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志(1978~2002)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实事求是地记述潜山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以求实存真为本,既忠于事实,不掩盖真相,又排除有闻必录的自然主义倾向。注重反映事物的本质与主流,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
内容时限:
1978-2002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目录
封面
潜山县志
图片
--
1993年国务委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佩云同志(前排右一)来潜山视察。
--
1997年安徽省省长回良玉同志(右一)来潜山视察。
--
1998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同志(右二)来潜山视察。
--
2000年著名作家王蒙同志(前排右二)来潜山采风。
--
2004年潜山县委书记胡南亭(右一)陪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同志(左一)游览三祖寺。
--
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前排左二)视察安徽华业化工有限公司
--
潜山县行政服务中心外景。
--
潜山县行政服务中心内景。
--
潜山县广播电视局大楼。
--
潜山县供电局大楼。
--
潜山县城一瞥。
--
潜山综合经济开发区。
--
潜山县皖城有限责任公司。
--
潜山中学。
--
潜山县野寨中学。
--
潜山县希望小学。
--
潜山每实验幼儿园。
--
安庆市舒州中学(潜山第一所私立中学)
--
潜山县医院大楼。
--
潜山县中医院。
--
泽州集团承建的老城区广场。
--
天柱山火车站广场雕塑“天柱情”。
--
潜山县体育广场游泳池
--
第五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合肥赛区决赛现场(三祖寺)。
----
1995年中央电视台来潜山拍摄胭脂井。
--
沪蓉高速潜山王河服务区。
--
东香(东营-香港)高速潜山水吼董家湾特大桥。
--
合九铁路潜水大桥。
--
王光美题“潜山县彭河幸福茶场”。
--
救助贫困地区母亲幸福工程项目——彭河幸福茶场.
--
板栗、茶叶混交林。
--
德国林业专家马丁先生在天柱林场作技术示范。
--
雷公井水电站大坝。
--
20世纪90年代潜山王河舒席市场。
--
潜山特产瓜蒌喜获丰收。
--
中国全力集团。
--
安徽八一纺织器材厂。
--
安徽天元塑业有限公司。
--
安徽精科机器有限公司。
--
安徽华业化工有限公司。
--
南非客户来潜山利达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洽谈业务。
--
猫头鹰。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
--
龙潭竹海
--
天柱山东关叠翠亭。
--
皖河晚霞。
--
天柱山云海。
--
五庙程冲千年古银杏。
--
潜山水吼天龙关攀崖基地。
--
竹海人家。
--
潜山农民新居。
--
南湖荷花别样红。
--
山村秋韵。
--
马潭木桥。
--
绿色家园。
--
龙潭秀瀑。
--
杨家祠堂古戏楼。
--
薛家岗遗址。
--
三祖寺石牛古洞摩崖石刻。
--
建于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的太平塔,是安徽省现存古塔之最。
--
皖光苑。
--
潜山安徽龟化石。
--
东方晓鼠上颌骨化石。
--
薛家岗出土的文物——石刀。
--
潜山县地图
--
潜山县地图
序
凡例
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政区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建置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各镇概况
----
第二节 各乡概况
第二篇 环境土地人口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水文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物候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质量
----
第二节 污染防治
----
第三节 环境管理
----
第四节 生态建设
--
第三章 土地开发与管理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土地规划
----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
----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五节 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六节 地籍管理
----
第七节 土地监察
--
第四章 矿产开发与管理
----
第一节 矿产资源
----
第二节 开发利用
----
第三节 监督管理
--
第五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变动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普查
----
第五节 人口控制
第三篇 改革开放
--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商业体制改革
----
第四节 财税体制改革
----
第五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六节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
第七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二章 开放开发
----
第一节 对外开放
----
第二节 招商引资
----
第三节 综合经济开发区
第四篇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规划
----
第二节 市政建设
----
第三节 市容环卫管理
----
第四节 建筑工程管理
----
第五节 房地产业
----
第六节 小城镇建设
----
第七节 小康村建设
----
第八节 重点企业选介
--
第二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道路建设
----
第二节 公路管理
----
第三节 运输管理
--
第三章 水利
----
第一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第二节 防汛抗旱
----
第三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
----
第四节 水力资源开发利用
----
第五节 水资源行政管理
----
第六节 水电站选介
--
第四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网建设
----
第二节 农村电网改造
----
第三节 城区电网改造
----
第四节 电力管理
--
第五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邮政网络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电信网络
----
第四节 电信业务
----
第五节 移动网络与业务
----
第六节 联通网络与业务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种植业养殖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油料棉花
