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临沧地区委员会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临沧委员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情况和各个群众团体。
内容时限:
1948-1993
出版时间:
1998年09月
目录
封面
中国共产党临沧地区委员会志
编纂职名
编纂委员会
--
第一届(1992年2月19日)
--
第二届(1993年9月14日)
--
第三届(1995年1月9日)
--
第四届(1997年2月14日)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中共临沧(缅宁)地区委员会
--
第一节 地委建立前党组织
----
一 前 期
----
二 后 期
--
第二节 地 委
----
一 机构沿革
----
二 党代会
第二章 地委中心工作(上)——经济恢复到全面建设时期
--
第一节 征粮剿匪
----
一 征 粮
----
二 剿 匪
--
第二节 清匪反霸与减租退押
----
一 农村形势
----
二 政策方针
----
三 工作步骤
----
四 成 果
--
第三节 抗美援朝
----
一 沿 革
----
二 组织宣传
--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
一 第一次“镇反
----
二 第二次“镇反
--
第五节 土地改革
----
一 内地农村地区
----
二 缓冲区
----
三 和平协商地区
----
四 直接过渡地区
--
第六节 “三五反”运动
----
一 “三反”运动
----
二 “五反”运动
----
三 “新三反”运动
--
第七节 “一化三改造”运动
----
一 工业化
----
二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三 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四 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八节 审 干
----
一 干部审查
----
二 复 查
--
第九节 肃反运动
----
一 分批肃反
----
二 复查验收
--
第十节 “反右”运动
----
一 整风“反右”
----
二 摘 帽
----
三 复查改正
--
第十一节 “大跃进”运动
----
一 农 业
----
二 水利电力
----
三 工 业
----
四 交 通
--
第十二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
----
一 政社合
----
二 公社食堂
----
三 政社分设
--
第十三节 反对“右倾机会主义”
----
一 步 骤
----
二 结 果
--
第十四节 纠正“五风”
----
一 整风整社
----
二 纠正“一平二调”
----
三 清仓核资
--
第十五节 贯彻“八字”方针
----
一 精简下放
----
二 安排生活与治病
----
三 农 业
----
四 林 业
----
五 压缩工业战线
----
六 手工业
----
七 商 业
----
八 教 育
----
九 文 化
--
第十六节 社会主义教育
----
一 内地社教试点
----
二 边疆社教试点
----
三 机关“五反”
--
第十七节 “四清”运动
----
一 临沧县“四清”
----
二 凤庆、云县“四清”
----
三 双江勐库“四清”
第三章 地委中心工作(中)——“文化大革命”时期
--
第十八节 临沧“文化大革命”
----
一 缘 起
----
二 准 备
----
三 红卫兵
----
四 夺 权
--
第十九节 农业生产领导小组
----
一 “文革”中的农业生产
----
二 临沧专区农业生产领导小组
----
三 各县农业生产领导小组
--
第二十节 军 管
----
一 沿 革
----
二 军管会
----
三 军管会工作
--
第二十一节 临沧专区革命委员会
----
一 专县成立革命委员会
----
二 “斗批改”
----
三 划线站队
----
四 二次土改
----
五 党政合一
----
六 “反击右倾翻案风”
----
七 撤销革委会
--
第二十二节 “五七”干校
----
一 建立临沧地区“五七”干校
----
二 清查干部
----
三 重建党的组织生活
--
第二十三节 知青工作
----
一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二 知青返城
--
第二十四节 政治边防
----
一 建设政治边防
----
二 政治边防后果
--
第二十五节 阶级复查
----
一 复查范围及步骤
----
二 复查结果
--
第二十六节 “清队”
----
一 “清理阶级队伍”
----
二 “一打三反”
----
三 清查“五·一六”
--
第二十七节 批林批孔
----
一 批林整风运动
----
二 批林批孔运动
--
第二十八节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
一 撤销军管后的整顿
----
二 批邓后的恶果
--
第二十九节 工农业学典型
----
一 工业学大庆
----
二 农业学大寨
--
第三十节 批判“四人帮”
----
一 欢庆粉碎“四人帮”
----
二 揭批“四人帮”罪行
----
三 清查“四人帮”遗毒
