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志
格式:PDF
费用:3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宾川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1997年08月
目录
封面
宾川县志
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凡 例
目 录
概述
大事记
自然地理志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浆岩
----
第三节 构造
------
一 褶皱
------
二 断裂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类型
------
一 三种类型
------
二 四个单元
----
第二节 山脉
------
一 东部山脉
------
二 西部山脉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一 纳溪河
------
二 平川河
------
三 朵背箐河
------
四 清水河
----
第二节 湖泊 泉水
------
一 湖泊
------
二 泉水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带区 四季划分
------
一 带区划分
------
二 四季划分
----
第二节 太阳辐射 日照
------
一 太阳辐射
------
二 日照
----
第三节 气温
----
第四节 降雨 蒸发
------
一 降雨
------
二 蒸发
----
第五节 霜 雪 雾
------
一 霜
------
二 雪
------
三 雾
----
第六节 气压 风 云 雷
------
一 气压
------
二 风
------
三 云
------
四 雷
--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一 棕壤
------
二 黄棕壤
------
三 红壤
------
四 燥红土
------
五 紫色土
------
六 石灰(岩)土
------
七 水稻土
------
八 菜园土(暗色冲积土)
----
第二节 植被
------
一 针叶林
------
二 阔叶林
------
三 灌丛
------
四 稀树草丛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光热
----
第二节 土地
----
第三节 矿产
------
一 黑色金属矿
------
二 有色金属矿
------
三 贵重金属矿
------
四 稀散元素矿
------
五 冶金辅助原料矿
------
六 燃料矿
------
七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
------
八 建筑材料和其他非金属矿
----
第四节 水
------
一 径流
------
二 地下水
------
三 水能
------
四 温泉
----
第五节 植物
------
一 农作物
------
二 瓜果
------
三 林木 竹类
------
四 菌类
------
五 花卉
------
六 牧草
------
七 药用植物
----
第六节 动物
------
一 兽类
------
二 禽类
------
三 鱼类
------
四 其他
------
五 昆虫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洪涝
----
第三节 雪霜冻害
----
第四节 冰雹
----
第五节 地震
----
第六节 滑坡 泥石流
建置沿革志
--
第一章 位置 面积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面积
--
第二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历代隶属
----
第二节 辖境变迁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明清
----
第二节 民国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四章 县城 乡村
----
第一节 县城
------
一 古县城州城
------
二 新县城牛井
----
第二节 乡镇简况
------
一 牛井镇
------
二 太和乡
------
三 州城乡
------
四 乔旬乡
------
五 宾居乡
------
六 大营乡
------
七 炼洞乡
------
八 力角乡
------
九 钟英乡
------
十 平川乡
------
十一 古底乡
------
十二 拉鸟乡
----
第三节 村名
人口志
--
第一章 人口演变与分布
----
第一节 演变
----
第二节 数量
----
第三节 分布
------
一 密度
------
二 民族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
----
第二节 民族
----
第三节 年龄
------
一 年龄金字塔
------
二 人口年龄构成类型
----
第四节 文化
----
第五节 职业
----
第六节 婚姻
----
第七节 平均期望寿命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节育
----
第三节 晚婚 晚育
----
第四节 优生 优育
----
第五节 政策措施
------
一 节育免费
------
二 晚婚、晚育奖励规定
------
三 独生子女奖励规定
------
四 限制与惩罚
------
五 对接受节育手术者的待遇
----
第六节 成果
农业志
--
第一章 农业经济制度
----
第一节 私有制
------
一 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 土地改革后的个体所有制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
一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二 农村人民公社
------
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人口与耕地
----
第二节 农业区划
------
一 低热坝区
------
二 温凉地区
------
三 冷凉地区
----
第三节 粮食作物
------
一 稻谷
------
二 玉米
------
三 蚕豆
------
四 小麦
------
五 杂粮和薯类
----
第四节 经济作物
------
一 棉花
------
二 甘蔗
------
三 花生
------
四 烤烟
------
五 香叶天竺葵
------
六 油菜
------
七 蔬菜
------
八 其他
----
第五节 产值
------
一 农业总产值
------
二 农业产值
----
第六节 农技农艺
------
一 耕作制度
------
二 主要作物适播期
------
三 良种引进和推广
------
四 栽培管理
----
第七节 农业机具
------
一 耕作机具
------
二 植保机具
------
三 收割脱粒机具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一 垂直分布
------
