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龙德庆县志

堆龙德庆县志

格式:PDF
费用:3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全面记述堆龙德庆县自然地理、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目录

封面
堆龙德庆县志
《堆龙德庆县志》编纂委员会
堆龙德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堆龙德庆县志》编辑部
《堆龙德庆县志》初审领导小组
《堆龙德庆县志》复审终审会领导小组
《堆龙德庆县志》验收领导小组
《堆龙德庆县志》验收领导小组
题词
--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题词
-- 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拉萨市委书记秦宜智题词
-- 拉萨市市长多吉次珠题词
-- 堆龙德庆县县长安央金题词
图片
-- 堆龙德庆县行政区划图
-- 堆龙德庆县全貌
-- 1965年9月3日,前来拉萨祝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中央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谢富治(中)到堆龙德庆县南岗乡指导工作时和当地群众合影留念
-- 1975年9月,前来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团员赵俊祯(中)在东嘎公社指导工作时与社员亲切交谈
-- 1985年8月29日,前来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右一),在自治区、拉萨市党政领导陪同下,到堆龙德庆县东嘎乡看望农牧民群众
-- 1990年7月24日,前来西藏视察指导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中),在自治区党委书记胡锦涛(中左一)等区、市党政领导陪同下,赴堆龙德庆县东嘎镇视察
-- 1990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左二),在自治区党委书记胡锦涛(右二)等区、市党政领导陪同下,走访南岗四村农民阿旺丹巴(左一)家
-- 1990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热地(右一)陪同下视察堆龙德庆县德庆乡,并与德庆乡昂嘎村群众一起欢度望果节
-- 1995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楚布寺题词:“爱国爱教团结进步”
-- 200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为堆龙德庆县德庆乡题词
-- 20世纪70年代,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巴桑(中)在堆龙德庆县调研
-- 1999年10月22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旦增(左二),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向巴平措(左一)等自治区第六届党代会代表赴堆龙德庆县参观县中学
-- 2000年3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郭金龙(中)在拉萨市委书记向巴平措(左二)陪同下,视察堆龙德庆县德庆乡
-- 2000年9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如龙(中)到堆龙德庆县指导工作
-- 2000年,拉萨市委副书记、市长洛桑江村到堆龙德庆县东嘎镇慰问基层老党员
-- 农区风光
-- 牧区草场
-- 美丽的尼玛塘
-- 冬日田野
-- 马乡红土
-- 堆龙河畔
-- 桃花盛开
-- 龙胆花
-- 拉萨小檗
-- 大果沙棘
-- 峨嵋蔷薇
-- 红景天
-- 岩羊
-- 猞猁
-- 水獭
-- 旱獭
-- 野兔
--
-- 藏狐
-- 鹧鸪
-- 黑颈鹤
-- 斑头雁
-- 金雕
-- 红尾沙蜥
-- 赤麻鸭
-- 棕头鸥
-- 大雁
-- 藏马鸡
-- 猫头鹰
-- 苍鹰
-- 铅锌矿石
-- 铬铁矿石
-- 铜矿石
-- 195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官兵按照毛泽东“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屯垦戍边、寓兵于民”的指示,在东嘎宗境内开垦荒地
-- 1959年,人民解放军曾在堆龙德庆古荣迥巴村进行平叛战斗
-- 1959年,羊达乡翻身农奴达瓦分得土地和耕牛
-- 1959年,东嘎翻身农奴措姆分得牲畜
-- 1975年,县委副书记、县长才仁多杰(讲话者)组织县级干部学习时事政治
-- 1976年6月8日,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左二)一行,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左一)、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天宝(中)、拉萨市革委会主任朗杰(右一)等领导陪同下,到堆龙德庆县参观访问东嘎人民公社
-- 1981年11月11日,县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全体代表合影
-- 1984年,政协堆龙德庆县首届一次会议全体委员合影
-- 1989年,中共堆龙德庆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会场
-- 2000年11月7日,中共堆龙德庆县第六次代表大会会场
-- 1998年3月,堆龙德庆县运送救灾物资支援那曲地区
-- 1998年8月,县境洪水泛滥,县委、县政府组织军民抗洪抢险
-- 1998年,全县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将基本农田保护落到实处。图为江孜村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
-- 1999年,全县进行农业大检查。图为县长卓嘎(左三)一行在乃琼镇检查农业生产工作
-- 2000年,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合影
-- 1995年,北京昌平区代表团成员到堆龙德庆县考察
