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县志(1991-2000)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存真求实的原则,记述斗门县自然、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为新编《斗门县志》(2001年版)的续志。记述年限为1991~2000年。为反映全貌及对某些事物的记述与前志衔接,适当上溯。
内容时限:
1991-2000
出版时间:
2012年09月
目录
封面
斗门县志(1991~2000)
图片
--
斗门县在珠江三角洲的区位图
--
斗门县行政区划图
--
斗门县地势图
--
斗门县城区地图
--
1991年1月,国家副主席王震(右三)视察斗门围垦总公司。
--
1991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右二)视察斗门白藤湖旅游城。
--
1993年11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前排左三)应邀参加斗门县’93招商洽谈会暨新项目剪彩奠基庆典。
--
1994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右二)视察斗门
--
199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右二)视察斗门水利建设。
--
1996年11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前排右二)视察斗门白藤湖鳄鱼岛。
--
1998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前排左三)视察斗门益力味精厂。
--
1997年11月31日,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前排左三)视察斗门县鹤洲北垦区。
--
1998年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前排左三)视察珠海(斗门)伟创力集团。
--
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珠海市斗门县,成立珠海市斗门区。图为珠海市领导与斗门区领导在挂牌仪式上。
--
1992年12月28日落成启用的斗门海关的斗门海关大楼
--
1996年6月建成的城南派出所办公大楼
--
1999年4月,斗门县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称号。图为县城井岸西堤路。
--
1995年建成的白藤头楼盘
--
1997年建成的斗门县国家税务局综台大楼
--
1997年7月在县城井岸建成的益利大酒楼
--
1994年10月16日,由美籍华人容兆珍捐资兴建的兆珍物馆在县城井岸落成启用。
--
1997年10月1日建成启用的斗门体育馆
--
县城井岸休闲广场夜景
--
位于井岸霞山区内的霞山公园
--
2000年8月落成的斗门地一中学高中部
--
1999年3月5日挂牌成立的珠海国家高新区——白蕉科技工业园
--
世界500强企业——珠海(斗门)伟创力集团外景
--
1999年3月5日挂牌成立的珠海国家高新区——新青科技工业园
--
昔日的斗门轮渡
--
位于斗门县最北部的莲溪大桥(1992年9月8日通车)
--
连接江门、新会的南门大桥(1992年11月5日通车)
--
白藤湖旅游城连接县城的尖峰大桥(1993年11月27日通车)
--
与斗门县相连接的珠海大桥(1993年12月28日通车)
--
1993年11月建成通车的斗门县湖心路
--
1995年11月建成通车的珠峰大道
--
1992年12月28日,斗门县十八项工程剪彩活动隆重举行。
--
1999年7月2日,斗门县举办啖荔招商会,项目43个,合同投资总额1.3亿美元和2.4亿元人民币
--
1994年6月8日,外商投资的雄昌花园奠基典礼在井岸松生围举行。
--
1999年3月15日,新青科技工业园建设项目开工剪彩。
--
1993年11月27日,斗门县举行招商洽谈暨新项目剪彩奠基庆典。
--
1997年4月,显利(珠海)造船有限公司在斗门县白蕉镇落成开业。
--
斗门县最早实行股份制的三洲集团
--
上横水泥厂
--
1999年9月9日成立的青岛啤酒珠海有限公司,收购了皇妹集团公司的股权并扩大经营,2000年创造产值8460万元。
--
斗门县麦芽厂
--
斗门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2000年,全县渔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62.8%。图为横镇民开挖的鱼塘。
--
1991年,有“甜县”之称的斗门县,甘蔗面积达147952亩,总产量达90万吨。2000年面积减至45599亩,总产量32万吨。
--
莲洲镇高产水稻示范区
--
1993年,斗门县三禽饲养量创历史最高。图为民的养鸭场。
--
20世纪90年代,斗门县大面积调整农业布局。图为白蕉镇无公害农业基地。
--
1996年3月,斗门县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县。图为白藤湖湖边公路。
--
六乡360亩连片水松林
--
1993年12月,斗门县皇妹啤酒厂荣获“全国外商投资企业明星”证书。1994年,皇妹啤酒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
1994年,斗门县的斗酒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
--
1991年3月启业的珠海嘉顿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威狮康洋参白兰地”,远销欧美各国。图为生产车间员工在进行生产操作。
--
维佳饮料厂生产的维佳天然芒果汁、椰子汁、水蜜桃汁和菠萝汁被评为1994年广东省食品行业名牌产品。图为该厂员工在监控生产流程。
--
白蕉海鲈
--
白藤膏蟹
--
鹤洲白虾
--
罗氏沼虾
--
牛门禾虫
--
上横黄沙蚬
--
灯笼沙白鸽鱼
--
乾务泥鱼
--
荔枝
--
龙眼
--
黄皮
--
番石榴(花稔)
--
香蕉
--
木瓜
--
白藤湖莲藕
--
横山粉葛
--
1991年,白藤湖鳄鱼岛湾鳄人工孵化首获成功,填补了国内湾鳄人工孵化科学技术的空白。
--
1993年3月,斗门有线电视升级改造首期工程竣工剪彩。
--
1997年10月12日,斗门县举行建县以来最大型的少先队仪仗队检阅活动。
--
2000年,斗门电台节目采用直播方式。
--
斗门县重视中小学生的电化教育。图为学生在进行电脑操作。
--
1994年4月,斗门县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
--
1993年,斗门全县平均每7人1台电话,在全国电信百县中排第54位。图为斗门县邮电大楼。