二 林种分布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一 育苗
------
二 四旁植树
------
三 荒山造林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一 机构
------
二 防火
------
三 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林政管理
------
一 林地演变
------
二 山林权属
------
三 林业“三定”
------
四 解决林权纠纷
------
五 制止乱砍滥伐
----
第五节 林产品
------
一 木材
------
二 薪炭材
------
三 干鲜果品
------
四 其他林副产品
--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品种
------
一 地方品种
------
二 品种改良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一 饲养管理
------
二 牲畜饲养量
----
第三节 饲料饲草
------
一 饲料
------
二 饲草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一 疫病种类
------
二 防治
--
第五章 副业
----
第一节 项目
------
一 编织
------
二 采集
------
三 木作
------
四 养殖
----
第二节 经营形式
--
第六章 渔业
----
第一节 水域
----
第二节 养殖
------
一 鱼类
------
二 饲养
----
第三节 捕捞
水利志
--
第一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一 中型水库
------
二 小(一)型水库
------
三 小型库塘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一 境内引水工程
------
二 境外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灌工程
----
第四节 地下水工程
------
一 地龙
------
二 井灌
----
第五节 河道治理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一 大银甸水库管理所
------
二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
------
三 宾居水利管理所
------
四 海稍水库管理所
------
五 水电局工程管理股
------
六 水产工作站
------
七 海稍水库派出所
------
八 水土保持办公室
------
九 集体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用水管理
------
一 灌溉制度
------
二 水费计收
----
第四节 投资与效益
------
一 投资
------
二 效益
----
第五节 移民 抚恤
------
一 移民
------
二 伤亡抚恤
工业志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 私营工业
----
第三节 集体工业
----
第四节 国营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轻化工业
------
一 化工
------
二 轧花 弹花 纺织
------
三 木器 陶器
------
四 缝纫 制鞋 制胶
------
五 造纸 印刷
------
六 制药
------
七 粮油饲料加工
------
八 火硝 大碱 土碱
------
九 松香 松节油
------
十 炸药
------
十一 烟丝 卷烟
----
第二节 食品加工业
------
一 制糖
------
二 糖果 糕点 酱食
------
三 酿酒
------
四 粉丝
------
五 罐头
----
第三节 建材工业
------
一 石料
------
二 石灰
------
三 砖瓦
------
四 水泥
------
五 水泥制品
------
六 木材
----
第四节 采矿业
------
一 煤炭
------
二 银矿
------
三 铜矿
------
四 铁矿
------
五 磺铁矿
------
六 铅锌矿
------
七 淘沙金
----
第五节 机械金属铸造业
------
一 小铁农具
------
二 金属制品
------
三 农机具
----
第六节 电力工业
------
一 火电
------
二 水电
------
三 风力发电
------
四 电网建设
------
五 供电
--
第三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经营形式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四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交通志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公路
------
一 省管公路
------
二 县乡公路
------
三 乡村公路
----
第三节 桥涵
------
一 桥梁
------
二 涵洞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人力、畜力运输
------
一 人背 人挑
------
二 滑竿 轿子
------
三 驮马 马帮
------
四 手推车
------
五 畜力车
----
第二节 机动车货运
----
第三节 客运
------
附:运输企业简述
--
第三章 交通运输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一 交通安全委员会
------
二 运政管理所
------
三 公路管理段
------
四 公路养护队
------
五 公安交通警察大队
------
六 公路养路费征收稽查站
----
第二节 公路管理
----
第三节 运输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
第五节 总检审
邮电志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网点与邮路
------
一 网点
------
二 邮路
----
第二节 业务
------
一 函件
------
二 包裹
------
三 汇兑
------
四 储蓄
------
五 报刊订销
------
六 机要通信
------
七 集邮
------
八 人寿保险及代理国库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一 网点
------
二 电路与设备
------
三 业务
----
第二节 电话
------
一 长途电话
------
二 市内电话
------
三 农村电话
------
四 会议电话
--
第三章 机构
----
第一节 邮局、邮政代办所
----
第二节 邮电局、所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志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房屋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基础设施
