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农牧志

怒江州农牧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农业生产关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具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49-1995

出版时间: 1999年09月

目录

封面
怒江州农牧志
图片
-- 附图
-- 规格化小麦条播示范片
-- 温饱工程——地膜玉米
-- 希望的田野
-- 水稻旱育秧
-- 水稻综合示范样板
-- 杂交玉米
-- 怒江河谷中北部地区的独特牛耕方式
-- 农田建设配套工程
-- 州农业局领导亲自抓“菜蓝子”(图为刘泉局长检查塑料大棚蔬菜生产情况)
-- 农业部门在“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中开创的上档次茶叶品牌
-- 芒果
-- 特有品种——贡山大额牛(独龙牛)
-- 澜沧江西岸半山的自然草场
-- 地方良种——泸水黑山羊
-- 贡山县的龙陵黄山羊纯繁群
-- 全州畜牧局长会议期间,中共怒江州委书记张耀武、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寸亮璧等领导同与会人员参观大兴地畜牧科技扶贫示范乡。
-- 改建后的农村猪圈
-- 沪水县瘦肉型猪统供站的仔猪圈(栏)一角
-- 怒江州种鸡场蛋鸡舍一角
-- 沪水县百花岭小型商品鱼基地一角
-- 在1989年全国夏季粮油创高产活动中,怒江傈傈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嘉奖
-- 1989年全国夏粮及全年粮食生产创高产活动中,分别受到农业部嘉奖和表彰
-- 1990年、1991年怒江州连续荣获云南省粮食生产超标奖
-- 自然科学奖
-- 参加云南省农牧渔业系统首届“兴农杯”篮球运动会获男篮亚军
-- 重大科技推广项目组织管理、农田建设等分别受到奖励
-- 怒江州农业局及畜牧局历任局长
---- 和顺生
---- 杨茂森
---- 高应新
---- 李立和
---- 刘泉
---- 李祖虎
-- 历任副局长
---- 周贤武
---- 和润
---- 袁以琨
---- 余荣
---- 董才益
---- 李嘉瑞
---- 和志林
---- 和大波
---- 李长耀
-- 编纂领导小组(左起)组长:刘泉组员:李嘉瑞李祖虎
-- 编辑(左起)主编 杨金华副主编和志林
-- 评审鉴定会议一角
-- 《怒江州农牧志》稿评审会议全体人员
-- 参加志稿评审的部分调离和离退体领导及部分在职领导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概况
-- 第一节 行政区域
---- 一、位置 面积
---- 二、建置沿革
---- 三、人口 民族
------ (一)人口 分布
------ (二)民族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一、山脉 河流
------ (一)山脉
------ (二)河流
---- 二、地质 地貌
------ (一)地质
------ (二)地貌
---- 三、气候
------ (一)温度
------ (二)雨季及雨量
------ (三)蒸发量 相对湿度
------ (四)日照 辐射
------ (五)风向 风速
------ (六)霜日
------ (七)冰雹
---- 四、森林植被
---- 五、野生动物
第二章 生产关系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
---- 一、演变中的土地私有制
------ (一)所有制形态
------ (二)初期的阶级分化
------ (三)经济负担
---- 二、土司 地主土地所有制
------ (一)封建领主经济—土司制
------ (二)封建地主经济
-- 第二节 所有制变革
---- 一、减租退押“缓冲区土改”
------ (一)减租退押
------ (二)缓冲区土改
---- 二、边四县的社会改革
------ (一)直接过渡 山区生产改造
------ (二)协商调整土地
--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 一、兰坪县
---- 二、边四县
---- 三、调整农业社
-- 第四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 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二、人民公社
---- 三、调整体制
---- 四、“文革”中体制的反复
---- 五、农业学大寨
---- 六、承包到组
---- 七、家庭承包责任制
---- 八、专业(重点)户经济联合体
第三章 结构
-- 第一节 农村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 农业内部结构
---- 一、种植业结构
------ (一)粮经结构
------ (二)粮食产量结构
---- 二、产值结构
-- 第三节 收入结构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五节 发展水平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农业人口 耕地面积
---- 一、农业人口
---- 二、耕地面积
-- 第二节 农业资源普查
---- 一、土壤普查
------ (一)第一次土壤普查
------ (二)第二次土壤普查
---- 二、农作物品种资源普查
------ (一)粮食作物品种
------ (二)经济作物品种
------ (三)药用植物
------ (四)水果 茶叶品种
---- 三、花卉类观赏植物
-- 第三节 生产方式 技术改造
---- 一、“刀耕火种”耕作方式
---- 二、传统耕作方式
------ (一)牛耕方式
------ (二)精耕细作
------ (三)积肥施肥
---- 三、农田建设
---- 四、耕作制度
-- 第四节 粮食作物
---- 一、玉米
------ (一)面积产量
------ (二)产区分布
------ (三)栽培技术
------ (四)收获脱粒
---- 二、稻谷(含水稻、陆稻)
------ (一)水稻
------ (二)陆稻(旱谷)
------ (三)稻谷生产的地位
---- 三、小麦
---- 四、杂粮
------ (一)养子
------ (二)豆类
---- 五、蚕豆 黄豆
------ (一)蚕豆
------ (二)黄豆
---- 六、薯类
-- 第五节 经济作物
---- 一、油菜籽
---- 二、甘蔗
---- 三、麻棉 蚕桑
------ (一)麻类
------ (二)棉花
------ (三)蚕桑
---- 四、花生 向日葵
------ (一)花生
------ (二)向日葵
---- 五、烟草
---- 六、药用植物
-- 第六节 其他作物
---- 一、蔬菜
------ (一)蔬菜种类
------ (二)蔬菜种植
---- 二、青饲料 绿肥
---- 三、水果
---- 四、茶叶
-- 第七节植保
---- 一、病虫草害普查
---- 二、病虫草害防治
------ (一)病虫害防治
------ (二)草害防除
---- 三、病虫草鼠害综合防制
---- 四、低温 霜冻 冰雹等灾害的防制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一、建国前的畜牧业
---- 二、建国后畜牧业的发展