--
县城新华书店
--
井岸影剧院
--
1997年7月1日,斗门县举行“迎香港回归万人行”活动。
--
群狮竞舞闹新春
--
水上婚嫁节目表演
--
乾务飘色
--
水上青年表演咸水歌对唱(1999年摄)
--
龙舟竞渡贺端阳
--
1991年10月1日,斗门县举办第二届体育运动会。
--
1984年4月5日,白藤湖农民度假村举行奠基仪式。
--
白藤湖旅游城别墅区
--
1995年开放的尖峰山公园
--
白藤湖鳄鱼岛
--
1997年11月启用的珠海万盛乡村俱乐部
--
1995年11月建成开放的黄杨金台寺远眺
--
1996年7月开辟的灯笼沙水乡风情游景点
--
位于斗门镇的珠海御温泉度假村
--
南门接霞庄
--
斗门清末古街
--
荔山黄氏大宗祠
--
网山古村落
--
南门逸峰赵公祠
--
南门菉猗堂
--
乾务镇南山村镇南楼
--
莲溪康王庙
--
位于黄杨山上的张世杰墓
--
白蕉镇桅夹村清代大王工丈
--
八卦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月坑老区纪念亭
--
月坑五圣官——中山八区抗日游击队队部
--
意塘赵公祠——1939年中共南门村支部驻地
--
位于南门村的崐山赵公祠——1940年夏,中山沦陷时中山县政府曾在此地办公
--
黄沙坑革命历史纪念屋
--
南逸陈公祠——抗战时期游击队驻地
--
1944年6月黄杨山反日伪军“扫荡”战斗遗址(井岸镇西湾村后山)
--
1939年中共地下党网山村联络站旧址(乾务镇网山村)
--
位于斗门镇小濠涌村的中共地下党活动旧址(健民小学)
--
1938年成立的中共网山村地下党支部旧址(乾务镇网山村)
--
1948年中共地下党刊物《黎明报》旧址(斗门镇南门村)
--
获奖荣誉
斗门县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斗门县志(1991~2000)》审查机构
序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区划
----
第一节 行政区划
----
第二节 镇(办事处)概况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地震活动
--
第二章 气候 水文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水文
--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国土资源
----
第二节 矿产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四节 植物资源
----
第五节 动物资源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台风
----
第二节 暴雨
----
第三节 低温阴雨
----
第四节 干旱
----
第五节 寒露风
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文化素质
----
第五节 人口变动
----
第六节 人口与经济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计划生育机构
----
第二节 计生政策
----
第三节 计生宣传与措施
----
第四节 计生服务
第四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规模
----
第一节 生产总值
----
第二节 企业总数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四节 职工总人数
----
第五节 进出口商品总值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就业结构
----
第四节 流通结构
----
第五节 农业结构
----
第六节 轻工业 重工业结构
----
第七节 劳动力结构
--
第三章 综合经济效益
----
第一节 人均生产总值
----
第二节 社会劳动生产率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与生产结构
----
第一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生产结构调整
----
第三节 农村股份合作制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水果
----
第四节 蔬菜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资源
----
第二节 造林绿化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林业投资
----
第五节 林业管理
--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品种与繁殖
----
第二节 饲料
----
第三节 饲养管理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兽药生产与监督
----
第六节 综合效益
--
第五章 农机
----
第一节 农机应用
----
第二节 农机技术推广与培训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
第四节 农机市场
--
第六章 围垦造田
----
第一节 历史由来
----
第二节 围垦造田新工程
----
第三节 围垦造田特点
----
第四节 围垦造田效益
----
第五节 围垦造田教训
第六篇 渔业
--
第一章 渔业资源
----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第二节 海洋渔业资源
----
第三节 江河渔业资源
----
第四节 渔业资源保护
--
第二章 养殖渔业
----
第一节 淡水养殖
----
第二节 海水养殖
--
第三章 捕捞渔业
----
第一节 渔场 渔具 渔法
----
第二节 产量产值
--
第四章 水产种苗
----
第一节 鱼苗种类
----
第二节 种苗繁殖和供应
--
第五章 养殖技术
----
第一节 引进良种
----
第二节 科学养殖
----
第三节 病害防治
--
第六章 渔业经营
----
第一节 水产品加工与销售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第七章 渔政 渔村
----
第一节 渔政
----
第二节 渔村
第七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乡镇企业的发展
----
第一节 镇办企业
----
第二节 村办企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
--
第二章 行业类型
----
第一节 农业企业
----
第二节 工业企业
----
第三节 建筑企业
----
