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劳动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载了南通市企业职工劳动工资主要史实以及各项劳动工作等。包括劳动就业、劳动管理、劳动保护、安全监察等。
内容时限:
1899-1990
出版时间:
1995年06月
目录
封面
南通市劳动志 1899~1990
版权页
图片
--
大生一厂(现南通国棉一厂)建厂初期之童工
--
工人放工回家途中无辜被保安团抢杀
--
日军侵占时大生一厂工人被迫拍摄照片、工号
--
南通市劳动局办公楼(东方大厦)
--
南通市劳动力市场大楼
--
中共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佑才,中共南通市委副书记曹兴福为南通市劳务市场揭牌
--
市劳动局长张庆平在劳务市场答记者问
--
劳务市场盛况
--
就业前培训生在考试
--
就业前培训生在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
就业前培训生在文峰饭店实习
--
副市长崔印能,省劳动局副局长沈松泉为南通市劳动力市场大楼开业剪彩
--
市劳动局长刘井石在南通市劳动力市场开业庆典上讲话
--
市劳动局副局长陆善平给劳动服务就业企业先进单位颁奖
--
市劳动局副局长黄海在市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
劳动争议仲裁会现场
--
劳动争议调解业务讲座
--
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
南通市工人养院
--
南通市退休职工公寓
--
南通市工人业余大学
--
南通国棉一厂职工教育大楼
--
南通“七一”机床厂职工在食堂用餐
--
南通国棉一厂幼儿园
--
南通市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
市人大主任朱剑、劳动部劳动保护局长苏毅勇、省劳动局副局长沈松泉为南通市劳动安全卫生展览开幕剪彩
--
南通市厂长劳动保护知识培训班在讲课
--
市劳动局副局长何宗林在“三同时”监察干部培训班讲课
--
市色织一厂安全生产成绩公布牌
--
副市长陈华汝为“南通市安全在我心中演讲会”优胜者发奖
--
南通市技工学校
--
南通市技工学校第二期高级技工班开学
--
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南通军分区、江苏省劳动局领导同志检阅南通第一预备役学校(南通市技工学校)学员
--
南通市技工学校师生在夏令营
--
市区职工年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已扣除比上年物价升降因素1950~1956和1967~1971未扣除)与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比较
--
市区全民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扣除生活费指数升降后)与劳动生产增长——比较(均以1952年为基数100)
--
市区职工年平均工资——与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较(均以上年为100)
--
题词一
--
题词二
《南通市劳动志》编审委员会
《南通市劳动志》编写组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旧中国篇(1899~1948年)
--
第一章旧中国的劳动制度
----
第一节工、商企业劳动力来源
----
第二节招工办法
----
第三节用工制度
----
第四节工时制度
----
第五节技工培训
----
第六节解雇职工
----
第七节劳动管理
--
第二章旧中国职工工资奖金
----
第一节工资等级制度和工资形式
----
第二节基本工资
----
第三节变相工资
----
第四节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
第三章旧中国职工劳动保护和劳保福利
----
第一节劳动保护
----
第二节劳动保险和福利
--
第四章南通工人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
--
第五章解放区的劳动工资
----
第一节苏中革命根据地及其公营企业的建立
----
第二节革命根据地军队、干部、职工的工资
------
一、军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供给制
------
二、公营企业职工供给制和工资制
新中国篇(1949~1990年)
--
第一章市劳动局机构沿革
----
第一节建制
----
第二节内部机构设置
----
第三节党群组织
----
第四节事业单位
----
第五节主办的市属临时机构(设在市劳动局内)
--
第二章劳动就业和劳动管理
----
第一节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失业人员管理、救济与安置
------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南通失业人员简况
------
二、防止失业人数扩大的若干措施
------
三、失业人员管理与救济
------
四、失业人员安置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一、就业方针
------
二、就业对象
------
三、招工条件
------
四、招工办法
------
五、劳动力输出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一、社会劳动力管理
------
二、用工制度
------
三、工时制度
------
四、社会建筑工人调配
----
第四节劳动纪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
一、劳动纪律
------
二、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
----
第五节劳动服务公司
------
一、性质与任务
------
二、各级劳动服务公司的建立
------
三、经费来源与管理
------
四、开拓就业门路
------
五、政府给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优惠政策
------
六、劳务市场
------
七、城镇待业人员和临时工管理
------
八、职工待业保险
----
第六节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
------
一、1959~1963年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
------
二、1969年冬1970年春动员部分干部及其家属和城市居民下乡落户
------
三、1973~1974年精减职工
--
第三章工资奖金
----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初期职工的工资(1949~1953年)
------
一、留用原职的职工和公教人员暂支原薪
------
二、供给制与工资制并存
------
三、实行以实物为计算基础以货币支付工资
------
四、逐步处理年终双薪、节赏等变相工资
------
五、为克服困难坚持生产(经营),某些行业或单位降低职工工资
------
六、改变了饮食服务行业工资分配形式
----
第二节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
