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地区畜牧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志书名称:根据志书命名的要求,本志书命名为《涪陵地区畜牧志》。
二、志书断限:本志书上限为民国时期,下限为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着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原则,重点记述了建国后三十六年间涪陵地区畜牧机构人员的发展变化,及其畜牧生产的发展变化。分别以文、图(照片)、表予以记载,除序言、凡例、图片外,共分15篇、41章、103节,约20万字。
目录
封面
涪陵地区畜牧志
《涪陵地区畜牧志》领导小组及编写人员名单
序言
凡例
图片
--
我局办工大楼
--
涪陵地区畜牧局大门
--
我局一九八四年被命名为「文明单位」
--
我局一九八五年开展「三优一学」获得奖品
--
党支部一九八五年被评为先进支部获得奖品
--
我局的宣传专栏
--
我局的职工宿舍
--
南川养猪专业户李国义(女)正在采精为人工授精作准备
--
「涪陵水牛」
--
「黔江黄牛」
--
南川夏×本一代杂交牛育肥试验
--
“涪陵水牛”本品种选育挤奶试验
--
“黔江猪”母猪
--
“武隆板角山羊”公羊
--
“武隆板角山羊”羊群
--
涪陵本地品种“公鸡”
--
涪陵本地品种“母鸡”
--
秀山县种猪场“樱桃谷鸭”
--
为畜禽品种改良正在生产液氮
--
诊断室技术人员正在无菌室工作兔病料接种
--
诊断室技术人员正在化验室作显微镜检查
--
南川县进行「寄生虫」分类鉴定
--
丰都高镇进行猪的健康检查
--
丰都高镇进行“涪陵水牛”的口腔检查
--
南川小家禽“肠道蛔虫”
--
石柱县鱼池乡麻坪村种草养畜
--
涪陵市北拱乡的人工牧草养鱼
--
彭水县大厂乡牧草小区试验
--
石柱县鱼池乡麻坪村种植的红三叶草
--
彭水县大治平草场上放牧情形
--
涪陵北拱乡的草莱套作
--
南川一农户的袋贮饲料
--
涪陵新妙猪场在猪舍上面加工青贮饲料
--
涪陵地区畜牧兽医学会成立
--
解放军兽医大学副研究员刘俊华来涪讲课
--
科技人员正在训练班教学室听课
--
科技人员在石柱县城进行科普宣传
--
地区牧工商公司饲料厂职工正在生产包装饲料
--
地区牧工商公司饲料原料仓库
--
小卖部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一节 县级机构
----
第二节 农林部四川南川耕牛繁殖场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
第一节 地区畜牧机构
----
第二节 党团组织
----
第三节 县、区、乡畜牧机构
----
第四节 国营种畜场
第三篇 大事记
第四篇 畜牧生产发展变化
--
第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
第一节 建国初期
----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
----
第三节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第五篇 畜禽繁殖改良发展变化
--
第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一节 牛
----
第二节 猪
----
第三节 禽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
第一节 猪
----
第二节 牛
----
第三节 羊
----
第四节 小家禽
----
第五节 兔
----
第六节 蜜蜂
第六篇 地方畜禽良种
--
第一章 涪陵水牛
----
第一节 产地及分布
----
第二节 形成历史
----
第三节 体质外貌和体尺体重
----
第四节 生产性能
----
第五节 发展方向
--
第二章 黔江黄牛
----
第一节 产地及分布
----
第二节 品种形成
----
第三节 体质外貌和体尺体重
----
第四节 生产性能
----
第五节 评价及利用
--
第三章 黔江黑猪
----
第一节 产地及分布
----
第二节 品种形成
----
第三节 体质外貌和体尺体重
----
第四节 生产性能
----
第五节 饲养管理特点
----
第六节 猪种评价和选育意见
--
第四章 武隆板角山羊
----
第一节 形成及分布
----
第二节 产地概况
----
第三节 体质外貌及体尺体重
----
第四节 生产性能
----
第五节 板角山羊的性状及合理利用建议
--
第五章 丰都山羊
----
第一节 产地概况
----
第二节 形成历史
----
第三节 外貌特征及体尺体重
----
第四节 生产性能
----
第五节 品种评价的合理利用
----
第六节 发展的建议
第七篇 防疫检疫
--
第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检疫
----
第三节 诊断
----
第四节 治疗
----
第五节 药政管理
第八篇 饲草饲料
--
第一章 牧草资源及利用情况
----
第一节 山地草丛草地
----
第二节 疏林草地
----
第三节 灌丛草地
----
第四节 农隙草地
--
第二章 饲料资源及利用情况
----
第一节 饲料粮资源及利用情况
----
第二节 青饲料资源及利用情况
----
第三节 粗饲料资源及利用情况
----
第四节 加工副产物资源及利用情况
--
第三章 种草养畜
第九篇 科技管理
--
第一章 科技人员技术职称评定
--
第二章 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
--
第三章 科技推广
--
第四章 科技成果管理、评定、奖励
第十篇 基层站经营管理
--
第一章 基层站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章 建立和发展畜病合作防治制度
--
第三章 综合办站
--
第四章 建立岗位责任制
第十一篇 牧工商
--
第一章 生产液氮
--
第二章 生产经营饲料及兽用药品药械
--
第三章 发展畜禽重点户、专业户,建立商品基地
第十二篇 机关工作
--
第一章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
第一节 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
第二节 整顿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思想及作风
----
第三节 加强党支部的工作
----
第四节 秉公办事,不谋私利,在经济交往中经受实践检验
--
第二章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一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
----
第二节 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
----
第三节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
第四节 落实知识分子的政策
--
第三章 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树立四个新风
----
第二节 创建文明单位
----
第三节 开展“三优一学”活动
----
第四节 改造基础条件,关心职工生活
--
第四章 各项规章制度
----
第一节 行政管理制度
----
第二节 公文处理制度
----
第三节 保密工作制度
----
第四节 安全保卫制度
第十三篇 畜牧业区划
--
第一章 区划的原则与依据
----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畜禽适生条件相统一
----
第二节 饲草饲料资源与畜禽种类和发展规模相一致
----
第三节 社会文化科学水平与畜牧生产相适应
----
第四节 畜牧生产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
第二章 畜禽的适生条件
----
第一节 生猪的适生条件
----
第二节 家禽的适生条件
----
第三节 水牛的适生条件
----
第四节 黄牛的适生条件
----
第五节 山羊的适生条件
----
第六节 兔的适生条件
--
第三章 分区评述
----
第一节 丘陵猪、禽,水牛区
----
第二节 低山山羊、黄牛、兔、禽、猪区
----
第三节 中山黄牛、山羊、家兔区
第十四篇 发展畜牧经济的战略设想
--
第一章 二〇〇〇年战略目标的设想
--
第二章 提出战略设想的依据
----
第一节 从最近六年的增长速度看
----
第二节 从已经实现翻番县的经验看
----
第三节 从生产潜力分析
----
第四节 从消费增长的潜力看
----
第五节 从世界各国大农业的发展情况看
----
第六节 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条件
--
第三章 战略方针的探讨
----
第一节 稳步发展养猪
----
第二节 大力发展草食牲畜
----
第三节 全面发展小家禽畜
--
第四章 实现战略设想的主要措施
----
第一节 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提高牧业经济效益
----
第二节 调整畜牧生产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草食牲畜
----
第三节 建立健全畜禽繁育改良、防疫检疫、饲草饲料体系
----
第四节 加强草山的开发性建设
----
第五节 建设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
第十五篇 附录(文存)
--
第一章 文目
--
第二章 文摘
--
第三章 全文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