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县水利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是河间县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水利专志,故上限不作统一规定,尽可能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85年。下限以下至终稿前发生的重大事件,以补记的形式收于有关正文之后。
二、本志采用章、节、目体,自目以下述事。
出版时间:
1994年05月
目录
封面
河间县水利志
河间县水利工程现状图
河间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河流
--
第一节 行洪河道
----
一 子牙河
----
二 子牙新河
--
第二节 排沥河道
----
一 黑龙港河西支
----
二 马兰河与马兰新河
----
三 古洋河
----
四 冀中运河
----
五 小自河
----
六 于家河
----
七 北排水河
--
第三节 湮废古河道
----
一 古唐河
----
二 王淋口支河
----
三 长丰渠、黄龙港河、涧水
----
附:桥梁
------
一 古代桥梁变迁
------
二 现代桥梁建筑
第二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地上水资源
----
一 大气降水
----
二 地表径流
----
三 过境水拦蓄
--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
----
一 水文地质条件
----
二 含水组的划分与分布
----
三 地下水资源量
--
第三节 水资源供需状况
----
一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
二 社会各业需水量
----
三 亏水状况
--
第四节 水质
----
一 河渠水质
----
二 地下水质
----
三 地下含氟水的分布与含氟量
--
第五节 地下水动态
----
一 地下水位变化特征
----
二 降落漏斗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
第六节 地下热水资源及开发利用
----
一 地下热水资源的分布与储量
----
二 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
----
三 开发利用状况
第三章 水旱灾害与抗灾
--
第一节 水灾
----
一 历代水灾
----
二 建国后水灾
----
三 特大水灾年及抗灾
--
第二节 旱灾
----
一 历代旱灾
----
二 建国后旱灾
----
三 特大旱灾年及抗灾
第四章 治水方略
--
第一节 历代治水主张与兴工之道
----
一 北魏·崔楷的综合治理方略
----
二 清·李光地之因地制宜思想
----
三 清·夏同善开井灌田之议
----
四 北魏·崔楷关于施工规程的见解
----
五 明·赵完壁之兴工之道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治理方针与政策
----
一 对党的治水方针的实施
----
二 优工政策
----
三 财力支农
----
四 边界水利
------
附:部分边界排水协议存文
第五章 防洪
--
第一节 民间防洪工程
----
一 庄基
----
二 坞
--
第二节 堤防修筑
----
一 滱堤
----
二 唐河堤
----
三 八里堤
----
四 子牙河堤
--
第三节 子牙河治理
----
一 子牙河水灾对河间之影响
----
二 治理沿革
----
三 河间境内工程概况
--
第四节 防护林营造
----
一 规划
----
二 营造过程
----
三 效益
--
第五节 防汛
----
一 机构与队伍
----
二 资金与物料
----
三 汛情、雨情的监测与传递
第六章 除涝·治碱
--
第一节 排沥河渠
----
一 北排水河
----
二 建国沟
----
三 任河大东、西支排水渠
----
四 希穆支渠
----
五 城东干渠
----
六 广安支渠
----
七 夹道排水沟
----
八 其它支渠
--
第二节 排涝工程建筑物
----
一 扬水站
----
二 韩别洼倒虹吸
----
三 圬工泵
--
第三节 盐碱地治理
----
一 盐碱地的分布与种类
----
二 治理措施
----
三 治理成果
第七章 拦(引)蓄水工程
--
第一节 闸涵
----
一 子牙河崔家柳引水闸
----
二 十字河调节闸
----
三 古洋河左庄蓄水闸
----
四 其它闸涵
------
补记:子牙河杨张各蓄水闸
--
第二节 坑塘
----
一 发展概况
----
二 坑塘利用
第八章 水井建设
--
第一节 专业队伍
----
一 钻井队
----
二 修井队
----
三 洗井队
----
四 测井队伍
----
五 辅助工厂
--
第二节 凿井机具
----
一 人工架
----
二 大锅锥
----
三 冲击钻
----
四 岩心钻机
----
五 回转式钻机
----
六 机带泵吸锥
----
七 马拉大锅锥
--
第三节 井型演变与建设成果
----
一 土井
----
二 砖井
----
三 简易真空井与机带真空井
----
四 机井
----
五 建设成果
第九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提水机具的发展
----
一 提水机具
----
二 动力机械
--
第二节 灌溉方式的变革
----
一 穴灌
----
二 漫灌
----
三 畦灌
----
四 节水灌溉
----
五 微咸地下水灌溉
--
第三节 灌溉效益
----
一 总体效益
----
二 单井效益
第十章 工程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一 县属机构
----
二 基层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一 河道管理
----
二 工程建筑物管理
----
三 农用机井管理
--
第三节 管理章规
----
一 章规颁布
----
二 章规实施
------
附:幸规存文
------
补记:河间县公安局 河问县水利局 关于保护水利工程设施的通告
------
补记:水政监察
--------
一 水费征收
--------
二 水利执法
第十一章 水利经费
--
第一节 建国前经费来源
----
一 徭役与摊捐
----
二 国库支付与以工代赈
----
三 借贷
----
四 自筹与募捐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水利资金
----
一 国家投资
----
二 群众集资
----
三 多种经营
----
四 投资效益
第十二章 基础工作与水利科技
--
第一节 勘测设计与施工
----
一 水文地质勘探成果
----
二 地下水观测
----
三 测量
----
四 设计·施工
--
第二节 水利区划
----
一 工作过程
----
二 分区概况与治理方向
--
第三节 水利科技
----
一 科技队伍建设
----
二 水利学会
----
三 科研成果
------
补记:井用风力提水机
第十三章 水利行政
--
第一节 建国前的水利行政机构
----
一 民国前机构
----
二 民国时期机构
----
三 人民民主政权时期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水利行政机构
----
一 体制·职能
----
二 领导更迭
----
三 人员编制
第十四章 人物·文苑
--
第一节 治水人物与先进集体
----
一 治水人物
------
邢君牙
------
韩宗武
------
郭学书
------
钱楷、夏之臣
------
赵完壁
------
李光地
------
李时宪
------
吴山凤
------
孙绍宗
------
槐洪驹
------
杜学亮
------
冯璋
------
金广志
------
陈振发
------
孙文生
------
吴善
----
二 先进集体
--
第二节 文苑
----
一 著述
----
二 题记
----
三 诗词
附记
--
一 子牙河东地区机井组会战始末
--
二 子牙新河占地移民迁建经过
--
三 支援丰南县地震灾区恢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记事
--
四 子牙河北司徒扬水站决口的教训
--
五 古洋河学堤桥坍塌事故
--
六 果子洼公社第一钻井队重大触电伤亡事故
--
七 后张寺营大队民工食物中毒事件
--
八 重建念祖桥
--
九 县外施工
编后记
--
附
----
对《河间县水利志》的终审意见
----
沧州地区水利志编审委员会
----
河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出版《河间县水利志》的批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