----
第三节 茶桑果蔬
----
第四节 畜禽水产
----
第五节 国有农业企业
--
第二章 农业开发与农机推广
----
第一节 外援项目
----
第二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
----
第三节 能源开发
----
第四节 农机推广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林业生产
----
第三节 林业二次创业
----
第四节 国有林业企业
--
第四章 农业经济管理
----
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林业管理机构
----
第三节 种子管理
----
第四节 农机管理
----
第五节 动物检疫
----
第六节 渔政管理
----
第七节 综合执法
----
第八节 林政管理
--
第五章 扶贫
----
第一节 贫困人口分布
----
第二节 扶贫开发
----
第三节 资金与项目管理
----
第四节 省市帮扶
----
第五节 县直机关对口帮扶
----
第六节 扶贫成效
第六篇 工业
--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
第一节 国有工业
----
第二节 县办集体工业
----
第三节 乡镇工业
----
第四节 重点企业选介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机械电器
----
第二节 纺织服装
----
第三节 化工制品
----
第四节 建筑材料
----
第五节 造纸印刷
----
第六节 食品饮料
----
第七节 包装装潢
----
第八节 药品卫材
----
第九节 其他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方式
第七篇 商业服务业
--
第一章 国有商业
----
第一节 机构与网点
----
第二节 经营与管理
--
第二章 集体与民营商业
----
第一节 城关集体合作商业
----
第二节 农村集体合作商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三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机构与网点
----
第二节 购销与仓储
--
第四章 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 机构与网点
----
第二节 服务与经营
--
第五章 物资外贸
----
第一节 物资供应
----
第二节 对外贸易
--
笫六章 烟草药材
----
第一节 烟草业
----
第二节 药材业
--
第七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旅馆
----
第二节 休闲娱乐
----
第三节 信息中介
----
第四节 修理装潢
----
第五节 重点企业选介
第八篇 旅游
--
第一章 风景名胜
----
第一节 自然景观
----
第二节 人文景观
----
第三节 时令景观
--
第二章 开发建设
----
第一节 景区规划
----
第二节 景点建设
----
第三节 基础设施
----
第四节 旅游项目开发
----
第五节 旅游商品开发
--
第三章 旅游服务
----
第一节 吃、住、行、游、娱
----
第二节 旅游推介
--
第四章 景区保护
----
第一节 保护范围
----
第二节 保护措施
--
第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
----
第三节 社会经济效益
第九篇 金融保险
--
第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储蓄贷款
----
第二节 金融监管
----
第三节 中国人民银行潜山县支行
----
第四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潜山县支行
----
第五节 中国工商银行潜山县支行
----
第六节 中国农业银行潜山县支行
----
第七节 中国建设银行潜山分理处
----
第八节 潜山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
第九节 潜山县邮政储汇经营部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财产保险
----
第二节 人寿保险
第十篇 综合经济与管理
--
第一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经济水平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二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重点项目管理
--
第三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报表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服务
----
第四节 统计监督
--
第四章 审计管理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社会、内部审计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监督管理
----
第二节 企业注册登记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执法检查
--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产品质量监督
----
第二节 计量监督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四节 代码与生产许可证管理
----
第五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第六节 假冒伪劣商品查处
--
第七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改革
----
第二节 价格水平
----
第三节 物价监督管理
----
第四节 非商品收费管理
--
第八章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一节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第十一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财政监督
----
第五节 乡镇财政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种
----
第二节 税源
----
第三节 税收征管
----
第四节 税务稽查
----
第五节 税收收入
第十二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潜山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重大决策
----
第四节 执政辑要
--
第二章 中共潜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三节 案件查处
----
第四节 纠风治乱
----
第五节 行政监察
--
第三章 综合党务
----
第一节 组织工作
----
第二节 宣传工作
----
第三节 统战工作
----
第四节 政法工作
----
第五节 县直工委工作
----
第六节 党校工作
----
第七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八节 信访工作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潜山县总工会
----
第二节 潜山县妇女联合会
----
第三节 共青团潜山县委员会
----
