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军区志

点军区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 事求是、详今略古”为编纂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记述点军的历史 与现状,力求体现点军的地方特色,展现点军大开放、大开发的时代特点。 二、本志时间下限为2004.年。因是首部志书,部分史料为理清事物发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也 有收录,大事记上溯至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为保持记述的完整性,土城、桥边、艾家三乡镇2001年划 入点军之前的部分内容也入志记载。 三、本志采用章节体形式,篇目按照以类系事、横排纵写的原则设置,分篇、章、节、目四个层次(部 分大目下设小目)。全志分设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电、农业、T业、旅游、商贸、 金融、经济综合管理、财政税务、政党社团、政权政协、军事、公安司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传媒、 移民、社会生活、乡镇(街道)概况等23篇,志首设大事记和概述,志末设人物、附录和索引。省、市驻 点军区机构(如葛洲坝电厂)未独立成篇。 四、本志运用记述体语体文表述,行文用第三人称,述而不论。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 以志为主,照片以历史照片为主,部分使用现行照片。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沿用当时年号,注有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均用公元纪年。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引文严格忠于原文,注释采用原文内括注。 六、志中人物称谓直书其名,必要时冠以职务。机构称谓第一次出现用全称,后文多次出现用习惯简称。 本志以“省、市、区”分别作为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的简称,“街办”为街道办事处简称,“公社”、“政 府”分别为人民公社、人民政府的简称,“区委、党委、党支部、党员”,为中国共产党的相应组织或成员, 均有一定的专指性。地名、机构、职务按当时通用称谓。志中点军建区前出现的“境内、辖内”等表述均指 2004年点军区所辖范围。 七、本志人物篇分设人物传、人物录和人物表三个部分,收录各方面有代表性人物,以本籍为主,兼 及客籍人士。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人物传以卒年排序,记录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和贡献的人士;对其他有 较大影响和贡献的人士,以人物录(谢世者以卒年排序,在世者以生年排序)、人物表收入志书,其他人物 以事系人。 八、本志文字以1986年10月颁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标点符号和数字用法分别执行1995、1996 年制定的《标点符号用法》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计量单位以198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九、全志资料主要来源于统计资料及区内各部门志稿,另一部分采自《宜昌市志(1999年)》、《宜昌 县志(1992年)》等及区内档案馆的档案资料,还有一部分由区方志办编纂人员采自民间,经核准后人志, 一般不注明出处。