第四章 地委中心工作(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第三十一节 全党工作重点转移
----
一 拨乱反正
----
二 平反冤假错案
--
第三十二节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
一 建立生产责任制
----
二 发展多种经营
----
三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
第三十三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一 工商企业
----
二 流通体系与市场建设
----
三 社会保障制度
----
四 宏观管理体制
--
第三十四节 科技体制改革
----
一 管理措施
----
二 推行责任制
----
三 其他改革措施
--
第三十五节 教育体制改革
----
一 全面推进教育发展
----
二 推行各种有效制度
----
三 改革初见成效
--
第三十六节 揭批查林彪“四人帮”
----
一 地委清查领导小组
----
二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三 查处帮派头目
----
四 复查
----
五 落实政策
--
第三十七节 落实干部政策
----
一 落实“文革”中的问题
----
二 落实历史遗留问题
--
第三十八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一 落实用非所学干部
----
二 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
三 解决技术职称
----
四 检查验收
----
五 健全管理机制
--
第三十九节 地富摘帽
----
一 改造地富政策
----
二 群众评审摘帽
--
第四十节 机关机构改革
----
一 地级改革
----
二 县级改革
----
三 区乡级改革
--
第四十一节 整党建党
----
一 1951~1953年整党
----
二 1969~1971年整党建党
----
三 1985~1987年整党
--
第四十二节 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
一 第一批社教
----
二 第二批社教
----
三 第三批社教
第五章 办公室工作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秘书工作
----
一 公文处理
----
二 档案管理
--
第三节 综合调研
----
一 社会历史调查
----
二 政策调研
----
三 适应改革开放调研
--
第四节 信息督察工作
----
一 信息网络
----
二 督察制度
--
第五节 信访工作
----
一 沿 革
----
二 制度建设
--
第六节 机要交通
----
一 沿 革
----
二 业 务
----
三 网 络
----
四 保密安全
--
第七节 机关管理
----
一 基本建设
----
二 财务管理
----
三 车辆管理
----
四 医疗卫生工作
----
五 保卫工作
第六章 组 织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干 部
----
一 队 伍
----
二 培养教育
----
三 选拔使用
----
四 班子配备
----
五 干部管理
----
六 干部考察
----
七 干部离退休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一 发展党员
----
二 党员教育
----
三 基层组织
----
四 党员管理
第七章 宣 传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一 路线方针政策宣传
----
二 形势教育
----
三 中央重要决议决定宣传
----
四 对外宣传
----
五 法制宣传
----
六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
七 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
八 培训干部
--
第三节 理论教育
----
一 理论学习
----
二 正规化理论教育
----
三 理论研讨
--
第四节 党员教育
----
一 形势政策教育
----
二 乡镇党校培训
--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
----
一 组织领导
----
二 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
----
三 清除精神污染和扫黄
----
四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
五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
----
六 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
七 宣传英模事迹
第八章 统 战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民族工作
----
一 民族上层工作
----
二 群众工作
----
三 民族区域自治
--
第三节 宗教工作
----
一 宗教管理机构
----
二 奉迎佛牙
----
三 爱国爱教教育
----
四 国际友好往来
