
----
第四节 工勤人员学历
--
第三章 职称
----
第一节 职称概述
----
第二节 高级职称
----
第三节 中级职称
----
第四节 初级职称
----
第五节 工勤人员技术职称
第六编 党群工作
--
第一章 党的建设
----
第一节 党建概述
----
第二节 思想作风建设
----
第三节 组织发展
----
第四节 知识分子工作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工作
----
第二节 教职工民主管理
----
第三节 共青团工作
----
第四节 学生会工作
第七编 学生
--
第一章 在校生
----
第一节 三好学生
----
第二节 优秀学生干部
----
第三节 文明班级与文明学生
--
第二章 毕业生
----
第一节 初中毕业生
----
第二节 高中毕业生
--
第三章 升学生
----
第一节 本科录取名额与分布
----
第二节 录取升学生
附录
--
一、关于建立大兴安岭实验中学的请示报告 大教字(80)第16号
--
二、中共大兴安岭实验中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规划》
--
三、大兴安岭实验中学岗位责任制及规章制度
编纂始末
《大兴安岭实验中学校志》撰写人员及分工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