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古县镇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第一部《古县镇志》编纂付印,是古县镇人民的一件太喜事。古县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梁村古遗址出土文物测定,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两千五百多年前,晋国大夫祁奚在这块土地上建筑城邑,把它作为祁地的行政中心,古县因此而得名,并为今天古县镇的历史增添了光挥的一面。
目录
封面
祁县古县镇志
题词
--
县委书记题词
--
县长题词
镇党委政府成员
镇政府大门
《古县镇志》编纂人员
《古县镇志》编纂委员会
《古县镇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序一
序二
目录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源流沿革
--
第二章 地理位置
--
第三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河流
------
一 昌源河
------
二 阎灿河
------
三 王贤河
----
第三节 山岭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简述
------
一 成层性
------
二 成带性
------
三 土壤成分
----
第二节 土壤种类及分布
----
第三节 土壤成因与特征
------
一 壤土
------
二 粘土
------
三 砂土
------
四 盐碱土
--
第五章 行政隶属
----
第一节 镇机构演变
----
第二节 各村简况
------
一 子洪村
------
二 郜北村
------
三 洛阳村
------
四 梁村
------
五 元台沟村
------
六 涧壑村
------
七 王贤村
------
八 大韩村
------
九 温曲村
------
十 下古县村
------
十一 上古县村
------
十二 下阎灿村
------
十三 小韩村
------
十四 申村
------
十五 张名村
------
十六 阎漫村
------
十七 蒲桑村
------
十八 小桑村
------
十九 大桑村
------
二十 阎名村
------
二十一 东城村
------
二十二 荣仁堡村
------
二十三 任何堡村
------
附:户数、人口、耕地表
----
第三节 镇直属机关企业单位
--
第六章 变异中的乡土风貌
----
第一节 梁村及窗魁山今昔
----
第二节 下古县村西坡沙丘的变迁
第二编 经济
--
第七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作物
------
一 品类
------
二 耕作
----
第二节 机械
----
第三节 科技
------
一 土壤改良
------
二 水土保持
------
三 肥料使用
------
四 优良品种
------
五 植保科技
------
六 药剂除草
--
第八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种类
------
一 牲畜
------
二 家畜
----
第二节 饲养
----
第三节 改良
----
第四节 防治
--
第九章 林业
----
第一节 木材林
------
一 树种
------
二 分布
----
第二节 果木林
------
一 种类
------
二 优种
------
三 分布
----
第三节 优势
--
第十章 水利
----
第一节 灌溉
------
一 简述
------
二 河灌
------
三 井灌
------
四 井片
----
第二节 设施
------
一 机构
------
二 除弊
------
三 效益
--
第十一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镇办企业简况
------
一 农机站
------
二 制氧厂
------
三 印刷厂
------
四 工程队
----
第三节 村办主要企业简况
------
一 子洪不锈钢器皿厂
------
二 子洪玻璃制品厂
------
三 梁村酒厂
------
四 温曲棉织厂
------
五 温曲玻璃厂
------
六 任何标准件厂
----
第四节 村以下合作企业
----
第五节 农民家庭企业
------
一 子洪乔芳叶个体饭店
------
二 梁村养蜂专业户--赵沂善
------
附:86年古县镇乡企业基本情况表
--
第十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机构
----
第三节 设施
--
第十三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一 官道
------
二 公路
------
三 机耕路
----
第二节 工具
------
一 旅行
------
二 运输
------
三 农机运输
----
第三节 维修
------
一 养路
------
二 农机维修点
--
第十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备
--
第十五章 镇财政所
--
第十六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收
--
第十七章 商业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私商
----
第三节 公营
----
第四节 个体商户
----
第五节 子洪饭店
--
第十八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管理
------
一 市场管理
------
二 企业管理
------
三 个体户管理
------
四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十九章 金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典当
----
第三节 高利贷
------
一 典房地
------
二 限期文书
------
三 利滚利
------
四 大加一
------
五 八二扣
------
六 贫前食
------
七 青苗利
------
八 劳役利
----
第四节 机构
------
一 古县银行营业所
------
二 古县信用社
----
第五节 业务
------
一 储蓄
------
二 信贷
--
第二十章 粮食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二十一章 肉站
第三编 政治
--