----
五 行政管理
--
第四节 政治协商
----
一 县政协委员会
----
二 政协委员参观考察
----
三 地区政协联络组
--
第五节 对台工作
----
一 对逃缅蒋军工作
----
二 对台工作
--
第六节 统战人士工作
----
一 爱国民主人士工作
----
二 起义投诚及宽释人员工作
--
第七节 其他工作
----
一 工商工作
----
二 右派分子工作
第九章 纪 检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案件查处
----
一 检 查
----
二 审 理
----
三 复 查
--
第三节 来信来访
----
一 受 理
----
二 信访达标
--
第四节 学习教育
----
一 党 纪
----
二 党 风
--
第五节 调研监督
----
一 调查研究
----
二 组织监督
----
三 群众监督
--
第六节 队伍建设
----
一 委员会
----
二 干部配备
----
三 干部培训
----
四 表彰奖励
第十章 农村工作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一 家庭经营
----
二 完善双层经营
----
三 “两户一体”
--
第三节 深化农村改革
----
一 产业结构
----
二 农产品流通
--
第四节 政社分设
----
一 设区建乡
----
二 合作经济组织
----
三 撤区建乡
第十一章 工交财贸工作
--
第一节 工业(交)部
----
一 机构沿革
----
二 工作进展
--
第二节 财贸(政治)部
----
一 机构沿革
----
二 工作情况
第十二章 边疆民族外事工作
--
第一节 地委边疆办公室
----
一 开展调查研究
----
二 农业社收益分配
----
三 边民外出回归
----
四 省委领导视察边疆
--
第二节 中共临沧边疆工作委员会
----
一 机构沿革
----
二 调查研究工作
----
三 橡胶引种
----
四 农业社受益分配
--
第三节 地委民族边疆工作委员会
----
一 机构沿革
----
二 工作重点
--
第四节 民族工作队
----
一 组建工作队
----
二 边疆民族工作
--
第五节 外事部(小组)
----
一 外事工作部
----
二 地委外事小组
----
三 省人委外事处临沧分处
----
四 地县委外事小组
--
第六节 地委山区工作队
----
一 组建乌木龙山区工作队
----
二 工作中心
第十三章 保 密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保密教育
----
一 有关保密规定
----
二 保密法
--
第三节 制度建设
----
一 贯彻保密法规
----
二 防范措施
--
第四节 检查调研
----
一 保密检查
----
二 保密审查
----
三 调查研究
--
第五节 案件查处与奖励
----
一 案件查处
----
二 表 彰
第十四章 档 案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三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
一 政策法规
----
二 监督指导
----
三 规章制度
----
四 职称评聘
----
五 档案管理达标升级
----
六 表 彰
--
第三节 档案建设
----
一 文书档案
----
二 科技档案
----
三 专业档案
----
四 历史档案
--
第四节 档案馆工作
----
一 接收征集
----
二 整理鉴定
----
三 保管统计
----
四 利 用
----
五 编 研
--
第五节 档案学会
----
一 沿 革
----
二 活 动
第十五章 党史征研
--
第一节 机构组织
----
一 机构沿革
----
二 职称评定
--
第二节 征集与编纂
----
一 资料征集与管理
----
二 丛书编纂
----
三 党史研究
----
四 党史宣传
第十六章 老干部工作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三 历年老干部情况统计
--
第二节 老干部工作内容
----
一 安 置
----
二 保健福利
----
三 组织参观疗养
----
四 督促检查
----
五 走访慰问接待祝寿
----
六 娱乐文化活动
--
第三节 干休所
----
一 沿 革
----
二 建筑设施
----
三 安置对象
----
四 财务管理
----
五 交通工具
----
六 善后工作
第十七章 政 法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政法工作
----
一 打击刑事犯罪
----
二 专项斗争
----
三 禁 毒
----
四 处置治安“热点”及边境事件
----
五 协调重大疑难案件
----
六 宣传法制
----
七 法律服务
----
八 劳改工作
----
九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一 组织建设
----
二 群防群治
----
三 重点治理
----
四 推行责任制
第十八章 地直党委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组 织
----
一 代表会
----
二 基层支部
----
三 党员管理
----
四 党费管理
----
五 党员发展
--
第三节 干群管理
----
一 审干鉴定
----
二 干部参加体力劳动
----
三 群众团体管理
--