------
一 给水
------
二 排水
------
三 供电
------
四 商业服务
------
五 交通运输
------
六 文化
------
七 园林绿地
------
八 公厕
----
第四节 总体规划
--
第二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集市
------
一 宾居街
------
二 州城街
------
三 平川街
------
四 其他集市
----
第二节 农村
------
一 住房
------
二 饮用水
------
三 电公路
--
第三章 景点建设
----
第一节 鸡足山
----
第二节 其他景点
------
一 崆峒山
------
二 南薰桥
------
三 平川观音寺
--
第四章 建设管理
----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
------
一 确认产权
------
二 交易监证
------
三 危房鉴定
------
四 住房改革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一 征用土地、审批城乡建设用地
------
二 查处违法占地案件
------
三 城镇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
------
四 土地详查和调处权属争议
----
第三节 设计与质量监督
------
一 设计
------
二 质量监督
--
第五章 建筑建材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建筑材料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监测
------
一 植树造林
------
二 防治污染
------
三 征收排污费
------
四 监测
商业志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一 供销合作社
------
二 合作商业
------
三 其他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经营
----
第一节 购进
------
一 农副产品
------
二 地方工业品
------
三 日用工业品
------
四 废旧物资
----
第二节 销售
------
一 农业生产资料
------
二 生活资料
------
三 计划物资
----
第三节 对外贸易
----
第四节 饮食服务
------
一 饮食业
------
二 服务业
--
第三章 粮油商业
----
第一节 粮食征购
------
一 公粮征收
------
二 余粮收购
----
第二节 粮食供应
------
一 农村供应
------
二 非农业供应
----
第三节 粮食储运
------
一 仓储
------
二 调运
----
第四节 油脂油料购销
------
一 收购
------
二 销售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民主管理
------
一 社员代表大会
------
二 职工代表会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一 资金管理
------
二 费用管理
------
三 利润管理
------
四 外汇管理
------
五 粮油企业管理
----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五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交易
----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
综合经济志
--
第一章 经济效益
----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 国民收入
----
第三节 工农业总产值
----
第四节 人民生活
------
一 农民收入
------
二 职工收入
------
三 农民口粮
------
四 购买力和主要商品消费量
------
五 住房
--
第二章 计划统计
----
第一节 计划
------
一 计划编制
------
二 计划检查
----
第二节 统计
------
一 队伍
------
二 报表
------
三 专项调查
------
四 服务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登记
----
第四节 经济合同和商标管理
------
一 经济合同
------
二 商标
--
第四章 物价
----
第一节 市场价格
----
第二节 计划价格
------
一 管理权限
------
二 价格制定
------
三 调整价格
----
第三节 价格区划
----
第四节 价格审检
------
一 审查
------
二 检查
--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度量衡
----
第二节 计量和质量
----
第三节 标准化
--
第六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计监督
财税志
--
第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预算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一 企业
------
二 行政事业
------
三 公费医疗
------
四 支农资金
----
第四节 财政监督
------
一 财政检查
------
二 冻结存款
------
三 商品专控
----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
--
第二章 收入
----
第一节 工商税收
----
第二节 农业税收
----
第三节 企业收入
----
第四节 其他收入
--
第三章 支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
第二节 文教科卫费
----
第三节 抚恤救济
----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
----
第五节 其他费用
--
第四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与税种
----
第二节 农村税收
--
第五章 债券
----
第一节 发行
----
第二节 解库 兑付
金融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银行
------
一 富滇新银行
------
二 合作金库
------
三 实业银行
------
四 宾川县银行
------
五 人民银行
------
六 农业银行
------
七 工商银行
------
八 建设银行
----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保险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金属币
----
第二节 纸币
----
第三节 货币流通
--
第三章 信贷
----
第一节 存款 储蓄
------
一 存款
