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土地志

常州市土地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常州市土地资源、土地开发利用、土地制度、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二、本志上限不限,因事而异,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有延续性的重要事项下延至1995年。

出版时间: 1999年07月

目录

封面
常州市土地志
图片
-- 常州市区地图
-- 清乾隆三十年全城图
-- 一九三○年武进县第一区(城区)地图
-- 春秋时期淹城遗址
-- 常州市区新貌
-- 宣传土地法
-- 复垦开发工程
-- 万亩丰产农田
-- 太平天国颁发的钱粮执照
-- 太平天国的天王诏旨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一、地质
---- 二、地貌
---- 三、地震
-- 第二节 水系水资源
---- 一、水系
---- 二、地表水
---- 三、地下水
-- 第三节 气候
---- 一、气候
---- 二、灾害
-- 第四节 土壤
---- 一、土壤分类
---- 二、土壤分布
---- 三、土壤评级
-- 第五节 矿藏
---- 一、非金属矿藏
---- 二、金属矿藏
-- 第六节 环境质量
---- 一、地表水质量
---- 二、地下水质量
---- 三、大气环境质量
---- 四、土壤、农作物污染
第二章 土地资源与利用现状
-- 第一节 土地资源总量
---- 一、宋至清代地域
---- 二、民国时期地域
---- 三、解放后地域
-- 第二节 土地资源分布
---- 一、土地资源类型区分布
---- 二、土地资源行政区分布
-- 第三节 土地资源利用
---- 一、用地类型概述
---- 二、耕地
---- 三、园地
---- 四、林地牧草地
---- 五、其他地类
---- 六、水域
-- 第四节 土地资源供需
---- 一、耕地面积变化
---- 二、粮食产量变化
---- 三、人口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
---- 四、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
第三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
---- 一、私有土地
---- 二、共有土地
---- 三、官有土地
--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变革
---- 一、土地改革
---- 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化
---- 三、对城镇私有土地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 一、集体所有制
---- 二、国家所有制
-- 第四节 土地使用制度
---- 一、国有土地使用制度
---- 二、集体土地使用制度
第四章 土地调查
-- 第一节 地籍调查
---- 一、清代的地籍调查
---- 二、民国时期的地籍调查
---- 三、解放后的地籍调查
--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
---- 一、城市用地调查
----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 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补充调查
---- 四、农业后备资源调查
---- 五、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第五章 土地登记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土地登记
---- 一、清代的土地登记
---- 二、民国时期的土地登记
-- 第二节 初始土地登记
---- 一、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
---- 二、全面实施初始土地登记
---- 三、初始土地登记实例
-- 第三节 变更土地登记
---- 一、变更土地登记的实施
---- 二、变更土地登记实例
-- 第四节 土地权属纠纷调处
---- 一、纠纷类型与确权依据
---- 二、纠纷调解与裁决
---- 三、纠纷调处案例
-- 第五节 土地管理档案
---- 一、分类与组卷
---- 二、管理与利用
---- 三、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章 土地开发、复垦与利用规划
-- 第一节 土地开发、复垦
---- 一、围垦造田
---- 二、塘浦圩田
---- 三、复垦开发
---- 四、综合整治
--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一、溧阳别桥镇试点
---- 二、总体规划的编制
---- 三、总体规划方案
-- 第三节 农业区域总体规划
---- 一、规划的制订
---- 二、规划的基本内容
--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
---- 一、保护区划定
---- 二、保护区面积、分布
---- 三、保护措施
第七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建设用地控制
---- 一、规划控制
---- 二、计划控制
---- 三、用地标准控制
---- 四、经济手段控制
---- 五、统一征地
-- 第二节 供地方式
---- 一、征用划拨
---- 二、批准使用
---- 三、出让
-- 第三节 征用土地的补偿
---- 一、土地补偿费
---- 二、青苗补偿费
---- 三、土地附着物补偿费
---- 四、蔬菜地建设基金
---- 五、剩余劳动力安置
---- 六、农转非
---- 七、外环路建设征用土地补偿规定
-- 第四节 建设用地审批
---- 一、报批程序
---- 二、审批权限
---- 三、批后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开发区用地
---- 一、市区开发区用地
---- 二、辖市(县)开发区用地
第八章 地价与土地税费
-- 第一节 地价
---- 一、农村地价
---- 二、城镇地价
-- 第二节 定级估价
---- 一、定级
---- 二、估价
-- 第三节 地租
---- 一、城市地租
---- 二、农村地租
-- 第四节 土地税
---- 一、田赋
---- 二、农业税
---- 三、耕地占用税
---- 四、契税
---- 五、城镇土地使用税
---- 六、土地增值税
-- 第五节 土地费
---- 一、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
---- 二、复垦保证金
---- 三、农村非农业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 四、土地登记费和土地权属、用途变更费
---- 五、其他费用
第九章 土地市场与土地资产管理
-- 第一节 土地市场
---- 一、民间市场
---- 二、一级市场
---- 三、二级市场
-- 第二节 清理整顿隐形市场
---- 一、隐形市场表现形式
---- 二、清理范围
---- 三、政策界限
---- 四、清理整顿
---- 五、规范市场行为
-- 第三节 土地资产管理
---- 一、资产评估管理
---- 二、评估信息系统
---- 三、资产估价、入账管理
---- 四、管理制度
第十章 土地管理法制
-- 第一节 法制建设
---- 一、制订与颁布地方法规
---- 二、法制宣传
---- 三、创建“三无”乡镇
-- 第二节 执法监察
---- 一、机构网络
---- 二、来信来访
---- 三、综合执法检查
---- 四、专项执法检查
-- 第三节 案件查处
---- 一、土地行政案件的界定和审理
---- 二、行政处罚复议
---- 三、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四、案例
第十一章 体制、机构、队伍建设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一、多头管理
---- 二、统一管理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一、管理机构
---- 二、职能部门
---- 三、直属单位
---- 四、党的组织
---- 五、土地学会
-- 第三节 干部队伍
---- 一、干部来源
---- 二、专业知识培训
---- 三、思想作风建设
-- 第四节 荣誉表
---- 一、先进集体
---- 二、先进个人
附录
-- 一、文件选录
---- (一)中共中央批转指前公社的一份材料
---- (二)常州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暂行规定
---- (三)关于全面开展土地登记工作的意见
---- (四)常州市确定土地权属的暂行规定
---- (五)常州市国家建设用地统一征地暂行办法
---- (六)常州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办法
---- (七)常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 (八)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清理市区房地产市场的通告
-- 二、著作选录
---- (一)常州大运河整治工程追记
---- (二)芙蓉圩史话
---- (三)林则徐在常州赈灾治水纪实
---- (四)盛宣怀与房地产
---- (五)农村土地制度与经营体制变革
---- (六)常州市土地问题面面观
---- (七)湖塘镇建设用地调查报告
编后记
编纂机构及编纂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