第四节 宣传检查工作
----
一 思想教育
----
二 精神文明建设
----
三 纪律检查
第十九章 党 校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教 学
----
一 短期轮训
----
二 学历培训
----
三 科 研
--
第三节 管 理
----
一 教 师
----
二 学 员
----
三 行政后勤
第二十章 地委机关报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报刊经营
----
一 《新边疆报》
----
二 《新临沧报》
----
三 《临沧报》
第二十一章 工 会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地区领导机构
----
二 基层工会
--
第二节 职工之家
----
一 建立职工之家
----
二 “整顿建家"成果
--
第三节 劳动竞赛
----
一 开展劳动竞赛
----
二 技术革新
--
第四节 民主管理
----
一 参政议政
----
二 参与企业管理
----
三 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
--
第五节 女职工工作
----
一 队伍建设
----
二 工作机构
--
第六节 职工福利
----
一 集体福利
----
二 职工困难救助
----
三 职工物价监督
--
第七节 劳 保
----
一 企业劳保待遇
----
二 职工疗养
----
三 劳保监督
--
第八节 宣传教育
----
一 思想政治教育
----
二 职工文化技术教育
--
第九节 文体活动
----
一 工人俱乐部
----
二 文娱活动
----
三 体育活动
--
第十节 财 务
----
一 经费收支
----
二 经费管理
第二十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组织工作
----
一 组织建设
----
二 团籍管理和团费收缴
----
三 团干团员输送
----
四 岗位责任制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一 思想教育
----
二 阵地建设
----
三 宣传教育活动
--
第四节 重大活动
----
一 青年突击队
----
二 抢险救灾
----
三 “三大”工程
--
第五节 少数民族地区团的工作
----
一 少数民族团员
----
二 少数民族团干部
--
第六节 少工委
----
一 沿 革
----
二 队伍建设
----
三 教 育
--
第七节 其他工作
----
一 参与经济活动
----
二 维权工作
第二十三章 妇 联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沿 革
----
二 历任领导职名
--
第二节 思想理论建设
----
一 宣传教育
----
二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三节 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
一 组织建设
----
二 女干部队伍建设
--
第四节 农村妇女工作
----
一 活 动
----
二 实用技术培训
----
三 “双学双比”活动
--
第五节 城镇妇女工作
----
一 活 动
----
二 竞赛评比
--
第六节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
一 机 构
----
二 宣 传
----
三 来信来访
----
四 参政议政
----
五 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
--
第七节 儿童工作
----
一 托 幼
----
二 “三优”活动
----
三 “六一”儿童节
----
四 计划免疫
--
第八节 其他工作
----
一 少数民族妇女工作
----
二 兴办经济实体
----
三 妇女运动史料编纂
----
四 文书档案调研
第二十四章 协(学)会
--
第一节 贫 协
----
一 机构沿革
----
二 贫协工作
--
第二节 科 协
----
一 机构沿革
----
二 代表大会
----
三 科协工作
--
第三节 文 联
----
一 机构沿革
----
二 《临沧文艺》
--
第四节 侨 联
----
一 机构沿革
----
二 侨务工作
人物传
--
梁中玉
--
左奎元
--
刘正文
--
李金安
--
黎德祥
--
张杜千
--
白文联
--
曹显耀
--
张印堂
--
韩秉林
--
王道传
--
郝效烈
--
任贵生
--
丁振光
--
周万昌
--
王禾林
--
鲁武昌
附 录
--
一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通知
--
二 缅宁地委批复缅宁县委关于执行省委指示边缘缓冲地区土地改革八项政策的具体补充
--
三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电报(节录)
--
四 临沧地委关于边疆地区若干政策问题意见的报告(节录)
--
五 中共临沧地委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见(节录)
编纂始末
中共临沧地委关于出版发行《中共临沧地委志》的决定
总纂稿人员名单
照片提供人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