第四节 其他企业
--
第三章 管理与效益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节 企业效益
第八篇 工业
--
第一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承包经营责任制
----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制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食品工业
----
第二节 饮料工业
----
第三节 纺织工业
----
第四节 印刷工业
----
第五节 塑料制品工业
----
第六节 造纸及纸制品业
----
第七节 建材工业
----
第八节 电子工业
----
第九节 金属制品业
--
第三章 工业管理与工业园区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业园区
--
第四章 骨干企业与名优产品
第九篇 基础设施
--
第一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公路与桥梁
----
第二节 公路运输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四节 水上运输
--
第二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排涝与防洪工程
----
第三节 农田水利
----
第四节 防汛 防旱 防风
--
第三章 能源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石油
----
第三节 燃气
第十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乡规划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城区规划
----
第三节 镇村规划
--
第二章 城区建设
----
第一节 道路建设
----
第二节 住宅区建设
----
第三节 市政建设
----
第四节 环境卫生建设
----
第五节 市容管理
--
第三章 镇村建设
----
第一节 墟镇建设
----
第二节 公共设施建设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设计
----
第二节 建筑工程
----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
----
第四节 主要企业
--
第五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
----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
--
第六章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一节 住房公积金
----
第二节 公有住房出售
----
第三节 住房资金管理
----
第四节 集资建房
第十一篇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环境质量与监测
----
第一节 大气环境质量
----
第二节 声环境质量
----
第三节 水环境质量
----
第四节 环境监测
--
第二章 污染治理
----
第一节 控制新污染源
----
第二节 污染源治理
--
第三章 环境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环境保护规划
----
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
----
第四节 环境管理制度
----
第五节 排污收费
----
第六节 信访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
----
第七节 环境宣传教育
第十二篇 邮政 通信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邮政设施
----
第三节 邮路
----
第四节 邮政业务
----
第五节 邮政储蓄
----
第六节 邮政管理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电信设施
----
第三节 电信业务
----
第四节 电信管理
----
第五节 无线寻呼
----
第六节 移动业务
第十三篇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国有商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物资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粮油体制改革
----
第四节 供销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商业类型
----
第一节 国有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 私营和个体商业
--
第三章 商业网点
----
第一节 集贸市场
----
第二节 批零网点
--
第四章 商品流通
----
第一节 集市贸易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四节 生产生活资料供应
----
第五节 废旧物资购销
----
第六节 烟草盐业专卖
--
第五章 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引进外资
----
第三节 对外贸易
--
第六章 口岸
----
第一节 口岸建设
----
第二节 海关
----
第三节 卫生检疫
----
第四节 动植物检疫
----
第五节 进出口商品检验
----
第六节 出入境边防检查
第十四篇 旅游业 服务业
--
第一章 旅游业
----
第一节 旅游管理
----
第二节 旅游景点
----
第三节 旅游设施
----
第四节 旅游服务
--
第二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业
----
第二节 旅店业
----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
第十五篇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1991~1994年税务
----
第二节 税制改革
----
第三节 国税
----
第四节 地税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金融改革
----
第三节 货币
----
第四节 存款
----
第五节 信贷
----
第六节 代理业务
----
第七节 保险
