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教育志

镇雄教育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科举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师范教育、社会教育、教育科研等章。

内容时限: 0000-1995

出版时间: 1997年08月

目录

封面
镇雄教育志
图片
-- 镇雄县城
-- 位于镇雄县城南广路的教委机关办公大楼。
-- 《镇雄教育志》审稿纪念
-- 幼儿园校医坚持对幼儿园小朋友进行健康检查。
-- 托儿所律动表演。
-- 瞧,食宿班的幼儿们吃得多香。
-- 幼儿们在欢度自己的节目。
-- 1991年夏在台从事幼儿工作的镇雄籍台胞邓成杨夫妇(图前排右起五、六)来镇雄幼儿园交流经验时与县有关负责人和幼儿教师合影。
-- 五十年代末,农村教师晚上织青少年文盲进夜校扫盲学习。
-- 进行办学水平迭标晋级综合评价。
-- 司镇雄县人民政府组织验收组到乡施行初等教育普及的检查验收工作。
-- 六十年代农村小学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
-- 激励、诱导,是开启儿童心灵之窗最好的钥匙。
-- 语文教学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
-- 农村小学因陋就简,为孩子们寻找示知的最侍捷径
-- 教师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彼此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 注重全面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上好音乐课。
-- 第三小学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有学生习作在各类儿童刊物上发表。
-- 节目表演,成为展现各校文娱活动的窗口。
-- 一小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自己动手主办壁报。
-- 1993年村级小学老师付波赴省参加“农村青年教师大讲赛”获全省第一名。图为付波讲课时情景。
-- 1995年10月15日镇雄一中举行85周年校庆典礼。
-- 镇雄城区中学生载歌载舞,喜迎一中校庆。
-- 镇雄一中85周年校庆时举办篝火晚会。
-- 曾在镇雄一中工作过的老教师们,千里迢迢赴镇雄参加校庆喜典。
-- 1976年8月镇雄参加毗邻三省七县中学生篮球联赛留影。
-- 农村中学教师克服缺少教具的困难,认真进行教学。
-- 体育中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训练。
-- 为确保中考、高考质量,全县每年均实行单人单桌应试,监考教师亦行交叉监考。
-- 在实验中巩固知识,在动手中发展能力。
-- 昭通地区镇雄师范学校全景。
-- 镇雄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
-- 师范学生入学后接受军训。
-- 昭通地区镇雄师范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每年都举办师生画展。
-- 为使师范生有过硬本领,学校坚持同级同科统测,严肃考纪考风。
-- 六十年代,山区教师竭尽全力发动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
-- 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开展“双语”教学。
-- 课间欢乐的芦笙舞代替了课间操。
-- 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的特点,图为林口乡小学民族生在为师生们表演舞蹈。
-- 县科委领导申天银为学员示范樱桃嫁接,广开劳技教育。
-- 职校学生走上街头、义务为民服务。
-- 中屯中学“3+1”班学生学到技术后自搞缝纫加工和种植天麻、竹荪等经济作物。
-- 多种形式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 镇雄县于1986年始建教育电视转播台,电教站工作人员在电教工作室转播镇雄教育台主办的节目。
-- 第一小学是首批电教试点校,她为全县多次培训电教师资。
-- 第一小学积极探索电化教学新路子。
-- 中屯乡教育电视发射楼塔。
-- 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地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图为镇一中学生在语音室学习。
-- 镇雄县1954年首次建立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组织。
-- 1963年后学校师生坚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 少先队员实地参观气象监测站、学习自然知识。
-- 认识国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 利用寒假开展冬令营活动,让学生们接受国情教育,了解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
-- 举行文艺晚会,庆祝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
-- 用革命斗争史教育中学生勿忘历史兴我中华。
-- 爱我中华、不忘国耻。
-- 学校经常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各类文艺演出。
-- 镇雄县组织师生赴地区参加“两史一情”知识竞赛,并代表地区又赴省参赛获全省第二名(亚军)。
-- 小学校长在培训中开展答辩活动。
-- 以会代训,使全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许多新知识。
