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瓷志

淄博陶瓷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淄博陶瓷志》由本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山东省陶瓷公司承编。 二、《淄博陶瓷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力求反映淄博陶瓷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出版时间: 2003年08月

目录

封面
淄博陶瓷志
《淄博陶瓷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197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参观淄博陶瓷赴京展览
-- 199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淄博视察时观看陶瓷展览
-- 1994年,国家副主席荣毅仁视察山东省陶瓷公司
-- 1990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视察淄博陶瓷展
-- 199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吴邦国视察山东省陶瓷公司
-- 199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赞扬山东陶瓷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 1991年,山东省省长赵志浩赞扬山东陶瓷创出了特色
-- 2002年,中共淄市委书记张建国和省陶瓷公司党委书记、经理王尔孝研究加快发展高技术陶瓷
-- 2002年,淄博币市长刘慧晏在华光集团和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同强研究扩大产品出口多创外汇
-- 省陶瓷公司党委书记、经理王尔孝在中日合资淄博旭硝子公司签字仪式上祝词
-- 省陶瓷公司党委书记、经理王尔孝在中外合资淄博赛德克成立大会上剪彩
-- 陶釜(后李文化)
-- 陶(规鬲)(龙山文化)
-- 蛋壳陶(龙山文化)
-- 中国古代青瓷的代表一北朝青瓷莲花尊
-- 唐代名瓷一茶叶末釉双凤瓶
-- 宋代名瓷一雨点釉双龙瓶
-- 钓鱼台国宾馆专用瓷——“中华龙”国宴餐具
-- 获南斯拉夫国际博览会创造发明金奖的高石英瓷
--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为国家用瓷的合成骨瓷
-- 获国家发明三等笑、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的滑石质乳白瓷茶具
-- 获景德谊国际陶瓷精品大赛金牌的象牙黄瓷茶餐具
--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挡骨质瓷咖啡具
-- 获第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成为国家用瓷的鲁光瓷
-- 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际市场上倍受欢迎的系列颜色釉精炻器
-- 结晶釉花瓶
-- 世界之最一浮雕陶瓷大花瓶
-- 鸡血红釉花瓶(山东硅研院)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贻谟的陶艺作品《衡》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乃藻的雕塑作品《钟馗》
--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冯乃江的刻瓷作品《六鹤同春》
--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的刻瓷作品《敦煌人物》
--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梓豫的鲁青瓷刻瓷文具获幕尼黑国际博览会金牌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杨玉芳的雕塑作品《雪中四美》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罗晓东的刻瓷作品《董建华夫妇》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何岩的作品《足球茶具》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的刻瓷作品《红梅迎者》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黄海根的陶艺作品《岁月》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方益鸣的作品《工艺碗》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丁忠海的作品《世纪宝鼎》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陈志刚的陶艺作品《中华韵》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江涛的陶艺作品《思》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沈松龄的刻瓷作品《吴雁泽》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孙照宝的刻瓷作品《情系山水》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闫先公的陶瓷壁国作品《聊斋颂》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乔希儒的作品《提梁茶具》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范王韦光的作品《现代茶具》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王树长的刻瓷作品《印》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孙启立的作品《工艺瓶》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阮阳的作品《提梁茶具》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张晓杰的陶艺作品
--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尹干的陶艺作品《三足器》
-- 华光集团生产的高技术陶瓷
-- 工陶集团生产的高级耐火材料
-- 淄博生产的建筑陶瓷和电瓷
-- 50年代初,淄博陶瓷业仍沿用着半成品露天晾晒、圆窑烧成等落后的生产方式。
-- 改革开放以来,淄博陶瓷业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图为华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微机自控辊道窑生产线。
题词
-- 杨成武将军题词
-- 著名书百家范曾题词
-- 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词
-- 国画大师李苦禅题调
-- 中顾委常委宋任穷为淄博陶瓷题词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为淄博陶瓷题词
-- 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题词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原料燃料
-- 第一章 原料
---- 第一节 品种分布
---- 第二节 开发利用
-- 第二章 燃料
---- 第一节 固体燃料
---- 第二节 液化燃料
---- 第三节 气体燃料
第二篇 陶瓷生产
-- 第一章 坯、釉料制备
---- 第一节 配料
---- 第二节 制备
-- 第二章 成型
---- 第一节 模具
---- 第二节 制坯
---- 第三节 干燥
---- 第四节 施釉
-- 第三章 烧成
---- 第一节 窑炉
---- 第二节 窑具
---- 第三节 装烧
-- 第四章 装饰
---- 第一节 釉上彩
---- 第二节 釉中彩
---- 第三节 釉下彩
---- 第四节 雕刻雕塑
---- 第五节 色釉装饰
---- 第六节 综合装饰
---- 第七节 彩烤
-- 第五章 包装
---- 第一节 包装方式
---- 第二节 包装制品生产
第三篇 陶瓷产品
-- 第一章 日用陶瓷
---- 第一节 陶器
---- 第二节 瓷器
---- 第三节 炻器
-- 第二章 艺术陶瓷
---- 第一节 艺术釉产品
---- 第二节 陶艺
---- 第三节 彩釉装饰品
---- 第四节 刻瓷
---- 第五节 壁饰壁画
---- 第六节 园林陶瓷
-- 第三章 工业陶瓷
---- 第一节 建筑陶瓷
---- 第二节 电瓷
-- 第四章 高技术陶瓷
---- 第一节 压电陶瓷
---- 第二节 高频瓷
---- 第三节 透明陶瓷
---- 第四节 电容器陶瓷
---- 第五节 硬磁铁氧体
---- 第六节 刚玉瓷
---- 第七节 功能陶瓷结构陶瓷
-- 第五章 高级耐火材料
---- 第一节 电熔耐火材料
---- 第二节 烧结耐火材料
---- 第三节 产品创新
第四篇 陶瓷机械制造装饰材料生产
-- 第一章 机械制造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产品
-- 第二章 装饰材料生产
---- 第一节 陶瓷颜料
---- 第二节 陶瓷色料
---- 第三节 贵金属制剂 电光水
---- 第四节 贴花纸
第五篇 经济贸易
-- 第一章 贸易
---- 第一节 内销
---- 第二节 出口
---- 第三节 价格
-- 第二章 经济合作
---- 第一节 外资利用
---- 第二节 援外
第六篇 科技 教育
-- 第一章 科研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研队伍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著作
---- 第五节 技术交流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第七篇 行业管理
-- 第一章 机构体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 内容
-- 第二章 企业选介
---- 第一节 建国前的企业
---- 第二节 建国后的企业
人物
-- 一、人物传
---- 范成祥
---- 冯升谱
---- 陈希龄
---- 陈怀慈
---- 高允河
---- 李兴源
---- 侯相会
---- 李庆章
---- 沈惠基
-- 二、人物简介
---- 崔永顺
---- 陈德明
---- 杜祥荣
---- 任嗣薛
---- 韩其诰
---- 王尔孝
---- 张方训
---- 吴金环
---- 孙可正
---- 刘凯民
---- 张儒岭
---- 张道学
---- 陈清亮
---- 张作谦
---- 刘兴
---- 杨庆伟
---- 常传平
---- 郝建枝
---- 樊震坤
---- 陈贻谟
---- 冯乃藻
---- 冯乃江
---- 田良永
---- 张明文
---- 司志杰
---- 李梓源
---- 张富文
-- 三、人物表
附录
-- 一、获奖产品表
-- 二、重要文献辑录
-- 三、《山头杂字》摘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