-- 1996年,堆龙德庆县赴北京昌平区考察团一行与羊达乡对口援助单位昌平东小口镇领导合影留念
-- 1997年,堆龙德庆县赴北京昌平区党政考察团考察韩村河教育中心
-- 1997年,堆龙德庆县党政代表团在北京昌平区参观考察
-- 1998-1999年,北京市昌平区援助建设的堆龙德庆县人民医院
-- 1999年,北京市昌平区援助建立的堆龙德庆县蔬菜种植基地
-- 2000年8月28日,市委副书记朱春生、副市长赵合、县委书记李德海欢迎北京市昌平区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一行来县里考察
-- 1993年,县交通警察上路检查车辆
-- 1995年,县交警队在青藏、拉贡公路三岔口执勤
-- 1990年,堆龙德庆县人民检察院在东嘎镇进行法制宣传
-- 1996年,武警县中队与县中学召开警民共建座谈会
-- 县内传统耕作方式——二牛抬杠
-- 高山放牧
-- 春耕
-- 青稞丰收在望
-- 油菜长势喜人
-- 秋收
-- 东嘎镇机收
-- 1998年建立的东嘎镇桑木养鸡场
-- 1996年建立的加入养牛基地
-- 2000年建立的乃琼生菜栽培示范点
-- 2000年建立的乃琼蔬菜种植示范点
-- 2000年建立的乃琼向日葵栽培种植示范点
-- 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
-- 县人大、县政协办公大楼
-- 县城团结路
-- 县城东嘎东路
-- 青藏公路县城段
-- 县邮政局营业厅
-- 县国税局税务大厅
-- 县国税局办公楼
-- 县电信大楼
-- 县电信营业厅
-- 农行县支行办公楼
-- 农行县支行营业厅
-- 民主改革前,东嘎宗“堆穷”户居住在贵族的马棚里
-- 20世纪60-70年代民宅
-- 20世纪80-90年代民宅
-- 东嘎镇政府旧址
-- 东嘎镇政府办公楼
-- 古荣乡政府办公楼
-- 古荣乡政府旧址
-- 乃琼镇政府办公楼
-- 柳梧乡政府
-- 德庆乡政府
-- 德庆乡政府旧址
-- 羊达乡政府旧址
-- 羊达乡政府
-- 马乡政府
-- 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古荣糌粑水磨房
-- 1993年建成的东嘎水泥厂
-- 1995年,县工商部门在全县开展商品、物价大检查
-- 1995年建成的“八一”农贸市场
-- 1993年建成的冈底斯矿泉水厂
-- 1996年建成的雄巴拉曲藏药厂
-- 2000年建成的西藏远征包装有限公司
-- 牛皮筏与船夫
-- 青藏公路堆龙德庆段路面
-- 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乡村公路
-- 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乡村柏油路
-- 7世纪,松赞干布的妃子蒙萨赤姜出生地门堆(卡热朵)
-- 8世纪初,藏医学鼻祖宇妥·云丹贡布出生地堆龙其纳
-- 8世纪修建的噶琼拉康
-- 8世纪修建噶琼拉康时所立噶琼石碑
-- 13世纪修建的嘎东寺
-- 12世纪修建的楚布寺
-- 明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明太祖赐给楚布寺的敕书
-- 明永乐五年(1407年)三月,明成祖封楚布寺第五世噶玛巴得银协巴为“大宝法王”时所赐的玉印
-- 三世达赖喇嘛出生地
-- 明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至三月,楚布寺第五世噶玛巴得银协巴为明太祖荐福后,明成祖所赐的荐福长卷图(局部)
-- 明末清初所刻东嘎佛像
-- 1705年修建的朗孜“估蚌”(第司·桑结嘉措陵墓)
-- 宇妥·云丹贡布像 (唐卡)
-- 唐卡
-- 1997年,县广播电视局工作人员为边远乡村农牧民安装电视接收器
-- 1998年9月,举行县农村儿童文化园挂牌仪式
-- 1999年7月14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堆龙德庆县慰问演出
-- 锅庄舞
-- 藏戏
-- 2000年10月堆龙德庆县举办首届艺术节
-- 2000年,县机关组织歌咏比赛。图为老干部大合唱
-- 县幼儿园的孩子们
-- 1994年修建的县中心小学
-- 1997年修建的县中学
-- 1997年修建的堆龙德庆县北京韩建集团、姜昆、黄晓勇希望小学
-- 1999年10月,堆龙德庆县中学职业技术手工编织班课堂
-- 1999年,堆龙德庆县中学职业技术理发班课堂
-- 1999年,堆龙德庆县中学职业技术手工绘画班课堂
-- 2000年,堆龙德庆县小学少先队员入队仪式
-- 2000年建立的堆龙德庆县中学微机室
-- 1998年修建的县医院
-- 县医院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 1998年,县医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
-- 20世纪90年代所建县医院化验室
-- 1999年,县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 抱石头比赛
-- 马技比赛——拾哈达
-- “大象”拔河
-- 堆龙德庆县农村男服饰
-- 堆龙德庆县农村女服饰
-- 维龙德庆县牧区女服饰
-- 民主改革后,堆龙德庆县东嘎乡翻身农奴欢度第一个望果节
-- 望果节上的骑士
-- 柳梧乡群众在望果节中转地头
-- 堆龙“本母钦”塔的转经群众
-- 转经途中休息的老阿妈
-- 1999年7月,堆龙德庆县首届地方志工作会议在县城召开
-- 2000年2月24日,堆龙德庆县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在县城召开
-- 2001年4月20日,堆龙德庆县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在县城召开
-- 2008年10月,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讨论县志编纂工作(右起:格桑玉珍、巴桑、赵建科、罗红卫、群佩、索朗央金、翁海玲)
-- 2008年11月20日,《堆龙德庆县志》初审会议在县城召开
-- 2009年8月28日,《堆龙德庆县志》验收会议在拉萨召开
-- 2009年7月24日,《堆龙德庆县志》复审、终审会议在县城召开
-- 2009年9月,县委书记孙德锐在审阅《堆龙德庆县志》志稿
-- 2009年9月,县长安央金在审阅《堆龙德庆县志》志稿
总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质构造
---- 第二节 地层
---- 第三节 岩浆岩
---- 第四节 变质岩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貌分区
---- 第二节 地貌类型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要素
