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媒人物志

中国新闻传媒人物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序 经过两年多的爬梳洗剔,凝聚着众人心血与智慧的《中国新 闻传媒人物志》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此书由中国新闻史学会 与北京上德经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擘画,包括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河北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等在内的18所高校及单位的近 70位研究人员参与编写,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教授担 任顾问。 在中国新闻史的研究中,有关新闻人物的研究始终处于薄弱 状态,改革开放以后这方面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一度出现繁荣 局面,但比之新闻史研究的其他领域,人物研究始终是个短板, 缺乏整体布局与系统性。 有关新闻人物的研究最初出现于《中国新闻年鉴》以及方汉 奇教授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等书中。由于此类撰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新闻人物只是其中的 一部分,内容含量自然十分有限。之后有尹韵公研究员主编的 《中国新闻界人物》出版,该书是对《中国新闻年鉴》所列新闻 人物的拓展,每个人物均配有千字左右的小传。其间亦有一些著 名报人的传记出版,如《王韬评传》、《报人张季鸾先生传》、 《范长江传》等;也有依托纪念活动编撰的专集、回忆录出版, 如《黄远生学术讨论会专集》、《人民新闻家邓拓》、《难忘穆 青》等;还有为部分声名卓著的新闻人物作传的书籍出版,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大学乔云霞教授主编的《中国名记者传略 与名篇赏析》,该书选取了45位名记者,兼有传略及作品赏析。 201 1年则有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任主编、李东东任副主编、 中国新闻史学会部分研究人员参与编写的《中国红色记者》出 版,该书是国内首部对以中共著名记者为主的进步记者进行系统 梳理与介绍的书籍,收入了陈独秀、李大钊、邹韬奋、范长江、 邓拓等54位著名的“红色记者”,每个人物均有小传及代表作评 介。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关新闻史人物的研究虽 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出现,但是由于各种原 因,它们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一或是散见于各类文献、资料 中,或是以“非完全本”的形式出现,尚不足以反映中国历史长 河中新闻人物群像的整体面貌与特征。 《中国新闻传媒人物志》丛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 陷。该书突破了观念与框架上的局限,立足于清末民初以来中国 新闻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 闻人物近百位;体例与编写方式亦有所不同,每位人物均配有一 幅照片、一则评传、代表作若干,篇幅约25000字左右,总字数计 有250万字,分十辑出版,大大拓展了内容空间。 编写思路的变化以及内容空间的拓展,不但使近百位新闻人 物的面目更为清晰,形象更加丰满,也使其职业操守和精神品格 有如一条红线贯彻始终,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阶段和时间节 点上。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自19世纪70年代国人自办真正意义 上的报刊以来,从“弢园老民”到“饮冰室主人”,从邹韬奋的 《萍踪寄语》到范长江的《塞上行》,历史上杰出的新闻人无不 怀揣“开启民智、救亡强国”的理想,立言议政,著文报国。为 了顺应时代潮流,追求人类进步,他们“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 章”;为了坚持真理、伸张正义,他们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了尽可能接近事实真相,他们排除各 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不以世俗短见遮蔽是非功过,不做阿谀奉 迎的文章,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总之,他们以自己的努 力与坚守实现了社会大众对于职业记者的期许,同时也成为了一 个大写的人。 当今时代的社会环境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新闻记 者的职业精神与操守却不应当有所改变。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进一 步加快转型和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新闻记者以清醒的头 脑和高度的职业敏感观察、分析问题,做负责任的报道者。正如 范长江先生所言: “这个社会需要无数有操守的记者代表人民的 利益而奋斗”。《中国新闻传媒人物志》丛书所奉献的正是这样 的范例和样本。中国新闻史学会愿以此与广大的媒体人和新闻学 子共勉。 程曼丽写于北大燕园 2014年5月1日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
编纂委员会

目录
著名广播记者高而公
-- 官绅家庭的叛逆者
-- 在抗日爱国中成长
-- 在解放区逐渐成熟
-- 广播新闻通讯写作的高峰
-- 伤痛中的余热
高而公作品选
-- 记解放区的一个细胞(节选)
-- 谈一谈马用之给他弟弟的一封信
-- 解放军活捉康泽
-- 用声音在空中战斗的同志们——介绍北京(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生活
-- 刘胡兰小传(节选)
-- 开城人民举行盛大集会游行庆祝朝鲜停战
-- 王崇伦和他的表
-- 关于广播谈话
杰出的国际评论家、记者——蒋元椿
-- 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 《苦干》、《民生日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报道
-- 国际新闻工作
-- 蒋元椿的国际评论经验
-- 度过坎坷,发挥余热
-- 通讯、散文集:《黄樨集》
蒋元椿作品选
-- 在张伯伦的道路上
--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是阻挡不住的
-- 正告吴丹
-- 柏林印象
-- 在东京听国歌
-- 札幌之夜
-- 纳尔逊美术馆
-- 杜鲁门图书馆——研究历史的人们感兴趣的地方
讲真话敢负责的著名记者冯森龄
-- 勤奋学习为宣传报道做贡献
-- 成为有影响有威信的分社领导
-- 记者要敢于说真话对人民负责
--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
冯森龄作品选
-- 闹“鬼”·提“鬼”——“出墓鬼”、“血腥鬼”、“红鞋女妖精”都抓定了!
-- 延安调查
-- 陕北有煤海
-- 记者为什么要搞调查研究
人民记者穆青
-- 启蒙与成长
-- “勿忘人民”,立场坚定
--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 “新闻三论”,“两翼齐飞”
穆青作品选
-- 雁翎队
--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 难忘那双手
著名军事记者阎吾
-- “武记者”的人生经历
-- “情景记者”的奥秘
-- 军事报道要树立时间第一观念
阎吾作品选
-- 中原定天下定——随军鏖战豫东胜利纪实
-- 浙东我军首次渡海解放大榭岛
-- 中朝人民部队在朝鲜铁原地区把美军打得狼狈鼠窜
-- 一江山岛战地巡礼
-- 踏平怒海万顷浪
-- 陆海空三军国庆大检阅
-- 塞外一场人民战争的精彩演习
用生命播音的人——齐越
-- 人生经历
-- 激越之情
-- 旷达之心
-- 深沉之意
齐越作品选
-- 播音员的定位问题
-- 如何播好通讯
-- 和青年朋友谈播音
-- 献给祖国的声音
“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的报业巨子——金庸
-- 出身名门望族,战火中颠沛求学
-- 写武侠意外成名与老同学创办《明报》
-- 社会浪潮中改变报格《明报》成知识份子报章
-- “香江第一健笔”社评独步天下
-- 建立报业王国“文人致富”第一人
金庸作品选
-- 只有独立的意见,才有它的尊严和价值
-- 敬请《大公报》指教和答复
-- 我们的立场
新闻工作者的一面旗帜——郭超人
-- 西藏高原上的艰苦磨炼
-- 拚搏在世界屋脊
-- 反思与蹲点
-- 决战于没有硝烟的战场
-- 在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征途上
郭超人作品选
-- 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 驯水记
-- 重庆市一批扩大自主权试点企业搞好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开始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
-- 胡耀邦同志视察川西北高原和陇南山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