内容时限: 1746-2004

目录

封面
《点军区志》编委会

前言
凡例
目录
大事记
概述
第一篇 行政建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位置面积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行政区划
---- 第二节 乡镇行政区划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第三节 物候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第五节 旅游资源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风灾雹灾
---- 第四节 虫害兽灾
---- 第五节 崩山滑坡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人口素质构成
---- 第四节 职业构成
---- 第五节 家庭构成
---- 第六节 民族构成
-- 第三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人口自然变动
---- 第二节 人口机械变动
---- 第三节 人口流动
-- 第四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政策法规
---- 第二节 节育措施及成效
---- 第三节 生育观念
---- 第四节 技术指导与服务
---- 第五节 计划生育管理
第四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市规划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城市片区
-- 第二章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市政建设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供水
-- 第三章 卫生绿化
---- 第一节 环境卫生
---- 第二节 园林绿化
-- 第四章 集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分布
---- 第二节 集镇设施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环境监管
-- 第六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二节 房屋建设
---- 第三节 房地产项目选介
-- 第七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T程设计与管理
---- 第二节 建筑企业
第五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陆路运输
---- 第三节 水路运输
-- 第二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六篇 农业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种植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第五节 农作物保护
---- 第六节 农业技术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区分布及树种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
---- 第四节 林权登记
---- 第五节 古树保护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类养殖
---- 第二节 禽类养殖
---- 第三节 其他养殖
---- 第四节 畜禽饲料与疫病防治
---- 第五节 畜牧业管理
-- 第四章 水产养殖
---- 第一节 养殖水面与鱼类品种
---- 第二节 繁殖与捕捞
---- 第三节 渔政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农田水利建设
---- 第二节 水利工程维修
---- 第三节 水土保持
---- 第四节 抗洪抢险
-- 第六章 农机农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七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乡镇企业管理
---- 第三节 重点企业选介
-- 第八章 农村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其他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农业结构调整
---- 第四节 农村财务管理
---- 第五节 农村税费改革
---- 第六节 农村改革成果
第七篇 工业
-- 第一章 建材工业
---- 第一节 砖瓦
---- 第二节 砂石水泥制品
---- 第三节 其他建材
-- 第二章 化工医药
---- 第一节 化工
---- 第二节 医药
-- 第三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葛洲坝水力发电
---- 第二节 小水电建设
-- 第四章 电子(线缆)冶金工业
---- 第一节 电子
---- 第二节 线缆
---- 第三节 冶金
-- 第五章 机械船舶工业
---- 第一节 机械制造
---- 第二节 船舶修造
-- 第六章 轻工业
---- 第一节 土纸酿酒食品加工
---- 第二节 粮棉油加工
---- 第三节 塑料制品
-- 第七章 工业园区建设
---- 第一节 招商引资
---- 第二节 开发区
---- 第三节 宜昌市载电工业试验区
-- 第八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改革
---- 第二节 管理
第八篇 旅游
-- 第一章 景点景观
---- 第一节 自然景观
---- 第二节 人文景观
-- 第二章 旅游开发管理
---- 第一节 景点开发
---- 第二节 “农家乐”园
---- 第三节 旅游管理
第九篇 商贸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网点
---- 第二节 集贸市场
---- 第三节 经营体制
---- 第四节 商品购销
---- 第五节 粮油购销
---- 第六节 服务业
-- 第二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利用外资与出口
---- 第二节 外贸企业简介
--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 供销机构
---- 第二节 收购与销售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第十篇 金融
-- 第一章 银行
---- 第一节 中国农业银行三峡分行点军支行
---- 第二节 宜昌市商业银行江南支行
-- 第二章 信用合作社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业务
-- 第三章 保险
---- 第一节 财产保险
---- 第二节 人寿保险
第十一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经济结构
---- 第二节 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二章 计划
---- 第一节 五年计划
---- 第二节 专题规划
---- 第三节 计划管理与实施
-- 第三章 统计
---- 第一节 统计制度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资料汇编
---- 第四节 统计管理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工商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登记及私营经济管理
---- 第四节 合同管理
---- 第五节 经济监督与消费者权益
-- 第五章 劳动人事管理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劳动工资
---- 第四节 职工福利待遇
-- 第六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土地利用
---- 第二节 地籍与建设用地
---- 第三节 耕地保护与监察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七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社会审计
---- 第三节 审计机构
第十二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国家税务
---- 第一节 税种
---- 第二节 税务征收与管理
-- 第三章 地方税务
---- 第一节 税种
---- 第二节 税费征收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第十三篇 政党社团
-- 第一章 中共点军区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三节 重要决策
---- 第四节 组织
---- 第五节 宣传
---- 第六节 政法
---- 第七节 统战
---- 第八节 机关工委
