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志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院志的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记述学院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尊重历史、弘扬传统、总结经验、反映特色,力求客观、准确、资料翔实,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努力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有机统一,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二、本志记述史实,上限自1958年2月始,下限至2008年12月底,共50年历史。
目录
封面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志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志》编审委员会
题词
--
全国政协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王恩茂同志题词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题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阿不都热西提同志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题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同志题词。
--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发来的贺信
--
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青同志题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钱智同志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原自治区主席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为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启动揭牌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为学院题词
图片
--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
辉煌五十年
--
校训
--
校风
--
教风
--
学风
--
梦起飞的地方
--
校园北区
--
校园南区
--
学院发展规划示意图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学院实训基地新实良种有限责任公司
--
努尔·白克力等自治区领导莅临学院视察
--
教育部部长周济、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莅临学院视察
--
教育部部长周济与金牛班师生亲切合影
--
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在昌吉州党委书记李学军陪同下在学院调研
--
自治区副主席钱智、靳诺,政协常务副主席黄昌元等领导在学院调研
--
自治区副主席靳诺在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刘学虎、阿克苏地委书记朱昌杰陪同下视察新新疆特色林果业示范培训中心
--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在自治区农业厅厅长长艾则孜·克尤木陪同下视察学院
--
珍贵的纪忆
--
昌吉农业学校由昌吉州合作干部学校转建而来
--
昌吉州合作干部学校拖拉机培训班师生合影
--
建校初期校风
--
艰苦创业
--
1965年7月,学校因为贯彻“两种”教育制度,实行“半农半读”成绩显著,校领导苗永清受到毛主席、刘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
教育教学活动剪影
--
1988年更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学校
--
以韩宽宏、徐明非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班子,拨乱反正、聚集人才,为学校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
以潘风元、刘绪桥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班子,团结进取,锐意改革,开创了学校工作新局面
--
以丁丰华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班子,坚苫奋斗、开拓创新,学校两次获得国家重点中专评估优秀,为学校升格打下了坚实基础
--
九十年代,国家教委对学校进行国家级重点中专评估
--
外国专家来校参观
--
水稻专家杨柏松现场指导一瞬
--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接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代表合影1999.6.15北京
--
2000年6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以李玉鸿、王毅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班子,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出一条越走越宽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之路
--
学院精神
--
领衔建设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
--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
扎实推进国家示范院校建设
--
1960年5月~1963年2月兼任昌吉农校党委书记高锦荣(左)
--
1960年6月~1970年3月昌吉农校副校长霍平(中)
--
1962年6月~1970年3月昌吉农校党委副书记苗永清(右)
--
1972年12月~1975年8月昌吉农校党支部书记乔玉明(左)
--
1976年5月~1978年5月兼任共大党委书记、校长郑书田(中)
--
1976年5月~1978年5月共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许延春(右)
--
1973年1月~1976年5月昌吉农校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5月~1984年6月共大校长徐明非(左)
--
1978年5月~1984年9月共大党委书记韩宽宏(中)
--
1984年9月~1994年8月党委书记校长潘凤元(右)
--
1984年6月~1995年7月校长、党委书记刘绪桥(左)
--
1994年8月~2001年11月校长党委书记丁丰华(右)
--
2001年11月~院党委书记 李玉鸿(左)
--
1998年9月~校长、院长王毅(右)
--
学院新形势新起点新目标新要求
序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
--
第一章 领导体制
----
第一节 隶属关系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二章 内设机构
----
第一节 党的基层组织
----
第二节 行政与教学机构
----
第三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三章 各专门委员会
----
第一节 校务委员会
----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