------ (一)以私养为主的恢复发展阶段
------ (二)集体饲养为主的发展阶段
------ (三)公私并举、以私养为主的恢复阶段
------ (四)公私并举以私养为主的发展阶段
------ (五)以规模养殖为中心,带动千家万户发展阶段
-- 第二节 畜禽品种及改良
---- 一、家畜
------ (一)猪
------ (二)黄牛
------ (三)大额牛
------ (四)牦牛
------ (五)水牛
------ (六)马属
------ (七)山羊
------ (八)绵羊
---- 二、家禽
---- 三、其它(鸽兔蜂)
---- 四、畜禽改良
------ (一)猪品种改良
------ (二)牛的改良
------ (三)马匹改良
------ (四)山羊改良
------ (五)绵羊改良
-- 第三节 饲草饲料 饲养管理
---- 一、饲草饲料
------ (一)饲料资源
------ (二)草山草坡 牧草资源
------ (三)饲料种植
------ (四)草山建设
------ (五)饲料加工
------ (六)配(混)合饲料推广应用
---- 二、饲养管理
------ (一)猪的饲养管理
------ (二)大牲畜的饲养管理
------ (三)山绵羊的饲养管理
------ (四)家禽的饲养管理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一、疫病种类及流行
------ (一)主要畜禽疫病
------ (二)主要流行疫病
---- 二、防疫
------ (一)防疫体系
------ (二)防疫措施
------ (三)检疫
---- 三、诊断治疗
第六章 渔业
-- 第一节 资源分布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网具 捕捞
第七章 农具 机具
-- 第一节 农具
-- 第二节 机具
第八章 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农业局
------ (一)机构演变
------ (二)人员变化
------ (三)内部设置
------ (四)领导配置
---- 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畜牧局
-- 第二节 党群组织
---- 一、中共怒江州农牧局党组
---- 二、党支部
------ (一)中共怒江州农牧局党支部
------ (二)中共怒江州畜牧兽医站党支部
------ (三)中共怒江农校党支部
------ (四)中共怒江州农科所党支部
---- 三、团支部
---- 四、工会
---- 五、学会
------ (一)农学会
------ (二)畜牧兽医学会
------ (三)其他学会及研究会
-- 第三节 直属事业单位
---- 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种子站
---- 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站
---- 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 四、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 五、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经济作物管理站
---- 六、怒江农校
------ (一)学校建设
------ (二)专业设置
------ (三)招生 培训
------ (四)教职员工
-- 第四节 农牧业科技推广组织
---- 一、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所(站)
------ (一)机构演变
------ (二)人员构成
---- 二、乡(镇)农技站
---- 三、四级农科网
------ (一)农科网的形成
------ (二)农科网的工作
---- 四、县级种子机构
------ (一)县级种子站(公司)
------ (二)良种场
---- 五、畜牧兽医机构
------ (一)机构
------ (二)人员
---- 六、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机构
------ (一)机构
------ (二)人员
-- 第五节 农牧科技专业队伍
---- 一、人员变化
---- 二、晋升
---- 三、晋职
---- 四、授予荣誉
-- 第六节 农牧场站选介
---- 一、国营农场选介
------ (一)国营六库试验农场
------ (二)贡山县丙中洛农场
------ (三)兰坪县梭罗寨农场
---- 二、畜禽场站选介
------ (一)怒江州种猪场
------ (二)泸水县种猪场
------ (三)福贡县良种场
------ (四)兰坪县绵羊改良站
------ (五)泸水县瘦肉型猪统一供精站
------ (六)怒江州种鸡场
------ (七)碧江县养鸡场
------ (八)兰坪县养鸡场
------ (九)贡山县养鸡场
第九章 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一、怒江州农业局的主要职责
---- 二、怒江州畜牧局的主要职责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一、计划管理
---- 二、劳动管理
---- 三、财务管理
---- 四、收益分配
---- 五、粮食分配
第十章 成果 表彰
-- 第一节 科技成果
---- 一、省(部)级成果
---- 二、地(厅)级成果
---- 三、怒江州农牧局1989年度首届农牧渔业科技成果
---- 四、高产(丰收)奖
-- 第二节 高产纪录奖
---- 一、水稻高产纪录
---- 二、玉米高产纪录
---- 三、小麦高产纪录
---- 四、旱改制套种高产纪录
-- 第三节 先进表彰
---- 一、先进集体
---- 二、先进个人
第十一章 物候 农事 农谚 剂量单位
-- 第一节 物候历
-- 第二节 农事撮要
-- 第三节 节令 谚语
-- 第四节 剂量单位换算
第十二章 灾异
-- 第一节 风灾
-- 第二节 干旱、洪水、泥石流及连阴雨灾害
-- 第三节 霜雪雹灾 低温冷害
-- 第四节 饥荒 雷击 疫灾
-- 第五节 农作物病虫灾害
附录
-- 一 土特产品
-- 二 文件摘录
---- 中共怒江州委三届四次全体会议决议(摘要))(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六日通过)
---- 关于分设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畜牧局的通知
---- 怒江州人民政府关于把畜牧业建成支柱产业的通知(节录)
---- 怒江州农学会章程(1998年3月15日怒江州农学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 怒江州农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 怒江州农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成员名单
-- 三、论文选
----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陡坡垦殖刍议
-- 四、《怒江州农牧志》评审鉴定组成员名单
-- 五、《怒江州农牧志》审稿人员名单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