-- 镇雄县教委为“项目学校”培训学前班保健师资。
--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是师资水平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
-- 镇雄县会计函授站办学地点,位于今乌峰镇桃李巷。
-- 职教办主任给学员讲课。
-- 镇雄县委党校广播电视大专班学生毕业合影。
-- 1989年副省长陈立英、省教育厅长张继康、副专员吴锦庄等来镇雄视察教育工作。
-- 副县长尹发富(图后排左二)协地区教育局同志深入课堂听课。
-- 教育局长万时民(图右起第二)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听课,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 省语委卢开濂同志深入到镇雄县检查普通话推广工作。
-- 为加强全县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召开了教育教研专题会议。图为县教委领导在作报告。
-- 1994年,昭通地区中学数学、物理学会第四届年会在镇雄召开。图为副县长兼教委主任谭兴平致欢迎辞。
-- 1995年,镇雄县教委召开“两基”、“两会”工作会议。图为教委主任王顺华与乡(镇)教办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 1950年后,没收的地主房宅用于办学。图为黑树镇苏木小学原址。
-- 镇雄县第二小学五十年代初修建的教学楼。
-- 七十年代,社队自力更生修建的亨地小学教室。
-- 镇雄县花园式的农村中学——母享中学。
-- 新兴的中屯中学
-- 1978年后,镇雄县中小学校舍得到显著改善。图为碗厂乡中心小学教师宿舍。
-- 1991年镇雄籍台胞申庆璧捐资三十多万元兴建南广学园竣工,县长吕维戬(图左)代省教委为其赠授铜匾。
-- 1993年镇雄籍台胞陈文纬捐资十二万余元为芒部中学新建的启礼图书馆。
-- 世行考察团长查普李和梁衡(女)1995年10月到李子乡坳田小学检查“世贷教育先导工程”时同苗族学生交谈。
-- 碗厂乡农民朱绍兴致富不忘教育,捐资七万余元为家乡修建“兴新希望小学”。图为1995年8月竣工典礼时县委副书记石明聪在典礼上讲话。
-- 嘉庆十七(1812)年镇雄州纸槽籍苗族考生王金美科考及第为“京监生”,州府为其授匾,上书“国学蜚声”。
-- 道光廿六(1846)年母享籍人陈世昌赴省参加乡试中举授的“文魁”匾额。
-- 科考经京试考中进士者,朝廷赐给匾额,下为母享余传清遗存的“进士”匾,两边的字迹早被锯毁。
-- 封建时代科考及第将封冠加冕。图为母享余传清遗存的“项子”。
-- 科考及第后,除金榜题名外,对诰封授爵有贡献者,朝廷还赐给权力象征物。图为授给母享程德裕的“圣旨牌”。
-- 民国三十五(1946)年教育部长朱家骅为镇雄茶梗坡私立小学教师李筵题书的“隆化作新”,云南省代省长李宗黄题书的“乐育英才”,分别刻于其纪念标和石碑上。
-- 清道光廿三(1843)年镇雄迁建学宫(孔庙)时所铭碑记。“文革”中被毁,仅遗残碑。
-- 民国十四(1925)年镇雄县知事姚煌为短期师资训练所毕业生颁发银质奖章。
-- 镇雄清代学宫内仅存的“泮池”,位于今县一小校园。
-- 民国二十三(1934)周年国庆纪念日,女子初级小学在运动场演习排练队形之摄影。
-- 镇雄县立高级小学校校长、教员及学生一九三五年七月一日摄影纪念。
-- 民国廿二(1933)年镇雄县民众教育馆鸟瞰图。
-- 抗日战争时期颇负盛名的“集贤”小学全景。
-- 民国卅六(1947)年后,镇雄县政府令每年春发给民户一个鸡蛋,秋捐一只鸡用于办学。图为羊场(盐源)乡用此法筹款所建成的“鸡蛋”学校。
-- 1954年镇雄县派赴昭通地区学习的文教干部。
-- 1956年镇雄县首批表彰的扫盲积极分子。
-- 镇雄县1960年出席云南省群英会的代表。
-- “文革”时期,全县教师应时组成的造反组织“九一四”方面军。
-- 1979年镇雄县为首批退休教职工举行欢送仪式。
-- 中屯乡坪坝小学校长王建民(图二排右起第四)出席全国优秀教师表彰会,受到党中央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
《镇雄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镇雄教育志》审定委员会
《镇雄教育志》编纂人员名单
版权页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科举教育
-- 第一节 简况
-- 第二节 建学
---- 一 宫学
---- 二 私学
---- 三 义学
-- 第三节 教学
---- 一 管理
---- 二 教员
---- 三 内容和方法
-- 第四节 科考
---- 一 内容和形式
---- 二 学规、礼仪
---- 三 科举名录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托儿所
---- 一 管理
---- 二 保教
-- 第二节 幼儿园
---- 一 发展状况
---- 二 管理
---- 三 教养
-- 第三节 学前班
---- 镇雄县1957-1995年幼儿教育发展基本情况表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管理
---- 一 学校领导的职能
---- 二 学制
---- 三 规章制度
---- 四 后勤工作
-- 第三节 教学工作
---- 一 德育
---- 二 智育
---- 三 体育卫生
---- 四 美育和劳动教育
-- 第四节 普及义务教育
-- 第五节 多渠道办学
---- 一 私人办学
---- 二 民办公助小学
---- 三 项目实验学校
-- 第六节 小学选介
---- 镇雄县第一小学
---- 镇雄县第二小学
---- 镇雄县第三小学
---- 雨河小学
---- 泼机小学
---- 母享小学
---- 中屯乡郭家河小学
---- 镇雄县1950~1995年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表