---- 第二节 气候特征
----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节 气候分区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水资源
---- 第二节 地热资源
---- 第三节 太阳能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五节 土地资源
---- 第六节 动植物资源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第二节 地质灾害
---- 第三节 生物灾害
第二篇 政区建置
-- 第一章 境域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县府驻地
-- 第二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东嘎镇
---- 第二节 乃琼镇
---- 第三节 羊达乡
---- 第四节 柳梧乡
---- 第五节 古荣乡
---- 第六节 马乡
---- 第七节 德庆乡
第三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共堆龙德庆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会议
-- 第二章 党务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工作
---- 第二节 宣传工作
---- 第三节 统一战线
---- 第四节 纪检监察
---- 第五节 政法协调
---- 第六节 机关党建
---- 第七节 党校培训
---- 第八节 档案管理与史志编修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其他团体
第四篇 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章 人大堆龙德庆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会议
---- 第三节 履行职能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会议与决策
---- 第三节 施政
---- 第四节 信访
-- 第三章 政协堆龙德庆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会议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第五篇 人事劳动民政
-- 第一章 人事与编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事管理
---- 第三节 机构编制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五节 职称评聘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社会保障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三节 救济救灾与扶贫
---- 第四节 拥军优属
---- 第五节 优抚安置
---- 第六节 社会福利
---- 第七节 婚姻登记
---- 第八节 勘界与地名管理
第六篇 政法军事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刑事侦查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六节 监所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民事行政与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控申与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法制宣传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普法工作
-- 第五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兵役制度
---- 第四节 征兵
---- 第五节 战事
---- 第六节 拥政爱民
第七篇 政事纪要
-- 第一章 册封抚慰与视察
---- 第一节 册封抚慰
---- 第二节 视察
-- 第二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贯彻《十七条协议》
---- 第二节 平叛改革
---- 第三节 稳定发展
----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 第五节 拨乱反正
---- 第六节 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
-- 第三章 受援工作
---- 第一节 援助政策
---- 第二节 人才援助
---- 第三节 项目与资金援助
第八篇 农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农业体制
---- 第一节 封建农牧所有制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农作物种类
---- 第二节 农作物分区
---- 第三节 农作物生产
---- 第四节 收益分配
---- 第五节 农技与农机具
----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七节 农业开发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禽结构
----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
---- 第三节 畜牧业分区
---- 第四节 草场建设
---- 第五节 疫病防治与抗灾保畜
--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营林护林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农田水利建设
---- 第二节 水利工程
第九篇 工商粮贸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多种经营
---- 第三节 乡镇企业
---- 第四节 民族手工业
---- 第五节 矿业与建材业
---- 第六节 电力工业
-- 第二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个体商业
