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镇教育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清末民初,官立学堂尚未普遍之前,城镇私塾颇盛,而家塾尤多,有钱有势的富户往往请塾师课其子弟。另有董会商行出资办学者。学生按年龄大小、程度高低以及家境贫富交纳学费(称束修)。还有塾师自己设馆收录乡邻子弟入学者,称为学馆。
目录
封面
前言
目录
第一编 建国前的小学教育(1840—1949)
--
第一章 清末私塾及书院概况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小学堂(1912—1936)
----
一、绪言
----
二、东临道立模范小学
----
三、卫仓小学
----
四、平民小学
----
五、博聊关小学
----
六、文德小学
----
七、光岳楼女子小学
----
八、城郊初级小学概况
--
第三章 抗日时期(1937—1945)
----
一、绪言
----
二、卫仓小学
----
三、博聊关小学
----
四、城郊村学的抗日活动
--
第四章 解放战争及建国初期(1946—1951)
----
一、绪言
----
二、遍布城内的四隅小学
----
三、城乡布点的第二中心小学
----
四、博聊关完小的发展
第二编 建国后的小学教育(1949—1983)
--
第一章 文革前兴建的小学
----
一、绪言
----
二、南顺小学
----
三、河东小学
----
四、民主小学
----
五、郁二小学
----
六、东关小学
----
七、北顺河小学
----
八、郁三小学
----
九、回民小学
----
十、红旗小学
--
第二章 文革后兴建的小学(196—1983)
----
一、绪言
----
二、新区小学
----
三、备战小学
----
四、育红小学
----
五、育新小学
----
六、湖滨小学
----
七、厂联校
----
八、聊城八中
--
第三章 农村学区简况
----
一、龙湾学区
----
二、三市学区
----
三、双庙学区
----
四、军王屯学区
--
第四章 业余教育
----
一、夜校
----
二、半日制工(耕)读学校简况
----
三、傅庄苹果技术学校
----
四、建筑学校始末
--
第五章 建国后的教育经费
--
第六章 幼儿教育
第三编 《聊城镇教育志》大事记(1903—1983)
第四编 聊城镇教育名人传
--
一、胡士敏传略
--
二、刘金麒传略
--
三、王惠民传略
--
四、王桂芳传略
--
附表一、聊城镇教育党组织沿革表
--
附表二、聊城镇教育行政组织沿革表(1947—1983)
--
附表三、三十年以上教工龄(2)的老教育工作者简况
第五编 驻聊城镇学校(1814—1983)
--
第一章 大专院校
----
第一节 聊城师范学院
----
第二节 聊城进修学院
--
第二章 中等专业学校
----
第一节 聊城县立师范讲习所
----
第二节 聊城地区农业学校
----
第三节 聊城卫校
----
第四节 聊城县师范
----
第五节 聊城体育中学
--
第三章 中学
----
第一节 省立聊城二中
----
第二节 县立中学
----
第三节 冀鲁豫四中
----
第四节 聊城二中
----
第五节 聊城四中
----
第六节 聊城五中
----
第七节 聊城六中
----
第八节 聊城七中
--
第四章 技工学校
----
第一节 聊城汽车技工学校
----
第二节 聊城地区工人技校
----
第三节 聊城供销学校
----
第四节 聊城地区商业技工学校
----
第五节 聊城手表厂技校
----
第六节 聊城地区纺织技工学校
----
第七节 聊城医疗技校
--
第五章 省属重点小学——实验小学
《聊城镇教育志》编写领导小组
《聊城镇教育志》编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