第十六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三节 计划管理
----
第四节 重大项目实施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
第三节 统计报表
----
第四节 统计服务
----
第五节 统计监督
--
第三章 物价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价格改革
----
第三节 价格管理
----
第四节 物价调整
----
第五节 收费管理
----
第六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四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产品质量检查
----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节 行政执法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经济检查与打击非法传销活动
----
第七节 保护消费者权益
--
第六章 审计
----
第一节 审计机构
----
第二节 财税金融审计
----
第三节 企业审计
----
第四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
第五节 经济责任审计
----
第六节 内部审计
----
第七节 社会审计
--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四节 土地详查
----
第五节 农田保护
----
第六节 地籍管理
----
第七节 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
----
第八节 土地监察与执法
第十七篇 政党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中共斗门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
----
第三节 重大决策与实施
----
第四节 组织建设
----
第五节 宣传教育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统战工作
----
第八节 其他党务
----
第九节 机构改革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五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节 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
第八节 残疾人联合会
第十八篇 人大 政府 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人大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主要政务
----
第五节 乡镇人大
----
第六节 全国、省、市人大代表
--
第二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机构
----
第二节 施政纪略
----
第三节 重要文件
--
第三章 政治协商委员会
----
第一节 政协会议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十九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委员会
----
第二节 县国防动员委员会
----
第三节 县人民武装部
----
第四节 基层武装部
----
第五节 驻军
--
第二章 国防教育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国防教育
----
第二节 人民防空
--
第三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兵役登记
----
第二节 征兵工作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政治教育
----
第四节 民兵哨所建设
--
第五章 拥政爱民
----
第一节 抢险救灾
----
第二节 军民共建
----
第三节 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第二十篇 政法
--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预防犯罪
----
第三节 治安整治活动
----
第四节 维护治安突出事例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案件侦查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人口管理
----
第五节 道路交通管理
----
第六节 消防管理
----
第七节 预审 看守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检察制度
----
第三节 司法监督
----
第四节 刑事检察
----
第五节 贪污贿赂犯罪侦查
----
第六节 法纪检察
----
第七节 监所检察
----
第八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九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法官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诉讼制度
----
第七节 行政审判
----
第八节 审判监督
----
第九节 案件执行
----
第十节 国家赔偿制度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普及法律常识
----
第三节 民事调解和安置帮教
----
第四节 法律援助
----
第五节 律师制度
----
第六节 律师事务
----
第七节 公证业务
----
第八节 基层司法行政
第二十一篇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三节 机构人员编制
----
第四节 干部的录用与管理
----
第五节 工资福利
----
第六节 离退休管理
----
第七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
第八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第九节 人才交流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劳动就业
----
第四节 劳动服务
----