------
二 储蓄
----
第二节 贷款
------
一 工商业贷款
------
二 农业贷款
------
三 基建拨款、贷款
----
第三节 农村信用
------
一 民问借贷
------
二 积谷借贷
------
三 信用合作
----
第四节 外汇承兑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种类
----
第二节 业务
党群志
--
第一章 国民党 三青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宾川县党部
----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宾川分团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县委及其机构
------
一 县委
------
二 县委机构
----
第二节 县党代会
----
第三节 党组
------
一 财经党组
------
二 政法党组
------
三 文卫党组
------
四 政府党组
------
五 公安党组
------
六 县人民检察院党组
------
七 人民法院党组
------
八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
------
九 政协宾川县委员会党组
----
第四节 县属党委(总支、支部)
----
第五节 组织建设
----
第六节 宣传教育
------
一 党员教育
------
二 干部理论教育
------
三 社会宣传教育
----
第七节 专项工作
------
一 秘书工作
------
二 信息工作
------
三 保密工作
------
四 信访工作
------
五 选配领导干部
------
六 老干部工作
------
七 党校教育
------
八 落实政策
------
九 党史资料征集
----
第八节 统一战线
------
一 反蒋统一战线
------
二 爱国统一战线
----
第九节 纪律检查
------
一 整顿党风
------
二 复查历史旧案
------
三 来信来访
--
第三章 中国民主同盟宾川支部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历届支委会议
----
第三节 盟务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一 民国时期的县工会
------
二 建国后的县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一 民国县农会
------
二 农抗会
------
三 农民协会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一 县妇女协进会
------
二 县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宾川县地方组织
------
一 团县委机构沿革
------
二 组织建设
------
三 历次团代会简介
------
四 主要活动
----
第五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宾川县地方组织
政权·政协志
--
第一章 明、清、民国政权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一 明、清政权
------
二 民国政权
----
第二节 参议机构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历届历次会议
------
一 各族各界代表大会
------
二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一 县各代会常务委员会
------
二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平川地区临时人民政府
----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县政府机构
----
第四节 乡村政权
--
第四章 政协宾川县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概况
------
一 历届委员
------
二 常务委员
----
第二节 历届历次全委会议
政法志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一 清朝、民国警察
------
二 人民公安
----
第二节 惩治犯罪
------
一 剿匪
------
二 取缔反动会道门及反动组织
------
三 禁烟 禁赌
------
四 侦察破案、打击刑事犯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一 户籍管理
------
二 “四类分子”改造
------
三 易燃易爆物品、枪弹、刀具管理
------
四 违法青少年教育
------
五 消防
----
第四节 监所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一 检察处
------
二 人民检察院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申检察
--
第三章 法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
------
一 刑事审判
------
二 民事审判
------
三 经济审判
------
四 行政审判
----
第三节 执行
----
第四节 司法改革 积案清理 复查
------
一 司法改革
------
二 积案清理
------
三 复查
----
第五节 人民陪审员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律师
----
第五节 公证
政治运动志
--
第一章 民主改革与抗美援朝
----
第一节 减租减息与退押
----
第二节 清匪反霸与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第四节 抗美援朝
--
第二章 “三反”,“五反”与三大改造
----
第一节 “三反”、“五反”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
一 农业合作化运动
------
二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三 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
第三章 肃反审干与整风反右
----
第一节 肃反审干
------
一 肃反
------
二 审干
----
第二节 整风反右
--
第四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
第一节 “大跃进”
------
一 共产风
------
二 瞎指挥风
------
三 浮夸风
------
四 强迫命令风
------
五 干部特殊化风
----
第二节 人民公社
----
第三节 纠正“五风”错误
--
第五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一节 小“四清”
----
第二节 机关“五反”
----
第三节 大“四清”
--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兴起
