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教育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是在《宁海县教育志(增订本)》的基础上,重拟纲目,增补内容,延伸下限至2008年编纂而成。大事记和个别内容断至2009年。延续的事件断至出版前。
二、全志分卷首、正文、卷尾三部分。图照、概述和大事记列卷首,正文16章为本志主体,丛录、内容检索、后记殿卷尾。本志选录学校简介,仅为学校沿革。另编《宁海县校史集》,收录2008年全县所有学校校史,另行出版,随本志发行。
出版时间:
2011年04月
目录
封面
宁海县教育志
图片
--
2010年5月,县教育局党委成员合影
--
2010年,县教育局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1934年,县教育局全体职员合影
--
1960年,县文教局全体干部合影
--
1986年,县教育局全体人员合影
--
1997年,县教委全体人员合影
--
2004年,县教育局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2008年,县教育局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传为方孝孺讲学时手植古柏(今前童)和方孝孺讲学处——石镜精舍
--
嘉庆二十三年(1818).县令邓廷彩倡设的蒲湖试院(宁中旧礼堂)
--
嘉庆二十四年(1819)建的文昌书院(今柔石中学址)及匾额
--
1913年,端本女学堂迁至芸香号华宅(今宁海剧院西)
--
1930年建成的宁中第一楼(后称柔石楼)
--
1935年,刘膺古将军助建的宁海中学大门
--
1985年建的宁海中学校门
--
1927年,宁海县立初级中学全体职员合影
--
1929年12月,宁海县小学成绩展览会开幕式在孔庙举行。此为与会者在大殿前合影
--
1935年10月23日.蒋介石视察宁海县立初级中学
--
1980年,茅盾为宁海中学柔石烈士纪念室题名
--
1962年6月,潘天寿、林淡秋给宁海中学高三同学的回信
--
宣统三年(1911),高等小学教科书《论说文范》
--
清末及民国期间部分小学教科书
--
民国元年(1912),中华修身教科书《重校三才略》
--
经批阅的清末宁海生员考试答卷
--
民国17年(1928)县立端本女子小学毕业证书
--
宣统二年(1910)宁海官立高等小学堂毕业证书
--
民国36年(1947)黄墩乡中心小学毕业证书
--
1953年8月10日,少先队宁海县城关镇夏令乐园全体人员于桃源桥南城隍庙前合影
--
1959年6月,宁海公社城关区少先队庆祝六一检阅活动于宁海中学大操场举行
--
1972年,宁海中学师生在溪南溪滩造地弼亩,建立小农场
--
1973年,长街中学师生在车岙港围海造田400余亩,图为橘场一角
--
2000年6月,省委书记张德江(左二)视察双林职业高中
--
2002年5月,省委书记、人大主任李泽民(中)视察宁海中学
--
2006年,省委副书记乔传秀(前右一)视察县教育局先进性教育
--
1991年10月,宁波市委书记项秉炎(前右一)在县委书记项建中陪同下视察宁海教育
--
2008年8月,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右五)视察力洋成人学校平岩村留守妇女服装加工点
--
2006年10月,宁波市市长毛光烈视察宁海职教中心
--
1999年12月,县委书记郑金平调研学校“创强”工作
--
2003年,县委书记林静国视察闻裕顺幼儿园
--
2009年,县委书记王剑侯慰问闻裕顺幼儿园
--
2009年,县长褚银良到实小集团金桥校区进行六一节慰问
--
2000年6月,省教育厅厅长侯靖方(左四)在市教育局局长华长慧(左三)陪同下,视察县职教中心
--
2009年4月,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前左二)参观省首届教育博览会宁海成人教育展位
--
2006年6月,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中)出席县预警机制课题中期评估和高层论坛
--
暑期教师“新课程、新理念”继续教育现场观摩课
--
“走近名师”教学观摩会
--
2007年,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颁奖会
--
城南小学学生、宁海籍运动员、世界武术(剑术)冠军陈蓓
--
桥头胡小学学生、宁海籍运动员、世界举重冠军王秀芬
--
2008年5月22日,奥运会火炬手、县教育局装备中心主任沈良斌参加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段奥运圣火传递活动
--
著名作家冰心为城中小学儿童诗社题词
--
2007年3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与潘天寿艺术幼儿园小朋友在一起
--
1995年,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启功与实验小学学生林之(199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书法篆刻赛少年组一等奖获得者)合影
--
1987年,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林迪生(中)在宁海视察
--
1994年1月,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应邀来宁海讲学
--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浙江省特级教师杨象富部分著作
--
宁海县部分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
--
1998年,县实验幼儿园体操队在天安门广场表演
--
1999年,跃龙中心幼儿园体操队获全国比赛一等奖
--
2005年8月,U15全国足球赛在宁海职教中心举行
--
2010年,宁海县中小学乒乓球比赛
--
实验幼儿园千人篮球比赛
--
县中小学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
--
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
--
宁海县第五届艺术节
--
自1984年以来,连续23次获市冠军的桥头胡小学气步枪射击队
--
县中心幼儿园音乐小舞台
--
小学生书法比赛
--
小学生琵琶表演
--
宁海中学80年校庆
--
桥头胡小学百年校庆
--
城中小学百年校庆
--
桑洲小学百年校庆
--
2004年宁海县创建省教育强县汇报会
--
1992年,总参谋长迟浩田为宁海县后备军人学校题写的校名
--
1992年9月,宁海县后备军人学校学生操炮训练
--