第三节 学术委员会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第五节 招生及就业指导领导小组
----
第六节 社会治安综合管理领导小组
----
第七节 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
第八节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第九节 教学质量考核领导小组
----
第十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
----
第十一节 产学研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
----
第十二节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第三篇 德育
--
第一章 德育目标
----
第一节 建校至1966年时期
----
第二节 复学至改革开放前
----
第三节 改革开放至新疆农业学校时期
----
第四节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时期
--
第二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
----
第一节 建校至1966年时期
----
第二节 复学至改革开放前
----
第三节 改革开放至新疆农业学校时期
----
第四节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时期
----
第五节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
--
第三章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一节 建校至1966年时期
----
第二节 复学至改革开放前
----
第三节 改革开放至新疆农业学校时期
----
第四节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时期
----
第五节 整体构建高职和谐德育体系
----
第六节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四章 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
----
第一节 建校至1966年时期
----
第二节 复学后至改革开放前
----
第三节 改革开放至新疆农业学校时期
----
第四节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时期
第四篇 教育教学
--
第一章 专业建设
----
第一节 专业设置 培养目标
----
第二节 人才培养模式
----
第三节 课程体系
----
第四节 人才培养方案
--
第二章 课程建设
----
第一节 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
第二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第三节 课程评价
----
第四节 课程建设成效
--
第三章 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
----
第一节 教学检查及质量监控
----
第二节 教学质量评价与奖励
----
第三节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
--
第四章 社会服务
----
第一节 发挥人才优势,“农科教结合”科技兴农模式
----
第二节 发挥产业优势,“科技产业带动”科技兴农模式
----
第三节 发挥学生技能优势,“产教结合”科技兴农模式
----
第四节 发挥基地优势,“示范项目”科技兴农模式
----
第五节 发挥培训优势,培训“乡镇管理人员”科技兴农模式
----
第六节 校乡结合,“滨湖班”科技兴农模式
----
第七节 设立项目,“养殖技术流动服务站”科技兴农模式
--
第五章 改革与创新
----
第一节 改革招生分配制度,直接为农村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
第二节 创新办学体制,构建多赢平台
----
第三节 开展联合办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第四节 产学结合教学
--
第六章 民族教育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教学原则
----
第三节 教学实施
----
第四节 教学管理
第五篇 成人教育农业技师培训教育
--
第一章 函授教育
----
第一节 专业设置
----
第二节 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
----
第三节 教学形式和教材
----
第四节 函授教育的管理
--
第二章 自学助考
----
第一节 专业设置
----
第二节 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设置
----
第三节 教学形式
--
第三章 远程教育
----
第一节 专业设置
----
第二节 学习形式
----
第三节 校外学习中心职责
--
第四章 继续教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短期培训
--
第五章 农业技师培训
----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
----
第二节 专业设置 培养目标
----
第三节 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
----
第四节 教学活动 技能鉴定
----
第五节 管理
第六篇 体育军训
--
第一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课
----
第二节 群众性体育活动
----
第三节 体育运动竞赛
----
第四节 队伍与建设
--
第二章 军训
----
第一节 军训内容
----
第二节 军训实施
第七篇 科学研究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科研管理
----
第一节 学术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科学研究管理机构设置
----
第三节 科学研究管理
--
第三章 科研课题
----
第一节 自然科学、社科类(除职教、思政科研外)研究课题
----
第二节 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类研究课题
--
第四章 科研成果
----
第一节 2000年前科研成果
----
第二节 2001-2003年获奖成果
----
第三节 2004年获奖成果
----
第四节 2005年获奖成果
----
第五节 2006年获奖成果
----
第六节 2007年获奖成果
----
第七节 2008年获奖情况
--
第五章 学术活动
----
第一节 学术论文
----
第二节 校内学术活动
----
第三节 校外学术组织任职、挂靠情况
--
第六章 学术刊物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办刊宗旨
----
第三节 学报栏目
----
第四节 历届编委、编辑部
第八篇 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一章 出国考察访问
--
第二章 公派出国(境)进修情况(含短期学习)
--
第三章 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参观访问
--
第四章 外籍专家来校工作情况
第九篇 教师职工
--
第一章 人员编制与结构
----
第一节 人员编制及分布
----
第二节 人员结构
----
第三节 1958-2008年教职工名录
--
第二章 教师
----
第一节 来源、结构与分布
----
第二节 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
第三章 行政管理人员
----
第一节 编制与分布