----
第二节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
第三节 建立革命委员会
----
第四节 “三忠于”与“活学活用”
----
第五节 “划线站队”与“ 第二次土改”
----
第六节 “斗、批、改”
------
一 “教育革命”
------
二 贫下中农管理商业
------
三 清理阶级队伍
------
四 “五·七”干校
------
五 一打三反
----
第七节 批陈整风
----
第八节 批林整风
----
第九节 批林批孔
----
第十节 纠正“划线站队”错误
----
第十一节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凤
--
第七章 农业学大寨
--
第八章 揭批“四人帮”
----
第一节 揭、批、查运动
----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军事志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明、清兵役
----
第二节 民国兵役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明、清镇戍
------
一 屯军
------
二 绿营军
----
第二节 民国驻军
----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乡团
----
第二节 县工委领导下的人民武装
----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
第四节 民兵
------
一 组织
------
二 训练
------
三 活动
--
第四章 设施
----
第一节 关、哨、铺、汛、塘
----
第二节 城池
----
第三节 防空
--
第五章 战事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一 邹应龙征赤石崖
------
二 茹村起义
------
三 铁城起义
------
四 杜文秀义军在宾川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一 罗树昌部进占宾川
------
二 红二、六军团过宾川
------
三 四角山剿匪
------
四 地下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
----
第三节 建国后
------
一 平川追歼战
------
二 平患王梓才暴乱
教育志
--
第一章 书院 义学 私塾
----
第一节 书院
----
第二节 义学
----
第三节 私塾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园、所设置
----
第二节 教养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教学
----
第三节 山区民族小学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教学
--
第五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农职业教育
----
第三节 其他职业学校
--
第六章 业余教育
----
第一节 干部职工教育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第三节 函授 自考 广播电视教育
------
一 函授教育
------
二 自学考试
------
三 广播电视教育
--
第七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学术团体 教研刊物
------
一 学术团体
------
二 教研刊物
----
第二节 教学观摩
----
第三节 考试 竞赛
------
一 考试
------
二 竞赛
----
第四节 电化教育
--
第八章 教职员工
----
第一节 构成
----
第二节 待遇
------
一 政治待遇
------
二 工资
------
三 福利 津贴
----
第三节 培训
--
第九章 经费 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校舍修建
----
第三节 教学设备
文化志
--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一节 文化馆、站、室
----
第二节 图书馆、室
----
第三节 档案馆、室
----
第四节 广播站
------
一 广播
------
二 电视
------
三 录像放映
----
第五节 书店
----
第六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
第七节 文工队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
------
一 文学创作
------
二 民问文学
----
第二节 音乐 舞蹈
------
一 群众音乐
------
二 群众舞蹈
----
第三节 书法 绘画 摄影 雕塑
----
第四节 民间艺术
------
一 滇剧
------
二 花灯
------
三 民族舞蹈
------
四 对歌
------
五 剪纸
------
六 刺绣
--
第三章 历代著述
----
第一节 历代书目
----
第二节 艺文目录
--
第四章 报刊通讯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新闻通讯
--
第五章 文物 名胜古迹
----
第一节 文物
------
一 文物保护单位
------
二 古遗址
------
三 古墓葬
------
四 古代水利工程
------
五 库藏文物
------
六 碑刻
----
第二节 名胜古迹
科技志
--
第一章 组织与队伍
----
第一节 科技事业单位
----
第二节 团体
------
一 宾川县科学技术协会
------
二 牛井镇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
三 县级学会
------
四 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
----
第三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普及
----
第一节 活动
------
一 培训
------
二 宣传
------
三 咨询
------
四 交流
------
五 扶贫
----
第二节 开发
----
第三节 推广
--
第三章 科研
----
第一节 课题
----
第二节 成果
----
第三节 成果选介
----
第四节 科技著述
------
一 论著选目
------
二 论文选目
--
第四章 测报
----
第一节 地震
------
一 监测
------
二 预报
------
三 科研
----
第二节 气象
------
一 观测
------
二 预报
汉语方言志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语音系统
------
一 声母
------
二 韵母
------
三 声调
------
四 声韵调配合规律
----
第二节 音变
------
一 连读变调
------
二 特殊音变
------
三 儿化
--------
附:特殊读音举例
--
第二章 词汇
----