宁海中学坚持了16年的“追寻三五支队足迹”野营拉练
--
职教中心航空乘务班
--
西店成人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培训
--
知恩中学学生实验操作
--
西店初中数学兴趣小组测楼高实践活动
--
黄坛小学学生手工风车制作
--
城东小学“冬青嫁接桂花”实验活动
--
宁波市小学科学教学优秀实践基地华山小学种植园
--
胡陈小学少先队员28年如一日打扫雷锋路
--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
城中小学小星星电视台
--
2005年3月,“百名校长联百户”胡陈乡结对捐赠仪式
--
2009年9月,第九次“千名党员扶困生活动”在黄坛初中举行
--
1994年12月25日,香港同胞闻儒根在沈祖伦(全国政协常委)、王家扬(省政协原主席)、孙家贤(省政协副主席)陪同下出席由其捐资助建的闻裕顺幼儿园落成典礼
--
1995年4月12日,香港同胞赵安中、龚碧华夫妇一行参加岔路镇中学碧华楼落成典礼
--
2007年10月,“程干云(程先安)助学基金”捐赠仪式
--
宁海中学
--
正学中学
--
桃源中学
--
跃龙教育集团黄坛初中
--
星海中学
--
西店初中
--
强蛟学校
--
潘天寿小学教育集团华山校区
--
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桥校区
--
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阳小学
--
西店小学东红校区
--
知恩中学多功能厅
--
岔路镇教育园区
--
岔路镇中心幼儿园
--
正学中学学生餐厅
--
六一幼儿园
--
拥有15万册藏书的宁海中学图书馆
--
长街镇中心幼儿园
--
力洋初中塑胶跑道
--
宁海县部分学校校标
----
宁海中学
----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
跃龙教育集团
----
潘天寿中学
----
星海中学
----
岔路初中
----
力洋中学
----
实验小学
----
城中小学
----
潘天寿小学
----
城东小学
----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
----
潘天寿小学教育集团华山校区
----
金阳小学
----
梅林小学
----
长街小学
----
黄坛小学
----
前童小学
----
岔路小学
----
东岙小学
----
县中心幼儿园
----
桥头胡中心幼儿园
----
强蛟中心幼儿园
--
王蕊芳隶书条幅
--
林邦德草书条幅
--
胡直夫隶书条幅
--
陈淼川行草条幅
--
李子隶书条幅
--
林启群行草条幅
--
俞伟文楷书条幅
--
胡文杰行草
--
邬永宁行草
--
潘公凯香雪海
--
潘天寿菊花烂漫
--
杨象宪棕榈
--
苏东天朱竹图
--
吴昌卿大地回春
--
柴时道杜鹃山鸡
--
应可真秋色
--
应伟建映山红
--
王遵宪渔港水彩
--
陈滨瞬间与永恒
--
周毅信仰
--
张剑平对话
--
王宇霄晨曲
--
雪晓红荷叶为秋风破歌
--
葛向阳百寿碗
--
宁海县城区学校分布图
--
宁海县农村学校分布图
《宁海县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旧学
--
第一节 县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学塾
----
存录
----
附录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
--
第三节 组织管理
--
第四节 保教人员
--
第五节 幼儿园选介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教学工作
--
第三节 组织管理
--
第四节 学校选介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教学工作
--
第三节 组织管理
--
第四节 学校选介
第五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中等师范教育
--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三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四节 学校选介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除文盲
--
第二节 中等教育
--
第三节 高等教育
--
第四节 社区教育
--
第五节 学校选介
第七章 特殊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教育与管理
第八章 德育工作
--
第一节 教育内容
--
第二节 途径方法
--
第三节 德育工作社会化
第九章 教育研究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成果
第十章 体育卫生校园文化
--
第一节 体育教学
--
第二节 体育竞赛
--
第三节 卫生保健
--
第四节 校园文化
第十一章 教师
--
第一节 队伍概况
--
第二节 考核任用
--
第三节 培训进修
--
第四节 待遇和地位
第十二章 经费校舍装备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校舍建设
--
第三节 教育装备
第十三章 社会办学
--
第一节 集资办学
--
第二节 捐资助学
--
第三节 学校(幼儿园)选介
第十四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学农基地
--
第二节 校办工厂
第十五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辅导体制
--
第三节 党群组织
第十六章 人物
--
叶伯巨
--
方孝孺
--
龚正席
--
王耀斌
--
徐履谦
--
龚志清
--
叶颂清
--
孔墉
--
屠伊荪
--
陈熙光
--
郭学序
--
程干云
--
李士珍
--
潘天寿
--
蒋如琮
--
马映波
--
章广田
--
鲍善
--
邬逸民
--
俞岳
--
潘以治
--
干人俊
--
许杰
--
柔石
--
王育和
--
林迪生
--
叶沛婴
--
郭履洲
--
干藻
--
林淡秋
--
柴扉
--
詹远
--
华俊升
--
胡孝心
--
应野平
--
杨亚静
--
胡福相
--
叶杭
--
葛培林
--
黄中宁
--
柴时道
--
袁宗宪
--
高学书
--
应可真
--
杨民奎
--
陈菊
--
钱桂贞
--
胡登跳
--
陈雅来
--
徐通锵
--
周昌岚
丛录
--
一、教育文献选辑
--
二、教育报道选载
--
三、教育实验报告
内容检索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