----
第二节 管理制度与考核
----
第三节 行政人员结构
----
第四节 干部培训
--
第四章 教学辅助人员
----
第一节 组织沿革及人员分布
----
第二节 结构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五章 工人
----
第一节 人员分布
----
第二节 管理、培训与考核
--
第六章 离退休人员及管理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离退休活动
第十篇 学生
--
第一章 招生与就业
----
第一节 招生
----
第二节 就业
--
第二章 学生管理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管理制度
----
第三节 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
----
第四节 学生学籍及档案管理
--
第三章 学生活动
----
第一节 勤工俭(助)学
----
第二节 以育人为中心的各项评比
----
第三节 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
----
第四节 参加学校管理
----
第五节 文艺活动及其它
--
第四章 学生组织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学生会
----
第三节 学生联合会
----
第四节 学生社团联合会
第十一篇 办学条件
--
第一章 图书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机构设置 队伍建设
----
第二节 馆舍、文献经费及馆藏建设
----
第三节 图书期刊分类与编目(含民语、外文期刊)
----
第四节 流通与读者服务
----
第五节 现代化技术与管理
----
第六节 教育活动
--
第二章 实验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
----
第三节 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机构与管理制度
--
第三章 校内实训基地
----
第一节 新疆新实良种有限责任公司
----
第二节 昌吉市新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第三节 中国——以色列旱区农业示范培训中心
----
第四节 新疆现代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呼图壁东泉基地
----
第五节 菌草中心
----
第六节 家畜胚胎移植应用技术中心
----
第七节 动物医院
----
第八节 实验养殖场
----
第九节 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
----
第十节 继续教育学院客房部
--
第四章 校外实训基地
----
第一节 新疆农业学校时期校外实训基地
----
第二节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时期校外实训基地
--
第五章 现代教育技术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电教中心
----
第三节 信息中心
----
第四节 机房管理中心
--
第六章 体育设施
----
第一节 运动场、馆
----
第二节 器材与设备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七章 教室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教室
----
第三节 管理
第十二篇 行政与后勤
--
第一章 财务与审计
----
第一节 经费来源
----
第二节 经费管理
----
第三节 管理机构和制度
----
第四节 审计与监督
--
第二章 档案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档案室、库藏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
第三节 档案管理
--
第三章 治安保卫综合治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工作职责
----
第四节 工作制度
----
第五节 具体工作内容
--
第四章 大学生社区教育服务中心
----
第一节 学生宿舍概况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社区文明建设
--
第五章 资产管理
----
第一节 资产管理概述
----
第二节 固定资产
--
第六章 后勤服务
----
第一节 后勤管理与改革
----
第二节 伙食管理与改革
----
第三节 医疗保健、托儿所
----
第四节 水电暖的管理与服务
----
第五节 电话通讯、交通运输
----
第六节 校园绿化与环境管理
--
第七章 校园规划与基本建设
----
第一节 校园规划
----
第二节 基本建设
--
第八章 校办产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职工“五七”小组,劳动服务公司、印刷厂
----
第三节 新疆新实良种有限责任公司
----
第四节 新兴教育科技服务公司
第十三篇 党的工作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党的工作
----
第一节 各时期党的主要工作
----
第二节 组织工作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五节 纪律检查工作
----
第六节 基层组织及党员
----
第七节 业余党校
--
第二章 教育工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教职工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日常开展的主要工作
--
第三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一节 组织沿革及简况
----
第二节 各时期的主要工作
--
第四章 校庆活动
----
第一节 三十年校庆
----
第二节 四十年校庆
第十四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校(院)级主要领导人
------
高锦荣
------
霍平
------
苗永清
------
乔玉民
------
郑书田
------
许廷春
------
徐明非
------
韩宽宏
------
潘凤元
------
刘绪桥
------
丁丰华
------
王毅
------
李玉鸿
----
第二节 获国家级政府荣誉称号人员
------
杨柏松
------
王毅
------
丑武江
--
第二章 人物名录
----
第一节 历任校(院)党政领导人名录
----
第二节 获省部级政府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
第三节 高级职称人员名录
第十五篇 大事记要
--
第一章 昌吉州合作干部学校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农业学校时期(1958.2.~1972.2)
--
第二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农业学校和昌吉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期(1972.11~1981.10)
--
第三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农校时期(1981.10~1988.2)
--
第四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学校时期(1988.2.~2000.6)
--
第五章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时期(2000.6~2008.12)
附录
--
一、文存
--
二、历史文化资料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