---- 镇雄县初等教育普及情况表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一 清末至1950年的中学教育
---- 二 1950年后的普通中学教育
-- 第二节 中学管理
---- 一 学校领导
---- 二 规章制度
---- 三 学籍管理
---- 四 后勤管理
-- 第三节 教学工作
---- 一 德育
---- 二 智育
---- 三 体育、卫生
---- 四 美育
---- 五 劳动教育
-- 第四节 招生、升学
---- 一 招生计划
---- 二 招生考试
---- 三 考生报考资格
---- 四 招生形式
---- 五 录取
-- 第五节 中学选介
---- 镇雄县第一中学
---- 镇雄县牛场中学
---- 镇雄县泼机中学
---- 镇雄县母享中学
---- 镇雄县芒部初级中学
---- 镇雄县中屯初级中学
---- 杉树附中
---- 镇雄县1961~1995年高考、中考情况表
---- 镇雄县普通中学发展情况表
---- 镇雄县1951~1995年普通中学教育发展情况表
第五章 师范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培养对象
---- 一 培养目标
---- 二 学生来源、待遇与分配
-- 第三节 教育教学活动
---- 一 课程、教材
---- 二 教学形式
---- 三 “五育”工作
-- 第四节 管理工作
---- 一 领导机构、职能
---- 二 规章制度
---- 三 后勤工作
-- 第五节 各类培训
---- 一 学历培训
---- 二 资格培训
------ 昭通地区镇雄师范学校学生情况表
第六章 民族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
-- 第一节 民族教育
---- 一 简况
---- 二 照顾政策
---- 三 民族师资
---- 四 双语教学
---- 五 民族学校
------ 镇雄县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情况表
------ 镇雄县1973~1995年少数民族7-11周岁学龄儿童入学情况表
-- 第二节 劳动技术教育
---- 一 简况
---- 二 办学
---- 三 教学形式和内容
---- 四 课程、教材
---- 五 管理
---- 六 办学条件
---- 七 勤工俭学
第七章 社会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一 职工教育机构的建立
---- 二 教育活动
-- 第三节 函授、自修教育
-- 第四节 特殊教育
-- 第五节 电化教育
-- 第六节 党校教育
---- 一 组织
---- 二 培养对象、办学目标和任务
---- 三 教学与培训
-- 第七节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 第八节 分期人口文化状况
---- 镇雄县出国留学生和研究生名录
第八章 教育科研
-- 第一节 教研机构
---- 一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教研组织
---- 二 1950年后的教研网络
---- 三 教学研究学术团体
---- 四 高中质量管理小组
-- 第二节 教研工作
---- 一 教研活动
---- 二 教研形式
---- 三 学习、推广、交流
-- 第三节 教学改革
---- 一 教学常规
---- 二 教学内容改革
---- 三 教学方法改革
-- 第四节 教研成果
---- 镇雄县教师1978~1995年在地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受奖的教育教学论文(作品)列表
第九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管理
---- 一 来源
---- 二 培训
---- 三 考核、晋升
---- 四 民师
-- 第二节 教师地位
---- 一 经济待遇
---- 二 政治地位
---- 三 社会地位
-- 第三节 人物传略
---- 张人文
---- 李怀甫
---- 刘贯因
---- 万时民
---- 鲁祖禹
---- 杨敏芝
-- 第四节 优秀教师
---- 一 特级教师简介
---- 二 高职教师名录
---- 三 受国家、省、地表彰的优秀教师
---- 四 县以上党政群代表
------ 镇雄县小学教职员工基本情况表
------ 镇雄县中学教职工基本情况表
------ 镇雄县学教职工基本情况表
第十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教育体制
---- 一 机构
---- 二 职能
---- 三 教育职官
---- 四 党群组织
-- 第二节 教育法规
---- 一 教育方针的贯彻
---- 二 教育政策及实施
-- 第三节 教育督学
---- 一 机构沿革
---- 二 督学政策
---- 三 各级对镇雄县教育的督察
-- 第四节 教学设施
---- 一 校舍
---- 二 设备
-- 第五节 教育经费
---- 一 明、清时期
---- 二 民国时期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 镇雄县1952~1995年教育经费决算情况表
------ 镇雄县1952~1995年教育经费收支比重表
------ 镇雄县各级学校领导任职名录
文献摘录
-- 一 关于中心完小校长的职责范围的意见
-- 二 关于公立小学几项工作制度的暂行规定
-- 三 镇雄县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 四 镇雄县中小学教研组工作条例
-- 五 镇雄县教育局中小学财务管理意见
-- 六 镇雄县中小学学校管理条例
-- 七 关于适时抓好普及初等教育检查验收工作的意见(节录)
-- 八 镇雄县关于实行基础教育分级管理的意见(摘要)
-- 九 关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摘要)
-- 十 省教育志办对《镇雄教育志》的审定意见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