---- 第九节 信访
-- 第二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党纪教育
---- 第二节 廉政建设
---- 第三节 执法监察与纠风治乱
---- 第四节 案件查处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民革点军区委
---- 第二节 民建点军区总支部
---- 第三节 其他民主党派
-- 第四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总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五节 个私协会
----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七节 红十字会
第十四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区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 法律监督与执法检查
---- 第四节 视察及专题调查
---- 第五节 人事任免与重要决定
---- 第六节 人大代表选举
-- 第二章 区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施政纪略
-- 第三章 政协点军区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法院检察院
---- 第一节 法院
---- 第二节 检察院
第十五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组织
---- 第一节 区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驻军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民兵组织
---- 第三节 军事活动
---- 第四节 政治T作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机构
---- 第二节 兵役制度
---- 第三节 兵役登记和现役征集
-- 第四章 国防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制度与范围
---- 第二节 国防教育知识竞赛
第十六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案件处置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六节 消防安全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检察工作
---- 第三节 队伍建设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案件审判
---- 第三节 民事案件审判
---- 第四节 行政案件审判
---- 第五节 审判监督
---- 第六节 司法警察与司法鉴定
---- 第七节 案件执行
---- 第八节 立案与信访
---- 第九节 队伍建设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法制教育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公证与法律服务
第十七篇 教育
-- 第一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管理与保教
-- 第二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教学与科研
---- 第五节 “普九”与名校创建
---- 第六节 重点学校辑录
-- 第三章 职业与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第四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师资队伍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 第五节 教学设备和校舍建设
第十八篇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规划
---- 第一节 规划制定
---- 第二节 项目实施
-- 第三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普宣传与良种推广
---- 第二节 科技竞赛与项目攻关
-- 第四章 科技成果与管理
---- 第一节 科技成果
---- 第二节 科技管理
---- 第三节 乡土科技人才选拔
第十九篇 卫生
-- 第一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 卫生宣传
---- 第二节 卫生创建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区级医疗机构
---- 第二节 乡镇医疗机构
---- 第三节 基层医疗机构
---- 第四节 中医中药
---- 第五节 西医西药
-- 第三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疾病防治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五章 卫生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医疗保健制度
第二十篇 文化体育传媒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场所
---- 第二节 群众文艺
---- 第三节 图书
---- 第四节 文化管理
-- 第二章 文化遗产
---- 第一节 挖掘整理
---- 第二节 车溪农家博物馆
----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第三章 文物
---- 第一节 文化遗址
---- 第二节 革命纪念地
---- 第三节 墓葬(悬棺)石窟古建筑
---- 第四节 碑刻与胜迹
---- 第五节 文物保护与管理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竞技体育
---- 第四节 体育设施与管理
-- 第五章 传媒
---- 第一节 有线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第二十一篇 移民
-- 第一章 葛洲坝工程移民
---- 第一节 T程占地及移民
---- 第二节 移民补偿政策
---- 第三节 移民扶持
-- 第二章 三峡工程移民
---- 第一节 移民安置机构
---- 第二节 移民农业开发
---- 第三节 移民安置
---- 第四节 移民管理
---- 第五节 移民先进典型简介
-- 第三章 移民信访
---- 第一节 信访原因
---- 第二节 接待及处理
第二十二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婚姻管理
---- 第五节 勘界与地名标志
---- 第六节 殡葬管理
---- 第七节 社团管理
---- 第八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二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三章 民俗方言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节 庆习俗
---- 第四节 红白事习俗
---- 第五节 方言
---- 第六节 谚语
---- 第七节 歇后语
---- 第八节 歌谣
-- 第四章 精神文明创建
---- 第一节 文明创建概况
---- 第二节 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状况
----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状况
---- 第三节 居住条件
---- 第四节 城乡文化生活
第二十三篇 乡镇(街道)概况
-- 第一章 点军街道办事处
---- 第一节 地理环境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社会事业
-- 第二章 联棚乡
---- 第一节 地理环境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社会事业
-- 第三章 土城乡
---- 第一节 地理环境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社会事业
-- 第四章 桥边镇
---- 第一节 地理环境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社会事业
-- 第五章 艾家镇
---- 第一节 地理环境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社会事业
人物
-- 一、人物传
-- 二、人物录
-- 三、人物表
附 录
-- 一、重要文件选录
-- 二、历代诗词文赋选录
-- 三、汉寿亭侯点兵处石碑碑文
-- 四、关于点军区2004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
-- 五、西乡革命活动回忆录
-- 六、《点军区志》终审及出版的相关文件
编后记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