第四节 潜山县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五节 潜山县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节 潜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七节 潜山县残疾人联合会
第十三篇 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章 潜山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笫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监督决定权行使
----
第四节 人事任免
----
第五节 换届选举
----
第六节 代表活动
----
第七节 法制和人大宣传
--
第二章 潜山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施政纪略
----
第三节 依法行政
----
第四节 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
----
第五节 民族宗教
--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潜山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委员会议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提案办理
----
第五节 调研视察
----
第六节 重要活动纪略
第十四篇 军事政法
--
第一章 军事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兵役
----
第三节 民兵预备役
----
第四节 国防教育与拥政爱民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刑事侦察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六节 看守所管理
----
第七节 行政拘留所管理
----
第八节 重大案件选介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反贪污贿赂
----
第三节 渎职侵权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行政审判
----
第五节 告诉申诉
----
第六节 执行
----
第七节 审判监督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普法教育
----
第二节 基层法律服务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律师服务
----
第五节 法律援助
----
第六节 公证服务
----
第七节 “两劳”回归人员教育
第十五篇 综合政务管理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三节 救灾救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社团管理
----
第六节 地名变更
----
第七节 婚姻收养登记
----
第八节 殡葬改革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职称改革
----
第四节 干部工资福利
----
第五节 人才交流
--
第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
----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监督
----
第四节 职工工资与社会保障
第十六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育体制改革
----
第三节 教育基础设施
----
第四节 学前教育
----
第五节 义务教育
----
第六节 普通高中教育
----
第七节 职业教育
----
第八节 成人教育
----
第九节 教学科研
----
第十节 重点学校选介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管理
----
第二节 科技服务
----
第三节 科技开发
----
第四节 粮油生产技术革新
----
第五节 气象服务
第十七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医疗网络与队伍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初级卫生保健
----
第五节 爱国卫生
----
第六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七节 妇幼保健
----
第八节 医政药政
----
第九节 中医中药
----
第十节 重点医院选介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场馆建设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竞技体育
----
第四节 体育彩票
第十八篇 文化广播电视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学艺术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第四节 张恨水研究
----
第五节 文物保护
----
第六节 电影放映发行
----
第七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电视网络
----
第二节 广播电台
----
第三节 电视台
----
第四节 事业管理
第十九篇 图书档案史志
--
第一章 图书
----
第一节 图书发行
----
第二节 图书借阅
--
第二章 档案
----
第一节 收藏整理
----
笫二节 开放利用
----
第三节 档案管理
--
第三章 党史文史
----
第一节 党史研究
----
第二节 文史资料
--
第四章 地方志
----
第一节 县志新修
----
第二节 专业志、区镇志、年鉴编纂
----
第三节 旧志与地情资料开发
第二十篇 精神与物质生活
--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创建活动
----
第三节 思想道德建设
--
第二章 民风民俗
----
第一节 时岁习俗
----
第二节 生产、生活习俗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经济来源
----
第二节 家庭状况
----
第三节 收入状况
----
第四节 消费状况
第二十一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郝海涛
----
朱学宝
----
汪中华
----
熊业林
----
钱杰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方诚
----
程仁卿
----
方振华
----
施宗恕
----
汪亚英
----
吕济民
----
刘汪送
----
汪孟渊
----
雷澍生
----
金庭柏
----
黄可久
----
徐卿
----
释宏行
----
王去非
----
官升全
----
谢宜生
----
华玲民
----
陈家勤
----
汪南松
----
储浩川
----
曾加炮
----
汪前程
----
陈李根
----
董水根
----
杨续喜
----
王兰翠
----
周锦昆
----
韩可旺
----
涂金波
----
华文亮
----
胡彩华
----
韩再芬
----
吕晓春
--
第三章 人物名表
----
潜山县荣获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人员名表
----
潜山县正高以上技术职称员名表
附录
--
《潜山县志》(1993年)补遗勘误
--
《潜山县志》(1993年)校印有误应予订正的字句
--
文件辑存
--
限外辑要
--
《潜山县志》(1978-2002)撰稿人名单
--
修志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