第一节 自然时令类
----
第二节 动物植物类
----
第三节 人品称谓类
----
第四节 身体疾病类
----
第五节 婚丧生育类
----
第六节 日常生活类
----
第七节 行业用语类
----
第八节 动作情态类
----
第九节 形容类
----
第十节 其他类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词缀
------
一 前缀
------
二 “子”尾
------
三 “头”尾
------
四 几个后缀
----
第二节 重叠
------
一 名词的重叠
------
二 动词的重叠
------
三 形容词的重叠
------
四 量词的重叠
----
第三节 几个特殊词用法
------
一 “有得”和“没得”
------
二 怪非怕
------
三 唠
------
四 嘎(口格)
------
五 么
------
六 哆嘛 呢唛 道嘛 得啰
------
七 着
------
八 特殊的后加成分
----
第四节 特殊语序
------
一 否定旬语序
------
二 疑问句语序
------
三 一种连动形式
--
第四章 谚语 歇后语
----
第一节 谚语
----
第二节 歇后语
体育志
--
第一章 体育协会与设施
----
第一节 体育协会
------
一 老年人体育协会
------
二 信鸽协会
------
三 足球协会
------
四 棋艺协会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教学
----
第二节 课外体育
----
第三节 校运会
----
第四节 劳卫与达标
--
第三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农村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
第四章 竞赛
----
第一节 县级竞赛
----
第二节 参加州级以上竞赛
------
一 州级竞赛
------
二 省级以上竞赛
------
三 破创省州纪录
--
第五章 人才的培养及输送
----
第一节 人才培训
----
第二节 人才输送
------
高守义
------
彭家政
------
陈绍界
------
张国良
------
李仕美
------
杨国琴
------
谭启铨
医药卫生志
--
第一章 医疗卫生单位
----
第一节 县属
------
一 民国时期的卫生院
------
二 人民医院
------
三 中医院
------
四 妇幼保健站
------
五 卫生防疫站
------
六 血吸虫病防治站
------
七 皮肤病防治站
------
八 药品检验所
----
第二节 乡镇
------
一 平川地区中心卫生院
------
二 宾居地区中心卫生院
------
三 大营乡卫生院
------
四 乔甸乡卫生院
------
五 州城乡卫生院
------
六 力角乡卫生院
------
七 太和乡卫生院
------
八 炼洞乡卫生院
------
九 拉乌乡卫生院
------
十 古底乡卫生院
------
十一 钟英乡卫生院
------
十二 牛井镇卫生院
------
十三 东升民族卫生所
----
第三节 基层
------
一 集镇农村
------
二 企事业单位
--
第二章 医疗队伍与技术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一 公医
------
二 个体
------
三 培训
----
第二节 医疗技术
--
第三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传染病
------
一 天花
------
二 鼠疫
------
三 疟疾
------
四 霍乱
------
五 痢疾
------
六 伤寒及副伤寒
------
七 钩端螺旋体病
------
八 病毒性肝炎
----
第二节 地方病
------
一 麻风病
------
二 甲状腺肿大
------
三 克汀病
------
四 克山病
------
五 氟中毒
------
六 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
------
七 恶性肿瘤
----
第三节 血吸虫病
----
第四节 计划免疫
--
第四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环境卫生
------
一 爱国卫生运动
------
二 饮用水检查
------
三 粪便管理
----
第二节 食品卫生
----
第三节 学校、厂矿卫生
--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一 普及新法接生
------
二 孕妇、产妇保健
------
三 妇女病普查普治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六章 药物
----
第一节 中药材资源
------
一 珍稀名贵药材
------
二 地道大宗药材
----
第二节 药品经营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一 药品质量检查
------
二 剧毒药品管理
民政志
--
第一章 优抚 拥军
----
第一节 优待
------
一 群众优待
------
二 国家优待
----
第二节 抚恤
------
一 伤残人员抚恤
------
二 牺牲、病故人员抚恤
----
第三节 烈士褒扬
----
第四节 拥军
------
一 慰问
------
二 迎军、送军
------
三 支前
--
第二章 赈济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一 旱灾救济
------
二 水灾救济
------
三 火灾救济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一 寒衣救济
------
二 临时救济
------
三 定期定量补助
------
四 收容遣送
----
第三节 双扶
------
一 扶贫
------
二 扶优
------
三 双扶经济实体
------
四 扶贫基金会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
------
一 分散供养
------
二 集中供养
----
第二节 残疾人工作
----
第三节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
--
第四章 接收 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
----
第二节 军队退休干部
----
第三节 地方退休干部
--
第五章 婚姻登记 信访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信访
劳动人事志
--
第一章 干部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管理
------
一 在职干部管理
------
二 离、退休干部管理
------
三 奖惩
------
四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第三节 编制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招工
----
第二节 调配
----
第三节 培训
--
第三章 工资
----
第一节 工资制度
------
一 供给制