-- 第三章 粮油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油征购
---- 第三节 粮油销售
---- 第四节 粮油管理
---- 第五节 粮油调运
---- 第六节 粮油加工
第十篇 城建 旅游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城镇规划
---- 第三节 城镇建设
----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道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公路养护
---- 第五节 运输
-- 第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章 旅游
---- 第一节 旅游景点
---- 第二节 旅游线路与旅游服务
第十一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务管理体制
---- 第三节 税种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存贷利率
---- 第六节 会计结算与代理业务
第十二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经济发展
----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
---- 第三节 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
-- 第二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统计与计量管理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五节 土地管理
---- 第六节 审计监督
第十三篇 文化广播影视
-- 第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三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民间文学
---- 第二节 民间艺术
---- 第三节 文艺演出
-- 第三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古建筑
---- 第四节 碑刻
-- 第四章 方言与藏语文使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方言
---- 第三节 藏语文使用
-- 第五章 广播影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
第十四篇 教育体育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寺庙教育
---- 第三节 基础教育
---- 第四节 成人教育
---- 第五节 师资
---- 第六节 教育经费和设施
---- 第七节 教育改革与普六教育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民族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体育设施
第十五篇 科技卫生
-- 第一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活动
---- 第四节 科技推广
-- 第二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政药政
---- 第三节 医疗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五节 医疗设备
---- 第六节 疫病防治
---- 第七节 公共卫生
---- 第八节 妇幼保健
第十六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口政策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 第二章 人口分布与变动
----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第二节 自然变动
---- 第三节 社会变动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年龄构成
---- 第二节 性别结构
---- 第三节 民族结构
---- 第四节 职业结构
---- 第五节 文化结构
---- 第六节 婚姻家庭结构
第十七篇 民族宗教民俗
-- 第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族宗教事务管理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藏族
---- 第二节 汉族
---- 第三节 其他民族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藏传佛教
---- 第二节 宗教信仰
-- 第四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生产习俗
---- 第三节 礼仪
---- 第四节 婚俗与丧葬习俗
---- 第五节 节庆
---- 第六节 禁忌
人物
-- 一、传
---- 蒙萨赤姜
---- 禄东赞
---- 宇妥·云丹贡布
---- 促敦巴·甲瓦迥乃
---- 噶玛拔希
---- 得银协巴
---- 索南嘉措
---- 索南饶丹
---- 第三世热振阿旺益西次臣坚参
---- 唐桑
---- 欧西·如本
---- 欧西·强巴土旺
---- 十一世金刚亥母活佛
---- 强俄巴·仁增多吉
---- 达扎·阿旺松绕土多旦白坚参
---- 长红
---- 阿旺曲扎
---- 林仓土登龙多朗杰赤列
---- 李宪章
---- 扎巴朗杰
---- 阿旺洛追
---- 仁青白桑
---- 才旺格勒
---- 丁一川
-- 二、简介
---- 金中·坚赞平措
---- 才仁多杰
---- 彭毛才旦
---- 夏子俊
---- 旺久
---- 贡觉卓玛
---- 米玛
---- 格龙
---- 索朗旺堆
---- 群佩
---- 尼玛
---- 群培龙仁
---- 热桑
---- 李德海
---- 次仁旺久
---- 卓嘎
-- 三、录
-- 四、表
大事记

-- 一、噶玛噶举派黑帽系考
-- 二、古荣糌粑
附录
-- 一、重979年全县各区(社)名藏汉文对照表
-- 二、重要文献辑存
-- 三、修志文存
索引
英文目录
后记
总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