第二十二章 党政群团
----
第一节 共产党组织
------
一 子洪党支部
------
二 区委
------
三 党委
------
四 党员状况
------
五 党代会
------
六 纪律检查
------
七 党员教育
----
第三节 群团
------
一 祁县小学教师读书会
------
二 共青团
------
三 妇联会
------
四 工会
------
五 少先队
------
六 贫协会
------
七 农会
--
第二十三章 政权
----
第一节 人代会
----
第二节 政府
------
一 小乡
------
二 公社
------
三 乡镇
----
第三节 政协工作组
----
第四节 政法
------
一 司法办公室
------
二 镇派出所
------
三 法庭
----
第五节 民政
------
一 机构
------
二 业务
--------
1.救济
--------
2.福利
--------
3.优抚
--------
4.婚姻登记
--
第二十四章 政治运动记略
----
一 阎锡山政权的暴政——三自传训
----
二 土地改革
----
三 农业合作化
----
四 公社化大跃进
----
五 四清运动
----
六 文化大革命
------
1.破四旧
------
2.横扫
------
3.大串联
------
4.夺权
------
5.农业学大寨运动
第四编 军事
--
第二十五章 据点
--
第二十六章 武装
----
第一节 古县事件
----
第二节 郜北民兵
--
第二十七章 群众自发的斗争
----
第一节 火烧日本兵
----
第二节 蒲桑大刀队
----
第三节 老农杀阎军
--
第二十八章 重大兵事记述
----
第一节 奇袭古县伪据点
----
第二节 首战元台沟
----
第三节 转战张名村
----
第四节 攻克白寺岭
--
第二十九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
----
第二节 民兵工作
------
一 政治情况
------
二 编制情况
------
三 军事训练情况
----
第三节 军事机构
第五编 文化教育
--
第三十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
------
一 古代文化
------
二 现代文化
----
第二节 艺术
------
一 剪纸
------
二 社火
------
三 秧歌
------
四 票社
------
五 民间音乐
------
六 书法
------
七 绘画
--
第三十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建国前的教育
------
一 私塾
------
二 新学堂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育
------
一 幼儿教育
------
二 小学教育
------
三 初中教育
------
四 高中教育
------
五 教师队伍的建设
------
六 农校
------
七 工农业余教育
--
第三十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十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事业单位
------
一 镇卫生院
------
二 卫生所
----
第二节 卫生防疫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五节 中医中药
----
第六节 本镇民间流传的“单、土、验”方
--
第三十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服务
------
一 信息
------
二 站室
------
三 管理
----
第三节 附表
--
第三十五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成果
----
第四节 延展
第六编 社会
--
第三十六章 人民生活
----
一 经济收入
----
二 衣食住行
----
三 典型调查
----
四 集镇建设
--
第三十七章 风俗习惯
----
一 时节
----
二 婚丧
----
三 满月
----
四 开锁
----
五 盖房
----
六 禁忌
----
七 迷信
----
八 陋习
----
九 姓氏乳名
--
第三十八章 地方语言
----
第一节 方言土语
------
一 生活方面的方言词
------
二 称谓方面的方言词
------
三 用具称谓方面的方言词
------
四 牲畜特殊称谓方面的方言词
------
五 关于名词重叠
------
六 用数字表达的方言成语熟语
----
第二节 歇后语
----
第三节 谚语
------
一 事理谚语
------
二 农谚
------
三 林谚
------
四 畜牧谚
------
五 气象谚
------
六 常识谚
--
第三十九章 庙会集市
----
一 庙会
----
二 集市
--
第四十章 宗教信仰
----
一 佛教
----
二 道教
----
三 基督教
第七编 人物
--
第四十一章 历史人物
----
一 祁奚
----
二 王维
--
第四十二章 革命烈士
----
一 王和
----
二 古县镇革命烈士一览表
--
第四十三章 近、现代闻人
----
一 阎维藩
----
二 孟步云
----
三 岳衡五
----
四 贺庚年
----
五 阎寿山
----
六 申树楷
----
七 范武勋
----
八 孙继凤
----
九 许维藩
----
十 高钰
----
十一 王德茂
----
十二 董如贤
----
十三、县团级以上干部表
--
第四十四章 模范人物
----
一 地区以上模范个人情况表
----
二 地区以上先进单位情况表
--
第四十五章 反动人物
----
一 范建功
----
二 韩希休
第八编 杂记
--
第四十六章 古迹
----
一 梁村古遗址
----
二 古县龙槐
----
三 梁村洪福寺平面图
----
四 古墓
--
第四十七章 好人好事
----
一 阎军下井救儿童
----
二 舍身救落水儿童
----
三 赵亮献睡狮
--
第四十八章 奇闻轶事
----
一 七、八岁夫妇生贵人
----
二 常柱龙只身打豹
--
第四十九章 民间传说
----
一 西坡恩荣坊
----
二 窗魁山的传说
----
三 祈雨
----
四 康正国义修兴盛溪
----
五 吃油鳖
----
六 金轮子
----
七 一锭银
----
八 洪福寺的传说
----
九 田善友挽谷儿
----
十 卧牛亭
----
十一 乌鸦嘴
----
十二 桧树的传说
--
第五十章 灾异
----
一 风灾
----
二 雹灾
----
三 饥荒
----
四 水灾
--
第五十一章 野生物
----
一 草类
----
二 药类
----
三 野兽类
----
四 虫类
----
五 鸟类
----
六 野花类
----
七 家花类
后记
版权页