------
二 工资分制
------
三 等级工资制
------
四 结构工资制
----
第二节 工资调整
----
第三节 其他工资
------
一 试用见习期工资
------
二 转正定级工资
------
三 病事假工资
------
四 奖励工资
------
五 浮动工资
------
六 津贴补贴
--
第四章 保险福利
----
第一节 离休、退休、退职待遇
------
一 离、退休待遇
------
二 退职待遇
----
第二节 医疗待遇
----
第三节 伤亡待遇
------
一 工伤待遇
------
二 丧葬费
------
三 抚恤费
------
四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
第四节 生括福利
------
一 福利费
------
二 探亲假待遇
----
第五节 劳动安全
------
一 劳动保护
------
二 安全生产
------
三 女工保护
------
四 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
民族·宗教志
--
第一章 民族简况
----
第一节 汉族
------
一 源流分布
------
二 生活方式
------
三 节日
------
四 婚姻家庭
------
五 丧葬
------
六 禁忌
----
第二节 白族
------
一 源流分布
------
二 语言文化
------
三 生活方式
------
四 节日
------
五 婚姻家庭
------
六 丧葬
------
七 禁忌
----
第三节 彝族
------
一 源流分布
------
二 语言文化
------
三 生活方式
------
四 节日
------
五 婚姻家庭
------
六 丧葬
------
七 禁忌
----
第四节 傈僳族
------
一 源流分布
------
二 语言文化
------
三 生活方式
------
四 节日
------
五 婚姻家庭
------
六 丧葬
----
第五节 回族
------
一 源流分布
------
二 语言文化
------
三 生活方式
------
四 节日
------
五 婚姻家庭
------
六 丧葬
------
七 禁忌
----
第六节 苗族
------
一 源流分布
------
二 语言文化
------
三 生活方式
------
四 节日
------
五 婚姻家庭
------
六 丧葬
------
七 禁忌
----
第七节 拉祜族
------
一 源流分布
------
二 语言文化
------
三 生活方式
------
四 节日
------
五 婚姻家庭
------
六 丧葬
------
七 禁忌
--
第二章 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民族关系
----
第二节 民族工作
------
一 加强领导
------
二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
三 改正民族成分
------
四 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原始宗教
------
一 自然崇拜
------
二 本主崇拜
------
三 祖先崇拜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道教
----
第四节 伊斯兰教
----
第五节 天主教
----
第六节 基督教
----
第七节 宗教工作
鸡足山志
--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一 地质 地貌
------
二 气候
------
三 植被
------
四 山水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二章 景观
----
第一节 四观八景
------
一 四观
------
二 八景
----
第二节 其他景点
------
一 楞严倒影
------
二 茶映宝顶
------
三 杜鹃长廊
------
四 空心古树
------
五 太子玄关
--
第三章 佛教
----
第一节 源流与宗派
----
第二节 藏经
----
第三节 佛事
----
第四节 僧尼与寺产
----
第五节 组织
--
第四章 寺院
----
第一节 寺
------
一 金顶寺
------
二 祝圣寺
------
三 传灯寺
------
四 九莲寺
------
五 迦叶殿
------
六 石钟寺
------
七 寂光寺
------
八 圣峰寺
------
九 华严寺
------
十 传衣寺
------
十一 大觉寺
------
十二 悉檀寺
------
十三 龙华寺
------
十四 三摩寺
------
十五 雷音寺
------
十六 碧云寺
----
第二节 庵院阁
------
一 庵
------
二 院
------
三 阁
----
第三节 亭 坊 庙
------
一 亭
------
二 坊
------
三 庙
--
第五章 物产
----
第一节 古树名花
------
一 古树
------
二 花卉
----
第二节 珍禽异兽
------
一 禽
------
二 兽
----
第三节 土特产
------
一 茵
------
二 果
------
三 山菜
------
四 药材
------
五 人工食品
--
第六章 旅游
----
第一节 设施
------
一 交通
------
二 接待
------
三 文化服务
----
第二节 游客
侨务志
--
第一章 华侨 归侨 侨眷
----
第一节 华侨
----
第二节 归侨及侨眷
------
一 归侨
------
二 侨眷
------
三 归侨侨眷简况
--
第二章 华侨农场
----
第一节 太和农场
------
一 概况
------
二 经济
------
三 文教卫生
------
四 党政群组织
----
第二节 宾居农场
------
一 概况
------
二 经济
------
三 文教卫生
------
四 党政群组织
----
第三节 彩凤农场
------
一 概况
------
二 经济
------
三 文教卫生
------
四 党政群组织
--
第三章 侨务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接待安置归侨
----
第三节 落实侨务政策
----
第四节 农场体制改革
人物
--
一传记
----
杨干贞
----
何邦宪
----
邹应龙
----
徐霞客
----
曾高捷
----
大错
----
担当
----
周钺
----
杨嘉株
----
杨玉林
----
张汉皋
----
赵醒吾
----
李耀斗
----
李瑶 李璞
----
李荫华
----
杨复光
----
李开甲
----
朱绍曾
----
夏绍和
----
张焕然
----
李少竹
----
阎殿馨
----
杨萌南
----
丁怀瑾
----
余长治
----
虚云
----
杨希闵
----
自 性
----
李培炎
----
李培天
----
曹翰文
----
褚美轩
----
张炳翼
----
杨如轩
----
韩润珍
----
曾茂生
----
王尔昌
----
熊新民
----
赵镕
附录
--
一文告
--
二碑记
--
三艺文
----
(一)散文
----
(二)小说
----
(三)诗词
----
(四)对联
--
四旧序
--
五考释
--
六历代志书简介
--
七其他
本志编修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