第五节 劳动调配
----
第六节 劳动工资
----
第七节 劳动保险
----
第八节 劳动安全
----
第九节 劳动执法
第二十二篇 民政
--
第一章 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
第一节 村委会
----
第二节 居委会
--
第二章 优抚 安置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退役安置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福利生产
----
第二节 敬老院建设
----
第三节 福利院收养孤儿
----
第四节 助残募捐
--
第四章 救灾 救济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农村扶贫
----
第四节 “五保”供养
----
第五节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五章 民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三节 殡葬管理
----
第四节 勘界管理
----
第五节 社团管理
----
第六节 老区建设
第二十三篇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教育结构
----
第三节 教师队伍
----
第四节 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
----
第五节 教育经费
----
第六节 教育科研
----
第七节 教育管理与服务机构
----
第八节 学校选介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管理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团体
----
第四节 科技经费
----
第五节 科技推广及应用
----
第六节 科技普及
----
第七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气象
----
第一节 气象设备
----
第二节 气象业务
----
第三节 气象服务
第二十四篇 文化 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四节 图书 书店
----
第五节 电影 音像
----
第六节 广播 电视
----
第七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八节 档案管理
----
第九节 方志编纂
----
第十节 文物古迹
----
第十一节 斗门历代诗选
----
第十二节 斗门民间故事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场馆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竞技体育
----
第五节 县运动会
----
第六节 人才培养与选拔
----
第七节 体育经费
第二十五篇 卫生
--
第一章 制度改革
----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人事与工资制度改革
----
第三节 预防制度改革
----
第四节 医务改革
--
第二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饮水卫生
----
第二节 食品卫生
----
第三节 职业卫生
----
第四节 学校卫生
----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章 疾病防治
----
第一节 计划免疫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常见病防治
----
第四节 慢性病防治
--
第四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初级卫生保健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四节 老年保健
--
第五章 临床医疗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护理
--
第六章 医疗队伍与医疗设施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房屋
----
第三节 医疗设备
--
第七章 卫生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公费医疗
----
第四节 无偿献血
--
第八章 医务培训与科研
----
第一节 医务培训
----
第二节 医学科研
----
第三节 医学团体
第二十六篇 社会 生活
--
第一章 侨务 港澳台事务
----
第一节 侨务 港澳事务
----
第二节 台湾事务
--
第二章 习俗
----
第一节 岁时习俗
----
第二节 生产习俗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婚丧喜庆
----
第五节 其他习俗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四邑话音系
----
第二节 客家话音系
----
第三节 水上话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基督教
----
第二节 天主教
----
第三节 佛教
----
第四节 宗教事务管理
--
第五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思想道德教育
----
第二节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第六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水平
----
第二节 城乡居民储蓄
----
第三节 生活消费
----
第四节 居住水平
第二十七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黄增庆
----
陈逢元
----
邝坤
----
黄福
----
黄振洪
----
孙智兴
----
陈有胜
----
陈神护
----
黄华培
----
刘锦涛
----
林时汉
----
黄兆均
----
黄炳登
----
张有名
----
容兆明
----
黄华杰
----
黄家权
----
邝叔明
----
林科
----
邝明
----
赵天爵
----
赵岳雄
----
林毓桓
----
梁俊帼
----
陈振光
----
梁淑媛
----
何艺恒
--
第二章 人物表
表格索引
前志勘误与补记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