------
一、第一次工资改革(1953~1955年)
------
二、第二次工资改革(1956年)
------
三、新公私合营企业工资改革(1957年)
------
四、第三次工资改革(1985年)
------
五、1959年工资调整
------
六、1960年中、小学教师工资调整
------
七、1963年工资调整
------
八、1971年调整部分低工资职工的工资
------
九、1977年工资调整
------
十、1978年择优2%的职工升级
------
十一、1979年工资调整
------
十二、1981年教育、卫生、体育部门部分职工工资调整
------
十三、1982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工资调整
------
十四、1983年企业工资调整
------
十五、1986年适当解决国营企业内部工资问题
------
十六、1989年企业工资调整
----
第三节工资等级制度
------
一、工人工资等级制度
------
二、企业职员工资等级制度
------
三、结构工资制
----
第四节工资形式
------
一、计时工资制
------
二、计件工资制
------
三、生产奖金制
------
四、企业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
五、节约贵重原材料奖励制度
------
六、提成拆帐工资制
----
第五节津贴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
一、夜班津贴
------
二、停工津贴
------
三、物价津贴
------
四、工龄(教龄、护龄)津贴
------
五、苦、脏、累工种“进一、转二、定三”制度
------
六、加班加点工资
------
七、职工调动工作的工资
------
八、职工履行国家和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
九、少数民族节假日工资
----
第六节工资基金管理、奖金税、工资调节税
------
一、工资基金管理
------
二、奖金税
------
三、工资调节税
--
第四章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
----
第一节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和管理
------
一、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
------
二、劳动保险工作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待遇
------
一、退休、退职条件和待遇
------
二、疾病医疗和工资待遇
------
三、因公伤残医疗和工资待遇
------
四、生育待遇
------
五、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待遇
------
六、职工死亡待遇
------
七、离休、退休、退职、在职死亡职工“子女顶替”
------
八、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制度
------
九、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职工劳动保险制度
----
第三节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基金
------
一、劳动保险基金提取标准和办法
------
二、离、退休职工退休基金统筹
------
三、女职工生养基金统筹
------
四、临时工社会劳动保险基金
----
第四节企业职工待业保险
------
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
二、待遇标准和享受期限
------
三、待业保险基金来源和使用范围
------
四、待业保险制度管理体制
----
第五节企业职工福利
------
一、企业职工福利设施
------
二、企业职工福利制度
------
三、企业职工福利基金
--
第五章劳动保护安全监察
----
第一节劳动保护方针、法规、管理机构
------
一、劳动保护的基本方针
------
二、劳动保护的基本法规
------
三、劳动保护管理机构
----
第二节安全生产制度
------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
二、安全生产教育制
------
三、安全生产检查制
------
四、“安全月”、“安全周”、“安全日”制
------
五、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制与伤亡事故处理
------
六、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
第三节安全技术监察和安全技术措施
------
一、锅炉、压力容器监察
------
二、劳动保护(安全)监察
------
三、尘毒检测与治理
------
四、特种设备安全防护
------
五、高空、高温作业安全防护
----
第四节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条件工人劳动保护
------
一、女工劳动保护
------
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
------
三、特殊劳动条件工人劳动保护
----
第五节劳动安全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
一、劳动安全防护用品
------
二、保健食品
--
第六章技工培训
----
第一节学徒培训制度
------
一、招收学徒的条件和方法
------
二、学徒培训要求和方法
------
三、学徒期和学徒待遇
------
四、学徒转正定级考核和待遇
------
五、学徒培训的性质
----
第二节技工学校
------
一、南通市各技工学校沿革
------
二、技校培训目标、工种设置、教学内容和学制
------
三、技工学校毕业生分配和待遇
------
四、办学经费与学生待遇
----
第三节职业技术教育
------
一、转业训练和委托代训
------
二、劳动就业培训中心
------
三、职业中学
----
第四节在职培训
------
一、在职培训目的和内容
------
二、若干培训形式
------
三、工人技术等级考核
----
第五节技师聘任
--
第七章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
第一节劳动力管理
----
第二节工资管理
----
第三节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管理
----
第四节劳动保护管理
----
第五节劳动争议处理
--
第八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3~1965年)
------
一、动员对象和方法
------
二、下乡人数和安置去向
----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一、动员对象、下乡人数和安置去向
------
二、经费来源与支出
------
三、组织领导与管理
----
第三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再安置
大事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